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1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方法:41具成人颈椎干燥标本,测量其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上、下关节面的高度、宽度和冠状面角度以及下关节面在侧块后方投影的高度,并对侧块进行形态学评定;根据Dalcant... 目的: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的相关数据,探讨其与经关节螺钉固定的关系。方法:41具成人颈椎干燥标本,测量其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上、下关节面的高度、宽度和冠状面角度以及下关节面在侧块后方投影的高度,并对侧块进行形态学评定;根据Dalcanto技术对30具颈椎标本行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以侧块中心点下2mm为进钉点,在矢状面上尾倾40°、在冠状面上外倾20°置入螺钉,测量螺钉的长度,观察螺钉位置。结果:C3~C7下关节面在侧块后方投影的高度为7.4~9.0mm,侧块的中心点约在下关节面后方投影的上界下方2mm。C6和C7上、下关节面的倾斜角度相对更大,侧块厚度相对较薄。采用Dalcanto技术经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螺钉长度从C3/4向C7/T1呈下降趋势,由16.9mm降至15.7mm,其中在C7/T1水平螺钉最短。螺钉由头侧向尾侧经关节突关节复合体,大体上从关节面的中心点穿过;在矢状面上几乎与关节面垂直;无一例损伤到横突孔,螺钉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基底部的侧前方穿出,钉道指向侧前下方。结论: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复合体可为经此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足够的皮质骨。Dalcanto技术经关节突关节螺钉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可以避开横突孔,钉道方向几乎与横突沟平行,安全空间较大。由于C6、C7侧块的厚度较薄,在C6/7和C7/T1行经关节固定时不宜使用16mm以上长度的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颈椎 关节突关节 经关节螺钉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5 位作者 马维虎 阮永平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节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内倾,理想角度为在矢状面尾倾50.3°±4.9°,在冠状面内倾42.8°±4.0°。螺钉钉道长度为(34.1±1.4)mm,各固定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颈椎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解剖学 经关节突关节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枢椎棘突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解剖学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6 位作者 马维虎 孙韶华 林华杰 冯建翔 胡勇 赵刘军 周雷杰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8期659-661,共3页
目的: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技术难度和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0年2月至7月,选取10具颈椎标本,男5具,女5具,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将标本俯卧,颈部置于中立位。从C1-C3剔除颈部... 目的: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技术难度和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0年2月至7月,选取10具颈椎标本,男5具,女5具,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将标本俯卧,颈部置于中立位。从C1-C3剔除颈部后侧所有的软组织,以清楚地暴露枢椎侧块和峡部。枢椎椎体左右侧任意选择进行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各10枚螺钉,置入直径为4.0mm的皮质骨螺钉。枢椎棘突螺钉以枢椎棘突螺钉的进钉点选择为棘突的基底部、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进钉角度水平置钉,螺钉由对侧棘突基底部穿出,形成双层皮质固定;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方向与矢状面夹角15°~20°,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置入后,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标本进行扫描重建。测量螺钉在骨内的实际深度,记录椎弓根螺钉和棘突螺钉置钉失败、穿破椎弓根、进入椎管或置入横突孔的螺钉数目。结果: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无明显的技术困难。棘突螺钉未见螺钉置入椎管和劈裂棘突,但椎弓根螺钉有1枚螺钉突出椎弓根外侧皮质,侵犯横突孔。枢椎棘突螺钉的平均钉道长度为(21.4±1.4)mm,稍短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23.7±1.0)mm,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387,P>0.05)。结论:枢椎棘突基底部具有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枢椎棘突螺钉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对安全、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内固定器 解剖学 摄影测量法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3 位作者 马维虎 孙韶华 冯建翔 王以进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研究下颈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与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三维稳定性之间的差异。方法:12具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随机选取6具标本在C4,5、C5,6行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另6具标本在C4,5、C5,6行经关节螺钉... 目的:研究下颈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与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三维稳定性之间的差异。方法:12具新鲜人体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随机选取6具标本在C4,5、C5,6行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另6具标本在C4,5、C5,6行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试验条件下测试它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分别测试标本损伤模型制作前完整标本组(A组)、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组(B组)和螺钉钢板组(C组)3组数据。