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中国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4 位作者 候冠玉 马月辉 耿社民 李宏滨 浦亚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58-865,共8页
利用30对微卫星引物,以中国西部7个地方绵羊(Ovi saries)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及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并根据共祖遗传距离矩阵进行UPGMA聚类分析,评估其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 利用30对微卫星引物,以中国西部7个地方绵羊(Ovi saries)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及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并根据共祖遗传距离矩阵进行UPGMA聚类分析,评估其品种内和品种间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30个座位中,共检测到23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为8个;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9~3.4个,座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5.3个;座位平均杂合度为0.320~0.818,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656~0.719之间,座位平均PIC为0.388~0.786,品种平均PIC在0.590~0.666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各绵羊品种聚类结果与其来源、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一致,其中有争议之处仍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游客密度对动物园中黇鹿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吕慎金 杨林 +5 位作者 李文斌 杨燕 殷宝法 李世平 刘宇庆 魏万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8,共6页
2006年9月20日—10月10日,以江苏省扬州市茱萸湾公园半散放黇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黇鹿日行为时间分配,并探讨了游客密度对黇鹿日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游客高峰期与低峰期,雄性... 2006年9月20日—10月10日,以江苏省扬州市茱萸湾公园半散放黇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黇鹿日行为时间分配,并探讨了游客密度对黇鹿日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游客高峰期与低峰期,雄性取食、观望行为,雌性观望以及幼鹿取食、观望和修饰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游客低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反刍、卧息行为,雄性与幼鹿观望、其它行为,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游客高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卧息,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及移动行为均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显著(P<0.05)。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游客活动对黇鹿的取食、观望具有显著影响,当游客密度达到6人·min-1以上时,雄性观望行为显著增加,当达到16人.min-1以上时,雄性取食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此时雌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旅游管理中,应将游客密度限制在16人·min-1以下,以减少对黇鹿日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黇鹿 游客密度 行为时间分配
下载PDF
微卫星标记对绵山羊品种资源的评价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慎金 马月辉 耿社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12,共2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家畜群体进行遗传繁育的研究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得到空前的发展 ,在猪、牛和鸡的物理图谱己经相继构建完成一部分之后 ,国内外学者己经开始对绵羊和山羊的基因组进行分析 ,以期对绵山羊品种资源提出系统...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家畜群体进行遗传繁育的研究正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得到空前的发展 ,在猪、牛和鸡的物理图谱己经相继构建完成一部分之后 ,国内外学者己经开始对绵羊和山羊的基因组进行分析 ,以期对绵山羊品种资源提出系统的评价和保护。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 ,但一部分研究人员己经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 ,并且也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本文就目前关于微卫星标记特性及国内外有关绵山羊品种资源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山羊 品种资源 评价 绵羊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七个地方绵羊群体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吕慎金 马月辉 +1 位作者 杨燕 耿社民 《家畜生态学报》 2006年第4期18-22,共5页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筛选出30对微卫星引物,以中国西部7个地方绵羊(Ovisaries)群体和1个外来对照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群体间、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在30个位点中,MB067、BL6位点只得到部分扩增结果。其余的位点...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筛选出30对微卫星引物,以中国西部7个地方绵羊(Ovisaries)群体和1个外来对照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群体间、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在30个位点中,MB067、BL6位点只得到部分扩增结果。其余的位点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和杂合性。利用DISPAN程序得出标准遗传距离(DS),并进行了NJ法和UP-GMA法聚类。结果各绵羊品种聚类结果与其来源、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一致,其中有争议之处仍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微卫星 遗传 多样性
下载PDF
圈养条件下梅花鹿初夏昼间行为节律 被引量:6
5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3 位作者 刘宇庆 杨林 彭威 魏万红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1期77-82,共6页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 2006年4月3日至5月27日,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梅花鹿(sikadeer)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研究了34只梅花鹿行为节律。结果表明:初夏昼间梅花鹿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行为频次依次减少,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68%。昼活动节律中,取食频次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7:30和17:30左右。而反刍和卧息行为频次高峰期在11:00~14:00之间。对公鹿、母鹿和幼鹿群体取食和卧息行为频次分析表明,在11:30~12:30、13:30~14:30和15:30~16:30三个时间段内,公鹿取食频次和母鹿、幼鹿取食频次差异显著,在8:30~9:30和11:30~12:30及15:30~17:30连续时间段内,公鹿的卧息行为频次与母鹿和幼鹿卧息行为频次差异显著。本结论可为梅花鹿饲养管理和遗传选育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 梅花鹿 行为节律
