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法检测盆底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大脑各区功能及结果分析
1
作者 卫中庆 李云鹏 +5 位作者 李春龙 赵素敏 丁留成 张思聪 张庆兵 夏强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781-784,共4页
目的采用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低频振幅(ALFF)法检测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脑部各功能区信号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3家参与医院就诊并确诊为OAB的患者为OAB组(n=14),收集同期与OAB组患... 目的采用脑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低频振幅(ALFF)法检测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脑部各功能区信号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于3家参与医院就诊并确诊为OAB的患者为OAB组(n=14),收集同期与OAB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匹配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n=14)。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ABSS)问卷调查、生活质量评分(QoL)、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受试者均进行rs-fMRI检测,采集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信号图像,采用ALFF技术处理图像数据,对结果进行两样本t检验,获取差异脑区。结果OAB组和NC组的OABSS[(8.07±0.37)分vs.(1.21±0.18)分]、QoL[(4.85±0.21)分vs.(0.64±0.13)分]、SAS[(60.14±1.40)分vs.(37.64±1.57)分]及SDS[(52.50±1.29)分vs.(36.14±0.34)分]评分比较,OAB组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FF处理后结果显示,两组受试者ALFF值有明显差异的脑区分别位于左侧补充运动区、左侧额叶内侧额上回及右侧中央前回(P<0.0001)。结论静息状态下大脑的自发活动与相互协调能力异常可能与OAB的相应临床症状有关,涉及的功能异常脑区有左侧补充运动区、左侧额叶内侧额上回及右侧中央前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膀胱过度活动症 低频振幅 脑部功能区
下载PDF
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骶神经调节治疗的测试结果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卫中庆 沈百欣 +6 位作者 丁留成 易超然 丁曙晴 于洪波 文伟 孙则禹 Philip Van Kerrebroeck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测试评估阶段临时电极及自固定倒齿状(Tined Lead)电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电极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临时电极组(n=16)和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n=18),并进行术后两种电极临时刺激测试。... 目的探讨骶神经调节测试评估阶段临时电极及自固定倒齿状(Tined Lead)电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4例慢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按电极置入方法不同分为临时电极组(n=16)和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n=18),并进行术后两种电极临时刺激测试。在测试期记录排尿排便日记,进行相关尿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中,有43%症状改善;尿频尿急患者中有35%症状改善;10%的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患者治愈。临时电极组患者排尿排便自我感觉的改善率为32.2%,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为3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疼痛综合征/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疼痛及排尿容量改善率在临时电极组与自固定Tined Lead电极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时电极组有4例发生电极移位,自固定Tined Lead组有1例发生电极移位。结论骶神经调节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慢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方法,采用TinedLead电极可防止电极移位,提高测试的成功率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调节 测试 慢性盆底功能障碍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在隐睾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卫中庆 孙则禹 +1 位作者 顾晓箭 戴玉田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术前触及不到睾丸的隐睾症中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方法 :对 8例 12侧术前触不到睾丸的隐睾病人行腹腔镜检查及相应的治疗。 结果 :8例 12侧隐睾均于腹腔镜下明确定位 ,其中腹腔内寻及睾丸 7例 (87 5 % ) ,腹股沟内...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术前触及不到睾丸的隐睾症中诊断和治疗的价值。 方法 :对 8例 12侧术前触不到睾丸的隐睾病人行腹腔镜检查及相应的治疗。 结果 :8例 12侧隐睾均于腹腔镜下明确定位 ,其中腹腔内寻及睾丸 7例 (87 5 % ) ,腹股沟内环口隐睾 1例 (12 5 % ) ,行腹腔镜下隐睾切除 4例 ,睾丸下降固定术 4例。