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文化转向中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宪 孙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37,142,共4页
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随着大众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出现了"视觉文化的转向"(Visual Cultural Turn)。所谓"视觉文化"是指具有"视觉性"(Visuality)的文化,即以... 20世纪70年代末伊始,随着大众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出现了"视觉文化的转向"(Visual Cultural Turn)。所谓"视觉文化"是指具有"视觉性"(Visuality)的文化,即以图像、影像、景观为具体形态,以将某种观念或信息传达给目标受众并被他们接受或消费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文化。作为对这种转向的理论回应,视觉文化研究——一个关于"视觉经验的社会建构和社会经验的视觉建构"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在国际学术界迅速崛起,同时带来了基于视觉文化研究的"视觉文化艺术教育"(Visual Culture Art Education,VCAE)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基于学科的艺术教育"(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DBAE,四个学科基础包括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和艺术创作)和视觉文化艺术教育之间关系的探讨和论辩。在视觉文化的转向中,我国正在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展文化强国建设战略,重点实施"一个工程",构建"四大体系"。"一个工程"就是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四大体系"包括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通过"一个工程"、"四大体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为我国大学艺术通识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使命,即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全体大学生(即将成为中国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在视觉文化时代的公民素养;另一方面要为培养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所需要的创意创新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宽厚的教育基础。这些专业人才包括"二为"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创作人才、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人才、服务现代文化产业(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装饰、服装设计、网络与数码设计)的人才等。为了达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艺术通识课程改革的模式这个目标,相继开展了包括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基于学科的艺术课程(DBAE课程)与视觉文化艺术课程(VCAE课程)的关系问题,以及VCAE课程在中国大学开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等核心问题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本编辑部委托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孙杨对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宪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本文为访谈记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研究院 视觉文化 文化转向 南京大学 课程改革 通识教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教授
下载PDF
从文学到视觉文化--周宪教授访谈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宪 殷曼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周老师,今天很高兴有机会采访您。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也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发展路径,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标志性的学术研究品格。您在文学理论、美学和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今天在这里想请您对自己的学术历程做个回... 周老师,今天很高兴有机会采访您。每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生长环境,也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发展路径,从而渐渐形成自己的标志性的学术研究品格。您在文学理论、美学和文化研究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今天在这里想请您对自己的学术历程做个回顾,谈谈您的求学和治学经历,好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心理学 现代性 美学研究
原文传递
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 被引量:360
3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6,共9页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正在经历一个从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深刻转变。好莱坞 大片、中国“第五代导演”均表现出这一转向。本文着重讨论叙事电影和奇观电影的特性,并结合 《英雄》这一文本来分析电影中奇观的诸种类型。...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正在经历一个从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深刻转变。好莱坞 大片、中国“第五代导演”均表现出这一转向。本文着重讨论叙事电影和奇观电影的特性,并结合 《英雄》这一文本来分析电影中奇观的诸种类型。作者认为,从叙事电影向奇观电影的转变,表征 了电影文化从话语中心模式向图像中心模式、从时间模式向空间模式、从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 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文化 第五代导演 《英雄》 好莱坞 视觉文化 叙事 经历 文本 快感 作者
