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购物中心超长结构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瑛 周少怀 +1 位作者 姜世鑫 赵昕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8,共6页
温度收缩应力是超长混凝土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于常规矩形超长结构,大型购物中心建筑功能要求较高,结构中经常出现大跨度连续框架与异形楼板。结合工程实例,选取结构典型位置,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其在季节温差与收缩当量温差作... 温度收缩应力是超长混凝土结构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于常规矩形超长结构,大型购物中心建筑功能要求较高,结构中经常出现大跨度连续框架与异形楼板。结合工程实例,选取结构典型位置,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其在季节温差与收缩当量温差作用下的内力。对结构的框架内力与楼板应力均进行了计算,并按照计算结果加强设计配筋,提出并验证超长结构温度及收缩应力问题的解决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结构 温度收缩应力 大跨度框架 异形楼板
下载PDF
加替沙星注射液与4种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毛文 周少怀 柯国平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7年第4期530-531,共2页
目的:考察加替沙星注射液与4种常用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模拟临床常用的浓度,观察10%加替沙星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及注射用磷霉素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6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和吸收度... 目的:考察加替沙星注射液与4种常用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模拟临床常用的浓度,观察10%加替沙星注射液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及注射用磷霉素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6h内混合液的外观、pH值和吸收度的变化。结果:加替沙星注射液与磷霉素钠混合时,1h内有沉淀产生,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混合,6h内混合液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加替沙星注射液与注射用磷霉素钠不可配伍使用,与硫酸庆大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配伍6h内是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注射液 抗生素 配伍 稳定性
下载PDF
CT扫描引导胸腰段椎弓根钉置入技术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周少怀 柯国平 +2 位作者 金捷 肖俊 柴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7年第7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总结以术前CT扫描推弓根轴心来获得螺钉置入解剖参数引导胸腰段椎弓根螺钉的改良置入方法。方法:以术前CT扫描确定推弓根轴心线,轴心线附近的解剖标志为参照确定螺钉入点,内聚E角、螺钉长度、直径均可在CT椎弓根轴心片上读出,... 目的:探讨总结以术前CT扫描推弓根轴心来获得螺钉置入解剖参数引导胸腰段椎弓根螺钉的改良置入方法。方法:以术前CT扫描确定推弓根轴心线,轴心线附近的解剖标志为参照确定螺钉入点,内聚E角、螺钉长度、直径均可在CT椎弓根轴心片上读出,而矢状F角可由X线侧位片上读出或观察棘突线得出,使用该改良置钉技术对77例脊柱患者置入胸腰段椎弓根螺钉312枚。结果:本组305枚螺钉术后均拍摄椎弓根CT,仅7枚穿破椎弓根皮质,失误率2.24%,但穿破均较小,均无神经根症状。238枚螺钉完全置入椎弓根。结论:术前CT扫描椎弓根引导胸腰段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是一个较好的改良方法,能有效降低不良置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 椎弓根 螺钉 改良置钉技术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4
作者 周少怀 金捷 +3 位作者 肖俊 毛文 杨流万 王度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
5
作者 俞诗威 周少怀 +7 位作者 方红育 范明宇 卞峰 汪平 王欣 李宏亮 黄涛 张臣鸣 《骨科》 CAS 2024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例(12指)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2~34岁,平均20.4岁。烧伤7例,碾压伤4例,... 目的探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例(12指)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2~34岁,平均20.4岁。烧伤7例,碾压伤4例,绞伤1例。示指5指,中指3指,环指3指,小指1指。患指屈曲畸形程度按照McCauley对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分类,Ⅲ型10例,Ⅳ型2例。术中彻底松解手指瘢痕挛缩矫正屈曲畸形后皮肤缺损面积为2.8cm×2.5cm~3.9cm×3.0cm,采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观、感觉恢复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手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2例(12指)手术顺利完成,皮瓣及供区移植皮片全部存活。1例术后皮瓣出现瘀紫、皮缘少许坏死,延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4.6个月(13~17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无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达4~8mm,平均5.7mm,3例出现异位感觉定位现象。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患指屈曲畸形矫正,主动伸屈功能得到改善,未再次出现瘢痕挛缩及屈曲畸形。结论应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松解瘢痕后软组织缺损,携带神经可重建感觉功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手指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修复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瘢痕挛缩 屈曲畸形 指固有神经 矫形
下载PDF