结果: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组和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中,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稳定性优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钢板固定的稳定性优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在使用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时,相对于单独螺钉固定,建议以螺钉钢板形式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劈指伸肌总腱入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观燚 景灵勇 +4 位作者 潘志军 陈隆军 李明 冯建翔 马维虎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1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 :探讨劈指伸肌总腱入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5例闭合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20~67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使用劈指伸肌总腱入路暴露桡骨头骨折,其中钢板内固定重... 目的 :探讨劈指伸肌总腱入路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5例闭合桡骨头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女8例;年龄20~67岁,平均39岁。所有患者使用劈指伸肌总腱入路暴露桡骨头骨折,其中钢板内固定重建21例,桡骨头置换4例。根据Mason分型:Ⅱ型19例,Ⅲ型6例。术后患者获临床随访和影像学评价直至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进入平台期。结果:25例均获随访,时间12~56个月,平均29个月。平均屈伸范围120°,伸直受限10°,屈曲135°;平均前臂旋转范围142°,旋前75°,旋后67°。末次随访时MEPI评分平均93±7(80~100分),其中19例功能为优,6例为良。根据Broberg和Morrey系统创伤性关节炎分级:0级19例,1级6例,无2、3级。无一例发生桡骨头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失败,未见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明显肘关节旋转功能受限。4例出现肘关节周围异位骨化,但活动无明显受限。4例桡骨头假体置换患者术后未见假体松动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劈指伸肌腱入路可以提供安全、可靠的桡骨头手术暴露路径,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桡骨头 骨折
下载PDF
后路寰枢关节固定融合术治疗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观燚 马维虎 +2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林华杰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0期51-52,共2页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常常伴有寰枢椎不稳,往往需要手术治疗。Magerl经关节螺钉固定术,虽然可以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融合率,但该术式的技术要求较高,易引起椎动脉损伤,而且肥胖或有胸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往往不适合应用这... 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常常伴有寰枢椎不稳,往往需要手术治疗。Magerl经关节螺钉固定术,虽然可以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融合率,但该术式的技术要求较高,易引起椎动脉损伤,而且肥胖或有胸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往往不适合应用这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齿突尖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观燚 沈锋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7-850,共4页
经关节螺钉、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和峡部螺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主要的枢椎后路内固定方法。Magerl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是寰枢固定的经典方法,但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和峡部螺钉固定可以解决绝大部分临床问题,但对于一... 经关节螺钉、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和峡部螺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主要的枢椎后路内固定方法。Magerl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是寰枢固定的经典方法,但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椎弓根螺钉、椎板螺钉和峡部螺钉固定可以解决绝大部分临床问题,但对于一些解剖变异,如椎动脉高位骑跨畸形、椎弓根过细、椎板薄等特殊情况则可能无法应用。枢椎椎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可高达23%,在椎动脉高跨状态下,峡部螺钉风险较高;若椎动脉高跨过于严重,则椎弓根螺钉亦无法置入;峡部螺钉的钉道距离短,把持力有限,骨质疏松等情况不适合应用。在椎弓根变异的同时可能还存在椎板薄的情况,从而导致椎板螺钉也无法使用。Cassinelli等通过对尸体枢椎标本的解剖学研究发现,29.5%的枢椎椎板厚度不宜进行螺钉固定。枢椎具有颈椎中最大的棘突,初步临床、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发现枢椎棘突螺钉固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004年Goel等首先报道了临床使用枢椎棘突螺钉固定,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枢椎棘突螺钉可以完全在直视下置钉,能避开椎动脉和脊髓,不仅具有一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而且操作简易,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风险。笔者对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固定 枢椎 棘突 椎弓根螺钉 椎板螺钉 经关节螺钉 手术风险 固定技术
下载PDF
