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0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中药对生长猪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立军 冯金瑞 冯泰山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饲料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草药添加剂有促进畜禽生产、提高生产性能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为探究复方中药对生长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和一定抗病毒功效的中药进行... 饲料在畜牧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草药添加剂有促进畜禽生产、提高生产性能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为探究复方中药对生长育肥猪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和一定抗病毒功效的中药进行药味加减优化组方后配合日粮饲喂生长猪,试验结束第2天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生长猪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因子水平,初步筛选出较为优秀的复方中药组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复方中药除使得生长猪血糖(GLU)浓度轻微下降外,也使尿素氮(N)、白球比(A/G)、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等各血液指标及血清IgG、IgA、IgM、IL-4、IL-6和IFN-γ的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且试验2组数据较试验1组优秀。由此看来,复方中药能够适当提高生长猪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因子含量,刺激机体特定细胞较高水平分泌免疫活性因子,从而增强其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中药 生长猪 血液生化指标 免疫因子
下载PDF
不同药物对鸡沙门氏菌病治疗的研究
2
作者 刘立军 冯泰山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4期23-27,共5页
[目的]为比较研究临床上常用药物对鸡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效果,筛选出合理治疗药物,避免抗生素的盲目使用。[方法]将具有清热解毒和一定抗菌消炎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后与硫酸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氯霉素、磺胺甲恶唑进行药敏试验和治疗比较... [目的]为比较研究临床上常用药物对鸡沙门氏菌病的治疗效果,筛选出合理治疗药物,避免抗生素的盲目使用。[方法]将具有清热解毒和一定抗菌消炎的复方中药组方优化后与硫酸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氯霉素、磺胺甲恶唑进行药敏试验和治疗比较试验。[结果]磺胺甲恶唑,高敏感株占比达86.6%,治愈率达86%;复方中药高敏感株占比73.4%,治愈率76%;硫酸卡那霉素、氯霉素高敏感株占比分别为80%、76.7%,略高于复方中药,治愈率分别为64%、66%,低于复方中药组;恩诺沙星高敏感株占比为56.7%,治愈率为58%,效果较差。[结论]复方中药对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抑菌和抗菌作用,中西药结合对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病理变化 药敏试验 治疗试验 替抗药物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与稻米品质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梦寅 蔡炜 +3 位作者 钟笑涵 杨建昌 刘立军 张伟杨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高温胁迫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并从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内源激素以及分子机理等方面综述了其生物学机制;讨论了减轻水稻高温危害... 高温胁迫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和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并从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内源激素以及分子机理等方面综述了其生物学机制;讨论了减轻水稻高温危害的关键技术措施和水稻响应高温胁迫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水稻抗高温育种和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籽粒灌浆 稻米品质 生理机制
下载PDF
环境风影响下换流变压器空冷换热系统换热能力衰减特性研究
4
作者 杨垚 李早阳 +5 位作者 王君岚 罗金平 刘立军 赵欣洋 陈昊阳 杨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88,共11页
为实现换流变压器冷却系统换热容量的合理设计并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研究了环境风影响下换流变压器空冷换热系统换热能力的衰减特性。针对北方某换流站换流变压器,采用基于空冷换热系统大尺度热量传递与换热器翅片管束小尺度换热计算相... 为实现换流变压器冷却系统换热容量的合理设计并保障其安全稳定运行,研究了环境风影响下换流变压器空冷换热系统换热能力的衰减特性。针对北方某换流站换流变压器,采用基于空冷换热系统大尺度热量传递与换热器翅片管束小尺度换热计算相耦合的方法,建立了包含空冷换热器、风机、防火墙、环境风等多种因素在内的三维传热流动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环境风向及风速对空冷换热系统换热能力的负面影响机制,获得了真实环境条件下换热能力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正前方风向下,换热器进风体积流量随风速增加而显著减小、进气温度略有下降,导致不同风速下换热效率维持在66.01%~66.75%之间;侧方风向下,迎风侧防火墙阻碍了气流运动,导致换热效率随风速增加在55.98%~83.13%之间变化,其中环境风速为6 m/s时换热效率最低;正后方风向下,与风机出流方向相同的环境风引起换热器附近更加剧烈的热风回流,导致换热效率随风速增加,在50.96%~91.46%之间变化,其中环境风速9 m/s时换热效率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换流变压器空冷换热系统换热容量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空冷换热系统 环境风 换热量
下载PDF
