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氯酸钠冲洗方式、温度和冲洗时间影响根管玷污层的清除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后岷红 陈敏 +3 位作者 李蕾 张沙沙 周冬艳 吴丽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3期6918-6923,共6页
背景:根管预备中,次氯酸钠根管冲洗液清除玷污层的效果与冲洗液接触时间和面积、冲洗液的量、冲洗液温度、冲洗液浓度、冲洗方式等有关。目的:观察在不同冲洗方式、冲洗温度和冲洗时间下,3%次氯酸钠对根管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收集... 背景:根管预备中,次氯酸钠根管冲洗液清除玷污层的效果与冲洗液接触时间和面积、冲洗液的量、冲洗液温度、冲洗液浓度、冲洗方式等有关。目的:观察在不同冲洗方式、冲洗温度和冲洗时间下,3%次氯酸钠对根管玷污层的清除效果。方法:收集离体人单根前牙180颗,均采用机动Pro Taper进行根管预备,以3%次氯酸钠冲洗根管,根据冲洗方式将其随机均分为根管主动清洗组、被动超声荡洗组和侧方开口冲洗针组3大组,再根据冲洗温度和每更换一根锉后的冲洗时间分别将每大组随机均分为6小组,分别为20℃30 s组、20℃60 s组、37℃30 s组、37℃60 s、60℃30 s组和60℃60 s组。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根管玷污层清除效果。结果与结论:根管主动清洗组玷污层的总体清除效果优于被动超声荡洗组与侧方开口冲洗针组(P<0.05)。每组组内,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60℃组的玷污层清除效果优于37℃组、20℃组(P<0.05);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60 s组的玷污层清除效果优于30 s组(P<0.05);根冠1/3区的玷污层清除效果优于根中1/3区、根尖1/3区(P<0.05)。说明以根管主动清洗方式,采用60℃的3%次氯酸钠清洗60 s清除玷污层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根管制备 根管冲洗剂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玷污层 温度 Endoactivator 被动超声荡洗 根管冲洗
下载PDF
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Ⅱ在龋病早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后岷红 苗晖 +1 位作者 常蕊 吴丽更 《转化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Ⅱ是一种全新的龋病检测和评估标准,它将龋病发展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期,尤其是对尚未形成龋洞的早期釉质龋方面。现已有充足的证据支持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作者对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Ⅱ背景、他用... 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Ⅱ是一种全新的龋病检测和评估标准,它将龋病发展的全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期,尤其是对尚未形成龋洞的早期釉质龋方面。现已有充足的证据支持该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作者对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Ⅱ背景、他用方法和校准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检测评估 国际龋病检查和评估系统-Ⅱ 早期龋
下载PDF
前方牵引器结合Ⅲ类牵引矫治骨性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后岷红 陈斌 苏建国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前方牵引 Ⅲ类颌问牵引 骨性Ⅲ类错he
下载PDF
2种盖髓剂对成人恒牙深龋的疗效观察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后岷红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30-31,共2页
目的比较Biodentine和MTA对深龋患牙活髓保存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录2014年10月~2016年2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21例,深龋患牙22颗,依据患牙是否有冷热刺激症状分为冷(+)热(-)、冷(+)热(+)... 目的比较Biodentine和MTA对深龋患牙活髓保存治疗的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收录2014年10月~2016年2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21例,深龋患牙22颗,依据患牙是否有冷热刺激症状分为冷(+)热(-)、冷(+)热(+)2组,随机使用MTA和Biodentine行间接盖髓术。术后观察患者冷热刺激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分别于术后6月、12月、24月复诊随访。结果2组中MTA和Biodentine成功率均为81.82%(P<0.05)。结论Biodentine可用作深龋患牙的间接盖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盖髓术 MTA Biodentine
下载PDF
下颌平面角影响种植体应力分布的正交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邢维斌 郑淑贤 +1 位作者 杨适宜 后岷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92-2197,共6页
背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根据患者下颌平面角选择不同规格的种植体,其长期成功率有所不同,因此有理由设想下颌平面角角度会影响下颌种植体的应力分布,进而影响种植成功率。目的:从下颌平面角角度、下颌骨骨密度以及种植体规格3方面因素... 背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根据患者下颌平面角选择不同规格的种植体,其长期成功率有所不同,因此有理由设想下颌平面角角度会影响下颌种植体的应力分布,进而影响种植成功率。目的:从下颌平面角角度、下颌骨骨密度以及种植体规格3方面因素对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体应力分布的力学特性进行正交实验与分析,重点考察下颌平面角对下颌种植体的应力影响规律。方法:针对种植体力学特性问题,此次正交实验涉及3个因素,在影响因素方面确定下颌平面角、种植钉直径、骨密度类型这3个因素,每个因素分别对应3个水平,其中下颌平面角角度分别为14°、22°、34°,种植体直径分别为6.6,8.2,9.6 mm,骨密度类型分别为Ⅱ、Ⅲ、Ⅳ类。根据正交表L9(33)方案将种植体模型植入牙槽骨模型。将不同种植复合体置于力学压力实验机上,压力大小为500 N,其受力结果由应变(应力)数据采集仪进行实时采集。结果与结论:最优参数组合为:下颌平面角为低角,种植体直径为4.8 mm,下颌骨骨密度为Ⅱ型骨。各个因素的主次关系:种植体直径>下颌平面角角度>骨密度。结果表明,下颌平面角角度对种植体的稳固有一定的影响,在同样咬合力的情况下,高角种植体所受应力最大,其次是均角,低角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牙种植体 牙应力分析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下颌平面角 种植复合体 应力分布
