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仪在房颤中的应用及进展
1
作者 黄义梅 赵璐露 华宝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95-3100,共6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以心房激活不协调和心房收缩无效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常并发卒中、心力衰竭和心动过速致心功能降低诱发心肌病等不良事件,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负担。综合管理房颤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房颤病死率、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以心房激活不协调和心房收缩无效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常并发卒中、心力衰竭和心动过速致心功能降低诱发心肌病等不良事件,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负担。综合管理房颤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房颤病死率、致残率及改善预后。但传统心电图监测大概率漏诊了无症状及阵发性房颤。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仪(insertable cardiac monitor,ICM)作为新一代监测工具,可弥补传统心律监测工具缺点,提供实时心律监测心电图并为使用者提供警报。ICM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临床主要应用于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近年其适应证研究逐渐扩展到房颤监测,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未受到重视。结合相关文献,该文就ICM在房颤中的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合优缺点进行评估,让医师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其应用,以期为管理房颤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仪 临床应用 综合管理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念思琦 赵璐露 华宝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38-1343,共6页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在导管消融等手术的帮助下,部分患者术后可维持窦性心律,达到根治房颤的效果。但目前首次射频消融手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仍在20%~30%,房...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近年来,在导管消融等手术的帮助下,部分患者术后可维持窦性心律,达到根治房颤的效果。但目前首次射频消融手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仍在20%~30%,房颤射频消融疗效尚未达到预期。探究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干预,不断改良导管消融术式,这对降低复发风险极为重要。本文就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心律失常复发 肺静脉隔离
下载PDF
心脏震波治疗对微血管e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华宝桐 赵玲 +6 位作者 蔡红雁 骆志玲 王钰 李琳 彭云珠 李锐洁 郭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3-687,共5页
目的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可促进缺血心肌动脉生成,但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文中探讨CSWT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 目的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可促进缺血心肌动脉生成,但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文中探讨CSWT对人心脏微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同时探讨黏附班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钙敏感钾通道(KCa)是否参与了CSWT治疗效应的机械信号转导通路。方法体外培养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CMEC),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SWT组、CSWT+PF-573228组、CSWT+Iberiotoxin组。每个实验组加药刺激48 h后接受1次低能量体外震波治疗(0.09 m J/mm2,200Times),常规培养24 h后,检测促动脉生成相关的e NOS、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e NOS mRNA表达(1.00±0.09)、VEGFmRNA表达(1.00±0.11)相比,CSWT组(3.99±0.17,4.61±0.19)升高,CSWT+PF-573228组(0.40±0.02,0.62±0.10)、CSWT+Iberiotoxin组(0.64±0.02,0.53±0.0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SWT组比较,CSWT+PF-573228组、CSWT+Iberiotoxin组e NOS mRNA、VEGF mRNA表达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e NOS蛋白表达(0.50±0.01)、VEGF蛋白表达(0.35±0.01)相比,CSWT组(0.63±0.02、0.43±0.02)升高,CSWT+PF-573228组(0.36±0.01、0.29±0.02)、CSWT+Iberiotoxin组(0.37±0.02、0.30±0.0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SWT组比较,CSWT+PF-573228组、CSWT+Iberiotoxin组e NOS蛋白、VEGF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心脏震波治疗可上调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e NOS、VEGF表达,FAK和钙敏感钾通道可能参与了CSWT治疗效应的机械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黏附班激酶抑制剂 钙敏感钾通道抑制剂
下载PDF
HCMEC细胞在灯盏花乙素及低能量震波联合作用下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华宝桐 赵玲 +7 位作者 蔡红雁 骆志玲 王钰 李琳 彭云珠 李锐洁 胡钊 郭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55-2157,共3页