安立生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李秉哲 师素芳 +4 位作者 朱厉 周绪杰 刘立军 吕继成 张宏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0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安立生坦作为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ERA)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接受安立生坦治疗的IgA肾病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安立生坦作为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ERA)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2022年11月─2023年12月接受安立生坦治疗的IgA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数据,并在第4、8和12w时进行随访评估。研究的主要结果是随时间变化的24h尿蛋白、24h尿蛋白变化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同时监测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共纳入了147例IgA肾病患者。基线24h尿蛋白水平为1.16(0.74,1.99)g/d,安立生坦治疗后第4、第8、第12w的尿蛋白水平分别低于基线水平(Z=-8.157、-5.866、-5.238,均P<0.001)。在不同性别、eGFR分组、合并用药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hibitor,RAASi)等亚组中,24h尿蛋白下降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12w随访期间,eGFR保持稳定。安立生坦在随访患者中耐受性良好,2例患者因水肿或肝功能损害停药。结论安立生坦可以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IGA肾病 尿蛋白 安立生坦
下载PDF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周舟 王俊 +1 位作者 张杏雨 刘立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5,共7页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温室的气体排放。然而,有机肥种类繁多,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出发点,系统综述有机肥对水稻根系、地上部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阐述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以及土壤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微生物活性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生理机制,并阐述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有机肥增减排稻田甲烷、氧化亚氮能力的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未来有机肥对水稻生产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揭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及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 产量 温室气体 微生物活性 生理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42
7
作者 刘立军 桑大志 +3 位作者 刘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456-1461,共6页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和 2 0 0 .9%~ 2 76.4%。以上结果表明 ,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 ,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另外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还可以降低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管理 水稻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土壤背景氮供应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5
8
作者 刘立军 徐伟 +2 位作者 唐成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349,共7页
通过对前茬作物小麦设置施用氮肥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研究它对土壤肥力及后茬作物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氮肥的施用明显提高了稻季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造成土壤背景氮偏高。与低土壤背景氮相比,在高土壤... 通过对前茬作物小麦设置施用氮肥与不施用氮肥处理研究它对土壤肥力及后茬作物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氮肥的施用明显提高了稻季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造成土壤背景氮偏高。与低土壤背景氮相比,在高土壤背景氮下水稻产量对氮肥的反应明显降低,氮肥利用率的各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土壤背景氮过高是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土壤背景氮下,施用氮肥有使稻米品质变劣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背景氮 水稻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原因 被引量:62
9
作者 刘立军 杨立年 +2 位作者 孙小淋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72-1680,共9页
以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48.1%~63.0%,产量提高了0.1%~9.3%。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1.4%~56.8%和... 以代表性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SSNM的施氮量较常规施肥方法(FFP)降低了48.1%~63.0%,产量提高了0.1%~9.3%。SSNM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1.4%~56.8%和143.6%~166.0%。水稻氮吸收高峰出现在穗分化期至抽穗期,此阶段SSNM处理氮的吸收量和其占最终总吸收量的比例均明显高于FFP。抽穗后SSNM水稻的吸氮量也明显高于FFP。自幼穗分化期开始,SSNM水稻根系重量和根系活力(尤其是单茎占有的根系活性)逐步超过FFP。SSNM明显提高了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期水稻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和Fd-谷氨酸合酶的活性。抽穗后SSNM处理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高于FFP,上述结果表明SSNM有利于促进水稻中后期根系生长,提高物质生产和养分吸收,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氮肥利用率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旱种水稻倒伏生理原因分析与对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8
