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西关老街坊复甦的路径与行动 兼论遗产都市主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江 牧骑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6-15,共10页
文章聚焦广州西关以居住为主的老街坊,梳理了其形成的历史脉络、遗产空间的特质以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回顾了新千纪以来所开展的一系列遗产行动,讨论了在传统街坊、近代街区叠合而成的历史肌理中,如何以更积极的遗产都市主义的当代视角... 文章聚焦广州西关以居住为主的老街坊,梳理了其形成的历史脉络、遗产空间的特质以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回顾了新千纪以来所开展的一系列遗产行动,讨论了在传统街坊、近代街区叠合而成的历史肌理中,如何以更积极的遗产都市主义的当代视角重构公共空间体系和服务于老街坊的日常生活,并结合西关的实践分析了遗产都市主义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利用的可能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西关 街坊 街区 街巷 日常生活 遗产都市主义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功能——过程”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2
作者 冯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86-89,共4页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场域,应置于“结构—功能—过程”的视角探讨其建设逻辑:在结构安排上应联动行动者、在功能设计上应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在过程发展上应适应组织生命周期。但在实践过程中,高校...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实践场域,应置于“结构—功能—过程”的视角探讨其建设逻辑:在结构安排上应联动行动者、在功能设计上应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在过程发展上应适应组织生命周期。但在实践过程中,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仍存在着结构耦合不足、功能服务脱节以及过程调适性弱等现实性问题。对此,需要进一步探索结构上的耦合型治理、完善功能上的供需匹配、推动过程上的调适性治理,从而保障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功能—过程”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 建设路径
下载PDF
建筑与海
3
作者 冯江 平辉 《新建筑》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海洋与陆地互为图底,孕育了人类文明的两种发展路径。这两种路径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空间的演进脉络。在建筑学领域,海洋与陆地也是一组重要的相对概念,以海洋为线索展开的建筑图景,是区别于陆地视角的另一番景象。早... 海洋与陆地互为图底,孕育了人类文明的两种发展路径。这两种路径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空间的演进脉络。在建筑学领域,海洋与陆地也是一组重要的相对概念,以海洋为线索展开的建筑图景,是区别于陆地视角的另一番景象。早在史前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探索海洋、开发海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路径 人类生存空间 建筑学领域 相对概念 史前时代 演进脉络 人类文明 互为补充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冯江 刘文英 +2 位作者 夏欢 曾有挺 苏翠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8-102,共5页
目的 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治疗子宫肌瘤(U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UF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HIFU组(n=44例)与UAE组(n=42例)。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子宫... 目的 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与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治疗子宫肌瘤(U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UF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HIFU组(n=44例)与UAE组(n=42例)。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子宫内膜容受性、性激素水平、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术后3 d, HIFU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丙二醛(MDA)低于UAE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UAE组(P<0.05);术后1个月,HIFU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UAE组,子宫内膜动脉血流搏动指数、子宫内膜动脉血流阻力指数低于UAE组(P<0.05);术后3个月,HIFU组血清雌二醇(E2)低于UAE组,促卵泡生长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高于UAE组(P<0.05);随访12个月,HIFU组并发症34.09%低于UAE组57.14%,复发率22.73%高于UAE组7.14%(χ^(2)=4.607, 4.067,P<0.05)。结论 HIFU治疗能够缓解UA患者应激反应程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性激素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有诱发术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动脉栓塞术 应激反应 子宫内膜容受性 性激素
下载PDF
从寺观到山城:宋蒙战争时期成都金堂云顶城营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文 冯江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2,共11页
聚焦南宋末年抗蒙“八柱”之一的云顶城,结合营城史与军事史两种视角,根据战时南宋四川战区兼顾“卫民”与“养兵”的军事防御思想,阐释了平城-山城双城结构对云顶城创建的影响,梳理了云顶城从战前寺观到战时山城的营建历程,剖析了其“... 聚焦南宋末年抗蒙“八柱”之一的云顶城,结合营城史与军事史两种视角,根据战时南宋四川战区兼顾“卫民”与“养兵”的军事防御思想,阐释了平城-山城双城结构对云顶城创建的影响,梳理了云顶城从战前寺观到战时山城的营建历程,剖析了其“踞山”“据寺”的选址策略与依山就势营城的规划特色,总结了云顶城在石砌城防设施、给排水系统与道路等方面的营建经验。本文将为研究南宋四川抗蒙山城营建史和理解其遗产价值提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蒙山城 平城-山城结构 云顶城 军队驻泊 山地寺观 “护险墙”