随访 0 5~ 8年 ,疗效满意。 结论 :本方法安全、准确 ,在体表触及不到的隐睾的诊治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隐睾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2种无张力尿道悬吊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卫中庆 罗锐 +4 位作者 沈百欣 丁留成 易超然 于洪波 孙则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经耻骨后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和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2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SUI... 目的经耻骨后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和经闭孔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obturator,TVT-O)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2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emale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FSUI)的手术方法,其疗效有差异,文中旨在探讨2种方法治疗FSUI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210例FSUI患者中行TVT 98例(TVT组)、行TVT-O 112例(TVT-O组),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32.0±4.5)个月,比较2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术中、术后并发症,评估两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2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T-O组较TVT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T-O组术后有17例患者主诉大腿根部疼痛,TVT组有10例患者主诉耻骨上不适,口服维生素B1,局部热敷及微波治疗,1月后症状消失。TVT-O组有8例患者出现剧烈咳嗽时仍有少量尿液漏出;TVT组出现8例,嘱其进行盆底肌肉锻炼,3个月后症状好转。TVT组患者术中出现6例膀胱损伤,术后出现3例吊带侵蚀,4例排尿困难,TVT-O组出现5例吊带侵蚀。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膀胱穿孔、阴道穿孔、吊带排异反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TVT和TVT-O均是治疗FSUI的有效手段,治愈率高,且TVT-O较TVT手术时间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更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 无张力尿道悬吊术
下载PDF
米多君与倍美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卫中庆 严春寅 +5 位作者 于洪波 翟巧珍 易超然 殷德俊 温瑞改 孙则禹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8-409,共2页
目的比较α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和雌激素倍美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SU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FSUI患者随机分组,A组30例盐酸米多君2.5mg每日3次口服,B组24例倍美力软膏每晚阴道给药,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测血压、心电图,B超测... 目的比较α受体激动剂盐酸米多君和雌激素倍美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SU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FSUI患者随机分组,A组30例盐酸米多君2.5mg每日3次口服,B组24例倍美力软膏每晚阴道给药,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测血压、心电图,B超测膀胱残余尿,随访不良事件,做尿垫试验、尿失禁等级评分及自我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血压、心率均无差异(P>0.05);尿失禁量及两种评分治疗前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尿失禁量及两种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A组较B组更明显(P<0.01)。结论两种药物保守治疗FSUI均有效,盐酸米多君口服疗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盐酸米多君 倍美力
下载PDF
先天性孤立肾17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卫中庆 孙则禹 +2 位作者 陈承志 郑世广 周志耀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6年第6期385-386,共2页
报告17例先天性孤立肾,其中并发泌尿系结石5例,孤立肾发生病变7例.7例女性有4例合并双子宫畸型.认为对孤立肾的并发症处理应谨慎地选择对肾功能影响最小的方案,须提高对患肾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 先天性弧立肾 肾脏畸形 先天性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糖尿病膀胱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附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卫中庆 van Koeveringe G A +6 位作者 田成功 王昱 于洪波 易超然 孙则禹 陈炜 van Kerrebroeck P E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5年第11期665-668,共4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DCP wistar大鼠模型(3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对照(30只),进行膀胱储尿期压、最大容量、最大膀胱压等测定,进行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及光镜、电...