10
作者 刘立军 袁莉民 +2 位作者 王志琴 徐国伟 陈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和粳稻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水稻倒伏的原因。结果表明 :旱种水稻的倒伏率明显高于常规水种水稻 ,使得产量较水种水稻明显下降。旱种水稻基部节间充实程度 (秆壁厚度、单位长度节间重量 )、茎秆厚壁组织细胞壁...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 6 3和粳稻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旱种水稻倒伏的原因。结果表明 :旱种水稻的倒伏率明显高于常规水种水稻 ,使得产量较水种水稻明显下降。旱种水稻基部节间充实程度 (秆壁厚度、单位长度节间重量 )、茎秆厚壁组织细胞壁和表皮硅质层厚度、基部节间可用性糖含量及植株的生理活性 [剑叶叶绿素含量、根系氧化力、细胞分裂素 (玉米素+玉米素核苷 )含量 ]均不及常规水种水稻。施用硅、钾肥能提高旱种水稻植株的生理活性 ,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基部节间可用性糖的贮存 ,增加茎秆厚壁组织细胞壁及表皮硅质层的厚度 ,提高茎秆基部节间充实程度 ,增强抗倒伏能力 ,最终提高旱种水稻的产量。孕穗期去 1/ 2叶 ,结果则相反。表明由于旱种水稻早衰 (植株生理活性低 ) ,影响了水稻基部节间的充实 ,造成旱种水稻发生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种水稻 倒伏 生理原因分析 对策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 被引量:110
11
作者 刘立军 徐伟 +3 位作者 桑大志 刘翠莲 周家麟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87-994,共8页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实时氮肥管理(RTNM)和实地氮肥管理(SSNM)的农艺表现和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氮空白区的水稻产量为5.5-7.4t/hm^2,说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RTNM和SSNM分别增产-4.4%~7.0%和0.2%-9.3%,氮素产谷率分别提高195.7%~297.0%和169.6%~276.4%。2003—2004年在江苏省无锡市两村共计20户稻田中进行水稻SSNM试验示范。2年FFP的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仅有2.8~6.7kg稻谷,kgN、33.7%~34.7%和8.4~18.6kg稻谷/kgN;SSNM的施氮量较FFP降低38.7%-41.3%,产量提高2.5%~3.5%,氮素产谷率、吸氮利用率和生理氮转化率分别提高88.3%~117.7%、34.0%-39.5%和46.1%-61.6%。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也取得了类似结果。证明采用SSNM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是可能的。试验也发现,农户稻田SSNM的氮素产谷率和生理氮转化率的数值依然很低。对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结实期钾、钙对水稻根系分泌物与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立军 常二华 +2 位作者 范苗苗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1-669,共9页
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9538(粳稻)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自抽穗至成熟设0K(不施K)、1/2K(标准Espino营养液的1/2K)、0Ca(不施Ca)、1/2Ca(标准Espino营养液的1/2Ca)以及对照(全K、Ca,标准Espino营养液的K、Ca量)5种处理,研究了水稻根系及... 以扬稻6号(籼稻)和扬粳9538(粳稻)为材料,在水培条件下自抽穗至成熟设0K(不施K)、1/2K(标准Espino营养液的1/2K)、0Ca(不施Ca)、1/2Ca(标准Espino营养液的1/2Ca)以及对照(全K、Ca,标准Espino营养液的K、Ca量)5种处理,研究了水稻根系及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及其与稻米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结实期无钾处理(0K)明显降低水稻根系活力、根系ATP酶活性和根系柠檬酸及Ca2+、K+和NH4+的分泌量,加速根系的衰老;无钙处理(0Ca)显著降低根系草酸及Ca2+、K+和NH4+的分泌。相关分析表明,根系分泌的草酸与稻米的垩白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系分泌的柠檬酸与垩白米率、垩白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消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前中期(花后10d,20d)根系分泌的[K+]、[Ca2+]与稻米垩白米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根系分泌的[NH4+]与直链淀粉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根系分泌物与稻米品质有密切的关系,K、Ca营养水平对根系分泌物有调控作用,进而影响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钾素 钙素 根系分泌物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下的水稻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特性 被引量:54
13
作者 刘立军 徐伟 +1 位作者 吴长付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以代表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规律。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水稻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其分蘖成穗... 以代表性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规律。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提高的前提下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水稻有效穗数有所下降,但其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穗分化前实地氮肥管理水稻叶面积指数和根质量低于农民习惯施肥法,抽穗后结果则相反。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抽穗期水稻的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的比率、抽穗至成熟的干物质积累、抽穗后根冠比和剑叶的光合速率以及齐穗期群体透光率。实地氮肥管理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均出现在穗分化至抽穗期,此阶段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最终总吸收量的45.6%~46.2%、39.6%~43.6%和44.2%~45.2%,均明显高于农民习惯施肥方法。对实地氮肥管理产量提高原因及养分吸收规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生长发育 养分吸收