下载PDF
基于二元堆积理论高致密CuW复合材料制备及耐电弧侵蚀性能研究
6
作者 张懿铭 宋克兴 +6 位作者 国秀花 皇涛 冯江 王旭 李韶林 钟建英 李凯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81-189,共9页
目的提高CuW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及耐电弧侵蚀性能。方法基于二元堆积理论设计并制备了双粒径W颗粒混杂CuW75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硬度测试、导电率测试及密度测试,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和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致... 目的提高CuW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及耐电弧侵蚀性能。方法基于二元堆积理论设计并制备了双粒径W颗粒混杂CuW75复合材料,通过微观组织表征、硬度测试、导电率测试及密度测试,重点对比研究了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和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致密性和微观组织的内在关联,并通过电接触实验研究了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耐电弧的侵蚀性能。结果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均匀,W相及Cu相网络连通程度高,致密度高达99.79%,较CuW75复合材料国家标准致密度提升了2.9%,硬度较CuW75复合材料国家标准提升了6.7%。电接触实验结果表明,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熔焊力波动幅度小,平均熔焊力(35.06cN)较1μm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的降低了11%;平均燃弧能量(147.29mJ)及平均燃弧时间(2.53ms)较1μm单粒径CuW75复合材料的分别下降了38%和36%。双粒径混杂CuW75复合材料受电弧侵蚀面积小,侵蚀坑较浅,耐电弧侵蚀性能优异。结论双粒径混杂W颗粒制备CuW复合材料可以明显提升材料的致密度及微观结构连通性。双粒径混杂CuW复合材料可以更好地分散电弧,具有优异的抗熔焊性能及耐电弧侵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堆积理论 双粒径混杂 CuW复合材料 熔焊力 微观组织
下载PDF
消弧装置CuW电极微观侵蚀仿真与实验
7
作者 贾明灿 皇涛 +3 位作者 宋克兴 国秀花 冯江 宋海通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6-196,共11页
针对高速大电流下CuW电弧侵蚀斑点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构建二维轴对称磁流体动力学模型,考虑金属材料在高压作用下沸点迁移和蒸发带走的热量及金属蒸汽的反冲压力,描述CuW合金在电弧侵蚀下熔... 针对高速大电流下CuW电弧侵蚀斑点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N-S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构建二维轴对称磁流体动力学模型,考虑金属材料在高压作用下沸点迁移和蒸发带走的热量及金属蒸汽的反冲压力,描述CuW合金在电弧侵蚀下熔池形成的动态演变过程,通过等效热熔法描述金属相变,用动网格描述CuW电弧斑点侵蚀面演化,模拟CuW金属界面烧蚀过程,根据温度分布、烧蚀坑形貌分析电弧的热、力作用对Cu-W两相材料熔池溅射及侵蚀的影响。电弧光斑转移后,对比了不同Cu粒径大小的Cu(X)W合金的电弧侵蚀、熔池溅射过程。结果表明:在电弧侵蚀过程中,W相分布对熔池扩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2.0)W合金烧蚀过程中,溅射角度及速度可达52.5°和120 m/s,烧蚀形貌更为均匀,最大程度避免局部区域严重侵蚀而导致材料失效现象。在两Cu相光斑相距较近时,邻近侧熔融Cu液滴溅射角度会相应增大10°左右。与电弧烧蚀后合金的微观形貌进行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侵蚀 Cu(X)W合金 熔池 蒸发 熔池演变
下载PDF
形变热处理对Cu-Ni-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单运启 张彦敏 +6 位作者 张朝民 刘爱奎 冯江 赵世恒 皇保欢 宋克兴 周延军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2,共8页
借助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和数字涡流金属电导仪等研究了冷轧变形量和时效对Cu-Ni-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合金变形量越大,显微组织中晶粒沿着轧制的方向被拉得越长和越扁。当时效温度或时效时间增加... 借助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和数字涡流金属电导仪等研究了冷轧变形量和时效对Cu-Ni-Si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态合金变形量越大,显微组织中晶粒沿着轧制的方向被拉得越长和越扁。当时效温度或时效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冷变形晶粒发生了回复再结晶,时效时间继续延长再结晶晶粒逐渐长大。冷轧态合金主要以脆性断裂为主,时效态合金以韧性断裂为主。当冷轧变形量为80.0%及经500℃×1 h时效后合金的综合性能最佳,电导率为46.37%IACS,显微硬度为236.14 HV0.1,抗拉强度为638.24 MPa,屈服强度为581.55 MPa,伸长率为5.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SI合金 形变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均匀化退火对Cu-Ni-P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皇保欢 张彦敏 +5 位作者 李吉宝 杨耀鹏 高红姣 冯江 张朝民 宋克兴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对铸态Cu-Ni-P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850、900和950℃)保温不同时间(1、2和3 h)的均匀化退火处理,以确定合理的退火温度;在确定的合理温度下进行了不同时间的均匀化退火处理,以确定最佳的保温时间,进而得到合金最优的均匀化退火工艺。对... 对铸态Cu-Ni-P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850、900和950℃)保温不同时间(1、2和3 h)的均匀化退火处理,以确定合理的退火温度;在确定的合理温度下进行了不同时间的均匀化退火处理,以确定最佳的保温时间,进而得到合金最优的均匀化退火工艺。对比分析铸态和均匀化退火后Cu-Ni-P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铸态Cu-Ni-P合金偏析严重,树枝晶杂乱分布,一次枝晶臂长明显大于二次枝晶臂,在枝晶间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第二相颗粒;铸态下合金导电率为49.5%IACS,硬度为85.6 HV,抗拉强度为204 MPa。均匀化退火能够显著消除Cu-Ni-P合金中的枝晶偏析,温度对枝晶偏析的改善效果大于保温时间,合金的最佳均匀化退火工艺为900℃×4 h;经最佳工艺处理后合金的导电率为38.9%IACS,硬度为113.8 HV,抗拉强度为290 MPa,与铸态相比,导电率有所下降,但抗拉强度和硬度分别提高了42.2%和32.9%。拉伸断口分析表明均匀化退火处理前后合金均属于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Ni-P 均匀化退火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中体重指数与病理完全缓解的关系