下载PDF
芩连解毒方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萍 后岷红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4期619-620,共2页
慢性牙周炎是慢性感染性口腔科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口牙周炎患病率高达70%~80%[1]。医疗器械阻断和破坏牙菌斑和牙菌斑生物膜,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会严重破坏牙周... 慢性牙周炎是慢性感染性口腔科疾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口牙周炎患病率高达70%~80%[1]。医疗器械阻断和破坏牙菌斑和牙菌斑生物膜,是目前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方法,但同时也会严重破坏牙周组织,药物常作为刮治术与洁治术的辅助治疗措施,但西药长期应用有毒副作用大,费用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笔者自拟芩连解毒方联合米诺环素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患者4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疾病 牙周炎患者 牙齿缺失 洁治术 局部用药 刮治术 口腔健康 医疗器械
下载PDF
替硝唑碘仿糊剂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观察
7
作者 于涌 咸钧 +2 位作者 后岷红 苏建国 马茁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替硝唑碘仿糊剂 治疗 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及影响移植骨吸收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培 苏小营 后岷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移植骨吸收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接诊的51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植... 目的探究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分析影响移植骨吸收的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接诊的51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分别于植骨前、植骨后即刻和植骨6个月后行全口腔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根据术前扫描结果将患者分为垂直型骨缺损组和水平型骨缺损组,并根据术后CBCT结果测定植骨吸收率。记录患者骨吸收率并根据骨吸收率水平将其分为高骨吸收率组和低骨吸收率组,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形态分类与移植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因素。结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水平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无相关性(rs=0.241,P=0.826);垂直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呈负相关(rs=-0.503,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3.766(95%CI:1.192,11.897)]、异体骨移植[OR=3.725(95%CI:1.179,11.767)]、牙槽嵴倒凹深度>1.0~2.0 mm[OR=5.830(95%CI:1.845,18.417)]、垂直型缺损间距偏大[OR=5.023(95%CI:1.717,14.695)]是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垂直型骨缺损间距与种植修复术后植骨吸收率呈负相关,年龄>60岁、异体骨移植、牙槽嵴倒凹深度>1.0~2.0 mm、垂直型缺损间距偏大是影响上颌前牙区牙槽骨缺损患者移植骨吸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缺损 前牙区 骨吸收率 相关性
下载PDF
快速缩小上颌牙弓的新尝试 被引量:4
9
作者 段银钟 张洪杰 +3 位作者 孙应明 王海雪 樊成涛 后岷红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11期S106-S107,共2页
0 引言 正畸临床上采用快速扩大牙弓的技术来开拓间隙,矫治牙列轻度拥挤[1,2].使用快速螺旋扩大器(Screw)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都能使上颌腭中缝得到不同程度的开辟[3,4].然而在临床上还有部分病例,由于外... 0 引言 正畸临床上采用快速扩大牙弓的技术来开拓间隙,矫治牙列轻度拥挤[1,2].使用快速螺旋扩大器(Screw)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都能使上颌腭中缝得到不同程度的开辟[3,4].然而在临床上还有部分病例,由于外伤、牙弓过于宽大,后牙的跨牙合等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牙弓 腭中缝 正畸学 缩小牙弓
下载PDF
改良多用弓技术矫治替牙期牙性反合 被引量:7
10
作者 段银钟 刘红 +1 位作者 李雅彬 后岷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1-282,共2页
应用改良多用弓技术矫治替牙期的牙性反合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改良的多用弓技术,即在弓丝的后部两侧各增加一个Ω曲,这样便于调节弓丝加力,使前牙唇展;同时应用的是0.43mm×0.64mml(0.017时&... 应用改良多用弓技术矫治替牙期的牙性反合患者3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改良的多用弓技术,即在弓丝的后部两侧各增加一个Ω曲,这样便于调节弓丝加力,使前牙唇展;同时应用的是0.43mm×0.64mml(0.017时×0.025时)的不锈钢方丝进入颊侧管后不转动,不会压迫颊侧龈组织,保证了弓丝的稳定性。此外,方丝作用力持久,对前牙能达到整体性的移动,并能防止应用活动矫治器矫治浅反合引起的继发性开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HE 前牙反HE 天畸矫治器
下载PDF
口腔科医生职业健康状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后岷红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14-314,共1页