下载PDF
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刘立军 薛亚光 +2 位作者 孙小淋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2-288,共7页
以杂交籼稻汕优63和丰优香占及粳稻武育粳3号和9516为材料,研究了中期搁田、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以及旱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层灌溉相比,搁田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施... 以杂交籼稻汕优63和丰优香占及粳稻武育粳3号和9516为材料,研究了中期搁田、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以及旱作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层灌溉相比,搁田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施氮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常规施氮量(240 kg/hm2)下,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在高氮(300 kg/hm2)条件下,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水稻旱作与常规水作产量无明显差异。除武育粳3号外,中期搁田处理显著提高了汕优63和丰优香占的氮肥利用率;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提高了高施氮量处理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水稻旱作有利于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分管理 产量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9
15
作者 刘立军 王志琴 +1 位作者 桑大志 杨建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6-50,共5页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 在总施氮 (纯氮 )量为 3 0 0 kg· hm- 2 的条件下 ,研究氮肥运筹对水稻汕优 63和镇稻 88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按基肥、分蘖肥、保花肥之比为 4∶ 2∶ 4施用 ,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含氮量 ,促进物质运转 ,增加抽穗至成熟期的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并能降低垩白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旱种水稻基部节间性状与倒伏的关系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33
16
作者 刘立军 王康君 +4 位作者 葛立立 范苗苗 张自常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8-856,共9页
倒伏是制约旱种水稻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9516为材料,研究了旱种水稻倒伏的原因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水种相比,旱种水稻的倒伏率明显高,结实率和粒重明显降低,产量明显降低。自抽穗至成熟,旱种水稻基部... 倒伏是制约旱种水稻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和粳稻9516为材料,研究了旱种水稻倒伏的原因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水种相比,旱种水稻的倒伏率明显高,结实率和粒重明显降低,产量明显降低。自抽穗至成熟,旱种水稻基部节间强度(厚度、单位长度重量)、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淀粉)含量低于常规水种稻,α-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水种稻。水稻基部节间淀粉含量与节间厚度和单位长度重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α-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输出与α-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施用硅、钾肥能降低旱种水稻基部节间α-淀粉酶活性,提高基部节间淀粉含量,增强基部节间强度,大幅度降低倒伏率,提高旱种水稻的结实率和粒重,从而提高产量。孕穗期去1/2叶,效果则相反。表明在旱种条件下,水稻基部节间α-淀粉酶活性高,促进了节间贮存淀粉的降解,降低了基部节间强度,造成旱种水稻的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种水稻 倒伏 基部节间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实地氮肥管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立军 吴长付 +2 位作者 张耗 杨建昌 赵步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5-630,共6页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水稻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提高...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观察了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农民习惯施肥法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在水稻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施氮量。实地氮肥管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降低了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提高了稻米的透明度,改善了外观品质;实地氮肥管理还明显降低了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降低了糊化温度和蛋白质含量。此外,实地氮肥管理明显提高了米粉的最高黏度、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改善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农户示范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对实地氮肥管理改善稻米品质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实地氮肥管理 产量 稻米品质 淀粉黏滞性
下载PDF
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转基因水稻的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刘立军 王康君 +3 位作者 卞金龙 熊溢伟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4-390,共7页
