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现象学研究的设想与尝试--倪梁康教授访谈
1
作者 倪梁康 张任之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8-173,共6页
倪梁康,1956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7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1980年毕业并留校任哲学系助教。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10月赴联邦德国,于弗赖堡大学(Unirersitt Freiburg)哲学系随B.Rang教投研读胡塞尔... 倪梁康,1956年生,江苏省南京市人。1976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文专业,1980年毕业并留校任哲学系助教。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85年10月赴联邦德国,于弗赖堡大学(Unirersitt Freiburg)哲学系随B.Rang教投研读胡塞尔(E.Husserl)现象学和近现代欧洲哲学。1990年7月获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年4月回到南京大学哲学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研究 教授 汉语 南京大学 大学哲学 哲学系 硕士学位 联邦德国
原文传递
康德哲学中“自身意识”的双重性质与功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倪梁康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4期20-27,共8页
:关于自身意识的思想发端于古希腊 ,在近代经笛卡尔的方法加工而得以突显 ;而后自康德哲学始方以理论的形态面对世人。这个思想和理论至今仍然影响并规定着当代的主体哲学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康德哲学中自身意识概念的双重含义 :纯粹的... :关于自身意识的思想发端于古希腊 ,在近代经笛卡尔的方法加工而得以突显 ;而后自康德哲学始方以理论的形态面对世人。这个思想和理论至今仍然影响并规定着当代的主体哲学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康德哲学中自身意识概念的双重含义 :纯粹的自身意识和经验的自身意识。这个分析表明 ,经验自身意识的提出是西方近代哲学克服经验主义阶段的一个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身意识 统觉 我思 实践反思 自身认识
下载PDF
胡塞尔与意识结构研究之缘起
3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6-299,共14页
《意识结构研究》作为《胡塞尔全集》第四十三卷,是该系列于2020年最新面市的一卷。这里探讨的是其中包含的几个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领域和思考方向:第一,纯粹心理学与超越论问题的普全性;第二,知·情·意的三重奠基关系问... 《意识结构研究》作为《胡塞尔全集》第四十三卷,是该系列于2020年最新面市的一卷。这里探讨的是其中包含的几个值得重视和深入探讨的问题领域和思考方向:第一,纯粹心理学与超越论问题的普全性;第二,知·情·意的三重奠基关系问题;第三,意识的动态奠基关系;第四,意识的“轴向的”与“径向的”意向结构;第五,表象现象学与客体化行为的概念;第六,统觉或立义的问题;第七,广义的设定:存在设定、价值设定和目标设定;第八,功能现象学与权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行为种类 奠基关系 统觉 设定 权能
下载PDF
何谓意识现象学?——关于意识的本己本质与固有法则的研究
4
作者 倪梁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意识现象学是指对意识的本己本质的现象学研究。通过反思的直观、描述、分析,对纯粹意识的静态结构和发生结构进行本质把握。胡塞尔最初探讨的是数学哲学,而后是逻辑哲学,再到现象学心理学和现象学哲学。他的毕生追求都是围绕意识主体... 意识现象学是指对意识的本己本质的现象学研究。通过反思的直观、描述、分析,对纯粹意识的静态结构和发生结构进行本质把握。胡塞尔最初探讨的是数学哲学,而后是逻辑哲学,再到现象学心理学和现象学哲学。他的毕生追求都是围绕意识主体性进行的。这个意义上的“意识主体性”,恰恰是客观科学最终需要依赖因而也是无法摆脱的,因为所有客体性都是主体构造、意识构造的结果,它们在脱离了主体性后就什么都不是。因而,我们要跟随胡塞尔的声言:真正的客体性是在主体性之中的。最后,纯粹现象学、纯粹心理学或纯粹精神科学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或阶段:直观反思、描述分析、同感理解、追踪把握、解释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结构 意识发生 纯粹现象学 现象学的哲学
下载PDF
胡塞尔与意识结构研究
5
作者 倪梁康 《文化与传播》 2024年第1期45-59,共15页
在《意识结构研究》中,胡塞尔表明,意识权能和意识活动贯穿所有意识类型,前者作为先天的形式,后者关涉后天的内容,“先天本性”意指意识本有的权能,“后天习性”意指通过意义构造而完成的理智积淀、情感积淀和意志积淀。就方法论而言,... 在《意识结构研究》中,胡塞尔表明,意识权能和意识活动贯穿所有意识类型,前者作为先天的形式,后者关涉后天的内容,“先天本性”意指意识本有的权能,“后天习性”意指通过意义构造而完成的理智积淀、情感积淀和意志积淀。就方法论而言,对于意识结构的研究,只能以反思的方式来进行,自身反思作为“内观”有别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外观”,前者通过心灵来理解心灵,后者通过身体来理解心理,而且“内观”为“外观”奠基。三种意义上的客体化与主体化具有等同性,但它们的基质分别是感性的显现、对体验的内感知和内意识。自然科学的精确性不同于精神科学的严格性,自然科学的“观念化”是精神科学的“理想化”建构的结果,个体的主观体验则具有不可还原性。意志或意欲行为划分为“要”、进程表象和身体运动三个环节。胡塞尔对意识结构的精微描述和分析,不仅为意识现象学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不同的路径,为东西方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而且对澄清人工智能、神经科学和人类意识的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现象学 内意识 意志自由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现象学 被引量:25
6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3-91,共9页
