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辅助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 被引量:3
1
作者 唐继鸣 陈刚 +2 位作者 肖朴 贲晓松 谢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45-1546,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经右胸4个胸腔镜套管切口对30例食管癌病人进行根治性手术。其中食管上段癌3例,中段癌19例,下段癌4例,中下段癌4例;肿瘤累及黏膜下层2例,累及肌层11例,累及全层12例,外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经右胸4个胸腔镜套管切口对30例食管癌病人进行根治性手术。其中食管上段癌3例,中段癌19例,下段癌4例,中下段癌4例;肿瘤累及黏膜下层2例,累及肌层11例,累及全层12例,外侵5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有1例患者因肿瘤与主动脉及气管膜部粘连紧密而中转开胸,部分患者分别因肿瘤外侵明显游离困难而辅加小切口。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并且手术安全,对年纪大、心肺功能差者尤为适用。但对操作者要求有较高的开胸及胸腔镜手术技巧,同时能适应监视器中二维图像与实际情况的差别,以及术前对肿瘤侵犯食管壁程度、有无外侵作出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胸腔镜辅助 胸段 根治性手术 食管上段癌 中下段癌 黏膜下层 手术死亡 气管膜部 肿瘤外侵 手术创伤 手术安全 心肺功能 手术技巧 实际情况 二维图像 肿瘤侵犯 安全性 中段癌 患者 主动脉 小切口 操作者 监视器
下载PDF
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唐继鸣 陈刚 +4 位作者 崔建修 肖朴 贲晓松 谢亮 周海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932-1933,共2页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后外侧切口开胸的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n=30),使用北京KOOLAND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T-I型冷冻手术...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后外侧切口开胸的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n=30),使用北京KOOLAND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JT-I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两个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进行冷冻。B组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组(n=30),采用日本wells公司生产的电子泵,用吗啡加氟哌利多行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第1﹑2﹑3﹑4﹑5﹑8天的VAS评分,对患者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级,并记录患者术后8d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尿潴留,肠麻痹等术后镇痛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A组好于B组,手术后镇痛副反应A组少于B组。结论:在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中,肋间神经冷冻优于硬膜外自控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肋间神经 冷冻疗法 镇痛 病人控制 疼痛 手术后 胸廓切开术
下载PDF
^(18)FDG PE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疗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唐继鸣 陈刚 +3 位作者 贲晓松 杨学宁 肖朴 谢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6期1774-1776,共3页
目的:评价18FDGPET在诊疗肺部占位性病变工作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有病理诊断的住院病人的PET结果。结果:PE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88.2%,特异性为50%,准确率为80%;47例经手术病理验证,PET诊断为肺癌的患者... 目的:评价18FDGPET在诊疗肺部占位性病变工作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有病理诊断的住院病人的PET结果。结果:PET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为88.2%,特异性为50%,准确率为80%;47例经手术病理验证,PET诊断为肺癌的患者,其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69.2%、82.4%、78.7%。100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经PET检查发现其中37例分期上调,从而改变治疗策略。结论:18FDGPET在肺癌的诊疗工作中有广阔的应用价值,而在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DG PET 肺部占位性病变 治疗 诊断 肺癌
下载PDF
联邦他唑仙在胸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唐继鸣 陈刚 +1 位作者 肖朴 贲晓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452-453,共2页
目的 :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应用联邦他唑仙预防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围手术期应用联邦他唑仙的胸部手术病人 84例 ,术前 1h应用联邦他唑仙 4 5g静滴 ,术后每 8h静滴 4 5g ,疗程 3~ 7d。术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胸片显示肺部有阻塞性... 目的 :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应用联邦他唑仙预防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围手术期应用联邦他唑仙的胸部手术病人 84例 ,术前 1h应用联邦他唑仙 4 5g静滴 ,术后每 8h静滴 4 5g ,疗程 3~ 7d。术前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胸片显示肺部有阻塞性炎症者 ,术后加用丁胺卡那霉素 0 4g ,每天静滴 1次。结果 :肺部手术 5 5例 ,有效率为 92 73 % ,食道手术 13例 ,有效率为 92 31% ,纵隔手术 16例 ,有效率为 87 5 0 % ,总有效率为 91 6 7%。结论 :联邦他唑仙在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 ,院内菌群不断变化的今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期间 胸外科手术 联邦他唑仙 疗效 感染预防
下载PDF
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5