目的:探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在灯盏花乙素(scu)、低能量震波(CSWT)联合作用下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培养至5代的HCMEC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SWT组、FAK抑制+CSWT组、IBTX+CSWT组、CSWT+scu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在灯盏花乙素(scu)、低能量震波(CSWT)联合作用下对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培养至5代的HCMEC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SWT组、FAK抑制+CSWT组、IBTX+CSWT组、CSWT+scu高、中、低剂量组,通过RT-q PCR、western-blot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表达测定。结果:CSWT组、FAK抑制+CSWT组、IBTX+CSWT组、CSWT+scu高、中、低剂量组VEGF、e NOs mRNA表达、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SWT+scu高、中、低剂量组VEGF、e NOs mRNA表达、蛋白表达相比其他3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乙素联合低能量震波能有效提高VEGF、e NOS表达,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灯盏乙素 低能量震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被引量:7
5
作者 华宝桐 郭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当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阻滞时,心电图诊断变得困难。近半个世纪以来出现了一些针对这类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现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
下载PDF
云南灯盏花乙素在大鼠体外震波中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华宝桐 赵玲 +7 位作者 蔡红雁 骆志玲 王钰 李琳 彭云珠 李锐洁 胡钊 郭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91-1994,I0006,共5页
目的:分析灯盏花乙素(SCU)在大鼠体外震波(CSW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5只大鼠分为A(梗死对照组)、B(CSWT组)、C(FAK抑制+CSWT组)、D(IBTX+CSWT组)、E(SCU高剂量+CSWT组)、F(SCU中剂量+CSWT组)、G(SCU低剂量+CSWT组)7组,各5只,给... 目的:分析灯盏花乙素(SCU)在大鼠体外震波(CSW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5只大鼠分为A(梗死对照组)、B(CSWT组)、C(FAK抑制+CSWT组)、D(IBTX+CSWT组)、E(SCU高剂量+CSWT组)、F(SCU中剂量+CSWT组)、G(SCU低剂量+CSWT组)7组,各5只,给予对应药物及体外震波处理后,取心脏组织,采用Real time-PCR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整合素β1(ITGB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表达情况,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VEGF、MCP-1、eNOS、CD29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A组比较,各组VEGF-A、ITGB1均上升,B、E组MCP-1下降,C、D、G组MCP-1下降,B、F、G组eNOS基因表达降低,C、D、E组基因表达上升(P<0.05);与B组对比,C、E、F、G组VEGF-A基因表达均上升,C、D组ITGB1基因表达降低,E、F、G组ITGB1基因表达上升,C、D、E、G组MCP-1降低,E组上升,C、E组eNOS上升,D、F、G组下降(P<0.05);2与A组比较,B、C组VEGF蛋白表达上升,D、E、F、G组下降;各组MCP-1蛋白表达均上升;除E组eNOS表达降低外,其余各组均上升,C、D、E、F、G组CD29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B比较,C组VEGF上升,D、E、F、G组均降低(P<0.05),C、F组MCP-1蛋白表达上升,其余各组均下降(P<0.05),除E、G组外,各组eNOS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各组CD29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SCU联合CSWT可改善心梗大鼠心肌缺氧、缺血状态,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较好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体外震波 心脏组织 VEGF ENOS
下载PDF
心电图教学经验谈:重视基础,事半功倍
7
作者 华宝桐 郭涛 黎承萍 《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第5期27-28,共2页
心电图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由于有限的课时数及长期以来的心电学基本原理对本科生而言抽象难懂的固有观念,心电图的教学中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讲授重视不够。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多元的授课形式和通俗生动的语... 心电图在诊断学的教学过程中一直是重点和难点。由于有限的课时数及长期以来的心电学基本原理对本科生而言抽象难懂的固有观念,心电图的教学中对相关基础知识的讲授重视不够。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多元的授课形式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强化心电学基础知识的讲授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电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教学经验 电生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彭云珠 郭涛 +4 位作者 郑圆圆 杨萍 华宝桐 潘家华 赵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了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改变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住院病历资料的方式,研究206例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AMI组)和240例未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 目的了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改变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住院病历资料的方式,研究206例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AMI组)和240例未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并对部分AMI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概率与年龄、HDL-C两种因素有关(P<0.05),其中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922),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1.4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成功回访的112例AMI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事件概率与年龄和住院期间LDL-C水平有关(P<0.05),与住院期间LDL-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287),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672)。