胡塞尔自1905年起开始关心和思考交互主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被冠之以"同感(empathy)"的标题。此后,胡塞尔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和思考一直延续,直至1938年去世都未曾停止过。无论胡塞尔的尝试是否可以被视为成功的,他的思... 胡塞尔自1905年起开始关心和思考交互主体性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初被冠之以"同感(empathy)"的标题。此后,胡塞尔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和思考一直延续,直至1938年去世都未曾停止过。无论胡塞尔的尝试是否可以被视为成功的,他的思路都具有一个基本的特点:由于从超越论现象学的视角出发,本我相对于他我始终是更原本的或更原始的,因此单个主体性也始终具有相对于交互主体性的优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交互主体性 现象学同感 本我 他我
下载PDF
孔子如何说“仁”?(笔谈) 被引量:3
7
作者 倪梁康 张祥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4,共2页
人们历来把仁学当成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色。但是,孔子究竟如何说"仁",同样众说纷纭。本期刊登中山大学倪梁康教授的《孔子论"仁"及其"相对主义"》,以及山东大学张祥龙教授的回应文章《孔子仁说为... 人们历来把仁学当成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色。但是,孔子究竟如何说"仁",同样众说纷纭。本期刊登中山大学倪梁康教授的《孔子论"仁"及其"相对主义"》,以及山东大学张祥龙教授的回应文章《孔子仁说为何"缺少普遍性诉求"?》,可为这一问题的讨论提供现象学的解读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相对主义 “仁” 中山大学 山东大学 解读视角 普遍性 张祥龙
下载PDF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 被引量:26
8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虽然我们的意识千变万化、流动不息,但仍然具有一个稳定的纵意向和横意向结构。也正是因为我们意识的流动性和时间性,我们才能够觉知时间化的感觉内容以及感觉内容的时间化,并进一步将这些时间化的内容立义为时间客体,再进一步感知到这... 虽然我们的意识千变万化、流动不息,但仍然具有一个稳定的纵意向和横意向结构。也正是因为我们意识的流动性和时间性,我们才能够觉知时间化的感觉内容以及感觉内容的时间化,并进一步将这些时间化的内容立义为时间客体,再进一步感知到这些客体的时间性,最终可以把时间本身当作客体,即构造出客观时间。这是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的一个基本思路和基本结论。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内时间意识是客观时间产生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意向性 内时间意识 内在时间 客观时间
下载PDF
心性现象学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倪梁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3,共9页
"心性现象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其一,它以意识及其本质、心的逻辑、"心的秩序"或"心之理"为其研究对象,即是说,在内容上它是事关"心性"的;其二,它以现象学的结构描述和发生说明为其基本研究方法,... "心性现象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其一,它以意识及其本质、心的逻辑、"心的秩序"或"心之理"为其研究对象,即是说,在内容上它是事关"心性"的;其二,它以现象学的结构描述和发生说明为其基本研究方法,这意味着,在方法上它是事关"现象学"的。心性现象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在反思的目光中,通过观念直观来把握心识的本质因素与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这种本质联系既意味着各个本质因素在静态结构方面的联系,也意味着它们在发生历史方面的联系。与之相应的方法是横向本质直观和纵向本质直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识 本质 现象学 纵横意向性 纵横本质直观
下载PDF
“全球伦理”的基础——儒家文化传统问题与“金规则” 被引量:13
10
作者 倪梁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9,共7页
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将说明“金规则”的基本内涵以及它不能作为人类伦理道德原理的初步理由。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并分析“金规则”在传统儒学中的基本位置以及它曾经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说明作为道德意识开端的爱与同情现象 ,并且描述同情... 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将说明“金规则”的基本内涵以及它不能作为人类伦理道德原理的初步理由。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并分析“金规则”在传统儒学中的基本位置以及它曾经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说明作为道德意识开端的爱与同情现象 ,并且描述同情、爱与“金规则”之间的可能奠基关系。第四部分则意图论证人为美德或社会公德必须建立在更为原本的自然美德和个体道德的基础上。而在最后的第五部分 ,本文最终希望能确定与两种美德相关的两种教育方式 ,并指出通过教化来弘扬自然美德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伦理 儒学 个体道德 社会公德 "金规则" 伦理学
下载PDF
思考“自我”的两种方式--对胡塞尔1920年前后所撰三篇文字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13
11
