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对河流物质力量的认识和开发——人地关系理念在古代河流文化中的体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奠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7-24,共8页
河流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要素,既是人类发展中必须依托的自然资源载体,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人们深刻认识到河流对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并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加深了对水害的认识,开创了水利文明... 河流是地理环境中重要的要素,既是人类发展中必须依托的自然资源载体,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人们深刻认识到河流对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并在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过程中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加深了对水害的认识,开创了水利文明史、利用史,通过灌溉、治黄等实践,尽力协调人与河流这一人地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利 协调人地关系 社会文化发展
下载PDF
西部苗族服饰的历史底蕴 被引量:2
2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7-74,共8页
服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区别不同民族的形象依据.从西部苗族服饰中保留的"贯头衣"和"尾饰"装束,以及明清时期苗族仍"披草衣"、"缉木叶为衣"、"披毡"等史实中,可窥见人类服装... 服饰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区别不同民族的形象依据.从西部苗族服饰中保留的"贯头衣"和"尾饰"装束,以及明清时期苗族仍"披草衣"、"缉木叶为衣"、"披毡"等史实中,可窥见人类服装的源流演变.今日苗族"髽髻"、"服花衣"的习俗,乃是继承上古"三苗"和秦汉"武陵蛮"的遗风.少数民族在中国纺织技术史上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他们当中众多的能工巧匠和广大的劳动妇女,是中国古代纺织科技的最后传承者.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能以原始的纺织工具制作出瑰丽而又富于民族特色的服装,尤其令人惊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苗族 丝麻纺织 椎髻斑衣 贯头衣 尾饰习俗 裹腿跣足
下载PDF
略论昭通地缘、人缘与区域文脉对旅游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傅奠基 周玲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1期11-18,共8页
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活动,其间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个人身心关系的调整。社会学家指出血缘、地缘、业缘是联系人类群体最基本的纽带。这三种关系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形象、品牌、人气、吸引力都... 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活动,其间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关系。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个人身心关系的调整。社会学家指出血缘、地缘、业缘是联系人类群体最基本的纽带。这三种关系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形象、品牌、人气、吸引力都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就昭通的地缘、人缘与区域文脉对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作重点探讨,是建设昭通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开拓旅游市场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点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 地缘 人缘 区域文脉 旅游
下载PDF
昭通历史发展的地理空间与资源环境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14,共8页
人类的空间,既是生存空间,又是文化空间。正是人类多姿多彩的文化创造,使抽象的地理空间转化为具体、异质、多样而富有魅力的"地方"。昭通位于南方丝绸之路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迁徙不断,导致了多次文化空间的相继占用,... 人类的空间,既是生存空间,又是文化空间。正是人类多姿多彩的文化创造,使抽象的地理空间转化为具体、异质、多样而富有魅力的"地方"。昭通位于南方丝绸之路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民族迁徙不断,导致了多次文化空间的相继占用,地域景观也随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改变。昭通复杂的山区环境和立体气候,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植物资源优势尤为突出。昭通地饶五金,是金、银、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重要产地,孕育了灿烂的银铜文化。"朱提"作为高成色银品的代称,一直沿袭到清代,铜镍合金"堂琅白铜",更是中国冶金史上一项杰出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历史 区域文脉 生存环境 资源开发 银铜文化
