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广州)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文龙 罗茜 +44 位作者 曾清香 杨钦泰 邱前辉 徐睿 孙悦奇 杨贵 唐隽 洪海裕 许元腾 石照辉 魏欣 王天生 孟娟 杨玉成 王英 娄鸿飞 孟粹达 叶菁 张立强 杨艳莉 安云芳 陆美萍 曾明 王向东 陈建军 雍军 余少卿 张维天 孙亚男 张天虹 孙娜 李幼瑾 刘翔 李健 左可军 罗向前 王洪田 许昱 喻国冻 付勇 叶惠平 李勇 许成利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炎性介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抗白三烯药物有两类:CysLT1受体拮抗剂(LTRA)和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前者与CysLT1受体结合,从而干扰过敏性炎症的发... 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是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炎性介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参与多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抗白三烯药物有两类:CysLT1受体拮抗剂(LTRA)和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前者与CysLT1受体结合,从而干扰过敏性炎症的发生。LTRA在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仍存在质疑与挑战。因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订了LTRA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诊疗工作。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LTRA作为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药物。儿童对孟鲁司特一般耐受性良好,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对神经精神影响的研究尚无统一意见,临床医师应意识到神经精神事件的潜在风险,在开具相应处方时注意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儿童 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防治中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北京)
2
作者 王洪田 杨钦泰 +46 位作者 叶菁 余少卿 许元腾 孟娟 杨玉成 唐隽 洪海裕 顾瑜蓉 刘文龙 张维天 王向东 张立强 许昱 魏欣 陈建军 左可军 安云芳 刘锋 李勇 王天生 陆美萍 孟粹达 谢志海 孙悦奇 邱前辉 曾明 许成利 王英 杨艳莉 徐睿 喻国冻 石照辉 叶惠平 孙亚男 张天虹 雍军 杭伟 谭国林 孙娜 杨贵 巴罗 姜彦 娄鸿飞 叶青 王学艳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 尽管国内外变应性鼻炎(AR)诊疗指南均一致认可“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策略,但是相对于过敏原检测、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原免疫治疗(AIT)而言,人们对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较少、文献数量也不多。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专家们集体撰写了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环境控制和健康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AR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过敏原 免疫治疗 环境控制 健康教育 预防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3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 +40 位作者 余洪猛 顾瑜蓉 杭伟 黄新生 黄昱 姜彦 李吉平 李艳青 刘锋 刘环海 刘蓬 刘全 刘琢扶 赖玉婷 娄鸿飞 卢永田 吕威 邱前辉 瞿申红 史丽 时文杰 宋西成 孙希才 唐旭霞 王德生 王欢 王丽 汪银凤 王振霖 王宗贵 许昱 薛涛 杨婧艺 杨玉成 叶菁 余少卿 张立强 张华 张剑宁 赵长青 朱冬冬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1-100,共20页
嗅觉在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健康、日常安全、人际交往等。觉障碍是患者对气味感知异常。嗅觉通路出现器质性或/和功能性病变,导致对气味的觉察、传导和中枢整合信息异常。嗅觉与神经系统障碍之间存在广泛联系。... 嗅觉在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营养健康、日常安全、人际交往等。觉障碍是患者对气味感知异常。嗅觉通路出现器质性或/和功能性病变,导致对气味的觉察、传导和中枢整合信息异常。嗅觉与神经系统障碍之间存在广泛联系。焦虑、抑郁及其他负面情绪均与嗅觉降低相关。嗅觉障碍诊疗在各研究领域都有长足进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是我国耳鼻喉科治疗嗅觉障碍的特色及优势。但中西医结合诊疗觉障碍仍缺少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且如何规范化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尚无统一的规范,基于此,我们组织了全国在嗅觉障碍诊疗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和西医的专家,针对嗅觉障碍相关的各个方面制定了中西医结合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医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诊疗嗅觉障碍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 中医 西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 被引量:21
4