下载PDF
畜禽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4
6
作者 吕慎金 马月辉 耿社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63,共3页
随着我国 WTO进程的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我国畜牧业生产面临着前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畜禽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是当前我国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 随着我国 WTO进程的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我国畜牧业生产面临着前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畜禽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是当前我国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我国畜牧业生产现状、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以及对策展开论述 ,以期使我国畜牧业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规则 ,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 畜牧业 产业化 中国
下载PDF
母猪母性行为及其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5-58,共4页
家畜生产中,母性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状。母猪选择中都注重其产仔数的提高,在提高产仔数同时,还要求它们能够成功喂养所产后代,因此改善提高母猪母性行为性状对仔猪的成活及生长至关重要。母猪的母性行为性状主要是指对仔猪尖叫反应... 家畜生产中,母性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状。母猪选择中都注重其产仔数的提高,在提高产仔数同时,还要求它们能够成功喂养所产后代,因此改善提高母猪母性行为性状对仔猪的成活及生长至关重要。母猪的母性行为性状主要是指对仔猪尖叫反应、恐惧行为、攻击行为、育幼行为等,这些性状一般部分地受遗传控制,故可选择提高母性行为性状以改善母猪性能。本文综述了母猪母性行为性状及其遗传研究进展,讨论了母性行为与仔猪成活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选择、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并对母性行为遗传研究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对国内家畜行为遗传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性行为 行为遗传 综述 母猪
下载PDF
圈养梅花鹿BDNF基因多态性与日常行为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881-4888,共8页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观察统计了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及扬州市动物园共48只梅花鹿昼间日常行为节律。以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和全事件记录方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观察统计了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及扬州市动物园共48只梅花鹿昼间日常行为节律。以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为目的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研究梅花鹿行为性状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在P-4引物,AA与BB基因型在卧息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运动行为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在P-5引物,CC/DD/CD基因型在观望行为上两两差异显著,并且CC和DD基因型在卧息与修饰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BDNF基因多态性和动物日常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BDNF多态性 PCR-SSCP 行为性状
下载PDF
不同饲养条件下梅花鹿母性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慎金 刘宇庆 +3 位作者 杨林 杨燕 刘炜 魏万红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2006年5~8月,以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分娩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梅花鹿母性行为时间分配进行观察,分析仔鹿不同日龄及不同饲养条件下母鹿母性行为差异,探讨梅花鹿母性行为优劣,以指导梅花鹿饲养管理及... 2006年5~8月,以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分娩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梅花鹿母性行为时间分配进行观察,分析仔鹿不同日龄及不同饲养条件下母鹿母性行为差异,探讨梅花鹿母性行为优劣,以指导梅花鹿饲养管理及遗传繁育。结果表明:在统计的5种母性行为中,随仔鹿日龄增加,母鹿母性行为时间分配逐渐降低,且1~7日龄和其它2个日龄段的母性行为都存在显著差异。至仔鹿35日龄时,母鹿母性行为表现很低或不表现。不同饲养条件下,母鹿授乳行为、寻找张望行为及中断哺乳行为差异不显著,而跟随行为、舔舐与修饰行为则存在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仔鹿1~7日龄时段是母鹿母性行为时间分配的关键时期,母鹿在半散放条件下母性行为优于圈养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饲养条件 母性行为 行为时间分配
下载PDF
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的行为节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20,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的行为差异。【方法】于2006-04-10及2007-03-10,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鹿场圈养的15只成年公梅花鹿和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的13只成年公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对其取食、...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的行为差异。【方法】于2006-04-10及2007-03-10,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鹿场圈养的15只成年公梅花鹿和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的13只成年公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对其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其他行为进行观察,每周观察4d,对收集的数据以60min为单位合并归为一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种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2种饲养条件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昼间圈养条件下,梅花鹿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07:30-08:30,16:30-17:30),而反刍行为高峰发生在13:30左右,卧息行为主要发生在11:30-13:30,观望行为主要发生在13:30-16:30。