Rigidloop Adjustable可调袢钢板治疗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6
作者 李宏亮 黄涛 +3 位作者 卞峰 方红育 周少怀 范明宇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9-52,共4页
目的比较Rigidloop Adjustable(RLA)可调袢钢板与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 目的比较Rigidloop Adjustable(RLA)可调袢钢板与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4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采用RLA可调袢钢板固定22例,2枚皮质骨螺钉三皮质骨固定22例。应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平均差值及术前、术后随访时正位X线片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bottom clear space,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ibiofibular bottom overlap,TBOL)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41±1.66)个月。患者踝关节功能满意,无伤口感染、皮肤激惹等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时,RLA可调袢钢板组双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值均显著小于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两组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BCS、TBOL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LA可调袢钢板和螺钉均可有效固定下胫腓联合,与螺钉固定相比,RLA可调袢钢板组可早期功能锻炼,获得更好的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损伤 弹性固定 Rigidloop Adjustable(RLA)可调袢钢板 皮质骨螺钉
下载PDF
共面闭合断续节理岩体强度特性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54
7
作者 白世伟 任伟中 +1 位作者 丰定祥 周少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16,共7页
通过直剪试验条件下的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节理连通率、节理排列方式、正应力条件下同时包含闭合节理和岩桥的剪切面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及其相应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节理、岩桥变形和破坏机理。
关键词 闭合断续节理 模型试验 直剪试验 岩体强度
下载PDF
DDA数值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周少怀 杨家岭 《岩土力学》 EI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5,140,共4页
基于 DDA计算模型 ,补充和发展了 DDA计算程序 ,分析了边坡大位移问题和地下开挖引起地面变形的工程实例 ,并与离散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实际 ,适合于不连续块体系统岩体的情况 。
关键词 DDA 边坡位移 地下开挖 地表变形 数值方法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对凝血功能、疼痛程度以及RANKL、OPG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朝霞 王欣 周少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2期2728-2731,共4页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对凝血功能、疼痛程度以及RANKL、OPG含量的影响。方法:11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d血清凝血指标、纤溶指标、疼痛介质、炎症介质及RANKL、OPG...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桃红四物汤对凝血功能、疼痛程度以及RANKL、OPG含量的影响。方法:118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d血清凝血指标、纤溶指标、疼痛介质、炎症介质及RANKL、OPG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2d血清凝血指标PT、APTT、TT水平大于对照组患者,D-D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纤溶指标FIB、FDP、PAI-1、t-PA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lg、u-PA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疼痛介质β-EP、NO、CGRP、SP、PGE2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炎症介质hs-CRP、IL-6、TNF-α、IL-17、IL-33、TREM-1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清RANKL、OPG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桃红四物汤可优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疼痛感受,在促进患者远期骨折愈合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桃红四物汤 凝血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补肾健脾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细胞因子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卢朝霞 王欣 周少怀 《陕西中医》 2017年第4期438-439,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细胞因子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骨化三醇胶丸+碳酸钙D_3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健脾汤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细胞因子及骨密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骨化三醇胶丸+碳酸钙D_3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健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L2-4)及非优势侧股骨近端(NDPF)的骨密度(BMD),以及血清TNF-α及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腰椎及NDPF的BM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均有明显降低,但是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健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增加患者的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中西医结合疗法 骨密度 @补肾健脾汤