枢椎棘突作为第三锚定点枕颈固定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观燚 沈锋 +4 位作者 李庆 周雷杰 廖旭昱 韩金明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0-364,371,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枢椎棘突作为第三锚定点枕颈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一位健康成年人的C0-C3 CT资料,利用Mimics、Hypermesh和Abaqus等软件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完整模型)。模拟寰椎Jefferson骨折后进行枕颈固定,分别... 目的: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枢椎棘突作为第三锚定点枕颈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择一位健康成年人的C0-C3 CT资料,利用Mimics、Hypermesh和Abaqus等软件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完整模型)。模拟寰椎Jefferson骨折后进行枕颈固定,分别为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枢椎棘突螺钉+枕骨螺钉钉棒固定(第三锚定点枕颈固定组)和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钉棒固定(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枕颈固定组)。在骨折模型前和固定后,分别施加50N垂直载荷,模拟头部重力作用,施加1.5N·m纯扭矩,从而模拟颈椎前后屈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屈6种状态。在动态加载中,计算固定前和后C0/1、C1/2、C2/3关节间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6个方向上的活动度(ROM)。结果:本研究建立的上颈椎(C0-C3)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外形与正常上颈椎解剖结构相符,韧带连接一致,能较好地体现上颈椎的解剖特点。在边界范围和载荷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本研究完整模型的ROM在体外标本实验研究参考文献的实验数据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和第三锚定点固定组在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C0-C2 ROM结果均较完整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差异最大的在C1/2旋转活动上。可见,两种固定方法都可以对骨折模型起到较好的稳定作用。除C0/1的侧屈活动外,第三锚定点固定组在其余各个方向上C0-C2固定后ROM均较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降低,其中差异最大的在C0/1屈伸活动上。结论:枕颈固定融合中枢椎棘突作为第三锚定点也许可以进一步加强枕颈屈伸的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颈椎 棘突螺钉
下载PDF
改良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1例报告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观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6-188,共3页
枢椎经椎板螺钉固定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固定牢固,近年来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但椎板螺钉有置入椎管的风险,而且对于椎板薄小的病例不宜使用。枢椎具有颈椎中最为宽厚的棘突,我们以棘突基底部为螺钉钉道主要把持部分。将螺钉由棘... 枢椎经椎板螺钉固定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固定牢固,近年来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但椎板螺钉有置入椎管的风险,而且对于椎板薄小的病例不宜使用。枢椎具有颈椎中最为宽厚的棘突,我们以棘突基底部为螺钉钉道主要把持部分。将螺钉由棘突基底部置入,进入枢椎椎板后,由椎板中上端出钉,钉尖穿出椎板背侧皮质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螺钉 侧块螺钉 齿状突骨折 枢椎 固定治疗 棘突基底部 寰椎 改良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1期940-942,共3页
关键词 经关节螺钉固定 下颈椎 临床应用 TAKAYASU 颈椎不稳 临床疗效 Roy
下载PDF
枢椎前后路螺钉内固定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1年第4期322-325,共4页
创伤引起的颈椎不稳常涉及C2的前路或后路固定。C2螺钉固定包括前路经关节螺钉、齿状突螺钉、钢板螺钉固定技术和后路各种螺钉固定技术。后路螺钉固定技术主要包括Magerl经关节螺钉、椎弓根螺钉、峡部螺钉、椎板螺钉、经枢椎椎板关节突... 创伤引起的颈椎不稳常涉及C2的前路或后路固定。C2螺钉固定包括前路经关节螺钉、齿状突螺钉、钢板螺钉固定技术和后路各种螺钉固定技术。后路螺钉固定技术主要包括Magerl经关节螺钉、椎弓根螺钉、峡部螺钉、椎板螺钉、经枢椎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C2/3经关节螺钉和棘突螺钉等。C2前后路各种螺钉固定技术均有其优势和不足。本文对此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颈椎后路经关节内固定技术的最新进展
12
作者 刘观燚 徐荣明 马维虎 《中医正骨》 2010年第3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器 综述文献
下载PDF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 被引量:24
13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6 位作者 孙韶华 蒋伟宇 胡勇 赵刘军 黄雷 应江炜 徐荣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3.5岁。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16例(陈旧性骨折7例,新鲜骨折9例),Ⅲ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例,横韧带断裂4例,上颈椎肿瘤1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并寰枢椎不稳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影像学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JOA评分5~12分,平均8.6分。其中3例难复性脱位患者先行前路松解术;22例同时行植骨融合,5例单纯行内固定。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08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后弓破裂,直接将螺钉固定在寰椎侧块上。手术时间1~3h,出血量100~400ml,术中有2例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成功止血。术后X线片及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1例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神经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寰枢关节复位满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17分,平均14.8分。未发生与螺钉相关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22例植骨者术后随访时均已达到骨性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3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胡勇 朱颜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组(A组)2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B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是否出现复位丢失和植骨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3h,平均1.5h,出血量100~650ml,平均240ml。