作者 倪梁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共10页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自我问题具有结构和发生两个方面。对自我的发生研究和历史研究在他的总体思考中占有核心位置。在对自我的结构分析和发生分析之间存在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差异。虽然我们对"自我"的思考,原则上只能在...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自我问题具有结构和发生两个方面。对自我的发生研究和历史研究在他的总体思考中占有核心位置。在对自我的结构分析和发生分析之间存在着内容上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差异。虽然我们对"自我"的思考,原则上只能在反思中进行,但在反思的目光中,仍然可以区分出多重的思考路径。它们首先可以分为两类:横向的和纵向的,或者说,静态的和发生的。这是思考自我的两个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现象学 静态现象学 纵意向性 原自我 前自我
下载PDF
直观的原则,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中的现象学诠释与解构问题导论 被引量:10
12
作者 倪梁康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54-73,共20页
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声言 ,他对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研究中所做的符号分析立足于一种内在批判的基础上。他对先验意识与先验还原的批评、对先验意识与心理意识之平行性的强调、对生命与声音概念的引入 ,都是用来导向胡... 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声言 ,他对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一研究中所做的符号分析立足于一种内在批判的基础上。他对先验意识与先验还原的批评、对先验意识与心理意识之平行性的强调、对生命与声音概念的引入 ,都是用来导向胡塞尔的“符号现象学”或“纯粹表述现象学”问题的手段。“纯粹表述”在这里是指一种无需借助感性符号的、类似于私人语言的表述。德里达以此来置疑为胡塞尔所确定的直观行为与符号行为之间的奠基与被奠基关系 ,甚至试图最终消解胡塞尔的观念论基础。但这里的分析表明 ,德里达忽略了为胡塞尔所确立的一个现象学分析结果 :即使我们不需要被感知的符号、也仍然需要被想象的符号。就此而论 ,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的奠基顺序并未因此受到动摇。因此 ,这里的论证和分析最终确定 :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对胡塞尔符号现象学乃至整个现象学方法的解构 ,总体上还是外在的 ,只有少数几处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声音与现象》 导论 先验意识 心理意识 符号现象学 纯粹表述现象学 胡塞尔 形而上学 直观行为 内在批判
下载PDF
现象学的方法特征——关于现象学与人类学、心理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倪梁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可以通过揭示现象学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来说明现象学的特殊领域和特殊方法。具体地说,从现象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来说明现象学的先验还原方法及其必要性;从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来说明本质还原(本质直观、观念直观)方法及其必要性。如... 可以通过揭示现象学与人类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来说明现象学的特殊领域和特殊方法。具体地说,从现象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来说明现象学的先验还原方法及其必要性;从现象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来说明本质还原(本质直观、观念直观)方法及其必要性。如果将现象学看作某种意义上的心而上学,那么它一方面有别于实证心理学,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思辨心理学和超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心理学 人类学 本质还原 心而上学
下载PDF
唯识学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 被引量:11
14
作者 倪梁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6,共11页
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the Yogachara Buddhism)都以心识的结构为观察对象,因此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意识哲学。佛教唯识学比西方哲学更早在心识结构中把握到了"自证分"(svasamvittibhaga)的存在与活动,尽管前者并未像后者那样赋予... 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the Yogachara Buddhism)都以心识的结构为观察对象,因此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意识哲学。佛教唯识学比西方哲学更早在心识结构中把握到了"自证分"(svasamvittibhaga)的存在与活动,尽管前者并未像后者那样赋予自证分在心识中之意义与作用方面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背景下,尤其是在现象学的背景下,可以从横向的(静态的)和纵向的(发生的)两个方面探讨佛教唯识学四分说中"自证分"的基本意蕴:横向考察是指对心识的"三分"结构中的自证分的分析,纵向考察是指对贯穿在"八识"(the eight kinds of consciousness)中的自证分的分析。这些考察最后导向对自证分在佛教中的主要理论功能和实践功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证分 自身意识 唯识学 四分 八识