结论发生AMI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较未发生AMI患者低,AMI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与血脂水平、年龄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甘油三脂类 胆固醇 脂蛋白类 预后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文慧 郭涛 +3 位作者 杨莉 华宝桐 杨萍 王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5-267,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对大鼠心肌梗死后(MI)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0)、MI组(n=10)及CSWT组(n=10)。CSWT治疗4 w后,取各组心肌样... 目的研究体外心脏震波治疗(CSWT)对大鼠心肌梗死后(MI)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0)、MI组(n=10)及CSWT组(n=10)。CSWT治疗4 w后,取各组心肌样本进行TUNEL检测观察心肌细胞凋亡,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Western印迹检测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I和CSWT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纤维化程度均增高,Bax和Caspase-3表达显著上调,Bcl-2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CSWT组较MI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纤维化程度均降低,Bax和Caspase-3表达下调,Bcl-2则表达上调(P<0.05)。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凋亡明显增加,体外心脏震波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细胞凋亡,减轻左心室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脏震波 心肌梗死 凋亡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文慧 郭涛 +2 位作者 杨莉 华宝桐 刘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019-6021,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能模拟临床心肌梗死事件及其病理生理变化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麻醉后,经口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开胸高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术后1 w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评价模型制作效果。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能模拟临床心肌梗死事件及其病理生理变化的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麻醉后,经口插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开胸高位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术后1 w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评价模型制作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 w动物存活率为90.9%。术后1 w超声检查见大鼠LVEDS、LVEDD较术前扩大,LVFS较术前降低(P<0.05)。大体见缺血区心室壁变薄塌陷。TTC染色测算梗死面积占左室面积的百分比为35.80%±4.32%。结论本文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该模型成功率高、心肌梗死面积稳定,可运用于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肌重构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9
11
作者 蒲里津 刘可 +8 位作者 骆志玲 彭云珠 赵玲 华宝桐 李琳 韩明华 李淑敏 杨军 郭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8-492,共5页
目的探讨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植入三腔起搏器进行心脏超声优化的CHF患者30例,分别测定传统CRT优化后及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CRT模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 目的探讨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效果。方法植入三腔起搏器进行心脏超声优化的CHF患者30例,分别测定传统CRT优化后及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CRT模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MVI)、二尖瓣返流VTI(MR-VTI)、主动脉瓣前向血流VTI(AVI),并与CRT术前及传统CRT右室优先模式(11例)比较上述心脏超声指标、QRS波时限、优化耗时及CRT费用的差别。结果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模式的平均电池寿命长于传统CRT模式,QRS波时限、优化耗时及CRT年平均费用少于传统CRT模式(均P<0.01);AVI、LVEF、MVI、MR-VTI与传统CRT模式无差异(均P>0.05),但与传统CRT模式高度相关(P<0.01)。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模式的AVI、LVEF、MVI较右室优先模式增加,MR-VTI较右室优先模式减少(P均<0.05)。结论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较右室优先的传统CRT模式改善CH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降低CRT年平均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右室感知触发左室起搏 优化
下载PDF