作者 贲晓松 陈刚 +3 位作者 唐继鸣 谢亮 周海榆 肖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该术式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 背景与目的: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该术式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食管-胃吻合术。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以及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71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经左颈、右胸、腹部正中三切口,二次体位食管次全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术,与同期所做的56例手工吻合病例在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方面进行比较,以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侧侧机械吻合组的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9%(7/71)和2.8%(2/71),均低于手工吻合组的25.0%(14/56)和16.1%(9/5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侧侧机械切割缝合器进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术显著扩大了吻合口直径,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可望大大降低。该吻合方法发生瘘及继发狭窄的机会也很小,因此可以作为食管-胃颈部吻合的一个备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吻合 侧侧机械吻合 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胸腔内瘘的诊治——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刚 谢亮 +2 位作者 唐继鸣 贲晓松 杨学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80-128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后胃食管颈部吻合口内瘘入纵隔、胸腔时形成特殊类型的吻合口瘘,诊治均较困难,处理不当则易危及生命。本研究旨在探讨此类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诊断方法、正确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5例...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术后胃食管颈部吻合口内瘘入纵隔、胸腔时形成特殊类型的吻合口瘘,诊治均较困难,处理不当则易危及生命。本研究旨在探讨此类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诊断方法、正确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5例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胸腔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组三切口食管癌手术的颈部吻合口内瘘的发生率为1.83%(4/219)。5例患者内瘘发生时间为术后第1~13天,其中2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形成颈部吻合口纵隔、胸腔内瘘的原因主要包括吻合口张力过大,吻合位置过低,食管胸廓出口未满意封闭固定,吻合技术缺陷,头颈部摆动幅度过大等。当出现术后突发的高热、呼吸困难、胸痛,合并颈部吻合口外漏,经敞开后病情无好转,X线见纵隔影增宽,液气胸,经口服美蓝,食管造影和CT检查发现吻合口内瘘入纵隔或胸腔即可确诊。通过及时诊断、充分引流和内外冲冼、足够的营养支持、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和对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采用脓胸廓清及带蒂肌瓣填塞手术,患者均在较短期内得以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胃食管颈部吻合口内瘘多发生在术后1~13天,病情多较危重,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包括积极手术介入可明显缩短病程,显著降低吻合口内瘘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外科手术 吻合口瘘/并发症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喉罩和气管内插管在成人NUSS手术麻醉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毛松松 马珏 +6 位作者 唐继鸣 农丽丹 张光燕 王召军 张一方 王晟 崔建修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66-369,372,共5页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与气管内插管在成人手术中气道管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行NUSS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喉罩组行喉罩气道管理,对照组行传统气管内插管。比较2组的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麻醉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与气管内插管在成人手术中气道管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拟行NUSS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喉罩组行喉罩气道管理,对照组行传统气管内插管。比较2组的麻醉药用量、麻醉效果、麻醉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与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喉罩组与插管组在麻醉及手术时间、术中呼末CO2峰值、麻醉满意度、失血量及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手术前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幅度、术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显著低于插管组(P<0.05),术后复苏时间、开始进食时间更短,且胃肠道反应、咽部不适感、声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成人VATS-NUSS手术的气道管理中,喉罩较气管内插管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内插管 成人 NUSS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下Nuss矫治术治疗漏斗胸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刚 唐继鸣 +2 位作者 周海榆 贲晓松 肖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16-517,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Nuss术式治疗漏斗胸的近期疗效及经验。方法:运用Nuss手术方法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16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年龄5~24岁,包括12例胸部凹陷基本对称的漏斗胸患者及4例不对称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患者。结果:16例患者均手... 目的:总结应用Nuss术式治疗漏斗胸的近期疗效及经验。方法:运用Nuss手术方法和不同的麻醉方式对16例漏斗胸患者进行矫治,年龄5~24岁,包括12例胸部凹陷基本对称的漏斗胸患者及4例不对称患者,其中1例为术后复发患者。结果:1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一般置入1枚支撑架即可撑起凹陷的胸廓,1例严重广泛凹陷的漏斗胸患者置入2枚支撑架后亦取得满意的外观;对于非对称性的漏斗胸患者通过调整支撑点重点的位置及牢靠的双侧固定片固定,亦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采用单腔管气管插管麻醉人工气胸或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方式均提供了满意的手术视野。结论: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安全,便捷,手术创伤小,效果令人满意,尤其适用于广泛对称性漏斗胸合并扁平胸患者;对于成年患者以及曾经接受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后复发患者亦同样适用,对不对称的漏斗胸和非常严重的漏斗胸患者,通过手术方式的适当改进亦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矫治术 微创手术 Nuss术式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海榆 陈刚 +4 位作者 肖朴 唐继鸣 贲晓松 谢亮 吴一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907-3908,共2页