作者 余少卿 王向东 +38 位作者 徐睿 陈建军 孟娟 杨钦泰 孟粹达 许元腾 谢志海 孙悦奇 许成利 王英 杨玉成 刘锋 张维天 赵可庆 唐隽 杨艳丽 陆美萍 邱前辉 杨贵 喻国冻 赵长青 左可军 石照辉 魏欣 叶惠平 孙斌 安云芳 孙亚男 曾明 许昱 巴罗 张天虹 王洪田 章如新 顾瑜蓉 谭国林 叶菁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17,共11页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外科手术 副交感神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自杀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对鼻咽癌细胞株杀伤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少卿 章如新 +4 位作者 熊俊 赵恩鹏 温武 文军慧 沈茜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69-872,F0006,共5页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SVtk)对鼻咽癌(NPC)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机制。方法将HSVtk基因通过脂质体法转染NPC细胞株,经G418筛查挑选阳性细胞克隆并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加入前体药物戊环鸟苷(GCV)后,观察其... 目的探讨自杀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SVtk)对鼻咽癌(NPC)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机制。方法将HSVtk基因通过脂质体法转染NPC细胞株,经G418筛查挑选阳性细胞克隆并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加入前体药物戊环鸟苷(GCV)后,观察其对NPC细胞的杀亡状况。结果MTT法显示转染的NPC细胞株在加入GCV后,成活率明显降低,与未转染基因的NPC细胞株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式细胞仪显示与未加GCV的细胞相比,转染基因的细胞加入GCV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S期细胞数从占总细胞数的35.71%降至17.41%,凋亡率从1.33%增长至8.15%,并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电镜下,转染细胞经GCV作用后大量细胞发生凋亡,可观察到凋亡细胞内特征性的凋亡小体。结论自杀基因HSVtk对NPC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可能性机制是HSVtk基因联合GCV,对NPC细胞产生选择性细胞毒性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自杀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鼻腔盐水冲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少卿 杨玉成 +25 位作者 许元腾 孟娟 左可军 王洪田 叶菁 王天生 石照辉 孟粹达 王英 许成利 魏欣 杨艳莉 陆美萍 安云芳 许昱 杨贵 曾明 王向东 杨钦泰 陈建军 邱前辉 雍军 孙亚男 张维天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4期329-334,362,共7页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的严峻局面,加强个人防护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一环。在疫情流行的现阶段,以鼻腔为代表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防控重点,除了规范佩戴口罩外,鼻腔盐水冲洗作为常用的...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的严峻局面,加强个人防护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一环。在疫情流行的现阶段,以鼻腔为代表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防控重点,除了规范佩戴口罩外,鼻腔盐水冲洗作为常用的鼻腔局部物理疗法,能减少病毒感染并加快炎症恢复,成本低且副作用小,可作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简称新冠病毒,又称2019-nCoV)感染的经济、有效手段。为了有力抗击疫情,维护人民健康,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鼻腔盐水冲洗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专家共识。本共识在系统总结鼻腔生理功能和鼻腔盐水冲洗治疗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化操作建议,旨在指导鼻腔盐水冲洗的临床应用,以期更经济、有效地防治新冠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鼻腔感染 鼻腔盐水冲洗 防治
下载PDF
2023版鼻腔盐水冲洗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指引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少卿 杨玉成 +42 位作者 许元腾 孟娟 金玲 娄鸿飞 孙娜 徐睿 叶菁 王天生 刘锋 石照辉 谢志海 孟粹达 叶惠平 喻国冻 李健 王英 许成利 魏欣 左可军 杨艳莉 姜彦 巴罗 陆美萍 唐隽 安云芳 许昱 杨贵 曾明 王向东 孙悦奇 杨钦泰 刘文龙 张天虹 洪海裕 雍军 孙亚男 邱前辉 陈建军 谭国林 王洪田 张维天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3年第4期267-273,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如奥密克戎亚型)感染患者的临床潜伏期似乎越来越短,传染性越来越强,症状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因此,现阶段,以鼻腔为代表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防控重点。除了规范佩戴口罩外,鼻腔盐水冲洗可作为常用的鼻... 新型冠状病毒(如奥密克戎亚型)感染患者的临床潜伏期似乎越来越短,传染性越来越强,症状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因此,现阶段,以鼻腔为代表的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防控重点。除了规范佩戴口罩外,鼻腔盐水冲洗可作为常用的鼻腔局部护理或治疗方法,能预防病毒感染或减少病毒感染概率并降低鼻腔病毒载量,缩短感染后康复时间,成本低且副作用小,可作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经济、有效手段。在2022版《鼻腔盐水冲洗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的中青年鼻科专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亚型的致病特征,参考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总结当下疫情防控的临床经验,制订了《2023版鼻腔盐水冲洗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指引》,以期更快速有效地指导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鼻腔感染 鼻腔盐水冲洗 防治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余少卿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变应性鼻炎属于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受到多个基因的遗传控制。对该病的致病基因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经发现有多个与它相关的候选基因区,如与IgE水平相关的11q13区和细胞因子基因簇5q31及12q,以及发现有关的核因子NF-κB、激活蛋... 变应性鼻炎属于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受到多个基因的遗传控制。对该病的致病基因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已经发现有多个与它相关的候选基因区,如与IgE水平相关的11q13区和细胞因子基因簇5q31及12q,以及发现有关的核因子NF-κB、激活蛋白AP-1、组胺受体及相关基因、5-脂氧合酶(ALOX5)、抗血管紧张转换酶ACE、内皮素ET-1基因等参与变态反应,同时在一些基因中发现与该病有关的突变,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候选基因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相关基因 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余少卿 章如新 《中国现代医生》 2007年第11X期152-154,共3页