采用螺旋电极行房间隔起搏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文慧 郭涛 +3 位作者 赵玲 李淑敏 杨军 华宝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电极行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行DDD起搏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房间隔组20例采用螺旋电极行房间隔起搏;右心耳组20例采用翼状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心耳起搏。总结手术方法 ,观察两组起搏参数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目的探讨采用螺旋电极行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需行DDD起搏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房间隔组20例采用螺旋电极行房间隔起搏;右心耳组20例采用翼状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心耳起搏。总结手术方法 ,观察两组起搏参数及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即刻及术后随访的起搏参数稳定,两组间无差异。随访12.43±2.85个月,房间隔组起搏后NYHA心功能分组Ⅰ、Ⅱ、Ⅲ级分别为18,2,0例,而右心耳组则分别为12,7,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房间隔组左房内径和左室舒张未期内径小于右心耳组((32.5±5.5mmvs33.8±5.2mm,42.4±5.1mmvs47.3±6.8mm,P均<0.01),左室射血分数则高于右心耳组((0.65±0.07vs0.62±0.08,P<0.05)。结论房间隔起搏安全、可行,起搏参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间隔 起搏
下载PDF
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指导心力衰竭用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子健 华宝桐 王启贤 《医学综述》 2013年第9期1619-1621,共3页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测试利钠肽标志物,如脑钠肽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已成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监测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测试利钠肽标志物,如脑钠肽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已成为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工具。然而,监测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能否指导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是近几年一直在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该文就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生物学特性、脑钠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监测对指导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钠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力衰竭 指导治疗
下载PDF
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西云 戴青原 +2 位作者 郭涛 刘蓉 华宝桐 《云南医药》 CAS 2009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发病12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替普酶组48例,瑞替普酶10MU间隔30min分2次静脉推注;尿激酶组50例,15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观察两... 目的对比观察瑞替普酶(r-PA)与尿激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8例发病12h内的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替普酶组48例,瑞替普酶10MU间隔30min分2次静脉推注;尿激酶组50例,150万U30min内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溶栓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心肌梗死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溶栓后120min瑞替普酶组临床判断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48例,41例显示梗死相关血管再通为85.42%;尿激酶组50例,36例相关血管再通为72%。35d瑞替普酶组死亡2例(4.16%),尿激酶组死亡5例(10%)。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比较安全,尿激酶能更早地使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并有较高的血管开通率及较低的急性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尿激酶 治疗
下载PDF
双心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对QRS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可 郭涛 +3 位作者 蒲里津 赵玲 李淑敏 华宝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探索接受抗心衰起搏治疗的患者,通过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力求QRS波进一步变窄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收住人院,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CRT—P/D适应证并成功植入抗... 目的探索接受抗心衰起搏治疗的患者,通过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力求QRS波进一步变窄的可能性和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心内科收住人院,确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CRT—P/D适应证并成功植入抗心衰三腔起搏器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3.87±9.29)岁。术后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分别给予双室起搏兼顾房室结优先和传统双室起搏两种CRT工作模式。比较兼顾模式和传统模式在心电图QRS波宽度上的差异。结果60例患者的CRT系统在静息状态下均可借助程控仪和12导体表心电图监测,实现传统和兼顾两种CRT工作模式(成功率100%),且两种CRT工作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均分别小于CRT术前[(115.78±19.30)ms、(137.03±19.76)ms比(155.72±28.78)ms,P均〈0.01]。静息状态下,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畸程度低于传统模式,QRS波平均时限短于传统模式[(115.78±19.30)ms比(137.03±19.76)ms,P〈0.01]。兼顾模式的QRS波平均宽度较传统模式减少15.5%。结论传统CRT工作模式强调100%双室起搏夺获,弃用自身房室传导,造成QRS波偏宽畸,可能是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双室起搏 房室结优先 QRS
下载PDF