下载PDF
写在大地上的农业全书——昭通农业地名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22-29,共8页
昭通农业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而独特的历史。千百年来,广大农民在昭通大地上辛勤劳作,他们的奋斗与梦想,痛苦与喜悦,以及饱暖饥寒等各种人生际遇,都在地名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意蕴丰厚的农业地名,是昭通区域文化的宝贵遗... 昭通农业作为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而独特的历史。千百年来,广大农民在昭通大地上辛勤劳作,他们的奋斗与梦想,痛苦与喜悦,以及饱暖饥寒等各种人生际遇,都在地名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意蕴丰厚的农业地名,是昭通区域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珍视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地名 土壤田地 水源水利 农业物产
下载PDF
轮不蹍地:荒诞言辞背后的智者精神
6
作者 傅奠基 郭龙先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7,175,共7页
先秦辩者提出"轮不蹍地"命题的立论基础,在于他们发现了"驰车之轮"的着地点始终是静止的!轮之滚动作为一种复合运动,正是通过"动点"与"不动点"的交替转化而实现的。若进一步对轮周上动、静交... 先秦辩者提出"轮不蹍地"命题的立论基础,在于他们发现了"驰车之轮"的着地点始终是静止的!轮之滚动作为一种复合运动,正是通过"动点"与"不动点"的交替转化而实现的。若进一步对轮周上动、静交替作深入的思考与追问,则必将涉及"连续"与"间断"、"有限"与"无穷"这一理性认识的秘境———以有限经验分析无限观念,必然导致尖锐的矛盾,产生诸多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辩者 轮不蹍地 荒诞言辞 数理精蕴 智者精神
下载PDF
民族融合交流的文化地层——关于昭通各民族地名 被引量:2
7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数千年来,昭通大地上众多的民族在不断的迁徙与定居的交流中,伴随着无数次的冲突与融合、征服与反抗,产生过成千上万的民族地名。地名记录了昭通先民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家园的生产、生活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了当时... 数千年来,昭通大地上众多的民族在不断的迁徙与定居的交流中,伴随着无数次的冲突与融合、征服与反抗,产生过成千上万的民族地名。地名记录了昭通先民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家园的生产、生活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老病死、人情世故、众生百态的感悟与反思。地名是研究昭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 地名 人地关系 历史文化 民风民俗
下载PDF
研究环境变迁的重要史料——昭通动植物地名中的环境信息 被引量:2
8
作者 傅奠基 陈劲梅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33-37,共5页
 地名中包含着重要的环境信息,特别是大量真实、生动记载动植物生存环境及分布特征的地名,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研究昭通环境变迁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 地名 动物 植物 环境变迁
下载PDF
昭通军事武备地名探析
9
作者 傅奠基 吴晓艳 刘燕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昭通地处沟通中原和西南边疆的咽喉要道上,是历代统治者开疆拓土,经营西南的必争之地,在两千多年的政区建置历史中,属于军管型的特殊时期就长达1700多年,直至清朝改土归流后才实现了与中原行政区划制度的并轨。历代统治者在此设置过众... 昭通地处沟通中原和西南边疆的咽喉要道上,是历代统治者开疆拓土,经营西南的必争之地,在两千多年的政区建置历史中,属于军管型的特殊时期就长达1700多年,直至清朝改土归流后才实现了与中原行政区划制度的并轨。历代统治者在此设置过众多的军事管理机构,其种类之繁和数量之多堪称中国政治史上的典型。昭通地名对历史上重大军事事件的记录,是久远而稳定的,如战场、军屯、营盘、关隘等地名,层层累积,蔚为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 地名 战争 军屯 营盘 关隘
下载PDF
穿在身上的历史——西部苗族服饰的文化背景
10
作者 傅奠基 邓天丽 王亦秋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0-48,共9页
服饰的社会文化内涵是随着氏族、部族、民族的不断演化而逐渐丰富的。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传统服饰已成为区别各族群的显著标志。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蕴含着独特的工艺技术、审美情趣、宗教观念、婚姻道德乃至民族精神等众多内容。虽然... 服饰的社会文化内涵是随着氏族、部族、民族的不断演化而逐渐丰富的。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传统服饰已成为区别各族群的显著标志。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蕴含着独特的工艺技术、审美情趣、宗教观念、婚姻道德乃至民族精神等众多内容。虽然在封建专制的淫威下,产生过诸多陈腐消极的东西,但也不乏文质彬彬的风流儒雅、深刻华美的匠心独运,因时而变的改革精神。中国服饰文化中师法自然的审美理想,国富民强,长治久安的政治寄寓,以及象征美好祝愿的吉祥图纹,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相吻合,因而得到全民族的高度认同。不同民族长期交往,服饰文化互相影响,甚至有意借鉴和模仿,乃是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衣冠 天人合一 章服制度 服饰文化 昭通苗族