下载PDF
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探讨与反思 被引量:16
4
作者 周宪 胡中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7,共7页
质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背景、研究准备、典型性问题等方面理论的探讨和反思,以期在研究中能科学、辩证地对待此研究方法。文章在质的研究的定义及其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质的研究方法的理论背景、研究准备、典型性问题等方面理论的探讨和反思,以期在研究中能科学、辩证地对待此研究方法。文章在质的研究的定义及其相关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质的研究的特点;其所遵循的研究范式及所依存的理论基础;质的研究的逻辑方式及思维特点;并对质的研究范式固有的优点与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的研究 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
下载PDF
福柯话语理论批判 被引量:118
5
作者 周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9,共9页
"法国理论"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另一种表述,尤以福柯的话语论影响最大。话语论一方面强调话语对主体及其现实世界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力图揭示了话语后面的权力与知识共生关系。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它在彰显... "法国理论"是法国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另一种表述,尤以福柯的话语论影响最大。话语论一方面强调话语对主体及其现实世界的建构,另一方面又力图揭示了话语后面的权力与知识共生关系。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它在彰显主体的话语建构时却又消解了主体认知能动性,在凸显话语的表意实践时却排斥了非话语的社会物质实践。话语论专注于文本分析,带有"话语拜物教"倾向,但却未能指出反话语的有效路径等。话语论的流行是一个晚近知识生产中值得关注的动向,对它的反思和批判有必要指出这一理论偏颇,并结合其他理论来纠偏,进而使之更具解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理论 福柯 话语论 知识-权力共生 制度分析 物质实践
下载PDF
机电产品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宪 余隋怀 +1 位作者 苟秉宸 黄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0,共4页
从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出发,阐述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以专家系统技术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支持产品数字化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评价原型系统,确定了评价目标树、评价目标树模板库、评价... 从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出发,阐述了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以专家系统技术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支持产品数字化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评价原型系统,确定了评价目标树、评价目标树模板库、评价目标库以及评价工具集等4个系统功能模块,并详细讨论了这4个模块结构、内容的构建和实现过程。为数字化工业设计多目标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最后,通过产品实例验证了该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工业设计 设计评价 多目标评价 评价目标树 评价工具集
下载PDF
构建新时期“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德育环境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宪 卢屏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德育环境 家庭 学校 社区 身心健康 共同参与 工作者 社会
下载PDF
文化研究:学科抑或策略? 被引量:51
8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2,共7页
本文指出 ,文化研究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研究的新的理论范式。它反对制度化和学院化 ,强调与社会文化运动和实践的密切关系 ,关注对社会文化的干预作用。同时 ,文化研究不同于强调文学性的文学研究 ,它以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来考察 ,着... 本文指出 ,文化研究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研究的新的理论范式。它反对制度化和学院化 ,强调与社会文化运动和实践的密切关系 ,关注对社会文化的干预作用。同时 ,文化研究不同于强调文学性的文学研究 ,它以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来考察 ,着重于文化政治。因此 ,注意到这个特性 ,就有必要把文化研究作为一种策略而非一种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学院化 传统文学 文化政治 文学研究 文学性 文化视野 反对
下载PDF
视觉文化的转向 被引量:142
9
作者 周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当代文化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转变 ,对主体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们越来越倚重于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适合于视觉文化研究的独特思维范式和方法亦应运而生。当代视觉文化转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视觉... 当代文化从语言主因型向图像主因型的转变 ,对主体的意识形态和认知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们越来越倚重于通过图像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适合于视觉文化研究的独特思维范式和方法亦应运而生。当代视觉文化转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一、视觉性已成为文化的主导因素 ,广泛的视觉化深刻地改变了许多文化活动的形态 ;二、呈现出图像压倒文字的发展趋向 ,视觉文化与感性的、直观的和快感的文化存在内在联系 ;三、对外观形态过度关注 ,生活世界外观的美化和显现表明了一种观念的变革 ;四、随着视觉技术的进步 ,人的视觉在不断延伸 ,可视性要求不断攀升 ,新的视觉花样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化 视觉文化 图像 语言学转向 消费社会