哮喘、变应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疹具有相同的特点。近年来,关于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不少新的理解,基于对现有理论的提高及对该类疾病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的更好理解,也发展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药物开发上新的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 哮喘 变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
下载PDF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剑秋 朱春生 +3 位作者 林家峰 余少卿 王保东 王延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半导体激光术和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650例确诊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其中男性353例,女性297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1.6岁。随机分为3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A组),行半导体激光... 目的比较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半导体激光术和下鼻甲成形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650例确诊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其中男性353例,女性297例,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1.6岁。随机分为3组,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组(A组),行半导体激光术组(B组),行下鼻甲成形术组(C组)。对3组治疗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和C组有效率均为100.0%,B组有效率为92.5%;A组和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术后鼻塞天数和黏膜修复时间最短,且并发症最少,而A组在3组比较中鼻塞天数和黏膜修复时间最长,并发症最多。结论 3组手术方式均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但下鼻甲成形术具有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更符合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半导体激光 下鼻甲成形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革平 章如新 +3 位作者 温武 燕志强 余少卿 孙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IL10、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糖皮质激素(GC)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地塞米松(DEX)干预组。AR组和DEX组用卵清蛋...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病机制中IL10、IFNγ和IgE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分析糖皮质激素(GC)对这3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地塞米松(DEX)干预组。AR组和DEX组用卵清蛋白(OVA)建立AR大鼠模型后,DEX干预组给予DEX干预14d,而正常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代替OVA。用被动皮肤过敏原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药物干预后情况,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外周血清IL10、IFNγ和IgE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AR组鼻喷嚏平均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DEX干预组(P<0.05),AR组PCA试验阳性率为90%,其余两组全部表现为阴性。AR组IgE水平为(38.67±4.13)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27±1.36)pg/ml(P<0.05),而IL10为(38.15±4.89)pg/ml,IFNγ为(43.01±10.8)pg/m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8.74±3.49)和(55.19±13.17)pg/ml(P<0.05);DEX干预组IgE水平为(24.23±4.38)pg/ml,较AR组显著下降(P<0.05),而IL10为(46.18±5.01)pg/ml,IFNγ为(55.19±14.87)pg/ml,均显著高于AR组(P<0.05)。结论:GC降低AR的IgE水平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IL10和IFNγ水平实现的,提示IL10和IFNγ在AR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扮演了抗炎因子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地塞米松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基因芯片检测及其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章如新 余少卿 +6 位作者 应康 谢毅 李东方 倪鑫 温武 沈小华 毛裕民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基因表达谱。方法 对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进行总RNA抽提 ,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 ,应用含有 12 80 0个人类全长互补DNA(complementaryDNA ,cDNA)的表达谱芯片对 8... 