10
作者 谢炉峰 缪继东 +2 位作者 蒋朝阳 李家伟 冯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2286-2290,共5页
目的 分析体重指数(BMI)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2年6月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136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BMI的HER-2阳性乳腺癌... 目的 分析体重指数(BMI)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2年6月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136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BMI的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BMI与pCR的关系。结果 136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获得pCR 43例(31.62%)。BMI≥24组T分期(Ⅲ~Ⅳ期)、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14)、淋巴结转移(阳性)高于BMI<24组(P<0.05)。pCR组与非pCR组年龄、月经状态、Ki-67比较(P>0.05);pCR组T分期(Ⅲ~Ⅳ期)、ER(阴性)、PR(阴性)、淋巴结转移(阳性)、BMI(≥24)低于非pCR组(P<0.05)。孕激素受体(PR)、淋巴结转移、BMI是影响ER-2阳性乳腺癌pC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化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pCR与PR、淋巴结转移、BMI明显相关,结合BMI与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BMI是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新辅助化疗pCR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阳性乳腺癌 曲妥珠单抗 新辅助化疗 体重指数 病理完全缓解
下载PDF
蝙蝠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昼夜表达节律与适应性进化研究
11
作者 王慧 许宁宁 +1 位作者 李昕彤 冯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长期以来,生物钟相关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表明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广泛参与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控。然而,Per1基因在具有不同昼夜节律活动模式的哺乳动物中是否发生了遗传位点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是否促进了哺乳动... 长期以来,生物钟相关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表明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广泛参与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控。然而,Per1基因在具有不同昼夜节律活动模式的哺乳动物中是否发生了遗传位点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是否促进了哺乳动物昼夜活动模式的形成和稳定仍有待研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基因克隆测序与分子进化分析方法,对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开展了深入的分子进化分析,明确了Per1基因在夜行性蝙蝠脑区的昼夜振荡规律,由休息状态到睡眠状态对应着Per1基因表达量的由高到低,睡眠状态的表达量最低,而由觉醒状态到活动状态对应着Per1基因表达量的持续升高,与Per1基因维持中枢生物钟调控功能高度相关;检测到Per1基因序列上的15个潜在受正选择位点与2个显著受正选择位点,其中在夜行性动物中检测到的显著受正选择的1118A氨基酸位点恰好位于该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域上;通过滑窗分析结果显示,Per1基因在夜行性哺乳动物中的进化速率均普遍高于其在日行性哺乳动物中的进化速率,可能促进了哺乳动物夜行性活动模式的形成和稳定。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哺乳动物自身稳态维持与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的关键分子基础提供新的认知,为生物钟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夜行性哺乳动物 Per1基因 昼夜节律 适应性进化
下载PDF
八种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冯江 陈敏 +3 位作者 李振新 赵辉华 周江 张树义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9-823,共5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holocation frequency (represented by dominant frequency, DF for short) and body size (body mass, forearm length and body length) in 8 species of horseshoe bats ( Rhinolophus cornutus, R. af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holocation frequency (represented by dominant frequency, DF for short) and body size (body mass, forearm length and body length) in 8 species of horseshoe bats ( Rhinolophus cornutus, R. affinis, R. thomasi, R. rouxi, R. blythii, R. ferrumequinum, R. pearsoni, R. rex ) was examined. The eight species were captured in