下载PDF
反思视觉文化 被引量:87
10
作者 周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74,共4页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 编者按 视觉文化既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也是一种渐臻成熟的文化研究。由于视觉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的文化领域 ,涉及到哲学、美学、文艺学、艺术史论、社会学、心理学、符号学、历史、技术、传播等多种学科 ,所以视觉文化研究本身也就带有多学科的性质。本期笔谈集中讨论了视觉文化不同层面的问题 ,从视觉文化的历史性描述 ,视觉文化与人的生存 ,景象的经济学 ,速度对看的影响 ,以及文学抵抗视觉霸权的可能性等 ,做了初步的有益的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期笔谈 ,引起国内学术界对视觉文化及其研究的注意 ,并期待着更高水平的研究涌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视觉负担 历史性描述 符号表意实践
下载PDF
从形象看视觉文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周宪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7-185,共9页
视觉文化的崛起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地形图,文化的广泛视觉化也在悄悄地改变文化自身的规则。可视性成为文化的显性原则,因此,对视觉文化的基本构成单元的讨论必然指向形象。形象作为视觉文化最基本的元素,决定了视觉文化的总体面貌,... 视觉文化的崛起改变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地形图,文化的广泛视觉化也在悄悄地改变文化自身的规则。可视性成为文化的显性原则,因此,对视觉文化的基本构成单元的讨论必然指向形象。形象作为视觉文化最基本的元素,决定了视觉文化的总体面貌,形象的构成原理也就是视觉文化的运作规则。形象本体的考量乃审视视觉文化的重要视角,形象分类为图像、影像和景象三种形态,触及视觉文化中形象运作的不同层面;形象的主题类型学分析聚焦于形象类型,类型的概括有助于揭示形象如何生产意义乃至意识形态;形象作为视觉对象,与视觉性和表征密不可分,其关系解析打通了理解视觉的社会建构和社会的视觉建构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图像 影像 景象 类型 学视 觉性
下载PDF
文化的转向:当代传媒与视觉文化 看的方式与视觉意识形态 被引量:165
12
作者 周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1-34,共14页
 在“文化的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的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  在“文化的转向”的呼声中,视觉文化研究的兴起是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趋向。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视觉文化的种种现象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引起理论的思考和学理性的探讨。从逻辑层面说,视觉文化是一种图像的文化,它的相对概念是一种话语的文化;从历史的层面看,视觉文化和当代传媒的发展以及消费社会的趋向关系密切。所以,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当代文化转向的诸多方面。   本专题各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视觉文化问题,视觉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媒介、图像文化的叙事方式、数字化的图像消费、语像和视像的差异等问题,被作者强调出来。这些问题远不是视觉文化的全部,作为一种常识,它们只是视觉文化理论思考的若干有代表性的层面而已。   晚近文化研究中对视觉问题的关注决非空穴来风,它反映出理论思考对文化变迁的敏感。海德格尔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他认为,世界图像时代不是指关于世界的一幅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这现代之本质”。如何看待这一论断 ?就让我们把这些讨论作为起点,从视觉文化的路径进入“现代之本质”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 视觉文化 网络 视觉化转型 叙事转型 视像艺术
下载PDF
图像技术与美学观念 被引量:27
13
作者 周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2,共8页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手工模仿,到照相复制,再到数字图像技术,图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形态,相应地构成了模仿文化、复制文化和虚拟文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图像符号与现实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了美学...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相当深刻。从手工模仿,到照相复制,再到数字图像技术,图像技术的进步导致了三种不同的视觉文化形态,相应地构成了模仿文化、复制文化和虚拟文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图像符号与现实关系经历了深刻变化,进而导致了美学观念的演变。模仿论是一种理性主义的美学观,它肯定实在世界的中心地位和艺术家的艺术表现以及艺术符号可以真实地再现实在世界。机械复制削平了传统美学观中的一切等级和依赖关系,将模仿物与被模仿物置于同一的无差别地位,所以现代主义以一种全然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形态出现。虚拟技术消解了虚拟与真实的界限,虚拟文化将艺术家的写实能力彻底去魅了,极大地提升了想象力,使之超越了传统模仿原则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技术 美学 模仿 复制 虚拟 视觉文化
下载PDF
视觉文化的三个问题 被引量:32
14
作者 周宪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3,共4页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文化研究 热点问题 问题结构 学科性
下载PDF
文化的分化与“去分化”——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文化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2-35,共14页
