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VDZ相关肺毒性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患者在使用VDZ期间发生间质性肺炎,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改善;停用VDZ并予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善但仍提示间质性肺炎。经Naranjo's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估并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判断,VDZ与间质性肺炎的关联性均为“很可能”。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29例患者(含本文报道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24±17.06)岁;肺毒性主要包括VDZ相关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肉芽肿或坏死性结节、间质性肺损伤等,多发生在用药后24周以内(58.62%),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绝大多数患者经停药和/或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好转或康复,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毒性为VDZ较罕见的不良反应,起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一旦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应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司美格鲁肽致ADR的病例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7例患者。17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8例,年龄25~80岁;8例患者合并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8例患者以0.25 mg为起始剂量;大多ADR(94.12%)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16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11例患者未提及后续是否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9例患者进行了ADR相关性评价,断定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可能”的分别有1、3、1、4例。司美格鲁肽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最多(35.29%),其次为皮肤组织(29.41%);其中,急性胃扩张、重度肝损伤、结石性胆囊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筋膜炎、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抑郁症、急性溶血性贫血均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司美格鲁肽所致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为主,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组织等。临床使用时,应重点加强对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人群的药学监护,出现相关ADR时应及时停药和/或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介绍1例维得利珠单抗(VDZ)致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汇总分析该药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药师角度出发,回顾性分析1例VDZ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对VDZ相关肺毒性的病例报道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患者在使用VDZ期间发生间质性肺炎,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改善;停用VDZ并予甲泼尼龙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善但仍提示间质性肺炎。经Naranjo's不良反应评估量表评估并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判断,VDZ与间质性肺炎的关联性均为“很可能”。文献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29例患者(含本文报道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49.24±17.06)岁;肺毒性主要包括VDZ相关性肺炎、嗜酸性粒细胞肺炎、肺肉芽肿或坏死性结节、间质性肺损伤等,多发生在用药后24周以内(58.62%),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绝大多数患者经停药和/或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好转或康复,1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毒性为VDZ较罕见的不良反应,起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一旦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应早期判断、及时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文摘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等的中英文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及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收集司美格鲁肽致ADR的病例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共计17例患者。17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8例,年龄25~80岁;8例患者合并应用2种及2种以上药物;8例患者以0.25 mg为起始剂量;大多ADR(94.12%)发生在用药后6个月内;16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或痊愈;11例患者未提及后续是否继续使用司美格鲁肽;9例患者进行了ADR相关性评价,断定为“肯定”“很可能”“可能”“有可能”的分别有1、3、1、4例。司美格鲁肽致ADR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最多(35.29%),其次为皮肤组织(29.41%);其中,急性胃扩张、重度肝损伤、结石性胆囊炎、大疱性类天疱疮、嗜酸性筋膜炎、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抑郁症、急性溶血性贫血均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结论司美格鲁肽所致ADR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为主,主要累及消化系统、皮肤组织等。临床使用时,应重点加强对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精神疾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人群的药学监护,出现相关ADR时应及时停药和/或对症治疗,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