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拉善地块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特征和演化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立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1期107-115,共9页
本文依据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南缘各地段基本地质特征的差异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带:北祁连北缘火山—岩浆岛弧带,走廊弧后盆地区和北大山—龙首山板内花岗岩带。通过对北祁连北缘下奥陶统火山岩系的研究,认为它们属于岛弧环境中的钙碱质火... 本文依据早古生代阿拉善地块南缘各地段基本地质特征的差异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带:北祁连北缘火山—岩浆岛弧带,走廊弧后盆地区和北大山—龙首山板内花岗岩带。通过对北祁连北缘下奥陶统火山岩系的研究,认为它们属于岛弧环境中的钙碱质火山岩系列。通过对走廊地区岩石建造组合的研究,认为走廊地区经历了从寒武纪离散型大陆边缘到奥陶纪发育在大陆地壳上的弧后盆地类型的转变。通过对本区花岗岩的研究,提出在阿拉善地块南缘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板缘岛弧同熔型和板内重熔改造型,并讨论了它们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和可能的成因机制。最后,分4个发展阶段讨论了阿拉善地块南缘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早古生代 大地构造
下载PDF
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立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0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单纯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50例(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的BPRS、自知力的...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意义及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单纯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50例(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的BPRS、自知力的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及自知力的评分比较(t=5.21、5.6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χ2=5.33、5.22、4.87、5.55、4.66,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明显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自知力,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地学研究中若干哲学问题的思考
3
作者 周立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5期451-458,共8页
在总结地质学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就地质学研究中的若干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地球演化进程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地质时间之矢;地质历史中随机事件的作用及意义;地球组成的非均一性;非平衡系统和开放系统等。认为:在整个地球演... 在总结地质学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就地质学研究中的若干哲学问题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地球演化进程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地质时间之矢;地质历史中随机事件的作用及意义;地球组成的非均一性;非平衡系统和开放系统等。认为:在整个地球演化历史中不存在唯一的“普适定律”,板块构造是地球演化到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和它仅在有限的区域内具有极大的真理性和普适性;地质时间是一矢量;地质历史中的重大随机事件可以影响和强迫整个地球系统向着某个新的结构进化;同一构造阶段多种构造体制可以共存;地球是一个开放的热动力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哲学 热动力学 普适定律
下载PDF
盐酸米安色林致白细胞减少1例报告
4
作者 周立发 周丽萍 李平 《山东精神医学》 2003年第3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盐酸米安色林 白细胞减少 药物不良反应 抗抑郁剂 抑郁症
下载PDF
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5
5
作者 苗建宇 周立发 +2 位作者 邓昆 韩中原 布占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4-430,共7页
二叠系烃源岩是中国西部吐鲁番坳陷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详细探讨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 二叠系烃源岩是中国西部吐鲁番坳陷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以地表剖面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部分井下烃源岩样品分析数据,详细探讨了泥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利用不同岩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饱和烃气相色谱等特征对烃源岩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吐鲁番坳陷二叠系烃源岩层系沉积时水体的环境为弱还原相—还原相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中陆源生物占优势,低等水生生物也有大量的分布。油气为还原环境沉积有机质的转化产物,坳陷具有良好的成烃潜力。还原程度强、具一定深度水体的的沉积相带是原始有机质沉积的良好场所,沉积有机质能及时沉积、保存下来,因此,烃源岩大多有机质丰度高;反之,则明显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吐鲁番坳陷 二叠系 沉积环境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有机质 泥岩 生烃 沉积相带 有机碳含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多种矿产的耦合成矿特征 被引量:46
6
作者 陈刚 李向平 +3 位作者 周立发 李书恒 李向东 章辉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5-541,共7页