本文从文化社会学观点讨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者以分化———“去分化”为参照系,探讨了现代主义是分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向后现代主义则体现出明显的“去分化”。因此,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转变,其内在逻辑是由分化... 本文从文化社会学观点讨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作者以分化———“去分化”为参照系,探讨了现代主义是分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向后现代主义则体现出明显的“去分化”。因此,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转变,其内在逻辑是由分化转向“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审美文化 文化史 先锋派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跨文化研究:方法论与观念 被引量:32
16
作者 周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从总体趋势上看,随着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存在着一个从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的转向。跨文化研究指涉一种方法和理念,"跨"作为动词性的方法论概念,意在强调越出某种局限而获得更大视角的努力,因此,对于跨文化研究来说... 从总体趋势上看,随着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存在着一个从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的转向。跨文化研究指涉一种方法和理念,"跨"作为动词性的方法论概念,意在强调越出某种局限而获得更大视角的努力,因此,对于跨文化研究来说,需要在视域融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更加复杂的互动性视域设想。具体而言,跨文化研究所面对的是如下三个方法论问题:第一,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第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互文性;第三,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解释话语。在跨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变进程中,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比较文学原有的构建,从相关学科的跨文化研究中寻找新的方法论资源,并发展出文学研究自己的跨文化主题系统及其核心层面,由此实现从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比较文学 跨文化主题系统 核心层面 范式
下载PDF
从视觉文化观点看时尚 被引量:31
17
作者 周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时尚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是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视觉符号的时尚具有生产功能,它不仅生产出一定的意义,而且生产出相应的解读和认同,由此生产出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时尚的这种社会功能是借助复杂互动的视觉交... 时尚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是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视觉符号的时尚具有生产功能,它不仅生产出一定的意义,而且生产出相应的解读和认同,由此生产出个体的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时尚的这种社会功能是借助复杂互动的视觉交流实现的,在时尚与现代性、时尚与先锋性、时尚与品味的复杂文化关系背后,蕴含了多重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视觉文化 现代性 先锋性 品味
下载PDF
现代仿像对传统审美趣味的消解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1-77,共7页
关键词 审美趣味 影像工业 文化工业 象外之象 大众消费文化 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 后现代文化 人的尺度 中国古典艺术
下载PDF
文化研究:为何并如何? 被引量:23
19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6,共6页
本文着重讨论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崛起反映了“后革命时代”知识政治的某种内在要求,关于它的论争体现出人文学术知识内部以及学者共同体内的某种张力。文化研究的沛兴导致了学术场域里象征资本的重... 本文着重讨论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崛起反映了“后革命时代”知识政治的某种内在要求,关于它的论争体现出人文学术知识内部以及学者共同体内的某种张力。文化研究的沛兴导致了学术场域里象征资本的重新分配。作为西学东渐的一种范式,文化研究不断地提出本土化的要求,本土化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出本土性的中国问题,以及在运用西方理论解释这些问题时产生的差异感,进而促成知识范式的本土转换与创新。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面临着知识的学院体制化和商品化双重压力,恪守文化研究的批判性和现实关怀是保持其鲜明倾向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知识政治 象征资本 本土化 知识创新
下载PDF
符号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视觉转向”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23,共8页
在“语言转向”日趋衰落时,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日趋明显。形象超越了语言转而成为文化的“主因”,形象产业和媒体的空前膨胀使得文学日益边缘化。本文从符号政治经济学角度透视当代文化“视觉转向”的内在逻辑,在话语的—形象的... 在“语言转向”日趋衰落时,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日趋明显。形象超越了语言转而成为文化的“主因”,形象产业和媒体的空前膨胀使得文学日益边缘化。本文从符号政治经济学角度透视当代文化“视觉转向”的内在逻辑,在话语的—形象的二分基础上,以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来探究形象中心文化的诸多侧面,进而提出对视觉文化的独特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 符号政治经济学 现代 后现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