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产量对水分的响应缺乏研究。以日本晴及以其为亲本获得的两个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的转基因水稻株系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上述水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实期相同水分处理... 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产量对水分的响应缺乏研究。以日本晴及以其为亲本获得的两个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差异的转基因水稻株系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对上述水稻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实期相同水分处理条件下,水稻结实率和产量随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与常规灌溉相比,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明显提高了水稻结实率和产量。籽粒中Q酶活性、根系氧化力、剑叶膜脂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表观输出量也明显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的产量和上述生理指标的提高幅度均高于籽粒蛋白质含量低的水稻材料。结实期重干湿交替灌溉则明显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和产量,籽粒中Q酶活性、根系氧化力、剑叶膜脂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以及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表观输出量也明显降低,且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材料的产量和上述生理指标的降幅均高于籽粒蛋白质含量低的水稻材料。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可能是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引起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水稻材料产量产生差异的重要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蛋白质含量 干湿交替灌溉 产量
下载PDF
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刘立军 李鸿伟 +2 位作者 赵步洪 王志琴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4,共8页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结实期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了米粉的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而重度干-湿交替处理结果则相反。轻度干-湿交... 以扬稻6号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结实期干-湿交替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结实期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了米粉的崩解值,降低了消减值,而重度干-湿交替处理结果则相反。轻度干-湿交替处理还提高了籽粒中蔗糖合酶(SuSase)、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ase)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重度干-湿交替处理则降低上述酶类的活性。上述酶类活性与稻米主要品质指标显著相关。根系伤流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乙烯合成前体)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在轻度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均明显降低,而在重度干-湿交替处理条件下则明显提高。根系伤流中ACC浓度、籽粒中ACC浓度和乙烯释放速率与Su-Sase、ADPGase、SSSase和Q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灌浆结实期土壤水分处理改变了根系ACC浓度,影响了籽粒乙烯释放速率和ACC浓度,进而影响籽粒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的活性,最终影响了稻米品质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水势 稻米品质 生理机制
下载PDF
氮素粒肥对长江中下游粳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沈炘垭 李思宇 刘立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5-1594,共10页
为探究可协同提高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合理粒肥施氮量,本试验以长江中下游稻区广泛种植的金香玉1号、南粳46和淮稻5号三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基肥、分蘖肥、保花肥施氮量分别为135、27和54 kg N·hm^(-2)的基础上,于抽穗期设置0、27、54... 为探究可协同提高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合理粒肥施氮量,本试验以长江中下游稻区广泛种植的金香玉1号、南粳46和淮稻5号三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基肥、分蘖肥、保花肥施氮量分别为135、27和54 kg N·hm^(-2)的基础上,于抽穗期设置0、27、54和81 kg N·hm^(-2)四种粒肥施氮量处理,研究粒肥施氮量对上述粳稻品种产量、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粳稻品种产量均随粒肥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以粒肥施氮量为27或54 kg N·hm^(-2)时的产量最高,两施氮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施用粒肥下结实率提高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过高的粒肥施氮量会对结实率和千粒重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减产。三个粳稻品种粒肥吸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均随粒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粒肥提高了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米粉消解值,降低了垩白度、垩白粒率、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食味值和米粉崩解值。综上,在前期施氮量相同的基础上,粒肥施氮量为27~54 kg N·hm^(-2)可协同提高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本试验结果可为粳稻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粒肥用量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