caves in five regions (Guiyang, Anlong, Xingyi, Anshun and Zhenning) of Guizhou Province in July and August 1999 and June 2000. The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s in Mammals of GuiZhou (Luo et al .)and Key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iroptera (Wang, unpublished). The bats were captured at the entrance to the caves at about 8 pm (the time when bats usually leave the caves), and were then put into a recording room near the capture locations where they could fly freely. Recordings of their echolocation calls were made bout 2 hours later using an ultra sound detector (U30, Ultra Sound Advice, UK) which recorded the calls of bats that were flying directly at the microphone at a distance of 1 m. Each bat was recorded 5 times and the signals were fed into a portable ultra sound processor (PUSP, Ultra Sound Advice, UK). The duration for recording was 1 1 s with a sampling frequency of 44 1 kHz. By replaying the recorded tapes the best quality recordings (the loudest and clearest with the least background noise) were replayed at 1/10 speed and re recorded using a digital sound recorder (Sony, MD 1, frequency response range: 30~20 000 Hz). The re recorded echolocation signals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ound processing software Cool Edit 2000, developed by the American Syntrillium Software Company. Ultra sound analysis referred to the sound spectrograms (frequency time graph), time domain spectrograms (energy time graph), energy spectrograms (energy frequency graph), and Hanning window to obtain an analytic precision of 256 Hz. The analysis attenuation was 60 dB. The DF, pulse duration and interpulse interval of the echolocation calls were recorded and the duty cycle, which represents the percentage of the pulse duration in the summation of the pulse duration and the interpulse interval, was calculated. The data are presented as +SD . Body size were measured using a vernier caliper and a balance; all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as +SD. When flying, all eight species of bats had similar echolocation signals: the pattern of their echolocation calls was (FM ) CF FM (FM means Frequency modulated; CF means Constant frequency) with 1~2 harmonics. Pulse duration was more than 10 ms, the duty cycle was higher than 40%, the dominant frequency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CF part from 25 kHz to 120 kHz. The different species did, however, display different FM widths. Pearson (one of analytical methods in the software SPSS 10 0)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ominant frequency and body size. An obvious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echolocation frequency and body size in horseshoe bat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DF against forearm length was r=-0 714 (P=0 047; df=6) , DF against body mass r= -0 429 (P=0 289; df=6) and DF against body length r=-0 810 (P=0 015, df=6) . The dominant frequency was higher in smaller species. The species order in terms of dominant frequencies (highest to lowest) was: Rhinolophus cornutus>R. thomasi>R. rouxi>R. blythi>R.ferrumequinum>R. pearsoni>R. affinis>R. rex. The order of forearm length from top to bottom was: Rhinolophus pearsomi>R. rex>R. ferrumequinum>R. affinis>R. thomasi>R. rouxi>R. cornutus>R. blythi.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ominant frequency and body size was not very strong, presumably a reflec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ecological competition and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body size on echolocation calls. Divergence in echolocation calls allows bat species of similar body size to avoid competition with each oth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minant frequency and body size probably occurs because the wave length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头蝠 回声定位声波频率 体型 相关性