下载PDF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倪梁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9,共8页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在他十多年的时间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个形成并在含义上变化发展的过程。它最后得到确定,并被用来标识内时间意识中的一个特殊意向,从而自身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回忆&...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在他十多年的时间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个形成并在含义上变化发展的过程。它最后得到确定,并被用来标识内时间意识中的一个特殊意向,从而自身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回忆"。除此之外,胡塞尔在研究文稿中的相关思考以及对此概念使用的历程,也可以用来指证心智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 回忆 时间意识 思维 语言
下载PDF
胡塞尔的“发生”概念与“发生现象学”构想 被引量:11
16
作者 倪梁康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胡塞尔曾将其中后期提出并深入思考的意识发生问题和意识发生现象学的观念视作对早期的意识的静态结构现象学的克服。在他的发生问题思考中可以至少发现四种意义上的"发生"概念。在这个概念基础上展开的发生现象学就是一种关... 胡塞尔曾将其中后期提出并深入思考的意识发生问题和意识发生现象学的观念视作对早期的意识的静态结构现象学的克服。在他的发生问题思考中可以至少发现四种意义上的"发生"概念。在这个概念基础上展开的发生现象学就是一种关于意识发生的普全认识论,一种对意识发生的现象学研究。它不仅要研究作为意识现象的世界的生成和发生,也要研究作为点和线的自我的生成和发生。尽管在胡塞尔本人看来,他的关于发生问题的思考尚未成熟到可以作为系统论述发表的地步,但是由胡塞尔开启的这个发生现象学研究的路向,的确为后人在此方向上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蒙德·胡塞尔 意识发生 发生的法则 发生现象学
下载PDF
历史现象学与历史主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倪梁康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共8页
与波普所反对的"历史决定论"意义上的"历史主义"不同,胡塞尔反对"历史相对论"意义上的"历史主义"。历史哲学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历史是否具有一个本质结构和这个本质结构可否被把握到这两个问... 与波普所反对的"历史决定论"意义上的"历史主义"不同,胡塞尔反对"历史相对论"意义上的"历史主义"。历史哲学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历史是否具有一个本质结构和这个本质结构可否被把握到这两个问题,胡塞尔不仅从内容上认定历史有一个本质的意义结构,而且从方法上提供了对此意义结构进行纵向本质直观的可能性,并以此为依据对历史相对论进行批判。同时,本质直观或者观念化在与观念对象的另外两种实现方式,即理想化和语言化的区分中得到进一步的澄清。总之,胡塞尔的历史观着重于内历史与历史的关系,否认概念、命题的发生、发展是偶然随意的,强调在命题意义背后的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现象学 历史主义 内历史 纵向本质直观 理想化 语言化
下载PDF
心理主义的问题与理论哲学的观念——胡塞尔《逻辑研究》第1卷的主题思想 被引量:9
18
作者 倪梁康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6,共9页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纯粹逻辑性导引"中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第一项工作是对具有观念对象和观念真理特征的意义构形(Sinngestalt)本身进行了纯粹的把握,即提出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纯粹逻辑学观念;第二项工作在于,对... 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纯粹逻辑性导引"中完成了两项重要的准备工作:第一项工作是对具有观念对象和观念真理特征的意义构形(Sinngestalt)本身进行了纯粹的把握,即提出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纯粹逻辑学观念;第二项工作在于,对所有经验主义或心理主义将思维行为的心理学内涵与逻辑概念和公理混为一谈的做法进行了斗争。通过再构胡塞尔在《逻辑研究》第1卷中所阐述的这两个思想,可以重现百年来时代精神的变化,并且重提理论理性的地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现象学 心理主义 纯粹逻辑学
下载PDF
胡塞尔的伦理学讲座与实践哲学和精神科学的观念 被引量:7
19
作者 倪梁康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2,238,共6页
胡塞尔生前发表的伦理学讲演与著述极少,因而他很少被看作伦理学家。但他毕生所授伦理学课程却很多,并不少于他的逻辑学课程,从早期做私人讲师到后期担任讲座教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很少间断。他的讲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战前讲座与战后... 胡塞尔生前发表的伦理学讲演与著述极少,因而他很少被看作伦理学家。但他毕生所授伦理学课程却很多,并不少于他的逻辑学课程,从早期做私人讲师到后期担任讲座教授,在整个教学生涯中很少间断。他的讲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战前讲座与战后讲座。战前讲座深受布伦塔诺的影响,将伦理学与实践哲学批判结合在一起;战后讲座则是在狄尔泰的思路中前行,试图将伦理学放在精神科学的背景中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伦理学 实践哲学 精神科学
下载PDF
东西方意识哲学中的“意向性”与“元意向性”问题 被引量:6
20
作者 倪梁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4,166,共10页
东西方意识哲学中都可以发现或多或少的对"意向性"问题的讨论,也都可以发现或强或弱的在"元意向性"方面的要求。"元意向性"意味着一种异于"意向性"但同时也可以包容"意向性"的东西... 东西方意识哲学中都可以发现或多或少的对"意向性"问题的讨论,也都可以发现或强或弱的在"元意向性"方面的要求。"元意向性"意味着一种异于"意向性"但同时也可以包容"意向性"的东西。它被用来描述一种追求原初性、彻底性、超越性和深邃性的思维方式与思想取向。无论是西方哲学的现象学,还是佛教唯识学或儒家心学,它们都不满足于各种意义上的常识或俗谛,试图以各自的方式来扬弃和克服"意向性"。由此也可以重新理解东西方思想中各种意义上的本体论和工夫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元意向性 现象学 佛教唯识学 儒家心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