半散放条件下,梅花鹿取食行为也有2个高峰(08:30-09:30,16:30-17:30),反刍行为主要发生在07:30-08:30,卧息行为主要发生在11:30-13:30,观望行为主要发生在07:30-09:30和15:30-16:30。对2种饲养条件下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分析表明,除07:30-08:30圈养梅花鹿取食行为频次显著高于半散放梅花鹿外,半散放公鹿取食行为频次在08:30-09:30,12:30-13:30,13:30-14:30,15:30-16:30这4个时段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圈养梅花鹿;2种饲养条件下梅花鹿反刍行为频次除08:30-10:30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另外的07:30-08:30,10:30-11:30,11:30-12:30,12:30-13:30,13:30-14:30,14:30-15:30,15:30-16:30,16:30-17:30共8个时段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种饲养方式梅花鹿卧息行为频次在08:30-09:30存在极显著差异,在13:30-14:30,14:30-15:30的2个时段存在显著差异;圈养梅花鹿观望行为频次在10:30-11:30,12:30-13:30,13:30-14:30,14:30-15:30,15:30-16:30共5个时段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半散放梅花鹿。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移动行为频次在08:30-09:30,09:30-10:30,16:30-17:30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修饰行为频次在12:30-13:30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饲养环境不同是造成梅花鹿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行为节律 圈养 半散放
下载PDF
家畜行为及其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家畜生产育种中除对日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等主要生产性状进行选择外,还要求家畜性情温和、无恶癖、母性好、恐惧行为低等良好的行为性状。因此改善提高家畜重要行为性状在生产实践中亦不容忽视。家畜重要行为性状主要指与生产及选... 家畜生产育种中除对日增重、饲料报酬、瘦肉率等主要生产性状进行选择外,还要求家畜性情温和、无恶癖、母性好、恐惧行为低等良好的行为性状。因此改善提高家畜重要行为性状在生产实践中亦不容忽视。家畜重要行为性状主要指与生产及选择密切相关的母性行为、恐惧行为、攻击行为等,这些性状一般具有数量遗传学的特点,故可通过选择提高以改善其性能。本文在表观及分子水平综述了国内外家畜重要行为性状及其遗传的研究进展,以期对国内家畜行为遗传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行为 行为遗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我国肉羊业生产状况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慎金 马月辉 杨燕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6-37,共2页
羊是适应外界环境最强的家畜之一,它具有食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羊肉具有脂肪含量少,胆固醇低,味美多汁,易于消化,深受消费者喜爱.
关键词 中国 肉羊业 生产现状 改进措施 良种繁育 羊群结构 社会化服务体系
下载PDF
不同性别蒙山草鸡生长模型拟合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49,共3页
为了检验不同模型对蒙山草鸡生长发育的拟合效果,试验分别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Bertalanffy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不同性别蒙山草鸡的生长发育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公、母蒙山草鸡在2周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而2周龄后公鸡明显快于... 为了检验不同模型对蒙山草鸡生长发育的拟合效果,试验分别采用Logistic、Gompertz和VonBertalanffy3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对不同性别蒙山草鸡的生长发育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公、母蒙山草鸡在2周龄前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而2周龄后公鸡明显快于母鸡,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均很好,以Gompertz模型最佳。公、母鸡的生长拐点分别为8.24周和7.46周,公鸡的成年体重显著高于母鸡,但达到拐点的周龄较母鸡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山草鸡 生长模型 拟合
下载PDF
运用标记对畜禽遗传距离分析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慎金 马月辉 +1 位作者 耿社民 杨燕 《黄牛杂志》 2002年第5期20-23,共4页
本文论述了运用遗传标记对畜禽遗传距离分析的几种方法 ,指出其各自的特性和优劣 ,并且讨论了影响遗传距离估测精度的几种因素。一般而言 ,在遗传距离分析中 ,Nei氏遗传距离应用较为广泛 ,其精确度较高 ;在亲缘关系判定和遗传多样度检测... 本文论述了运用遗传标记对畜禽遗传距离分析的几种方法 ,指出其各自的特性和优劣 ,并且讨论了影响遗传距离估测精度的几种因素。一般而言 ,在遗传距离分析中 ,Nei氏遗传距离应用较为广泛 ,其精确度较高 ;在亲缘关系判定和遗传多样度检测中 ,以微卫星标记最为准确。但是这几种方法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在影响精度的几种因素中 ,尤其以标记位点数的多少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分析方法 遗传距离 标记 精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关于家畜品种资源产业化的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草食家畜》 2001年第3期23-24,共2页
我国具有异常丰富的家畜品种资源。这些遗传资源既为家畜遗传育种提供了可贵资料 ,又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畜产品结构。尤其是开发利用这些品种资源 ,对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创造社会财富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家... 我国具有异常丰富的家畜品种资源。这些遗传资源既为家畜遗传育种提供了可贵资料 ,又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畜产品结构。尤其是开发利用这些品种资源 ,对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 ,创造社会财富方面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家畜品种资源现状以及开发、利用这些品种资源使之产业化等问题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品种资源 产业化 现状 开发利用
下载PDF
圈养与半散放条件下梅花鹿成年母鹿的行为节律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9,共4页
