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
1
作者 傅为忠 李新乐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9-116,共8页
本文基于2013~2022年沪深A股资源型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动态QCA方法,从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两方面检验政府研发补助、市场竞争、组织冗余、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研发人员投入这六个条件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个因... 本文基于2013~2022年沪深A股资源型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动态QCA方法,从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两方面检验政府研发补助、市场竞争、组织冗余、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和研发人员投入这六个条件对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个因素并非构成企业实现高绿色创新效率的必要条件,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已呈现上升趋势;资源型企业实现高绿色创新效率存在三种组态,即政府补助和数字技术驱动型、政府补助和绿色发展驱动型、多要素混合驱动型。进一步分析发现:从时间效应看,多要素混合驱动型在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2年一致性系数较低;从行业效应看,三种组态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以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这四个资源型行业中的解释力度均出现较高的一致性,而在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中的一致性系数相对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效率 数字化转型 时间效应 行业效应 动态QCA
下载PDF
建筑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鑫 尤雯 +1 位作者 宋雨轩 傅为忠 《商业会计》 2024年第8期38-42,共5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ESG表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9—2021年我国A股建筑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建筑企业ESG表现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全要...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ESG表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2009—2021年我国A股建筑上市企业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建筑企业ESG表现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ESG表现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良好的ESG表现通过促进研发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检验发现,ESG表现对国有建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文章为厘清企业ESG表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建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建筑企业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实现路径——基于主体的协同创新策略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傅为忠 陈佳佳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8-227,共10页
以回收企业和混凝土企业为研究主体,分析两者在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下协同创新的策略选择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1)混凝土企业的参与意愿是双方达成协同创新合作的关键,回收企业的参与意愿高于混凝土企业;(2)在两种机制... 以回收企业和混凝土企业为研究主体,分析两者在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调节机制下协同创新的策略选择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1)混凝土企业的参与意愿是双方达成协同创新合作的关键,回收企业的参与意愿高于混凝土企业;(2)在两种机制下,双方选择积极参与策略的可能性与收益增长率和声誉收益呈正相关,与成本增长率和搭便车收益呈负相关;(3)在政府调节机制下,双方选择积极参与策略的可能性与成本补贴系数呈正相关,政府参与后会提高“搭便车”收益对系统演化影响的临界值,增加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废弃物 协同创新 循环经济 演化博弈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再生资源企业绿色创新研究——基于fsQCA的组态分析
4
作者 傅为忠 李佳一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54,共8页
如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是当下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战略背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环境-主体”系统视角出发,研究了驱动和影响再生资源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基础... 如何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是当下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战略背后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环境-主体”系统视角出发,研究了驱动和影响再生资源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组态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基础、环境规制、政府补贴等变量不是再生资源企业高绿色创新水平的单一必要性条件,企业绿色创新受到多重因素协同并发影响;(2)识别出“数字化-主体驱动型”、“环境驱动型”、“资源驱动型”3种引致高水平的组态;(3)再生资源企业应结合自身创新条件,差异化定制绿色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赋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双碳目标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数字化 再生资源 创新生态系统 fsQCA 组态分析
下载PDF
熵权-TOPSIS评价模型下A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评价研究
5
作者 傅为忠 刘思蔚 《中国市场》 2024年第33期151-154,共4页
文章主要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A公司2021—2023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构建包含环境管理、资源消耗与排放、社会责任与法规遵循三个一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A公司的环境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公司... 文章主要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模型,对A公司2021—2023年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全面评价。通过构建包含环境管理、资源消耗与排放、社会责任与法规遵循三个一级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A公司的环境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公司在环境管理和资源利用方面表现突出,但在法规遵循方面仍有改进空间。文章为水泥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供同行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法 TOPSIS模型 水泥行业 多层次指标体系 环境会计
下载PDF