目的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基因表达谱。方法 对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进行总RNA抽提 ,纯化后的mRNA进行逆转录制备杂交探针 ,应用含有 12 80 0个人类全长互补DNA(complementaryDNA ,cDNA)的表达谱芯片对 8例变应性鼻炎与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 在变应性鼻炎的基因表达谱中差异表达基因共有 734条 ,上调的基因 4 30条 ,下调的基因 30 4条 ,共存性差异表达基因有 2 1条 ,其中上调基因 15条 ,下调基因 6条 ,在差异表达的基因中 ,其中有些是炎性反应、免疫应答、免疫调控、神经内分泌网络系统及信号传导的相关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有关。结论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变应性鼻炎相关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基因芯片 检测 互补DN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2021,上海)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杨钦泰 陈建军 +19 位作者 谭国林 王向东 徐睿 余少卿 孟娟 张维天 邱前辉 唐隽 孟粹达 许元腾 谢志海 许成利 孙斌 杨玉成 喻国冻 叶菁 张天虹 王洪田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65-371,共7页
本文系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 本文系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临床应用要旨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规范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指导医师进行合理的用药,以提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鼻腔用药 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P物质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章如新 刘国钧 +4 位作者 温武 姜俊芝 燕志强 余少卿 吴革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4-656,共3页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P,SP)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然后用SP滴鼻(1次/d)激发变应性鼻炎各组1、2、4、8d,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鼻黏膜病理... 目的:探讨P物质(substanceP,SP)在变应性鼻炎中对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然后用SP滴鼻(1次/d)激发变应性鼻炎各组1、2、4、8d,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其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鼻黏膜病理学变化,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豚鼠的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NO3-/NO2-的含量确定NO的浓度。结果:SP激发能诱发正常的豚鼠出现相似的变应性鼻炎症状,并能加重模型组豚鼠变应性鼻炎症状和鼻黏膜炎症(P<0.01)。模型组SP激发后鼻腔灌洗液和血清中NO含量明显增加,并且随着激发次数的增加,NO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在变应性鼻炎中,SP能促进NO在鼻黏膜的产生,引发和加重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P物质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维生素AD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4、IFN-γ和IgE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革平 章如新 +3 位作者 燕志强 余少卿 温武 孙伟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AD(Vit AD)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IL-4、IFN-γ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Vit AD干预组,以卵清蛋白为过敏原建立AR大鼠模型,Vit AD组用浓鱼肝油滴剂0.2 mL灌胃,1次/d,连续14 d。干预两周... 目的:探讨维生素AD(Vit AD)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清IL-4、IFN-γ和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R组和Vit AD干预组,以卵清蛋白为过敏原建立AR大鼠模型,Vit AD组用浓鱼肝油滴剂0.2 mL灌胃,1次/d,连续14 d。干预两周后,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原实验,检测模型制备效果;用ELISA法对各组大鼠血清IL-4、IFN-γ和IgE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R组IL-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gE水平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Vit AD干预后,大鼠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AR组(P<0.05),IgE水平低于AR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与AR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it AD可以显著影响AR大鼠的IL-4水平,对IFN-γ和IgE的影响不显著。