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DCP wistar大鼠模型(30只),正常wistar大鼠作对照(30只),进行膀胱储尿期压、最大容量、最大膀胱压等测定,进行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及光镜、电镜的病理学观察。早期DCP患者(32例),晚期DCP(28例)及非DM人群(22例)进行尿流率、压力-流率尿道分布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测定,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①60天后,DCP鼠组与对照组:膀胱储尿期压(0.45±0.08)kPa,(0.60±0.03)kPa(P<0.05);最大膀胱容量(3.49±0.40)ml,(1.82±0.12)ml(P<0.01);最大膀胱压(3.09±0.10)kPa,(4.91±0.30)kPa(P<0.01);膀胱顺应性(1.39±0.11)ml.kPa-1,(0.68±0.07)ml.kPa-1(P<0.01);湿重增加(P<0.01);逼尿肌细胞连接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排列紊乱。②相对于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为(15.97±5.71)ml.s-1(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为(8.75±4.20)ml.s-1(P<0.01),膀胱容量增加,为(472.5±32.9)ml(P<0.01),剩余尿量增多,为(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DCP早期就有膀胱的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膀胱 动物模型 尿动力学 病理学
下载PDF
尿道括约肌痉挛的尿流动力学测定及处理(附6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卫中庆 周志耀 +2 位作者 陈承志 孙则禹 郑世广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8-271,共4页
在464例排尿障碍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中,发现61例由尿道内、外括约肌痉挛引起,其中内括约肌痉挛40例,外括约肌痉挛21例。伴有下尿路机械性梗阻患者3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27例,女性膀胱内颈挛缩狭窄3例。有上、下运动... 在464例排尿障碍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中,发现61例由尿道内、外括约肌痉挛引起,其中内括约肌痉挛40例,外括约肌痉挛21例。伴有下尿路机械性梗阻患者30例,其中前列腺增生27例,女性膀胱内颈挛缩狭窄3例。有上、下运动神经源性损伤者12例,无神经疾患者49例。诊断为非神经源性内括约肌痉挛32例,此类患者作苄胺唑啉试验阳性,对α-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认为,对此类疾患要在尿流动力学测定基础上,根据不同病因分别采取TURP、TURBN及经尿道选择性括约肌切断术或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括约肌痉挛 尿流动力学 测定 治疗
下载PDF
输尿管病变与结石并存的诊治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卫中庆 周志耀 +4 位作者 陈承志 孙则禹 郑世广 黄志勇 龚振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88-91,共4页
本文报告51例输尿管病变与结石并存病例,通过对X线影象、B超检查、手术所见及病理学的资料研究,发现先天性病变以瓣膜多见,炎症性以肉芽肿多见,增殖性以息肉多见。对输尿管病变和结石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讨论,认为采用充分切除病... 本文报告51例输尿管病变与结石并存病例,通过对X线影象、B超检查、手术所见及病理学的资料研究,发现先天性病变以瓣膜多见,炎症性以肉芽肿多见,增殖性以息肉多见。对输尿管病变和结石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作讨论,认为采用充分切除病变段加整形吻合术效果最佳,输尿管镜的应用对处理此类疾病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病变 结石
下载PDF
提高尿道损伤及尿道狭窄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26
10
作者 卫中庆 周志耀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9年第11期461-463,共3页
关键词 泌尿道损伤 尿道狭窄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早期糖尿病大鼠膀胱的动力学及病理组织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卫中庆 Gommert van Koeveringe +6 位作者 严春寅 田成功 易超然 孙则禹 侯建全 温端改 Philip Van Kerrebroeck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4-366,382,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性膀胱病(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以正常大鼠(30只)作对照,饲养60 d后,进行膀胱静态压、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收缩压等尿动力学指标测定。...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性膀胱病(DCP)的尿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方法建立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以正常大鼠(30只)作对照,饲养60 d后,进行膀胱静态压、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收缩压等尿动力学指标测定。然后行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及光镜、电镜病理学观察。结果60 d后,糖尿病组膀胱静态压、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收缩压、膀胱顺应性、膀胱湿重、膀胱壁厚度分别为(0.95±0.10)kPa、(3.49±0.40)ml、(3.09±0.10)kPa、(1.39±0.11)ml/kPa、(182.0±1.5)mg、(1.41±0.07)mm,而对照组分别为(0.60±0.03)kPa、(1.82±0.12)ml、(4.91±0.30)kPa(0.68±0.07)ml/kPa、(149.0±1.4)mg、(0.93±0.04)mm。两组对应参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糖尿病组膀胱逼尿肌边缘有空泡样变性、肌细胞固缩、细胞连接纤维化、成纤维细胞变性及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DCP大鼠早期就有膀胱的动力学及病理学改变,提示对DCP患者应尽早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膀胱病 动物模型 尿动力学 病理学