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的盆地动力学问题正在成为地质学家期待解决的前缘科学问题.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发育形成的中新生代多旋回沉积盆地,盆地构造与多种能源矿产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表明,油-气-煤-铀等多种沉积... 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的盆地动力学问题正在成为地质学家期待解决的前缘科学问题.鄂尔多斯盆地是在古生代华北克拉通盆地基础上发育形成的中新生代多旋回沉积盆地,盆地构造与多种能源矿产时空配置关系的研究表明,油-气-煤-铀等多种沉积能源矿产虽然赋存于盆地的不同构造单元和古生界至中生界的不同地质层位,但它们在空间分布和成矿时间上却表现出相互关联,共存富集的统一性,促使它们统一成矿、共存定位的峰值时代主要发生在盆地重大变革的燕山中晚期(140~120 Ma±)和后期改造过程的早喜山期(60 Ma±),明显受控于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关键时期的构造转换及其耦合成矿作用.因此,探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不同演化阶段的古构造面貌、关键变革时期的构造应力场环境及其叠加转换关系,有助于客观认识多种能源矿产共存富集可能受控的统一构造动力学环境及其耦合成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事件 多种能源矿产 耦合共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党犇 赵虹 +2 位作者 付金华 周立发 张义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6,共3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露头区和探井岩心裂缝或节理的大量观测,以及对部分裂缝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沉积盖层中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按产状将其分为直立或陡倾裂缝、倾斜裂缝、水平裂缝3种类型,但不同层系皆以直立或陡倾裂缝为主,且...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盖层露头区和探井岩心裂缝或节理的大量观测,以及对部分裂缝测井资料的分析,认为沉积盖层中构造裂缝较为发育。按产状将其分为直立或陡倾裂缝、倾斜裂缝、水平裂缝3种类型,但不同层系皆以直立或陡倾裂缝为主,且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裂缝系统。裂缝常成对出现,组成平面X型共轭剪节理系,其中一组常具压剪性质,而另一组多具张剪性质。先期区域性水平挤压作用和后期区域性不对称水平剪切(或力偶)作用是其形成的力学条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与滨太平洋构造动力体系的强弱交替联合作用。沉积盖层构造裂缝研究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聚集及其低孔低渗-特低渗油气层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盖层构造 裂缝特征 陡倾裂缝 倾斜裂缝 水平裂缝 油气聚集 低渗油气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_8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马海勇 周立发 +3 位作者 张小刚 韩天佑 李继宏 刘广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8-383,共6页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和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砂岩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8砂岩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造成砂岩中原生孔隙丧失;受酸性成岩环境影响,长石类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蚀,产...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和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砂岩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8砂岩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造成砂岩中原生孔隙丧失;受酸性成岩环境影响,长石类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蚀,产生的溶蚀孔隙有效地改善了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成岩早期形成的绿泥石粘土膜保留了大量原生粒间孔,保持了较好的储层物性。结合成岩作用和沉积特征,研究区可划分出4种主要成岩相带。长石溶蚀成岩相和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是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分布在刘卯塬—堡子湾一带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以及小涧子一带三角洲分流河道交汇处的砂体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长8储层 三叠系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岩石物性分析方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志战 翟慎德 +2 位作者 周立发 邓美寅 王守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9-623,共5页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利用油和水中的氢原子在磁场中具有共振并产生信号的特性,来探测和评价岩石物性。在实验样品类型、大小及钻井液浸泡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的基础上,对岩样的孔隙度、T2截止值、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孔...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是利用油和水中的氢原子在磁场中具有共振并产生信号的特性,来探测和评价岩石物性。在实验样品类型、大小及钻井液浸泡对测量结果影响不大的基础上,对岩样的孔隙度、T2截止值、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含油饱和度、孔喉分布、润湿性、原油粘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和探讨,并阐述了所取得的认识。研究认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实现了对岩石物性的快速测量和评价,对现场决策、完井及试油讨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 截止值 T2谱 岩石物性 核磁共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141
10
作者 徐黎明 周立发 +1 位作者 张义楷 党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62,共8页
通过大量断层和褶皱的野外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的确定,同时考虑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在加里东期呈NNE-SSW向和近SN向,主要... 通过大量断层和褶皱的野外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的确定,同时考虑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板块动力学背景,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古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研究表明盆地区域主压应力场方向在加里东期呈NNE-SSW向和近SN向,主要是晚奥陶世以来秦岭洋盆向北俯冲并与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印支期主要呈NW-SE向和NNE-SSW向、SN向,主要受中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中羌塘地块与欧亚大陆碰撞拼贴产生的远程构造效应影响;燕山期主要呈NW-SE向,主要受古太平洋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远程构造效应影响,盆地西南缘呈NE-SW向;喜马拉雅期呈NNE-SSW向,主要受新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和今太平洋构造动力体系联合作用影响,即今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应力场 X型共轭剪节理 显微构造
下载PDF
香山群沉积岩浆记录及其反映的大地构造环境 被引量:32
11