目的:总结我科76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经验,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16~70岁,平均42.5岁,其中确诊胸腺瘤14例,胸腺囊肿9例,皮样囊肿5例,神经源性肿瘤14例... 目的:总结我科76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经验,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16~70岁,平均42.5岁,其中确诊胸腺瘤14例,胸腺囊肿9例,皮样囊肿5例,神经源性肿瘤14例,食管囊肿8例,气管支气管囊肿5例,心包囊肿9例,淋巴管样囊肿5例,浸润性胸腺瘤3例,其他3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插管,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45°位,健侧单肺通气。胸腔镜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6~8肋间套管,操作套管2~3个,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可辅助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结果:41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28例附加5~8cm小切口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行活检,全组病人术后恢复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适合于部分纵隔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腺瘤
下载PDF
单孔法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被引量:7
10
作者 贲晓松 陈刚 +7 位作者 王立 肖朴 唐继鸣 谢亮 周海榆 周子浩 叶雄 张冬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05-2407,共3页
目的:评价单孔法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应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8例,术中于第3、4肋骨表面以电凝钩烧灼切断交感神经,术后随访,并将单孔法与二孔法... 目的:评价单孔法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应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8例,术中于第3、4肋骨表面以电凝钩烧灼切断交感神经,术后随访,并将单孔法与二孔法两种术式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68例均于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5例因术中发现合并肺大疱加做肺大疱切除术(三孔);单孔法41例,二孔法22例。术后随访1~26个月,平均12.3个月。全体患者手部多汗均消失,有效率100%。单孔法和二孔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有效率等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上胸段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可以获得与二孔法同样满意的疗效,同时进一步减轻了手术创伤,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法 手汗症 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胸腔镜
下载PDF
c-met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子浩 陈刚 +6 位作者 谢至 唐继鸣 贲晓松 谢亮 周海榆 张冬坤 叶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53-1156,共4页
目的探讨c-met蛋白与食管鳞癌病人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食管鳞癌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c-met蛋白的平均表达水平将食管癌患者分为c-met阴性组(c-met蛋... 目的探讨c-met蛋白与食管鳞癌病人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本院就诊的食管鳞癌患者1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食管癌组织中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c-met蛋白的平均表达水平将食管癌患者分为c-met阴性组(c-met蛋白不表达)和c-met阳性组(c-met蛋白有表达),并对这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总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100名食管鳞癌患者(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59岁)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c-met蛋白表达阴性组51例,c-met蛋白表达阳性组49例。c-met蛋白表达阳性者较c-met蛋白表达阴性者的临床分期更高,分化程度更低。Kaplan-Meier生存函数曲线表明,阳性组患者生存率较低值组显著降低c-met蛋白表达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8.2月,蛋白表达阳性组为30.9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c-met过表达是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HR:2.34,95%CI:1.63~4.54,P<0.05)。结论 c-met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期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是患者随访期间生存时间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蛋白 食管鳞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测
下载PDF
微创漏斗胸矫正术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子浩 陈刚 +6 位作者 唐继鸣 贲晓松 谢亮 周海榆 张冬坤 叶雄 林文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85-4087,共3页