皖江城市带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傅为忠 刘登峰 韩成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27,共7页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皖江城市带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将其与国内典型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为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区域自主创新 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考核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傅为忠 陈浩 +1 位作者 高品 杨善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9-353,共5页
配送体系的绩效考核是配送系统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必须研究如何建立合理的配送指标体系。文章针对上海英业达公司的实际,探讨建立了一套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配送体系进行了绩效评价。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体系 绩效评估 应用
下载PDF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建设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傅为忠 韩成艳 刘登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好合芜蚌试验区,提升安徽省创新能力,将对全省及其它各市起到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雷达图法和SPSS软件构建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 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好合芜蚌试验区,提升安徽省创新能力,将对全省及其它各市起到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雷达图法和SPSS软件构建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合芜蚌试验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其与其它10个省市进行了比较。通过模型得出实证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评价 合芜蚌试验区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和熵值法的技术创新扩散强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傅为忠 王灿 林多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95-199,186,共6页
通过参考引力模型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论文试图构建基于空间距离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的评价模型,并把熵值法和引力模型相结合,完成对技术创新强度的评价。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进行了测算,根据各地... 通过参考引力模型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论文试图构建基于空间距离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的评价模型,并把熵值法和引力模型相结合,完成对技术创新强度的评价。依据构建的评价模型,对皖江城市带技术创新扩散的强度进行了测算,根据各地市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个别强度,把皖江城市带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中心分为三级,得出皖江城市带整体创新扩散强度呈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减弱的态势,与其实际状况相吻合;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皖江城市带区域技术创新扩散强度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扩散强度 引力模型 熵值法 皖江城市带
下载PDF
安徽自主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傅为忠 章莉 黄艳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27-132,共6页
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大力培育各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安徽自主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比较分析,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区域自主创新 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安徽 自主创新试验区
下载PDF
基于DEA改进模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傅为忠 朱艳卿 王灿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8-42,共5页
对我国2000-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DEA的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总体趋势进行纵向评价,利用超效率模型对我国3个典型高新技术产业进行... 对我国2000-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DEA的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总体趋势进行纵向评价,利用超效率模型对我国3个典型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横向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绩效 数据包络分析 超效率模型 区域联盟
下载PDF
工程项目技术风险评价的建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傅为忠 张小莉 +1 位作者 李文志 杨善林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590-1593,共4页
文章设计了一套工程项目技术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层次综合判断的评价方法对工程项目技术风险进行评价 ,能够比较准确评价工程项目技术风险等级及相关的风险因素 ,从而正确地制定出相应的规避技术风险的对策及技术发展战略 。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技术风险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场强模型的合肥、马鞍山、芜湖三市融入长三角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9
13
作者 傅为忠 卢军 侯静怡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9年第11期9-13,共5页
文章首先概述了引力模型相关理论,提出经济辐射场强模型,通过模型得出合肥、马鞍山、芜湖融入长三角的客观条件辐射场强和主观条件辐射力;再以长三角15市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的辐射阈值为标准,分别总结出属于前三个层次的长三角城市并将其... 文章首先概述了引力模型相关理论,提出经济辐射场强模型,通过模型得出合肥、马鞍山、芜湖融入长三角的客观条件辐射场强和主观条件辐射力;再以长三角15市接受上海经济辐射的辐射阈值为标准,分别总结出属于前三个层次的长三角城市并将其作为安徽三市融入长三角的主导城市进行承接;最后,根据安徽三市各自产业特点给出它们融入长三角的对策,为实现安徽省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经济辐射 合肥 马鞍山 芜湖 场强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ITIC-GRAP模型的“互联网+工业”融合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傅为忠 刘芳芳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29,共9页