B组手术时间1.2~3h,平均2h,出血量120~800ml,平均350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有2例、B组有3例术中在剥离时损伤C1-2间静脉丛,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显示B组1例单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症状,余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均位置良好,未见椎动脉、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并发症。43例术后获12个月~3年随访,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结论:对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不仅具有椎弓根螺钉同等的固定疗效,而且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椎板螺钉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上颈椎不稳
下载PDF
Wiltse入路置钉联合对侧TLIF和传统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廖旭昱 周雷杰 +3 位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韩金明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置钉联合对侧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传统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多裂肌损伤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置钉联合对侧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传统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其对多裂肌损伤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Wiltse入路置钉组和传统TLIF组。Wiltse入路置钉组50例,采用一侧Wiltse入路置钉联合对侧TLIF治疗,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45~72岁(60.4±3.1)岁;传统TLIF组40例,采用传统TLIF术式治疗,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5~74(62.1±3.4)岁。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的准确率、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拔除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进行CT检查,并对两组患者两侧多裂肌进行CT值测量。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其中传统TLIF组随访时间12~18(15.3±4.3)个月;Wiltse入路置钉组随访时间13~24(16.5±4.1)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置钉组置入准确率高于传统TLIF组(P<0.05)。VAS评分和ODI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Wiltse入路置钉组明显低于传统TLIF组(P<0.05)。Wiltse入路置钉组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放置时间均少于传统T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多裂肌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TLIF组术后减压侧和非减压侧多裂肌CT值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少(P<0.05),Wiltse入路置钉组减压侧术后多裂肌CT值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非减压侧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置钉联合对侧TLIF相对于传统术式,具有置钉准确,减少多裂肌的损伤,降低术后顽固性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病例对照研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荣明 刘观燚 +6 位作者 马维虎 毛路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王以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 目的:比较下颈椎三柱损伤后单独经关节螺钉固定(TAS)、经关节钉棒系统固定(TRS)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固定(LRS)的三维稳定性。方法:12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C5/6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进行单独经关节螺钉(TAS组)、经关节螺钉钉棒系统(TRS组)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LRS组)三种方法固定,在非限制性和非破坏性的实验条件下测试其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结果:TAS组和TRS组在各方向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的均数均显著小于完整标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前屈、后伸、侧弯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S组在旋转运动中的ROM和NZ与完整标本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S、TRS在各个方向稳定性明显优于LRS组(P<0.05)。TRS在前屈运动中的ROM和NZ与TAS组比较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伸、侧弯和旋转运动中,TRS组稳定性明显优于TA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颈椎三柱损伤选择经关节固定技术时以钉棒形式固定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骨折 内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7
作者 于亮 徐荣明 +1 位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6-890,共5页
