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仪 刘冰清 夏梦作品
1
作者 李仪 刘冰清 夏梦 《美术教育研究》 2014年第21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刘冰 夏梦
下载PDF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路径及意义——以西湖绸伞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冰清 钟健丽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4-55,共12页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也是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隐性元素。西湖绸伞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凭借其精妙的制作技艺和装饰工艺,被誉为“西湖之...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呈现,也是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隐性元素。西湖绸伞作为国家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竹作骨,以绸张面,凭借其精妙的制作技艺和装饰工艺,被誉为“西湖之花”。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和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涌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模式和传播生态。在数字化语境下,日益多元化的数字传播矩阵使西湖绸伞实现常态化的数字化传播,走出了保护与传承的困境。借助数字化场景、数字交互产品和数字藏品多条路径,让“西湖之花”重新“绽放”于大众视野,展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工艺价值,并多方位、多角度地使受众与西湖绸伞建立起更深刻的联系,不仅促进了西湖绸伞的活态传承与多样化传播,增加了传播者与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矩阵,助推了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西湖绸伞 文化认同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及创新实践——基于浙江省安吉县“千万工程”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冰清 钟健丽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4年第3期91-99,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根植于乡村土壤而具有深刻的乡土印记,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具体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是一种和谐共生、互为支点的关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有助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根植于乡村土壤而具有深刻的乡土印记,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的具体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是一种和谐共生、互为支点的关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和乡村振兴相结合,有助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善治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产业新业态融合推进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和现代化发展,从而彰显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始终将农民放在主体地位的理念。浙江省安吉县在“千万工程”引领下,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路径,坚持以文润城、以文化人,促进文旅融合多业态并行,全方位推动乡村人才集聚以实现美丽经济和美丽生态和谐共振,发挥共同富裕的引领作用。从浙江省安吉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来看,就是要牢牢围绕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和共同富裕核心思想,重新定位并发掘乡村价值,特别是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性,融入并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始终为农民考虑、鼓励农民参与、成果由农民共享,这样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二者在互洽中实现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 赋能 千万工程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秭归建东花鼓子为例
4
作者 刘冰清 张瑞萱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1-38,共8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与当代呈现,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活力和无穷的创新魅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非遗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互...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与当代呈现,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活力和无穷的创新魅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非遗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互洽共生关系也越来越凸显。非遗不但有助于激活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的价值重构,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家园,发挥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还能在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秭归建东花鼓子是三峡地区民间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着鲜活的民俗生活气息,具有多元的人物角色、灵动的乐曲伴奏、巧妙的服饰和道具运用等艺术特色。可探索打造花鼓子经典剧目品牌、搭建花鼓子展演平台、借助新媒体扩大传播、创新文创产品设计等实践路径,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秭归建东花鼓子 乡村振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秀山花灯的舞蹈动作形态研究
5
作者 刘冰清 张瑞萱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7-34,115,共9页
秀山花灯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融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秀山花灯具有高台花灯、单花灯、双花灯、群花灯等多种表演形式,舞蹈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扇法、身法、步法三种舞蹈动作技法为... 秀山花灯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融合了歌、舞、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秀山花灯具有高台花灯、单花灯、双花灯、群花灯等多种表演形式,舞蹈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扇法、身法、步法三种舞蹈动作技法为主,舞蹈形态特征则主要表现在扇法中的“绕转”、身法中的“颤膝”以及步法中的“弧线”等。这些舞蹈形态特征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可推动秀山花灯的现代性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花灯 舞蹈动作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论湖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冰清 陈国生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前湖南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严重偏低,与湖南旅游文化类型齐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是加快湖南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在全面阐述湖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四大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具... 目前湖南旅游产品的开发层次严重偏低,与湖南旅游文化类型齐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是加快湖南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在全面阐述湖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四大独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具体发展思路和六大基本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旅游文化资源 文化内涵 开发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土家族摆手的地域性差异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冰清 彭林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59,共5页
土家族摆手是以村寨为单位或数寨联合举办的祭祀祈禳活动,分布在酉水流域。各村寨摆手的活动时间、敬奉神灵、祭品祭仪、摆手歌舞、毛古斯诸项都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其地域性差异是难以形成全民族统一祭仪的重要因素,但它却展示了"... 土家族摆手是以村寨为单位或数寨联合举办的祭祀祈禳活动,分布在酉水流域。各村寨摆手的活动时间、敬奉神灵、祭品祭仪、摆手歌舞、毛古斯诸项都存在着地域性差异。其地域性差异是难以形成全民族统一祭仪的重要因素,但它却展示了"摆手"文化的多样性与人本性,从而成为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摆手 地域 差异
下载PDF
湖南农村城镇化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冰清 陈国生 李玲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6-28,56,共4页
 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是湖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湖南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湖南农村城镇化还存...  农村城镇化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大势所趋,是湖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城镇化不仅有利于湖南解决好"三农问题",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湖南农村城镇化还存在很多问题,并已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迅速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加速湖南农村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 主要问题 对策 湖南
