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吕春瑾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6-38,共3页
电脑图形艺术设计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艺术形式,它需要电脑技术与艺术创意的完美结合。思想性、艺术性与创新性是数码艺术得以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未来的教育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互动培养。
关键词 电脑图形艺术设计 数字化时代 艺术创意 创新性
下载PDF
论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
2
作者 吕春瑾 《学习月刊》 2012年第8期45-46,共2页
马祖道一,唐代禅师,得法于慧能的大弟子南岳怀让。道一学心地法门.至衡岳山常习坐禅。让和尚知是法器,以磨砖作镜示诲,道一如饮醍醐。和尚又为说法要,师蒙开悟,如种遇泽。触机顿悟后的道一更侍奉十秋.面禀亲承保任护持,道业纯... 马祖道一,唐代禅师,得法于慧能的大弟子南岳怀让。道一学心地法门.至衡岳山常习坐禅。让和尚知是法器,以磨砖作镜示诲,道一如饮醍醐。和尚又为说法要,师蒙开悟,如种遇泽。触机顿悟后的道一更侍奉十秋.面禀亲承保任护持,道业纯熟后辞别衡岳,于洪州道场大弘禅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道一 平常心是道 和尚 禅师 弟子 慧能 坐禅 法门
下载PDF
文明冲突论对文明的误读
3
作者 吕春瑾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3-86,共4页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曾经一度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基于一种狭隘的政治视角,对"文明"的片面理解。对"文明"本身的思考显示出文明的普世性。文明是冲突还是和谐,取决于人而不是文明本...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曾经一度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基于一种狭隘的政治视角,对"文明"的片面理解。对"文明"本身的思考显示出文明的普世性。文明是冲突还是和谐,取决于人而不是文明本身。冲突实际上是用文明伪装起来的野蛮,和谐才是真正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野蛮 冲突 和谐
下载PDF
遵义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4
作者 吕春瑾 马英芹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63-64,78,共3页
遵义红色文化是贵州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贵州省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资源。只有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文化规律,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灵活运用红色文化。文章分析了遵义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基因以及时代转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遵义红色文化是贵州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贵州省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资源。只有深刻把握红色文化的文化规律,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灵活运用红色文化。文章分析了遵义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基因以及时代转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三者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在认识遵义红色文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遵义红色文化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红色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在养生特色小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杰 曹峰 +3 位作者 吕春瑾 张震 孙晓生 丁然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5期14-16,共3页
基于养生特色小镇的产业需要,结合"治未病"、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沐浴养生、茶道养生、香道养生、花道养生、中药文化景观等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何将中医药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应用在养生特色小镇中进行了讨论,给出... 基于养生特色小镇的产业需要,结合"治未病"、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沐浴养生、茶道养生、香道养生、花道养生、中药文化景观等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何将中医药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应用在养生特色小镇中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养生小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养生小镇 特色小镇 应用
下载PDF
淮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吉怀 吕春瑾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2,共6页
淮河中游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虽然属于起步晚的区域,但经过近20年的努力,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与其他地区相比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并在同期文化中的某些领域达到了领先的程度,从而使学术界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前期... 淮河中游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虽然属于起步晚的区域,但经过近20年的努力,获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与其他地区相比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并在同期文化中的某些领域达到了领先的程度,从而使学术界对这一区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前期的工作给我们增加了信心,潜在的信息令研究者为今后的发掘和研究充满着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 史前文化 研究现状 研究展望
原文传递
基于双墩刻画符号的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吕春瑾 王吉怀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11,共9页
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 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其中蕴藏着汉字和易道思想共同的基因——象。由文到字的衍象孳形过程中,指事与象形皆遵从书的共法——象,指事象大类,象形象小类,指事先于象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观物取象,即象思维下类的认知,我们称为原象认知。是一种道性认知,中华道性文化即萌蘖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墩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 衍象孳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