下载PDF
同一山洞中五种蝙蝠的回声定位比较及生态位的分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冯江 李振新 +3 位作者 陈敏 周江 赵辉华 张树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对同一山洞中 5种蝙蝠的回声定位叫声和外部形态作了比较分析 ,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叫声、形态特征与捕食策略之间的联系 ,并结合部分的野外观察研究 ,推断其捕食生境及捕食策略 ,并对洞中 5种共栖蝙蝠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如... 对同一山洞中 5种蝙蝠的回声定位叫声和外部形态作了比较分析 ,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叫声、形态特征与捕食策略之间的联系 ,并结合部分的野外观察研究 ,推断其捕食生境及捕食策略 ,并对洞中 5种共栖蝙蝠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如下 :( 1 )南蝠 ( Ia io)在地面或树冠中间的开阔空间捕食个体较大的昆虫 ;( 2 )大鼠耳蝠 ( Myotis myotis)主要以掠食性方式 ( gleaning)捕食森林或草地地表面的昆虫 ;( 3)黄大蹄蝠 ( H ipposiderospratti)主要在树冠周围或树冠上方进行捕蝇器式 ( Fly-catching) (即倒挂于一固定枝条或地点 ,探索周围飞行或接近的昆虫 ,探索到后捕捉回原倒挂地点再进食 )或飞行捕食 ,它主要捕食个体较大的甲虫 ;( 4 )角菊头蝠 ( Rhinolophus cornutus)主要在较密集树木中 (枝叶间 )、农田及树木周围捕食体型较小的翼拍动昆虫 ;( 5 )三叶蹄蝠 ( Aselliscuswheeleri)是在树木、灌丛或在其周围空间内捕食较小的翼拍动昆虫 ,但其食性可能与菊头蝠不同。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认为这 5种蝙蝠的取食生态位存在着明显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洞 蝙蝠 回声定位叫声 捕食策略 生态位 比较研究
下载PDF
马铁菊头蝠不同行为下的回声定位叫声 被引量:17
14
作者 冯江 张树义 +2 位作者 李振新 盛连喜 王立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30-232,共3页
FENG Jiang ① ZHANG Shu\|Yi ② LI Zhen\|Xin ①② SHENG Lian\|Xi ① WANG Li\|Xin ③) (①Environmental Science Departmen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②Institute of Zoology, The Chinese Acade... FENG Jiang ① ZHANG Shu\|Yi ② LI Zhen\|Xin ①② SHENG Lian\|Xi ① WANG Li\|Xin ③) (①Environmental Science Department,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②Institute of Zo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③Psychology Depart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铁菊头幅 行为 回声定位叫声 FM-CF-FM信号
下载PDF
南蝠回声定位叫声的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江 李振新 +2 位作者 周江 赵辉华 张树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0-252,共3页
When they are flying,Great evening bat ( Ia io ) produces short FM echolocation calls including three harmonics,of which the first one and the second one are stronger.As they fly,the first harmonic is modulated from 4... When they are flying,Great evening bat ( Ia io ) produces short FM echolocation calls including three harmonics,of which the first one and the second one are stronger.As they fly,the first harmonic is modulated from 49 0 to 18 3 kHz,the second one is modulated from 80 0 to 35 6 kHz,and the third one from 87 2 to 56 7 kHz.The average duration of the calls is 3 7 ms.It was predicted that Great evening bat ( Ia io ) captures big insects in the open area among foliages according to the sound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echolocation calls and the analysis comparing with the echolocation calls of other bats that perch in the same c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蝠 回声定位叫声 调频信号 谐波 捕食策略
下载PDF
稳定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3组分食用色素 被引量:15
16
作者 冯江 周建民 +2 位作者 黄鹏 周彤 戈早川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4-495,共2页
食用合成色素常混合使用.用光度法测定时,干扰往往较严重.应用以最小二乘法为准则的多波长线性回归光度法.可同时测定多组分混合物[1,2].但最小二乘法受异常点影响显著,且对测量波长的位置等条件要求严格.稳定回归法能改进最小二乘法的... 食用合成色素常混合使用.用光度法测定时,干扰往往较严重.应用以最小二乘法为准则的多波长线性回归光度法.可同时测定多组分混合物[1,2].但最小二乘法受异常点影响显著,且对测量波长的位置等条件要求严格.稳定回归法能改进最小二乘法的上述不足[3].本文利用以最小-乘法为准则的多波长稳定回归光度法,建立了一种定量分析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3组分混合色素的方法,用于混合标准试样及市售饮料中食用合成色素的测定,并与最小二乘法进行对比,结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回归-分光光度法 测定 食用色素 食品卫生 食品检验
下载PDF
多种生长因子促糖尿病患者难愈合性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冯江 杜文华 +1 位作者 王劲 牟江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73-277,共5页