口腔科的诊疗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患者较多,口腔科医生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高,其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为了解口腔科医生职业健康状况,笔者于2014年12月选择天津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7名口腔科医生,其中,男37人,女30人,年龄23~5... 口腔科的诊疗操作复杂、治疗周期长、患者较多,口腔科医生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高,其健康状况值得关注。为了解口腔科医生职业健康状况,笔者于2014年12月选择天津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7名口腔科医生,其中,男37人,女30人,年龄23~52岁,平均(41.2±5.5)岁,对其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分析,主要体检指标为血压、血常规、尿常规、颈部、腰部及肩部的x光片检查、心电图、听力、皮肤病检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近一年内针刺伤发生的情况;同时,在上述5所三级甲等医院随机选择51名内科医生作为对照,其中,男27人,女24人;年龄27~50岁,平均(39.2~6.0)岁。两组人群性别、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科医生 健康状况 初步调查 职业 三级甲等医院 X光片检查 体检资料 诊疗操作
原文传递
应用面罩式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Ⅲ类错对侧貌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后岷红 段银钟 牛临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66-368,共3页
目的 :评价面罩式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对 1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 ,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 ,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SNA平均增加 1.3 0°± 0 .78° ,ANB平均增加 ... 目的 :评价面罩式前方牵引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对 19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例 ,采用面罩式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 ,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SNA平均增加 1.3 0°± 0 .78° ,ANB平均增加 3 .5 1°± 1.87° ,SND平均减小 2 .5 1°± 1.83° ,NA -pgA平均增加 6.41°± 3 .13°。 结论 :面罩式前方牵引矫治器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 ,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 ,可以有效改善侧貌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骨性Ⅲ类错he 头影测量 侧貌外形
原文传递
黄连素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萍 后岷红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目的研究黄连素干预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黄连素组,每组2... 目的研究黄连素干预对糖尿病大鼠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和黄连素组,每组20只。黄连素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后分别给予黄连素(200 mg/kg)和等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检测大鼠的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牙槽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1、Smad4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连素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9.88±1.23)mmol/L比(21.66±2.41)mmol/L]、Fins水平[(11.63±3.63)mIU/L比(21.64±5.58)mIU/L]和HOMA-IR(7.58±0.96比20.85±1.95)均降低,ISI(-5.10±0.16比-6.15±0.18)以及血清钙[(1.855±0.125)mmol/L比(1.317±0.104)mmol/L]、磷[(3.087±0.278)mmol/L比(2.526±0.226)mmol/L]、ALP[(130.681±18.963)U/L比(99.874±31.968)U/L]和骨钙素水平[(112.368±9.752)ng/ml比(78.645±10.973)ng/ml]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牙槽骨未见骨质吸收,糖尿病组大鼠牙槽骨可见骨质吸收,而黄连素组大鼠牙槽骨骨质吸收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糖尿病组相比,黄连素组大鼠牙槽骨组织中BMP-2、Smad1、Smad4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黄连素干预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其可能通过上调BMP-2/Smad信号通路减轻糖尿病大鼠的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牙槽骨质丢失 大鼠 黄连素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萍 后岷红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20年第1期81-83,共3页
为探究透析患者牙周疾病的治疗与评估情况,对近几年慢性肾脏病透析并发牙周疾病的患者发病趋势、发病原因、治疗风险评估、治疗计划相关文献的查阅,通过整理和归纳,总结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该疾病呈逐年增多的发病趋势,... 为探究透析患者牙周疾病的治疗与评估情况,对近几年慢性肾脏病透析并发牙周疾病的患者发病趋势、发病原因、治疗风险评估、治疗计划相关文献的查阅,通过整理和归纳,总结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该疾病呈逐年增多的发病趋势,总结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透析治疗 牙周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