下载PDF
昭通苗族语言文字述略
11
作者 傅奠基 李晓刚 刘燕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2-70,共9页
昭通苗族所操语言主要是滇东北与川黔滇两个次方言。由于长期与汉、彝民族杂居,昭通苗语中夹杂着大量汉语和部分彝语借词。三大方言苗族都传说古时曾有文字,但均失传了。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柏格里到昭通传教,在石门坎研制了一种俗称&qu... 昭通苗族所操语言主要是滇东北与川黔滇两个次方言。由于长期与汉、彝民族杂居,昭通苗语中夹杂着大量汉语和部分彝语借词。三大方言苗族都传说古时曾有文字,但均失传了。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柏格里到昭通传教,在石门坎研制了一种俗称"老苗文"的文字。1956年国家为三大方言区苗族创制文字时,对"老苗文"进行了改革,称滇东北苗文。改革开放后,一种创制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老挝拉丁字母苗文,传入川黔滇次方言苗语区。目前,昭通两个次方言的苗族面临着多种苗文的竞争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苗族 川黔滇次方言 滇东北次方言 老苗文 新苗文
下载PDF
昭通水路交通简史及地名浅释
12
作者 傅奠基 邓敏 胡声浩 《昭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中国古代的交通命脉多以江河航运为主,河流既给人类带来了沟通千里的自然便利,同时也产生天堑横绝的阻隔之苦。昭通因地处山区环境,众多的险滩、礁石、山崩、泥石流等地貌、地质因素,严重影响了江河的通航条件,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但... 中国古代的交通命脉多以江河航运为主,河流既给人类带来了沟通千里的自然便利,同时也产生天堑横绝的阻隔之苦。昭通因地处山区环境,众多的险滩、礁石、山崩、泥石流等地貌、地质因素,严重影响了江河的通航条件,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但面对深沟激流,昭通先民仍然付出了艰巨的努力,或疏浚航道,或设渡口,或架溜索,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山川阻隔,使天堑变通途。昭通大地上留下的众多险滩、渡口、溜索等水运地名,将永远铭记着先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水运 江河险滩 渡口 溜索 昭通地名
下载PDF
僰道:昭通最早以道路命名的县级政区——兼论秦汉道级政区的设置与交通之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9-14,20,共7页
"道"作为政区通名,起源于秦,两汉都有以"道"命名的县级政区。"道"的由来,后人多解释为"有蛮夷曰道"。其实,统治者要想长期控制一个地方,不论是采取武力降服还是文治教化,都必须借助道路交通;... "道"作为政区通名,起源于秦,两汉都有以"道"命名的县级政区。"道"的由来,后人多解释为"有蛮夷曰道"。其实,统治者要想长期控制一个地方,不论是采取武力降服还是文治教化,都必须借助道路交通;在环境闭塞的少数民族地区,道路的作用尤为重要,开路置驿乃是国家一统的象征和标志,新置政区以道路命名,尽在情理之中。蜀郡太守李冰最早开辟了通往僰人聚居区的"僰"道,奠定了川、滇东线交通的基本格局,秦汉经营"南夷"之地,均以"僰"道为基础,并在此设置了与道路同名的县级政区———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僰道 南夷 政区 道路
下载PDF
蜀郡的设置与昭通政区之肇始 被引量:1
14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两国,分置巴、蜀二郡,拉开了中原王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的序幕。张若、李冰为最早的两任蜀郡太守,而此时的昭通境域即有部分属于蜀郡。秦汉以降蜀郡凭借四川盆地的地理优势,以及得中原文化风气之先的历史机遇,对...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两国,分置巴、蜀二郡,拉开了中原王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的序幕。张若、李冰为最早的两任蜀郡太守,而此时的昭通境域即有部分属于蜀郡。秦汉以降蜀郡凭借四川盆地的地理优势,以及得中原文化风气之先的历史机遇,对南中地区起到了广阔的辐射和强劲的带动作用,昭通政区的沿革演变亦与蜀郡的分合调整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秦国 蜀郡 昭通 政区
下载PDF
三国时期蜀汉治下的昭通境域
15
作者 傅奠基 王亦秋 邓敏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6,12,共7页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汉室倾頽,豪强蜂起,经过此消彼长的兼并之后,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态势。刘备定蜀,废犍为属国置朱提郡,并以其为基地,置庲降都督统领南中。刘备病逝后,除朱提得以保全外,其余诸郡"并皆叛...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汉室倾頽,豪强蜂起,经过此消彼长的兼并之后,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态势。刘备定蜀,废犍为属国置朱提郡,并以其为基地,置庲降都督统领南中。刘备病逝后,除朱提得以保全外,其余诸郡"并皆叛乱"。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同时对原有政区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了朱提、建宁、云南、永昌、越嶲、牂牁、兴古等"南中七郡"的新格局。诸葛亮以"抚和"之策治理南中,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民间长久的崇敬与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定蜀 床降都督 武侯南征 昭通政区