目的 观察多种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难愈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78 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 G F)治疗组、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 P D W H F)治疗组。观... 目的 观察多种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难愈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78 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 G F)治疗组、血小板源伤口愈合因子( P D W H F)治疗组。观察治疗后1~8 周创面闭合指数、创面治愈率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E G F组、 P D W H F组的创面闭合指数、创面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其肉芽组织毛细血管与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沉积和表皮覆盖明显,尤以溃疡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明显。组间比较发现, P D W H F的促愈合作用优于 E G F。结论 局部应用多种生长因子可治疗糖尿病难愈合性创面,生长因子单独或配伍使用是改善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受阻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创面 愈合 EGF PDWHF
下载PDF
4种蹄蝠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体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冯江 刘颖 +3 位作者 陈敏 赵辉华 周江 张树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85,共5页
对黄大蹄蝠、三叶蹄蝠、大蹄蝠与小蹄蝠四种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蹄蝠科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组成、频率、波长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特征 ,简要分析了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捕食区域的关系 ;选定头体长、前臂长和体质量为体型... 对黄大蹄蝠、三叶蹄蝠、大蹄蝠与小蹄蝠四种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蹄蝠科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组成、频率、波长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特征 ,简要分析了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捕食区域的关系 ;选定头体长、前臂长和体质量为体型参数 ,采用Pearson方法对蹄蝠科蝙蝠体型和回声定位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蹄蝠的体型与回声定位声波呈明显的负相关 ,作出主频率 -前臂长回归线 ,更直观地描述频率与前臂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变化趋势 ,并对相关性分析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蹄蝠 回声定位声波 体型 相关性 声波频率 声波波长 捕食区域
下载PDF
两种鼠耳蝠回声定位叫声的比较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江 李振江 +4 位作者 陈敏 赵辉华 张树义 周江 谢家骅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9-263,共5页
对鼠耳蝠属两种蝙蝠飞行状态下的声发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鼠耳蝠声发射信号的声谱图都呈调频 (FM)型 ,但在波形及频率范围上有明显差异。大鼠耳蝠(四川亚种 )的声脉冲宽度很小 ( 1 6± 0 3ms) ,能率环较低 ( 4 0 % ... 对鼠耳蝠属两种蝙蝠飞行状态下的声发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鼠耳蝠声发射信号的声谱图都呈调频 (FM)型 ,但在波形及频率范围上有明显差异。大鼠耳蝠(四川亚种 )的声脉冲宽度很小 ( 1 6± 0 3ms) ,能率环较低 ( 4 0 % ) ,其主频率 (DF =44 6± 4 3kHz)也较低 ;而水鼠耳蝠的声脉冲宽度较大 ( 4 2± 1 6ms) ,能率环 ( 9 6% )及主频率 (DF =83 0± 4 0kHz)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耳蝠 回声定位 捕食策略 比较 叫声
下载PDF
补肾生髓Ⅰ号对小鼠实验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冯江 洪林 +1 位作者 郭朝华 张书模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8期458-459,共2页
目的 :研究补肾生髓Ⅰ号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补肾生髓Ⅰ号治疗 60Co-γ射线照射后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 ,并观察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GM -CFU -c及小鼠IL -1、IL -2和IL -6活性的变化。结... 目的 :研究补肾生髓Ⅰ号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补肾生髓Ⅰ号治疗 60Co-γ射线照射后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 ,并观察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GM -CFU -c及小鼠IL -1、IL -2和IL -6活性的变化。结果 :补肾生髓Ⅰ号治疗后 ,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及骨髓GM -CFU -c显著增高 ,小鼠IL-1和IL-6活性明显增加 ,IL -6水平增高至接近正常 ,且与IL -1呈显著正相关 (r=0.904) ;治疗组IL -2水平虽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生髓Ⅰ号可通过提高外周血三系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促进骨髓GM -CFU -c的形成 ,并通过调节免疫活性因子IL -1、IL -2和IL -6的活性 ,进而促进骨髓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生髓 再生障碍性贫血 GM-CFU-c IL-1 IL-2 IL-6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