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为发现放线菌新物种以及新农用生防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传统涂布分离方法和复合营养成分培养基,从25份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目的研究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为发现放线菌新物种以及新农用生防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传统涂布分离方法和复合营养成分培养基,从25份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放线菌多样性;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放线菌发酵液和乙酸乙酯萃取浓缩液对2种尖孢镰刀菌菌体拮抗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结果通过排重获得117株放线菌,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117株放线菌分布于6个亚目10个科19个属,除优势菌属链霉菌属外,还发现纤维微球菌属,戈登菌属,栖白蚁菌属,拟诺卡菌属和植物放线孢菌属等稀有放线菌属;尖孢镰刀菌拮抗活性试验表面,共有23株放线菌在至少1个抗菌活性检测中显示为阳性,总阳性率为19.66%。结论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存在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新物种和新型农用生防菌的潜力。展开更多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三亚鹿回头岸礁区4种造礁珊瑚及其周围海水中的细菌,并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从而探讨造礁珊瑚中可培养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从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鹿角珊瑚(Acropora sp.)、盔形珊瑚(...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三亚鹿回头岸礁区4种造礁珊瑚及其周围海水中的细菌,并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从而探讨造礁珊瑚中可培养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从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鹿角珊瑚(Acropora sp.)、盔形珊瑚(Galaxea sp.)、扁脑珊瑚(Platygyra sp.)样品中分别分离获得细菌60、61、54、20株,从珊瑚周边海水中分离获得细菌31株。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珊瑚来源的细菌分布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级水平上对4种珊瑚及海水来源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发现在4种珊瑚中均有分布的属有3个,为Brachybacterium、Microbacterium和Ruegeria,珊瑚来源细菌类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发现4种珊瑚来源细菌与海水来源细菌类群差异较大。在分离的菌株中,有7株菌与已有效描述的细菌物种典型菌株的全长16S r RNA基因相似性低于97%,代表着潜在新属或新种。试验结果表明,三亚鹿回头岸礁区珊瑚中存在较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并潜藏较多的新物种资源。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不同入侵程度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根、茎和叶内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对植物的防病促生活性,为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后续的农业应用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不同入侵程度的互花米草为研...【目的】探究不同入侵程度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根、茎和叶内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对植物的防病促生活性,为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后续的农业应用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不同入侵程度的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选择培养基,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内生细菌;利用16S r RNA序列相似性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内生细菌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活性;通过功能培养基分析内生细菌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固氮等促生活性。【结果】从互花米草的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出269株内生细菌,根据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去重复后获得82株细菌;对内生细菌进行16S r RNA测序及比对分析,82株细菌分属于6纲16目19科31属,其中包括固氮细菌21株(占25.61%)、产IAA细菌21株(占25.61%)、溶磷菌11株(占13.41%),可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4株(占17.07%),并发现潜在新种13株(占15.85%)。互花米草入侵程度不同,内生细菌多样性也发生变化,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γ变形菌占据优势,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多样性增加。【结论】互花米草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多具有促生活性和生防功能,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茅尾海红树林植物根际土壤放线菌多样性并进行抗菌活性筛选,为发现放线菌新物种以及新农用生防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传统涂布分离方法和复合营养成分培养基,从25份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通过PCR扩增菌株16S r RNA基因序列,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放线菌多样性;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放线菌发酵液和乙酸乙酯萃取浓缩液对2种尖孢镰刀菌菌体拮抗和孢子萌发抑制活性。结果通过排重获得117株放线菌,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117株放线菌分布于6个亚目10个科19个属,除优势菌属链霉菌属外,还发现纤维微球菌属,戈登菌属,栖白蚁菌属,拟诺卡菌属和植物放线孢菌属等稀有放线菌属;尖孢镰刀菌拮抗活性试验表面,共有23株放线菌在至少1个抗菌活性检测中显示为阳性,总阳性率为19.66%。结论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存在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从中发现新物种和新型农用生防菌的潜力。
文摘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三亚鹿回头岸礁区4种造礁珊瑚及其周围海水中的细菌,并基于16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从而探讨造礁珊瑚中可培养细菌的物种多样性。从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鹿角珊瑚(Acropora sp.)、盔形珊瑚(Galaxea sp.)、扁脑珊瑚(Platygyra sp.)样品中分别分离获得细菌60、61、54、20株,从珊瑚周边海水中分离获得细菌31株。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珊瑚来源的细菌分布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属级水平上对4种珊瑚及海水来源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发现在4种珊瑚中均有分布的属有3个,为Brachybacterium、Microbacterium和Ruegeria,珊瑚来源细菌类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发现4种珊瑚来源细菌与海水来源细菌类群差异较大。在分离的菌株中,有7株菌与已有效描述的细菌物种典型菌株的全长16S r RNA基因相似性低于97%,代表着潜在新属或新种。试验结果表明,三亚鹿回头岸礁区珊瑚中存在较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并潜藏较多的新物种资源。
文摘【目的】探究不同入侵程度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根、茎和叶内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对植物的防病促生活性,为互花米草入侵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后续的农业应用提供菌种资源。【方法】以不同入侵程度的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采用6种选择培养基,通过稀释涂布法分离内生细菌;利用16S r RNA序列相似性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内生细菌的分类地位。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内生细菌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活性;通过功能培养基分析内生细菌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固氮等促生活性。【结果】从互花米草的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出269株内生细菌,根据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去重复后获得82株细菌;对内生细菌进行16S r RNA测序及比对分析,82株细菌分属于6纲16目19科31属,其中包括固氮细菌21株(占25.61%)、产IAA细菌21株(占25.61%)、溶磷菌11株(占13.41%),可拮抗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4株(占17.07%),并发现潜在新种13株(占15.85%)。互花米草入侵程度不同,内生细菌多样性也发生变化,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γ变形菌占据优势,而放线菌和芽孢杆菌多样性增加。【结论】互花米草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多具有促生活性和生防功能,在未来农业生产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