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动,工业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工业发展的新焦点。本文利用改进的CRITIC-GRAP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互联网+工业"的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得出中国工业经济对技术集... 在中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动,工业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工业发展的新焦点。本文利用改进的CRITIC-GRAP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互联网+工业"的融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得出中国工业经济对技术集成化、产品智能化、组织集群网络式发展的需求对于促进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有很大的推进作用;2014年中国各省市工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偏低,有待进一步加强融合发展;中国工业绿色化程度较低,亟待绿色转型等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更有针对性地发展"互联网+"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 灰色关联分析法 互联网 + 工业 融合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与灰色聚类相结合的安徽省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傅为忠 代露露 潘群群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3期18-24,共7页
文章构建了主成分和灰色聚类相结合的选择模型,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确定安徽省的主导产业共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文章构建了主成分和灰色聚类相结合的选择模型,并运用所构建的模型对安徽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确定安徽省的主导产业共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和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8个行业。在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就如何加速安徽省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主导产业 安徽省 主成分分析 灰色聚类模型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循环产业政策量化评价研究——基于PMC指数模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傅为忠 潘玉 王丹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142,共9页
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循环产业需要有效的政策体系支持,对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可以为政策制定、调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2001~2021年中国国家层面发布的80项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效力评价标准和PMC指数政策评... 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循环产业需要有效的政策体系支持,对相关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可以为政策制定、调整、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2001~2021年中国国家层面发布的80项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效力评价标准和PMC指数政策评价模型,并对其中6项政策文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循环法律对其他级别的政策具有导向引领作用;样本政策文本的PMC指数得分均值属于良好级别,仍存在改善空间;政策重保障、轻激励,产业进程主要依赖企业,行业发展动力不足。据此针对政策制定者、企业、行业协会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资源循环 政策量化 PMC指数模型 产业发展 政策效力 政策制定
下载PDF
区域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动态评价——基于熵值修正G1法和距离协调度改进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傅为忠 徐丽君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69,共9页
本文借助熵值修正G1法进行指标赋权,利用TOPSIS和灰色关联度改进距离协调度模型,构造发展成熟度指数(DMI)、协调成熟度指数(CMI)和协调发展成熟度指数(CDMI)3个成熟度测度指数,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的成熟度进... 本文借助熵值修正G1法进行指标赋权,利用TOPSIS和灰色关联度改进距离协调度模型,构造发展成熟度指数(DMI)、协调成熟度指数(CMI)和协调发展成熟度指数(CDMI)3个成熟度测度指数,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6~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的成熟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0年间长江经济带DMI和CDMI持续增长,CMI呈波动式增长态势;部分省市工业绿色发展存在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不同步现象;中三角发展迅速,与长三角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泛成渝地区与长三角的差距无明显缩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发展成熟度 熵值修正G1法 距离协调度改进模型 长江经济带 评价体系协同发展
下载PDF
基于DEA-Tobit模型的工业绿色转型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傅为忠 黄小康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从工业绿色转型的角度,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要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形成示范效应。
关键词 工业绿色转型 DEA模型 TOBIT模型 长三角
下载PDF
基于改进CRITIC-GGI-VIKOR的工业发展绿色度动态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傅为忠 陈文静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9-257,共9页
通过文献挖掘法构建工业发展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扩展的灰色网格关联(GGI)矩阵方法对工业发展绿色度面板数据进行指标聚类分析,达到简化模型变量目的。引入平均差代替标准差来改进CRITIC客观赋值法对指标赋权,应用简化的VIKOR... 通过文献挖掘法构建工业发展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扩展的灰色网格关联(GGI)矩阵方法对工业发展绿色度面板数据进行指标聚类分析,达到简化模型变量目的。引入平均差代替标准差来改进CRITIC客观赋值法对指标赋权,应用简化的VIKOR算法的工业发展绿色度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长达十年的工业发展绿色度进行评价。动态评价对象变化的速度和加速度,刻画它们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结论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发展绿色度 CRITIC VIKOR 灰色网格关联 动态评价
下载PDF
基于ANP和GRAP组合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最小偏差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傅为忠 李宁馨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0-134,共5页
针对以往研究中忽略评价指标之间复杂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其方法既能充分考虑受访专家主观认知,又能反映出统计数据所隐含的客观信息;采用最小偏差组合权... 针对以往研究中忽略评价指标之间复杂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其方法既能充分考虑受访专家主观认知,又能反映出统计数据所隐含的客观信息;采用最小偏差组合权重方法最大限度兼顾两方面结果,比使用单一权重确定方法更加合理,并为关联指标权重计算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后以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最小偏差 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 指标权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