下载PDF
红安干部种试验田与受毛主席接见的经过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少怀 《湖北文史资料》 2002年第4期1-7,共7页
红安干部种试验田,是红安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它得到毛主席多次赞扬和肯定,并在全国普遍推广。现根据当事者回忆和档案资料,将这段史实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关键词 干部 毛主席 根据 普遍 重大事件 档案资料 史实 试验田 中国 整理
下载PDF
BMP4/SDF-1壳聚糖缓释体联合BMSCs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分析
12
作者 周少怀 杜谢琴 +2 位作者 金静 卞峰 方红育 《医学综述》 2016年第4期807-81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BMP-4/SDF-1)释体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冷冻干燥和乳化交联法制备BMP-4/SDF-1壳聚糖缓释体,通过电镜扫描观察缓释体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MP-4和SDF-1的...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4/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BMP-4/SDF-1)释体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冷冻干燥和乳化交联法制备BMP-4/SDF-1壳聚糖缓释体,通过电镜扫描观察缓释体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BMP-4和SDF-1的缓释作用;体外分离培养兔BMSCs,Transwell检测缓释体对BMSCs的趋化作用,单核细胞直接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因子缓释体对兔BMSCs的增殖作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骨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茜素红染色观察带有细胞因子的缓释体对BMSCs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结果空白组、BMP-4组、SDF-1组、BMP-4/SDF-1组的兔BMSCs增殖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升高,且BMP-4/SDF-1组的兔BMSCs增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共培养的兔BMSCs小室进行结晶紫染色发现,BMP-4/SDF-1组细胞穿膜数目相对空白组、BMP-4组、SDF-1组显著增多(P<0.05)。复合缓释体与兔BMSCs共培养7 d后BMP-4/SDF-1组ALP和OCN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P-4/SDF-1矿化结节较空白组、BMP-4组和SDF-1组明显增多。结论制备兔骨缺损模型,将SDF-1/BMP-2壳聚糖换实体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植入兔局部骨缺损处,促进黏附增殖,诱导成骨分化填补骨缺损,BMP-4/SDF-1壳聚糖缓释体支架可以作为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分化 壳聚糖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骨形成蛋白4
下载PDF
炎症与椎间盘退行性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四海 周少怀 +3 位作者 羊明智 王欣 范明宇 汪平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引起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椎间盘髓核组织蛋白多糖减少、纤维环裂隙出现,导致髓核组织从纤维环的裂口中突出,引起相应的免疫炎性反应,且同时脊髓和神经根...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是引起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椎间盘髓核组织蛋白多糖减少、纤维环裂隙出现,导致髓核组织从纤维环的裂口中突出,引起相应的免疫炎性反应,且同时脊髓和神经根受到突出髓核的压迫,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炎症 细胞因子类 文献综述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范明宇 周少怀 +2 位作者 李宏亮 卞锋 郑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4-1375,1384,共3页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骨质疏松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碳酸钙D3治疗,观察组在服用碳酸钙D3的基础上再给予金天格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在治疗骨质疏松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骨质疏松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碳酸钙D3治疗,观察组在服用碳酸钙D3的基础上再给予金天格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骨密度改善情况及有效率。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二腰椎、股骨大转子骨密度均有所改善,观察度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有效率为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在治疗骨质疏松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金天格胶囊 疗效
下载PDF