目的:分析漏斗胸患者应用微创Nuss矫正术治疗三年拆除钢板时心脏功能与术前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43例应用微创Nuss矫正术治疗的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对比患者术前及手术3年后拆... 目的:分析漏斗胸患者应用微创Nuss矫正术治疗三年拆除钢板时心脏功能与术前的变化。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7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43例应用微创Nuss矫正术治疗的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对比患者术前及手术3年后拆除钢板时的心脏彩超结果:LA、RA、LVDd、LVDs、RV、射血分数(EF)及各心脏瓣膜流速(MV、TV、AV、PV)等指标,评估微创Nuss手术对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经微创Nuss矫正术治疗的243例漏斗胸患者在手术3年后拆除钢板时的心脏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微创Nuss矫正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微创 Nuss矫正术 心脏功能
下载PDF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亮 陈刚 +2 位作者 肖朴 唐继鸣 贲晓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758-759,共2页
目的 :探讨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分析采用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 10 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根治性切除 10 0例 ,姑息性切除 5例 ,剖胸探查 2例 ,切除率98 1% ,术后并发症 2 7例 ,发生率... 目的 :探讨剖右胸三切口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分析采用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 10 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根治性切除 10 0例 ,姑息性切除 5例 ,剖胸探查 2例 ,切除率98 1% ,术后并发症 2 7例 ,发生率 2 5 7% ,围手术期死亡 1例 ,死亡率 0 95 % ,淋巴结转移 70例 ,转移率 66 6%。结论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手术切除率高 ,食管切除长度足够 ,淋巴结清扫易于进行 ,术后恢复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食管癌 手术治疗 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形态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海榆 陈刚 +6 位作者 罗东兰 王广谊 胡伟贤 肖朴 唐继鸣 贲晓松 谢亮 《解剖学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15-21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S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FTP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主要的病理特征。结果 30例SFTP患者平均年龄53岁(28~77岁),影像学表...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例S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SFTP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主要的病理特征。结果 30例SFTP患者平均年龄53岁(28~77岁),影像学表现以胸腔及纵膈内肿块为主要表现(63.3%,19/30),其次为胸膜(壁)结节(30%,9/30)。胸腔内肿块可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囊变6例(20%,6/30)。术前CT检查误诊率为26.7%(8/30),PET检查1例病理诊断为交界性SFTP的SUV值为2.0,另1例恶性SFTP的SUV值为3.8,术后病理诊断为交界性SFTP25例(73.3%,25/30),恶性SFTP为11例(26.7%,11/30)。结论 SFTP在螺旋CT检查上有一定的误诊率,PET/CT可望能在鉴别交界性和良性SFTP上发挥一定的作用,病理免疫组化CD34、Vim、Bcl-2等分子标记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 影像学诊断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染色
下载PDF
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手术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海榆 陈刚 +7 位作者 张冬坤 肖朴 唐继鸣 谢亮 贲晓松 叶雄 周子浩 吴一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7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手术的改进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1年2月64例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27例为双侧切口,其中双侧固定片18例、单侧固定片9例,包括2例肋骨骨痂包绕成骨、2例严重漏斗胸;37例为单侧切口。采用单腔气... 目的探讨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手术的改进方法。方法2008年1月~2011年2月64例漏斗胸Nuss术后钢板取出,27例为双侧切口,其中双侧固定片18例、单侧固定片9例,包括2例肋骨骨痂包绕成骨、2例严重漏斗胸;37例为单侧切口。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平卧位,选固定片侧原手术侧切口,将固定片外露出皮肤后去除,再使用骨科旋转器将钢板向外稍扳直后,向下沿着钢板弧度将钢板拉出。结果手术时间10-75min,平均21min;术中出血量5—450ml,平均为15ml。2例(3.1%)术中出血量〉400ml,为钢板固定片骨痂形成,术中损伤肋间血管导致出血;1例(1.6%)钢丝遗留再次手术去除;4例(6.2%)术后少量气胸,2例(3.1%)术后术口感染,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1—13d,平均2.5d。术后1年取出钢板2例(3.1%),术后2年3例(4.7%),术后3年59例(92.2%)。2年内拆除钢板原因为患者对钢板过敏致钢板外露(4例)和钢板严重移位(1例)。64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6.8月,所有患者均保持同术前相近的良好漏斗胸畸形矫正效果。结论漏斗胸Nuss手术患者钢板多在3年后去除,通过改良Nuss术后钢板取出手术方法,采用固定片侧原手术侧切口,将固定片外露出皮肤后先去除,然后将钢板向外稍扳直后沿钢板弧度不翻转钢板向下将钢板顺原位取出,可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钢板取出术 NUSS手术
下载PDF
^(18)FDG-PE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衿记 吴一龙 +5 位作者 唐安戊 谷力加 陈刚 翁毅敏 杨学宁 唐继鸣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4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18FDG鄄PE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影响SUV值(standarduptakevalue)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了完全性切除的31例NSCLC患者,比较CT和18FDG鄄PE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作用。对可能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18FDG鄄PE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影响SUV值(standarduptakevalue)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作了完全性切除的31例NSCLC患者,比较CT和18FDG鄄PE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作用。