下载PDF
神农架旅游资源及其利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冰清 彭林绪 李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629-14632,共4页
研究对神农架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利用现状提出了景区建设生态化,大力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不断提升旅游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建议。神农架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助推神农架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鄂西生态文化... 研究对神农架旅游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利用现状提出了景区建设生态化,大力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不断提升旅游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等建议。神农架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助推神农架旅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增长极和核心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旅游资源 利用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冰清 陈国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1-73,88,共4页
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未来的旅游业要求从业人员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创新,这就对旅游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核心理念,按照新的理念变... 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未来的旅游业要求从业人员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创新,这就对旅游学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核心理念,按照新的理念变革传统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创新人才 旅游管理 核心理念 教学改革 高校 旅游专业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土家族祭祀祈禳与节日习俗之变迁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冰清 彭林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土家族重淫祀、崇巫尚鬼,凡节日必祭祀祈禳。自十八世纪以来,土家族的祭祀祈禳活动经历了重大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其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与祭祀祈禳紧密联系的民族节日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不断赋予其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 土家族重淫祀、崇巫尚鬼,凡节日必祭祀祈禳。自十八世纪以来,土家族的祭祀祈禳活动经历了重大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其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与祭祀祈禳紧密联系的民族节日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不断赋予其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具有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新的功能。因此,对部分民族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加以引导,使之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祈禳 习俗 变迁
下载PDF
沅陵盘古文化的观念构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冰清 王文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2,共3页
沅陵盘古文化有其复杂的观念构成:神奇的创世说;以人为本的自然观;身化万物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祖先崇拜的神灵观以及人造世界的历史观等等,渗透着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等崇高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 沅陵 盘古文化 观念构成
下载PDF
辰州傩面具的审美特征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冰清 王文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8-20,共3页
千姿百态的辰州傩面具,以其各种造型展示出威猛、英俊、和祥、滑稽、靓丽之美,又以色彩的配调不一,具有神武、庄重、凝重、活泼、欢快、斑斓等不同的审美特征。还以线条的疏密繁缛、曲直、粗细、劲柔等,具有复杂多变的线条美。
关键词 辰州 傩面具 审美 造型
下载PDF
荆坪古村旅游发展条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冰清 刘景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809-12811,共3页
荆坪古村旅游发展具有交通、资源、客源、氛围等有利条件,为推动其旅游产业提升,可采取创设更多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探寻更为成熟的村民自主开发模式,加快培育发展古村的旅游商品,加强与周边景区合作,扩大宣传促销,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 荆坪古村旅游发展具有交通、资源、客源、氛围等有利条件,为推动其旅游产业提升,可采取创设更多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探寻更为成熟的村民自主开发模式,加快培育发展古村的旅游商品,加强与周边景区合作,扩大宣传促销,进一步挖掘文化内涵,提高古村旅游从业者素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坪古村 旅游 发展
下载PDF
族群离散与文化离散研究的来龙去脉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冰清 石甜 《学术探索》 CSSCI 2012年第2期49-53,共5页
离散(Diaspora),既是一个历史的现象,亦是当今存在的社会现象。二战后,离散这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扩大了到对其他族群的离散经历的研究,与客居国的政治、经济、性别研究等等主题结合在一起。与国外的研究者相比,中国的离散研究还处于后... 离散(Diaspora),既是一个历史的现象,亦是当今存在的社会现象。二战后,离散这个词的词义发生变化,扩大了到对其他族群的离散经历的研究,与客居国的政治、经济、性别研究等等主题结合在一起。与国外的研究者相比,中国的离散研究还处于后来者的地位。离散族群概念的定义以及其衍生的内容,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由来,以及这些认同在日常生活中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离散 族群离散 来龙去脉
下载PDF
土家族社会生活习俗的演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冰清 彭林绪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7-21,共5页
社会生活习俗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决定社会生活模式的是社会制度:土司时期土民亦兵亦农,崇巫信鬼;"改土归流"以后,进入了封建社会,形成了家族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登上了历史舞台,实... 社会生活习俗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决定社会生活模式的是社会制度:土司时期土民亦兵亦农,崇巫信鬼;"改土归流"以后,进入了封建社会,形成了家族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登上了历史舞台,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建设文明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社会生活 习俗 演变
下载PDF
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冰清 徐杰舜 韦小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4期126-135,共10页
从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文化传播等角度,梳理国内有关原生态文化保护研究成果,并对贵州、云南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原生态文化 保护与开发 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从清雍乾时期湘鄂西地方文告看土家族居住习俗变革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冰清 彭林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70-76,共7页
土家族的居住文化以"火铺"文化为中心,改土归流以后,流官"禁男女同坐卧火床",实现了"火铺"与床的分离,然而,"火铺"却以其适应性、经济性、社会性三大特征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它说明人们对生... 土家族的居住文化以"火铺"文化为中心,改土归流以后,流官"禁男女同坐卧火床",实现了"火铺"与床的分离,然而,"火铺"却以其适应性、经济性、社会性三大特征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它说明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并不完全是被动的,它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居住习俗 变革
下载PDF
大湘西傩文化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冰清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大湘西傩文化的旅游形象定位为神秘奇绝湘西古巫傩,旅游开发的战略目标为构建大湘西神秘文化旅游的拳头品牌。实施大湘西傩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战略,旅游开发的整体性战略、主体联合战略和人才战略。
关键词 大湘西 傩文化 旅游 开发 战略
下载PDF
大湘西民族旅游“联合营销”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冰清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4期61-62,共2页
在“大湘西旅游圈”内,各自的民族旅游资源载体、历史文化内涵都不同,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特色组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区域内深厚而独到的民族文化旅游魅力。因此,在整个旅游圈内的民族文化资源应该形成一个整体,在市场推广中,进行整体营... 在“大湘西旅游圈”内,各自的民族旅游资源载体、历史文化内涵都不同,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特色组合在一起,才会形成一个区域内深厚而独到的民族文化旅游魅力。因此,在整个旅游圈内的民族文化资源应该形成一个整体,在市场推广中,进行整体营销,打造湘西一个重型的民族文化旅游区域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民族 联合营销 大湘西 历史文化内涵 民族文化资源 整体营销 湘西地区 湘西自治州 德夯 少数民族风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