目的:对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2年5月。本研究提取的... 目的:对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2年5月。本研究提取的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和并发症例数。应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8篇。共981例,TLIF组457例,PLIF组524例。两组间比较,手术失血量(P=0.002)及住院时间(P=0.02)TLIF组少于PLIF组,而优良例数(P=0.27)、手术时间(P=0.07)、VAS评分(P=0.61)和ODI评分(P=0.24)两组间无差异;总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01),其中神经损伤(P=0.001)、硬膜损伤(P=0.04)TLIF组较少,而脑脊液漏(P=0.25)、螺钉松动(P=0.14)、内固定失败(P=0.86)、未融合例数(P=0.41)和感染(P=0.5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者临床总疗效优良率相当,但TLIF手术在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尤其是对神经和硬膜的损伤,较PLIF明显减少。TLIF手术是一种更安全有效地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下颈椎关节突关节与椎体后缘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刘军 徐荣明 +7 位作者 马维虎 应启迩 王邦荣 夏华杰 王国平 刘观燚 曹进 郑华江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62-765,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前缘与椎体后缘的位置关系,为临床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时评价进钉深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无明显下颈椎畸形的标准颈椎侧位X线片100张,下颈椎标准CT平扫片50张,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顶点、中部、基底... 目的:研究探讨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前缘与椎体后缘的位置关系,为临床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时评价进钉深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无明显下颈椎畸形的标准颈椎侧位X线片100张,下颈椎标准CT平扫片50张,测量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顶点、中部、基底部前缘与椎体后缘的距离(分别记为HS,HM,HI),椎体后缘之前为负、之后为正。并对测量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关节突关节前缘距离、椎体后缘的距离从顶点到基底部逐渐减小(HS>HM>HI)。C3,4关节突关节前缘大多位于椎体后缘之前(HS,HM,HI均为负值);C4,5、C5,6关节突关节前缘逐渐后移;C6,7关节突关节前缘均位于椎体后缘之后(HS,HM,HI均为正值)。下颈椎关节突关节顶点前缘与椎体后缘的距离HS从C3,4到C6,7逐渐增大,C3,4为(0±0.25)mm,C4,5为(2.03±0.47)mm,C5,6为(2.45±0.56)mm,C6,7为(2.91±1.05)mm;下颈椎关节突关节中部前缘与椎体后缘的距离HM从C3,4到C6,7逐渐增大,C3,4为(-1.57±0.53)mm,C4,5为(0.50±0.26)mm,C5,6为(0.56±0.36)mm,C6,7为(1.54±0.39)mm;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基底部前缘与椎体后缘的距离HI从C3,4到C6,7逐渐增大,C3,4为(-2.03±0.40)mm,C4,5为(0±0.30)mm,C5,6为(0.50±0.44)mm,C6,7为(1.08±0.70)mm。结论:在行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时,螺钉的头部在C3,4应位于相应椎体后缘前方0~2mm,C4,5应位于相应椎体后缘之后0~2mm,C5,6应位于相应椎体后缘之后0.5~2.5mm,C6,7应位于相应椎体后缘之后1~3mm。下颈椎关节突关节前缘与椎体后缘关系的确立,可为临床工作中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时判断进钉深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椎关节突关节 内固定器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4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黄雷 应江伟 蒋伟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L3-L5)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17例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L3骨折10例,L4骨折5例,L5骨折2例。10例伴有不全瘫。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L3-L5)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17例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L3骨折10例,L4骨折5例,L5骨折2例。10例伴有不全瘫。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经腹膜外途径椎体减压钛网或髂骨植骨融合术。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腰椎前凸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钛网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58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不全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1例B级恢复至C级;3例C级中2例完全恢复,1例恢复至D级;6例D级均完全恢复。术前腰椎前凸角为31.3°±5.2°,术后即刻为38.5°±9.7°(P<0.05)。随访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丢失。术前CT显示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51%~100%,术后为20%以下。伤椎前、后缘高度压缩百分率由术前41%(21%-76%)和67%(34%-81%)恢复到术后的96%(92.3%-99.5%)和97.1%(94%-99.2%)(P<0.05),随访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无明显改变。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节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折 内固定器
下载PDF
椎管内原发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8
20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4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黄雷 应江炜 蒋伟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 目的:探讨椎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2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行手术治疗,21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9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神经纤维瘤10例,脊膜瘤5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手术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