补充Vit AD可能成为AR预防和治疗的辅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维生素AD 白介素4 Γ-干扰素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2023,深圳)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贵 廖芸 +40 位作者 张维天 余少卿 杨钦泰 王向东 陈建军 孟娟 孟粹达 许元腾 孙悦奇 许成利 王英 杨玉成 刘锋 孙娜 赵可庆 唐隽 杨艳莉 陆美萍 邱前辉 王洪田 喻国冻 安云芳 左可军 石照辉 叶惠平 孙斌 孙亚男 曾明 许昱 巴罗 张天虹 顾瑜蓉 王天生 叶菁 谢志海 洪海裕 魏欣 徐睿 李勇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非变应性鼻炎 慢性鼻窦炎 免疫调节剂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2022,成都)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孟娟 徐睿 +25 位作者 叶菁 孟粹达 王英 杨艳莉 陆美萍 安云芳 娄鸿飞 许昱 许成利 杨玉成 许元腾 邱前辉 石照辉 魏欣 曾明 余少卿 王洪田 刘锋 杨钦泰 张维天 王天生 顾瑜蓉 陈建军 王向东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目前AR的分类和诊断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分类标准、临床检查要点和诊断依据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 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目前AR的分类和诊断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分类标准、临床检查要点和诊断依据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制订了AR的分类和诊断专家共识,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的诊断,以便优化治疗策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分类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鼻尖部角化棘皮瘤1例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溪涛 刘翠杰 +1 位作者 余少卿 华莅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角化棘皮瘤 鼻尖部 遗传病史 脓性分泌物 红霉素眼膏 肿物切除术 临床资料 龙珠软膏
下载PDF
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燕志强 章如新 +3 位作者 余少卿 刘国均 温武 吴革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探讨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对鼻黏膜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浸润及活化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os在鼻黏膜的摹集及其活化的机制。方法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豚鼠模型... 目的通过建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探讨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对鼻黏膜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浸润及活化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os在鼻黏膜的摹集及其活化的机制。方法卵清蛋白致敏法制备AR豚鼠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eotaxin蛋白及mRNA在鼻黏膜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测定鼻腔冲洗液中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ECP)含量标示Eos活化程度,鼻黏膜HE切片每高倍视野下Eos平均个数标示Eos浸润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R模型组鼻黏膜中eotaxin蛋白阳性表达率、eotaxin mRNA表达、Eos个数以及鼻腔灌洗液中EC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01,P=0.006,P<0.001,P<0.001);相关分析表明eotaxin表达与Eos浸润程度及ECP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0.849、0.691、0.656、0.819)。地塞米松干预后以上指标一致性下降。结论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表达增强,是Eos局部浸润和活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塞米松可以通过降低AR豚鼠鼻黏膜中eotaxin的表达减少鼻黏膜中Eos的局部浸润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 趋化因子 嗜酸细胞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质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下载PDF
抗IgE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南昌,2022) 被引量:9
20
作者 叶菁 徐睿 +42 位作者 邱前辉 杨贵 陈建军 曾明 余少卿 李健 杨玉成 王洪田 王向东 姜彦 王天生 赵可庆 张维天 孟娟 孟粹达 许元腾 谢志海 孙悦奇 唐隽 文译辉 石照辉 许成利 王英 刘锋 杨艳莉 陆美萍 娄鸿飞 喻国冻 叶惠平 魏欣 孙斌 安云芳 孙亚男 顾瑜蓉 张天虹 巴罗 孙娜 罗庆 邓玉琴 杨钦泰 许昱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58-468,共11页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type 2,Th2)驱动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AR主要以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特异...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type 2,Th2)驱动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AR主要以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过大,疾病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且容易并发过敏性哮喘。目前,国际上有多项研究证实,抗IgE治疗能够较为有效且安全地应用于AR等疾病的治疗。为了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单抗治疗AR的认识和应用,基于国内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定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IgE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出发,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阐述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以期为进一步提升AR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免疫球蛋白E 抗IgE单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