以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条件及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条件东北亚种成年梅花鹿母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研究了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表明: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 以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条件及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条件东北亚种成年梅花鹿母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研究了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表明: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比率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比率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成年母鹿都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二者的反刍行为高峰分别发生在12:30、8:00左右,卧息行为高峰分别在12:30—13:30、10:30—13:30,观望行为高峰分别在13:30—16:30、7:30—8:30。行为分析表明,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梅花鹿母鹿昼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饲养环境不同是造成梅花鹿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行为节律 圈养 半散放
下载PDF
梅花鹿微卫星标记与行为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慎金 刘宇庆 +1 位作者 杨燕 魏万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2-67,共6页
对扬州市动物园和扬州平山堂养殖场梅花鹿遗传变异以及行为性状进行研究,旨在为梅花鹿及其它动物品种分子标记和行为性状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筛选的14对微卫星引物,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量、有效等位基因数目等,评估... 对扬州市动物园和扬州平山堂养殖场梅花鹿遗传变异以及行为性状进行研究,旨在为梅花鹿及其它动物品种分子标记和行为性状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筛选的14对微卫星引物,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量、有效等位基因数目等,评估其遗传变异。根据微卫星位点信息,结合行为数据观察,利用SPSS11.5分析程序,将位点信息与行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动物园梅花鹿群体14对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41,观察杂合度为0.354,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32,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231。平山堂梅花鹿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72,观察杂合度为0.300,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03,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149。微卫星位点和梅花鹿行为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TGLA53和BM4107位点对修饰行为有显著影响;2AL2位点对观望行为有显著影响;2AL13和Mber14位点对卧息行为有极显著影响;BM6506位点对反刍和其他行为有显著影响;BL42位点对取食和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个体均值的多重比较表明,对于动物园群体,在TGLA53、BM4107、2AL2、2AL13及BM6506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在行为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对于平山堂养殖场群体,在TGLA53,CEH-5、2AL10、BM4107、Mb33、Mber710及BM3628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在一些行为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卫星标记是评估梅花鹿遗传多样性较好的方法,微卫星位点和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有待于进一步分析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行为性状
下载PDF
微卫星DNA及其在羊品种资源评价和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慎金 马月辉 +1 位作者 耿社民 杨燕 《家畜生态》 2003年第2期45-47,51,共4页
 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及国外绵山羊品种资源现状,微卫星DNA形成特性以及国内外关于利用微卫星DNA研究绵山羊品种资源的进展,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绵山羊品种资源系统评价和保护的研究。
关键词 微卫星DNA 品种资源 评价 保护 应用 类型 特点
下载PDF
小康时代:中国斗鸡的研发方向
19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1 位作者 魏万红 王金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40-45,共6页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休闲的品位与种类。进入新世纪,斗鸡正日益成为一些人休闲娱乐活动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斗鸡历史,斗鸡品种繁多,享誉全球。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根据消费市场需求,深入...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休闲的品位与种类。进入新世纪,斗鸡正日益成为一些人休闲娱乐活动之一。我国有着悠久的斗鸡历史,斗鸡品种繁多,享誉全球。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形势下,如何根据消费市场需求,深入研究斗鸡生理特点、训练技巧与方法、饲养管理特点与规律,培育适销对路的斗鸡品种,开发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是未来中国斗鸡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鸡 研发方向 小康 中国 娱乐项目 发展史 鸡种 珍禽
下载PDF
OPRK1基因SNP与梅花鹿昼间行为性状的相关性
20
作者 吕慎金 杨燕 魏万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对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及扬州市动物园48只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以Kappa阿片受体(Kappa Opoioid Receptor 1,OPRK1)为目的基因,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对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及扬州市动物园48只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以Kappa阿片受体(Kappa Opoioid Receptor 1,OPRK1)为目的基因,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方法,利用引物P-5和P-9获得OPRK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并将二者进行最小二乘均值的多重比较,以确定OPRK1基因SNP与梅花鹿昼间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物P-5各基因型间与修饰行为两两差异显著(P<0.05),其它行为EE型和FF型差异显著(P<0.05),而另外5种行为性状在各个基因型中没有检测到显著差异;引物P-9各基因型间卧息行为GG型和GH型个体行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观望行为GG型、HH型和GH型3种基因型个体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修饰行为HH型和另外两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OPRK1基因多态性和梅花鹿昼间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OPRK1 SNP 行为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