作者 徐黎明 周立发 +2 位作者 张义楷 杨文敬 鲁彬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2-448,共7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背景的恢复和确定提供佐证。方法通过香山群地层的岩石学、沉积学、砂岩和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综合分析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西南边缘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古生代大地构造背景的恢复和确定提供佐证。方法通过香山群地层的岩石学、沉积学、砂岩和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研究,综合分析香山群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结果香山群的时代划归为中晚寒武世较合适;香山群主体是一套由板岩、细、粉砂岩和砂岩组成的浊积岩系,其砂岩类型主要是长石石英砂岩、细粒石英砂岩和粉砂质石英砂岩,前寒武纪变沉积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要碎屑来源和物源区组成;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香山群属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斜坡环境中的沉积物,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应属大洋扩张构造环境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系列。结论香山群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被动大陆边缘中的大陆斜坡和深海平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群 下古生界 浊积岩 大地构造环境 被动大陆边缘 大陆斜坡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9
12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5 位作者 马国福 谭修中 万延周 梁士伟 张凯 赵俊辉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4-1040,共7页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探... 通过系统的野外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并运用岩石热解、有机碳测试、干酪根分析、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气相色谱、透射光照射等技术进行室内样品测试,综合评价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碳酸盐岩和泥岩露头样品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探讨了有机质的原始沉积环境和生源特征。结果表明:尕勒得寺组(T3g)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大加连组(T_2d)为Ⅱ~Ⅲ型;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处于高一过成熟阶段;碳酸盐岩和泥质岩沉积环境分别为海陆过渡相和陆源为主;碳酸盐岩与泥岩有机质生源分别为生物降解的水毕毕物和陆堆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烃源岩 南祁连盆地 三叠系
下载PDF
南祁连盆地二叠系海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属性和古环境的约束 被引量:18
13
作者 谢其锋 周立发 +3 位作者 蔡元峰 刘羽 刘志武 王苏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88-1301,共14页
南祁连盆地在经过多阶段油气勘探后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以泥岩和碳酸盐岩的干酪根、饱和烃气相色谱、饱和烃质谱、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等分... 南祁连盆地在经过多阶段油气勘探后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剖面测量和样品采集,以泥岩和碳酸盐岩的干酪根、饱和烃气相色谱、饱和烃质谱、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等分析技术为手段,综合评价二叠系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二叠系处于缺氧环境、还原程度较高的高盐度沉积环境;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具单一有机质来源,有机质成熟度较高,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的木质部分,为区内较有利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2型为辅,具多种有机质来源,有机质成熟度中等,来源于具有陆源、水生二元性,是区内有利烃源岩;二叠系沉积物主要为长英质岩石,源岩来自上地壳并受到了一定富集作用的影响。刚察凹陷以潮湿环境下湿热程度较高、水体较深盐度较高的氧化环境为特征,而哈拉湖凹陷以干热环境下湿热程度较低、水体相对较浅盐度较低的氧化环境。本文为南祁连盆地下一步油气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价值和指导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海相烃源岩 物源属性 沉积环境 二叠系 南祁连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若干不整合界面的厘定 被引量:21
14
作者 白斌 周立发 +5 位作者 邹才能 朱如凯 刘昊伟 刘哲 高建平 杨文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0-280,共11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18条野外地质剖面岩层岩性及产状的分析,识别出下石炭统齐尔古斯套群与上石炭统柳树沟组之间、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上二叠统泉子街组之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之间、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18条野外地质剖面岩层岩性及产状的分析,识别出下石炭统齐尔古斯套群与上石炭统柳树沟组之间、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上二叠统泉子街组之间、下三叠统上仓房沟群与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之间、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与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之间、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与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之间、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与下白垩统之间、上白垩统东沟组与古新统紫泥泉子组之间、中新统塔西河组与上新统独山子组之间及上新统独山子组与第四系之间9个区域不整合界面,大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等地球物理证据及泥岩样品主微量元素、砂岩碎屑成分、碎屑岩微量元素、砂岩重矿物成分等地球化学证据证明了这9个不整合界面的存在,为准确合理划分研究区构造层序及构造阶段、确定研究区不同阶段成盆作用及改造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不整合面 复合叠合盆地 地球物理证据 地球化学证据
下载PDF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被引量:18
15
作者 党犇 赵虹 +2 位作者 周立发 隗合明 顿铁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 ,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 ,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 ;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 ,主要为岩屑砂岩 ,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 ,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 ,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 ;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 ,主要为岩屑砂岩 ,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发育不均及物性变化大为特点。垂向上 ,上层系单砂层厚度小、砂层频率高、砂岩密度小 ;下层系单砂层厚度大、砂层频率低、砂岩密度大。平面上 ,上层系分东、西两个砂体 ,且东砂体相对发育 ,向上逐渐连为一体 ;下层系砂体分布开阔 ,但向上面积逐渐缩小 ,且东厚西薄。上层系的储层物性较下层系好。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明显 ,且层间非均质性较层内非均质性强 ,层内非均质性自下而上逐渐增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曙-区 杜84块 兴隆台油层 储层 非均质性