川陈皮素通过抑制STING/NF-κB信号通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的骨折愈合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红育 黄涛 +7 位作者 周少怀 卞峰 任敏 李宏亮 俞诗威 严锦曦 钱慧 李嘉琼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57-864,共8页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通过抑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卵巢+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建立OP性骨折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OB...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NOB)通过抑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卵巢+右侧股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建立OP性骨折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OB高(NOB-H,30 mg/kg NOB)、中(NOB-M,20 mg/kg NOB)、低剂量(NOB-L,10 mg/kg NOB)组以及NOB-H+STING激活剂(DMXAA)组(30 mg/kg NOB+25 mg/kg DMXAA),并以仅暴露卵巢的1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干预结束后,对大鼠骨折愈合状况进行评估;Micro-CT检测大鼠骨小梁微结构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骨代谢相关指标[碱性磷酸酶(ALP)、钙、磷]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水平;HE检测股骨组织形态学变化及骨小梁面积;Western blot检测STING/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折线清晰,骨小梁结构紊乱、且间隙较大,TNF-α、IL-1β水平、STING、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显著增加,骨小梁面积、ALP、钙、磷水平、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厚度(Tb.Th)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NOB-L组、NOB-M组、NOB-H组骨折线逐渐模糊,骨小梁结构排列有序,且间隙逐渐减少,指标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反(P<0.05);STING激活剂减弱了NOB对OP大鼠的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并增加大鼠炎症反应。结论NOB可减少OP性骨折大鼠炎症反应,促进其骨折愈合,可能与抑制STING/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STING/NF-κB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
下载PDF
羽扇豆醇调节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方红育 周少怀 +3 位作者 黄涛 李嘉琼 张莹 胡长青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8-615,共8页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2只作为对照(NC)组,其余大鼠构建OP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OP组)... 目的探讨羽扇豆醇(LUP)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骨质疏松(OP)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选择12只作为对照(NC)组,其余大鼠构建OP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OP组)、羽扇豆醇组(LUP组,50 mg/kg)、PI3K激活剂组(740 Y-P组,10 mg/kg)、LUP+740 Y-P组。Micro-CT检测大鼠骨小梁微结构变化[包括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测量骨干质量、灰质量、磷和钙水平;HE染色观察股骨病理形态;ELISA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IL-17、IL-10、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PI3K/AKT/NF-κB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OP组大鼠BMD、BV/TV、Tb.N、Tb.Th、干质量、灰质量、钙和磷含量、IL-10、IL-4、ALP、PINP水平显著降低(P<0.05),TNF-α、IL-17、TRACP-5b、CTX-Ⅰ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比值显著上升(P<0.05);与OP组相比,LUP组BMD、BV/TV、Tb.N、Tb.Th、干质量、灰质量、钙和磷含量、IL-10、IL-4、ALP、PINP水平显著升高(P<0.05),TNF-α、IL-17、TRACP-5b、CTX-Ⅰ水平和p-PI3K/PI3K、p-AKT/AKT、p-NF-κB/NF-κB比值显著降低(P<0.05);740 Y-P组呈现出与LUP组相反的趋势,且PI3K激活剂740 Y-P可明显减弱LUP大鼠的上述保护作用。结论LUP可减轻OP大鼠的炎症反应和骨质流失,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扇豆醇 PI3K/AKT/NF-κB通路 骨质疏松 炎症反应 骨质流失
下载PDF
某无梁楼盖结构设计方法比较分析
17
作者 周少怀 《建筑技术开发》 2014年第5期7-10,共4页
针对某无梁楼盖,分别采取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及有限元空间模型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就各种设计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每种计算方法与实际受力情况的吻合情况。通过比较给出设计建议,采用较精确的有限元法进行计... 针对某无梁楼盖,分别采取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及有限元空间模型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就各种设计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每种计算方法与实际受力情况的吻合情况。通过比较给出设计建议,采用较精确的有限元法进行计算,用其他方法进行复核,特别是边支座负弯矩,建议在有限元法设计的基础上,关键部位的配筋应通过其他计算方法的复核情况予以适当放大,以使设计更符合实际及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梁楼盖 经验系数法 等代框架法 有限元 空间模型
下载PDF
lncRNA XIST靶向miR-302a-3p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涛 方红育 +7 位作者 周少怀 卞峰 任敏 李宏亮 俞诗威 严锦曦 钱慧 李嘉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16-1421,1427,共7页