下载PDF
地志百科全书——昭通地名对自然地理要素的记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32-37,共6页
 地名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大量真实生动记载山川河流、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土壤植被、自然灾变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特征的地名,是研究昭通历史地理的宝贵资料。
关键词 昭通 地名 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
下载PDF
“白狗黑”是诡辩,还是真知?——先秦名家学派对物体颜色本性的追问
17
作者 傅奠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7,共5页
《庄子·天下篇》中名家所持的"辩者二十一事"中,"白狗黑"这一著名命题由于与人们的常识尖锐对立,自然也就成了后人指责名家为诡辩士的主要证据之一。通观历代注家对"白狗黑"的注释,都以西晋司马彪... 《庄子·天下篇》中名家所持的"辩者二十一事"中,"白狗黑"这一著名命题由于与人们的常识尖锐对立,自然也就成了后人指责名家为诡辩士的主要证据之一。通观历代注家对"白狗黑"的注释,都以西晋司马彪《庄子注》中"白狗黑目亦可谓之为黑狗"这一说法为圭臬,致使"白狗黑"这一"琦辞"背后的真知灼见长期隐而不彰,造成了我国科技史上一桩罕见的冤案。在驱散历史的迷雾、再现事情的真相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白狗黑"是先秦时期名家对物体颜色特性认识的一次重大突破,是我国古代先贤超越常识、认识真理的优秀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者二十一事 白狗黑 诡辩 颜色本性 科学素养 自然哲学
下载PDF
牛与昭通地名中的农耕文化
18
作者 傅奠基 王向红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2-69,共8页
牛不仅是先民崇拜之神物,而且负重笃行,耕田耘地,在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地名印记。昭通农耕文化发展史上,形成了数以千记的田地、土壤地名,以及两百余个带"牛"字的地名。探析这些地名产生的区域环境与人文因素,倾听历史的... 牛不仅是先民崇拜之神物,而且负重笃行,耕田耘地,在大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地名印记。昭通农耕文化发展史上,形成了数以千记的田地、土壤地名,以及两百余个带"牛"字的地名。探析这些地名产生的区域环境与人文因素,倾听历史的足音,领略文化的风采,回味乡土的气息,有助于认识先民的生存状况,理解昭通地名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地名 历史 农耕文化
下载PDF
分巴割蜀 以成犍广——汉武帝开西南夷,置犍为郡的再检讨
19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1-27,36,共8页
犍为郡的设置是汉武帝开拓西南夷的标志,其设立与调整,贯穿经略西南的全过程。其间大致经历六个阶段:唐蒙上书请通夜郎;唐蒙出使夜郎;唐蒙为都尉,治南夷道;司马相如通西夷;公孙弘请罢西夷;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夷。武帝开南中,以通路置郡... 犍为郡的设置是汉武帝开拓西南夷的标志,其设立与调整,贯穿经略西南的全过程。其间大致经历六个阶段:唐蒙上书请通夜郎;唐蒙出使夜郎;唐蒙为都尉,治南夷道;司马相如通西夷;公孙弘请罢西夷;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夷。武帝开南中,以通路置郡为首要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诸多人物、事件纵横交织,各个环节错综复杂。凿山开道艰辛漫长,置郡设县几经反复。如果上溯到高后六年"城僰道,开青衣",则汉朝四代君臣前后相继,付出了70余年的不懈努力,才在西南夷地区初步实现了郡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夷 犍为郡 唐蒙 夜郎 南夷道
下载PDF
宋朝与大理缓冲地带的昭通乌蛮诸部
20
作者 傅奠基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宋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统治,上承汉唐"因俗而治"的观念,下启元明清土司制。两宋时期昭通境域大部分属戎、泸二州所辖羁縻区域。史称"叙州三路蛮",即马湖董蛮、南广蛮、石门蕃部。叙州三路蛮与宋的关系较为松散,... 宋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统治,上承汉唐"因俗而治"的观念,下启元明清土司制。两宋时期昭通境域大部分属戎、泸二州所辖羁縻区域。史称"叙州三路蛮",即马湖董蛮、南广蛮、石门蕃部。叙州三路蛮与宋的关系较为松散,而与大理东川郡属乌蛮各部血缘相近。这些生息于宋与大理缓冲地带的昭通乌蛮部族,有时既听命于宋朝又臣服于大理,但多数时间处于自我发展的独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大理 昭通 乌蛮 羁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