下载PDF
运用流体包裹体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 被引量:97
16
作者 刘新社 周立发 侯云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2,共6页
鄂尔多斯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对应的均一温度分别为70~110℃、110~140℃、140-200℃,各温度段均与油气充注有关。在70~140℃温度段,有机质成熟并进入生油高峰期,水一岩作用活跃,机械压... 鄂尔多斯上古生界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对应的均一温度分别为70~110℃、110~140℃、140-200℃,各温度段均与油气充注有关。在70~140℃温度段,有机质成熟并进入生油高峰期,水一岩作用活跃,机械压实、硅质胶结作用明显,形成大量流体包裹体,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基本形成。在140-200℃温度段,有机质进入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水一岩作用不明显,仅形成少量的石英、方解石、白云石胶结物及极少量流体包裹体,包裹体中烃类成熟度和烃类组分与气田相似,是天然气的大量成藏期。因此,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储层形成时间要早于气藏形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流体包裹体 成岩作用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吐哈盆地沉积格局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李文厚 周立发 +2 位作者 柳益群 梁世君 龙道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在论述了吐哈盆地晚石炭世、早三叠世、晚二叠世早-中期、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中晚林罗世和白垩纪-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和物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吐哈盆地的演化特征,认为,从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吐哈盆地和博... 在论述了吐哈盆地晚石炭世、早三叠世、晚二叠世早-中期、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中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中晚林罗世和白垩纪-新生代的沉积格局和物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吐哈盆地的演化特征,认为,从晚石炭世至三叠纪,吐哈盆地和博格达地区由裂谷盆地逐渐演化为坳陷型盆地.早中侏罗世,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一起成为统一的准平原化坳陷型盆地.到了中晚侏罗世,统一的大盆地开始解体,至第三纪和第四纪,吐哈盆地北部才发展成为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沉积模式 沉积环境 沉积物源 盆地演化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上三叠统的浊流沉积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李文厚 周立发 +3 位作者 符俊辉 赵文智 薛良清 靳久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0-24,共5页
库车坳陷中部上三叠统发育了一套的典型的浊积岩系,既有代表浊流沉积特征的多种底痕构造,又有特征的鲍玛序列,浊流沉积通过坳陷东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陡坡带进入盆地中心,由于晚三叠世处在稳定的坳陷沉降阶段,加之湖盆底部地形... 库车坳陷中部上三叠统发育了一套的典型的浊积岩系,既有代表浊流沉积特征的多种底痕构造,又有特征的鲍玛序列,浊流沉积通过坳陷东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陡坡带进入盆地中心,由于晚三叠世处在稳定的坳陷沉降阶段,加之湖盆底部地形平缓,因而浊积岩系相对较薄,仅发育D相一个浊积岩相,显然这是一种典型的远源浊积岩。与浊积岩共生的深湖相烃源岩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储集层及盖层十分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油矿床 上三叠统 浊流沉积 地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义楷 周立发 +1 位作者 党犇 孙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5-219,共5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井下节理、断层和褶皱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确定,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研究,并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主压应力场主要呈NW—SE向、NNE—SSW向和SN向,...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野外、井下节理、断层和褶皱观测以及构造形成序列确定,开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研究,并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印支期主压应力场主要呈NW—SE向、NNE—SSW向和SN向,控制了古生界油气的第一次运聚与成藏;燕山期主压应力场主要呈NW—SE向,盆地西南缘呈NE—SW向,控制了古生界油气的第二次运聚与成藏;喜马拉雅期主压应力场主要呈NNE—SSW向,该时期为油气运聚调整和最终就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共轭剪节理 油气聚集 构造应力场 中新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的扇三角洲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李文厚 周立发 +1 位作者 赵文智 薛良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0-304,共5页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中生界的扇三角洲相十分发育,其沉积作用活跃,流体类型丰富,主要以片状颗粒流沉积和片状牵引流沉积共存为特点。区内的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紧邻盆地的活动的北部和东部边界断裂一侧,沉积相带发育齐全,由扇三角洲平... 酒东盆地营尔凹陷中生界的扇三角洲相十分发育,其沉积作用活跃,流体类型丰富,主要以片状颗粒流沉积和片状牵引流沉积共存为特点。区内的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紧邻盆地的活动的北部和东部边界断裂一侧,沉积相带发育齐全,由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亚相组成,纵向上为下粗上细的退积型湖进层序,表明当时湖盆的沉陷速度超过了沉积补偿速度。扇三角洲相砂、砾岩与较深湖亚相暗色泥岩共生,加之中生界上部湖相泥岩和白云岩沉积连续,厚度较大,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扇三角洲 盆地 沉积 生油岩 油气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