下载PDF
高频电在经尿道手术应用中相关问题的探讨(附1665例报告) 被引量:5
12
作者 卫中庆 周志耀 +3 位作者 孙则禹 陈承志 顾晓箭 戴玉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电在经尿道手术中的作用原理、适应证、电极配置及神经肌肉刺激等相关问题。方法:开展经尿道高频电手术1665例,其中TURP468例、TUVP227例、TUEVAP341例,TURBT527例,TU-IBN102例。采用高频发生器为StorzTUR27810或VallyLabF... 目的:探讨高频电在经尿道手术中的作用原理、适应证、电极配置及神经肌肉刺激等相关问题。方法:开展经尿道高频电手术1665例,其中TURP468例、TUVP227例、TUEVAP341例,TURBT527例,TU-IBN102例。采用高频发生器为StorzTUR27810或VallyLabFroceFX,输出电流频率395~450kHz。结果:手术时间TURP、TUVP、TUEVAP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拔管时间TURP与TUVP、TUEV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继发出血TURP组17例、TUEVAP组2例;TURP发生TURS先兆2例;TURBT49例、TUEVAP24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1例返回电极灼伤,3例置心脏起搏器者及4例置金属股骨头者手术未发生高频电意外。结论:调制及匹配最佳的高频电频率及输出功率可产生最佳的电灼、脱水、汽化效应,应注意手术电极及返回电极的意外损伤,对高频电流产生的低频刺激电流引起神经肌肉刺激(闭孔神经反射)要注意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 泌尿腔内手术
下载PDF
糖尿病膀胱病的临床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卫中庆 田成功 +6 位作者 Gommert van Koeveringe 王昱 孙则禹 于洪波 易超然 陈炜 Philip van Kerrebreck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5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 目的观察糖尿病膀胱病(DCP)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探讨发病机制及病理演绎过程,减少晚期DCP的发生,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按糖尿病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CP患者组(32例),晚期DCP组(28例)及非糖尿病人群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得最大尿流率、排尿量、初始感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力、最大逼尿肌压、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及括约肌肌电图等参数,对以上数据作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早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偏低[(15.97±5.71)ml/s,P<0.05],逼尿肌活动亢进(占59%),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占37.5%);而晚期DCP患者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8.75±4.20)ml/s,P<0.01],膀胱容量增加[(472.5±32.9)ml,P<0.01],残余尿量增多[(62.59±19.87)ml,P<0.01],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有膀胱尿道的动力学改变,以逼尿肌活动功能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较常见,晚期以逼尿肌收缩功能减弱为主,建议对DCP患者早期就应给予干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膀胱病 尿动力学 糖尿病患者 膀胱病 动力学研究 逼尿肌收缩功能 尿动力学改变 最大尿流率 早期诊治 正常对照组
下载PDF
泌尿外科的人工营养支持 被引量:1
14
作者 卫中庆 周志耀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1-253,共3页
泌尿外科的人工营养支持卫中庆,周志耀随着泌尿外科手术的日益扩大,泌尿外科的人工营养支持近年来亦受到重视,对手术损伤较大者,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支持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 泌尿外科的人工营养支持卫中庆,周志耀随着泌尿外科手术的日益扩大,泌尿外科的人工营养支持近年来亦受到重视,对手术损伤较大者,可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营养支持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简称T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 外科手术 营养 胃肠外 胃肠内
下载PDF
排尿控制在泌尿外科的应用:骶神经刺激/调节在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卫中庆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11期723-724,共2页