埋藏式心律失常追踪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涛 蒲里津 华宝桐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多数不明原因晕厥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对这类晕厥,诊断精度和效率最高的方法是为患者安装埋藏式心律失常追踪器(ILR)。不论患者有无症状,新一代ILR可在长达3年的监测期内,借助手动/自动存储模式选择性捕捉有意义事件前/后的心电信息,明... 多数不明原因晕厥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对这类晕厥,诊断精度和效率最高的方法是为患者安装埋藏式心律失常追踪器(ILR)。不论患者有无症状,新一代ILR可在长达3年的监测期内,借助手动/自动存储模式选择性捕捉有意义事件前/后的心电信息,明确心律失常与患者晕厥有或没有相关性,进而大大改进晕厥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埋藏式心律失常追踪器 综述 心律失常 不明原因晕厥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冠心病与心力衰竭康复治疗新手段——中国云南应用经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钰 彭云珠 +8 位作者 杨萍 华宝桐 杨文慧 蔡红雁 陶四明 羊超 周超 王静 郭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3期194-196,共3页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新的血管再生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能促进缺血组织毛细血管生成,加速侧支循环建立,提高心肌储备,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寻找新的血管再生疗法成为研究热点。体外心脏震波治疗系统(cardiac shock wave therapy,CSWT)能促进缺血组织毛细血管生成,加速侧支循环建立,提高心肌储备,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8年国内首家引进瑞士CSWT,经过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康复治疗
下载PDF
Sandwich联合“微格”教学法在生命支持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丽星 景盼 +5 位作者 胡钊 李琳 杨军 华宝桐 史云科 蔡红雁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2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Sandwich教学法联合"微信"微格教学在生命支持课程培训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2月分期分批选取在本院心内科实习6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Sandwich"与"... 目的 探讨Sandwich教学法联合"微信"微格教学在生命支持课程培训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2月分期分批选取在本院心内科实习6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班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接受"Sandwich"与"微信"微格联合教学法)和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法),完成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课程.结果 实验组在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总成绩,心肺复苏、工作帮助、培训满意度、急救意识、学习流程、综合诊疗等反馈评价及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自主学习、学习兴趣、知识理解、沟通技巧等自我评价方面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ndwich"与"微信"微格教学联合应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合在心肺复苏教学培训中应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支持课程 心脏骤停 Sandwich教学法 "微信"微格教学法 临床实践 心肺复苏
下载PDF
优化心脏起搏位点改善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文慧 郭涛 +3 位作者 赵玲 李淑敏 杨军 华宝桐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696-2698,共3页
目的比较房间隔/右室间隔上部起搏与传统右心耳/右室心尖部起搏的疗效。方法需行DDD起搏的患者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37~86岁,平均(65.1±12.2)岁。优化组46例中32例行右心耳-右室间隔上部(RAA-RVS)起搏,14例行房间... 目的比较房间隔/右室间隔上部起搏与传统右心耳/右室心尖部起搏的疗效。方法需行DDD起搏的患者86例,男48例,女38例,年龄37~86岁,平均(65.1±12.2)岁。优化组46例中32例行右心耳-右室间隔上部(RAA-RVS)起搏,14例行房间隔-右室间隔上部(IAS-RVS)起搏;对照组40例行传统右心耳-右室心尖部(RAA—RVA)起搏。结果与心尖部起搏对比,右室间隔上部起搏QRS波较窄[(107.71±20.31)ms与(140.88±23.68)ms,P〈0.01],无新发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病例,对照组则增加15例(P〈0.01)。平均随访13个月,优化组左房径(LA)、左室舒张末径(LVDd)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EF)高于对照组(P〈0.01)。房间隔起搏最大P波宽度(Pmax)[(106.06±6.04)ms与(137.28±7.07)ms,P〈0.01]和P波离散度[(10.42±3.06)ms与(34.87±4.55)ms、(35.12±4.01)ms,P〈0.01]均小于右心耳起搏;房间隔起搏组阵发房颤较术前减少。结论房间隔和右室间隔上部起搏高效、安全、可行,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电极 起博器 心房颤动 心功能
下载PDF
三尖瓣置换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冠状静脉窦实现DDD起搏一例13年随访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涛 华宝桐 +2 位作者 赵玲 李淑敏 杨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5期460-461,共2页
笔者13年前为三尖瓣置换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安装起搏器,将剪去羽状侧突的心室被动电极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心中静脉成功实现DDD永久起搏。与经静脉跨三尖瓣右室起搏比较,经冠状静脉实现VVI/DDD有非开胸心外膜起搏、不跨三尖瓣心室起搏... 笔者13年前为三尖瓣置换术后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安装起搏器,将剪去羽状侧突的心室被动电极经冠状静脉窦插入心中静脉成功实现DDD永久起搏。与经静脉跨三尖瓣右室起搏比较,经冠状静脉实现VVI/DDD有非开胸心外膜起搏、不跨三尖瓣心室起搏、仿中心型心室激动等优势。该方法能否替代传统右室起搏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三尖瓣置换术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冠状静脉窦 DDD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