目的 探讨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IST)靶向miR-302a-3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 SW1353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si-NC组、IL-1β+si-XIST组、IL-1β+si-PDK1组、IL-1β+si-XIS... 目的 探讨lncRNA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XIST)靶向miR-302a-3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软骨细胞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 SW1353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IL-1β+si-NC组、IL-1β+si-XIST组、IL-1β+si-PDK1组、IL-1β+si-XIST+miR-NC inhibitor组、IL-1β+si-XIST+miR-302a-3p inhibitor组。检测XIST、miR-302a-3p以及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PDK1)mRNA表达;噻唑蓝(MTT)实验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4、IL-6、IL-10)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证实miR-302a-3p与XIST或PDK1的靶向关系;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及PDK1蛋白表达。结果 与IL-1β组相比,IL-1β+si-XIST组XIST表达下调,细胞活力升高,凋亡率降低,Bax表达及TNF-α、IL-1β、IL-6水平下降,Bcl-2表达及IL-4、IL-10水平升高(P<0.05)。XIST直接靶向下调miR-302a-3p表达,miR-302a-3p下调可恢复si-XIST介导的促增殖、抗凋亡和炎症反应作用(P<0.05)。PDK1是miR-302a-3p的靶基因,沉默PDK1可抑制细胞的炎症反应(P<0.05)。结论 敲低XIST可提高IL-1β诱导软骨细胞的细胞活力,减轻OA样软骨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靶向上调miR-302a-3p进而抑制PDK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失活特异转录因子 miR-302a-3p 3-磷酸肌醇依赖性蛋白激酶1 软骨细胞
下载PDF
两种不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欣 方红育 +3 位作者 范明宇 李宏亮 卞峰 周少怀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4期504-505,共2页
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 颈椎综合征(cervical spodylosis)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表现位椎节不稳定,髓核突出形成骨刺,患者可出现颈背疼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等症状[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临床症状越发严重,尽早进行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脊髓压迫,恢复颈椎功能。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主要术式,可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植骨的融合,但是由于钛板材料物理特性可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2,3]。近年来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逐渐引用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4],但是其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与颈前路减压钛板联合Cage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TBHP诱导的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范明宇 卞峰 +5 位作者 周少怀 王欣 汪平 李静 黄娅芬 李嘉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77-783,共7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TBHP诱导NPC建立细胞模型。将NPC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ert-butyl hydroperoxide,TBHP)诱导的椎间盘髓核细胞(nucleus pulposus cells,NPC)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TBHP诱导NPC建立细胞模型。将NPC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100μmol/L TBHP)、ANDRO低剂量组(100μmol/L TBHP+9μmol/L ANDRO)、ANDRO中剂量组(100μmol/L TBHP+18μmol/L ANDRO)和ANDRO高剂量组(100μmol/L TBHP+36μmol/L ANDRO)。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JC-1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p-Drp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Mfn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NPC凋亡率、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均P=0.000),SOD、GSH-PX和CAT水平明显降低(均P=0.000),p-Drp1/Drp1水平明显上调(P=0.000),Mfn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00)。与模型组相比,经ANDRO高剂量干预后,NPC凋亡率[(41.37±0.84)%vs.(26.36±1.33)%]、ROS水平[(42.62±0.71)%vs.(22.50±0.37)%]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比例[(43.85±0.71)%vs.(24.96±1.04)%]明显降低(均P=0.000),SOD[(288.16±14.59)ng/mL vs.(658.87±13.22)ng/mL]、GSH-PX[(6.66±0.37)ng/mL vs.(15.66±0.56)ng/mL]和CAT[(40.89±1.04)pg/mL vs.(87.91±1.56)pg/mL]水平明显升高(均P=0.000),p-Drp1/Drp1水平(0.96±0.05 vs.0.63±0.01)明显下调(P=0.001、0.000),Mfn2蛋白表达(0.39±0.01 vs.0.64±0.02)明显上调(均P=0.000)。结论:ANDRO具有抑制TBHP诱导的NPC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功能,缓解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髓核细胞 椎间盘退变 细胞凋亡 线粒体氧化应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