慢性排尿功能障碍临床十分常见,主要包括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慢性尿潴留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目前临床中,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确切,外科手术因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因此此类排尿障碍成为当前泌尿外科临床实践的难... 慢性排尿功能障碍临床十分常见,主要包括急迫性尿失禁、尿频尿急综合征、慢性尿潴留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目前临床中,药物和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效果不确切,外科手术因创伤大,患者不易接受,因此此类排尿障碍成为当前泌尿外科临床实践的难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排尿反射的神经调节概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功能性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排尿功能障碍得到应用.近年来出现并不断应用于临床的骶神经刺激(sacral nerve stimulation,SNS)和骶神经调节(sacral neuromodulation)为治疗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就有关骶神经调控技术(Interstim)的原理、适应证、临床操作技术及相关进展作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神经刺激 骶神经调节 下尿路功能障碍
下载PDF
自制阴道式电极与肛门式电极在女性EMG测定的应用价值比较
16
作者 卫中庆 于洪波 +2 位作者 孙则禹 周志耀 王昱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7-438,共2页
目的 比较阴道式电极与肛门式电极在女性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 (EMG)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制的阴道式电极对 72例已婚女性作EMG测定 ,同时采用肛门式电极作EMG测定 6 7例。结果 阴道式电极可获得与肛门电极同样的贮尿期 /排尿期... 目的 比较阴道式电极与肛门式电极在女性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 (EMG)测定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制的阴道式电极对 72例已婚女性作EMG测定 ,同时采用肛门式电极作EMG测定 6 7例。结果 阴道式电极可获得与肛门电极同样的贮尿期 /排尿期的EMG活动波型 ;阴道电极的EMG活动波型更加稳定 ,受腹压增加等干扰影响较小 ,但振幅较肛门电极稍偏低。结论 对女性病人阴道式电极可作为尿道外括约肌EMG测定的方法 ,不仅符合同一神经具有相同电流活动的原理 ,且电极更贴近外括约肌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外括约肌 肌电图 阴道 排尿障碍
下载PDF
尿流动力学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卫中庆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尿流动力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抗膀胱癌免疫毒素导向治疗膀胱癌及预防膀胱癌复发
18
作者 卫中庆 孙则禹 +3 位作者 陈承志 俞莉章 郭应禄 谢蜀生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9年第12期907-909,共3页
用抗膀胱癌免疫毒素(BDI-1-MD)行膀胱癌灌注20例,治疗膀胱癌及预防膀胱癌复发,其中16例(Ⅰ组)于术后进行灌注,4例多发性膀胱肿瘤(Ⅱ组)直接行灌注。Ⅰ组中,膀胱肿瘤Ⅰ级4例,Ⅰ~Ⅱ级5例,Ⅱ级4例,Ⅱ~Ⅲ级3例。初发肿瘤13... 用抗膀胱癌免疫毒素(BDI-1-MD)行膀胱癌灌注20例,治疗膀胱癌及预防膀胱癌复发,其中16例(Ⅰ组)于术后进行灌注,4例多发性膀胱肿瘤(Ⅱ组)直接行灌注。Ⅰ组中,膀胱肿瘤Ⅰ级4例,Ⅰ~Ⅱ级5例,Ⅱ级4例,Ⅱ~Ⅲ级3例。初发肿瘤13例,复发肿瘤3例。Ⅱ组中,Ⅲ~Ⅲ级1树,Ⅲ级3例。初发肿瘤3例,复发肿瘤1例。平均随访12.3个月,Ⅰ组仅1例8个月后复发(复发率6.3%)。Ⅱ组中,有效2例,弱效2例。未见灌注引起的毒副反应,免疫指标无异常。表明BDI-1-MD对膀胱肿瘤有强杀伤能力和高度特异性,而对正常组织无损伤。提示此免疫毒素对治疗膀胱癌及预防术后复发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免疫毒素 治疗 预防 复发 BDI-1-MD
下载PDF
两端膨大式尿道记忆支架在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卫中庆 易超然 +2 位作者 宋涛 罗锐 孙则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32-1834,共3页
目的制备个体化两端膨大式尿道支架治疗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对其疗效作评估。方法对21例神经源性损伤致下尿路功能性梗阻患者采用个体化两端膨大式尿道支架,经尿道支架置入器植入后尿道(支架置于膀胱颈与尿道外括约肌之间)。对... 目的制备个体化两端膨大式尿道支架治疗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对其疗效作评估。方法对21例神经源性损伤致下尿路功能性梗阻患者采用个体化两端膨大式尿道支架,经尿道支架置入器植入后尿道(支架置于膀胱颈与尿道外括约肌之间)。对术前、术后的排尿量、剩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肾积水程度、血清肌肝及尿素氮等项指标作比较,评估疗效。结果获得随访的19例中,平均排尿量由234.3ml增至385.4ml,平均剩余尿量由327.3ml降至45.2ml,平均逼尿肌漏尿点压由63.1cmH2O降至32.4cmH2O,最大排尿压由126.0cmH2O降至76.0cmH2O,最大尿流率由6.3ml/s升至16.5ml/s,肾积水程度及血清肾功能指标有改善(P<0.05),未有严重尿失禁及支架移位,1例有结石形成。结论应用个体化两端膨大式尿道记忆支架能减少了尿失禁和支架移位,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功能,减少膀胱剩余尿量,保护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 尿道支架 植入术
下载PDF
糖尿病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的诊治 被引量:10
20
作者 卫中庆 《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1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