对可能影响原发癌灶和纵隔淋巴结SUV值的各种因素作单因素和多重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18FDG鄄PET的敏感性优于CT;但两者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NSCLC原发癌灶最大SUV值仅与原发癌灶大小相关,而未发现纵隔淋巴结最大SUV值与纵隔淋巴结大小或其它因素相关。结论18FDG鄄PET在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敏感性明显高于CT。NSCLC原发癌灶最大SUV值仅与原发癌灶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PET 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作用 NSCLC 癌灶 原发癌 非小细胞肺癌 CT 临床研究 敏感性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CT灌注参数与PET的SUV值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振军 梁长虹 +5 位作者 张金娥 刘艳辉 罗耀武 何晖 唐继鸣 茹光腾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12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肺肿瘤CT灌注参数与PET的标准摄取值(SUV)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有同期PET的周围型肺癌行肺肿瘤灌注CT扫描,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追踪1年以上。扫描数据用CT灌注2——体部肿瘤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42例周围...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肺肿瘤CT灌注参数与PET的标准摄取值(SUV)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有同期PET的周围型肺癌行肺肿瘤灌注CT扫描,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追踪1年以上。扫描数据用CT灌注2——体部肿瘤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42例周围型肺癌中,病灶强化差值14~63HU,平均(32.80±12.35)HU;PET的最大SUV值2.76~18.50,平均8.63±3.47;肿瘤灌注的血容量值(BV)为6.0~17.8ml/100g,平均(8.47±2.60)ml/100g;毛细血管通透性(PS值)为5.95~95.00ml/(100g.min),平均(49.13±17.33)ml/(100g.min)。PET和肺灌注的BV值对肺癌的诊断最为敏感,敏感度达100%,PS和CT强化值敏感性稍差,敏感度分别为95%和91%。42例中,CT强化值与PS值、SUV值和预后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3、0.212和0.07,P值均>0.05;BV值与强化值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值为0.341,P<0.05,SUV值和PS值与预后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9和0.378,P值分别为0.039和0.014,均<0.05,且PS值与SUV值也有正相关性,r值为0.318,P<0.05。结论:BV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与预后没有明确的相关性;PS诊断敏感性稍差,但其数值与PET的SUV值和患者的预后正相关,PS值与SUV值共同反映肿瘤的恶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与保留胸肌切口肺叶切除术相比优势何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学宁 唐继鸣 《循证医学》 CSCD 2004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胸肌切口 肺叶切除术 VATS 肺功能 肿瘤
下载PDF
^(18)FDG-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衿记 吴一龙 +7 位作者 唐安戊 张祥松 谷力加 陈刚 翁毅敏 杨学宁 黄玉娟 唐继鸣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18FDG-PE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18FDG-PET对SPN的诊断作用及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原因。结果:2001年4月至2004年5月共有26例患者进入研究,18FDG-PET的敏感性、特异... 目的:初步探讨18FDG-PE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18FDG-PET对SPN的诊断作用及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原因。结果:2001年4月至2004年5月共有26例患者进入研究,18FDG-PET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66.7%、84.5%、95.2%和40.0%。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18FDG-PET诊断SPN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肺结核可能是假阳性的原因;而腺癌和原发癌灶太小等可能是假阴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G-PET 诊断 孤立性肺结节 SPN 假阴性 假阳性 特异性 预测值 初步研究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影像学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海榆 陈刚 +8 位作者 林华欢 李东江 肖朴 唐继鸣 贲晓松 谢亮 张冬坤 周子浩 叶雄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结果: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中,小细胞癌27例(8...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结果: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中,小细胞癌27例(84.38%,27/32),不典型类癌4例(12.5%,4/32),类癌1例(3.13%,1/32);影像学(螺旋CT或PET/CT检查)评估可手术患者的临床TNM分期(TNM staging),手术后病理TNM分期(Pathological TNM staging,pTNM分期)上调的占本组患者总数的12.5%(4/32),主要为3例术前评估为T_3的患者术中见为侵犯外膜(T_4),另1例术前为T_2NOMO患者术后有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N1);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嗜铬素A(CgA)、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Sy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单种或多种分化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特别是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综合多部位的增强CT或PET/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分期,病理检查中联合CgA、Syn、NSE等多种分子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神经内分泌癌 病理CT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