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粳稻扬粳201的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
1
作者 夏广宏 邱谦仁 +7 位作者 张洪熙 孔祥斗 张宝群 谭长乐 戴正元 徐卯林 刘晓静 詹存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1-15,共5页
扬粳201是我所1975年用南粳11作母本,南粳3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89年4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强,单双季兼用,适应性广,易脱粒等优点,目前在苏、皖等地种植面积已达80多万亩。
关键词 粳稻 扬粳201 生育特性 栽培
下载PDF
江苏省粳稻品种经济性状的演变及高产育种的设想 被引量:22
2
作者 孔祥斗 张洪熙 +5 位作者 刘晓静 刘广清 夏广宏 刘晓斌 谭长乐 郭勋斌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16,共3页
通过对1980~1994年江苏省中粳稻新品种区域试验资料经济性状分析表明,江苏中粳稻育种由多穗型逐渐向重穗型演变。今后高产粳稻育种要在改良株型的基础上,以提高穗重为核心,即保持现有穗数和结实率,增加每穗粒数。
关键词 粳稻 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育种
下载PDF
骨干恢复系扬稻6号配组优势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洪熙 戴正元 +10 位作者 赵步洪 王宝和 季红娟 孔祥斗 夏广宏 李爱宏 潘存红 周长海 黄年生 谭长乐 朱兆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3个著名恢复系与广占63-4S、培矮64S、粤泰A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扬稻6号作为骨干恢复系的配组优势。结果表明:扬稻6号与明恢63、特青相比,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生物产量优势和经济产量优势... 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3个著名恢复系与广占63-4S、培矮64S、粤泰A等3个具有代表性的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扬稻6号作为骨干恢复系的配组优势。结果表明:扬稻6号与明恢63、特青相比,配制的组合具有明显的生物产量优势和经济产量优势;顶3叶叶姿挺拔,基部节间坚实,抗倒力强;高效叶面积率高;具有高根系活性和光合生产能力。并讨论了扬稻6号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根系活性 光合能力 配组优势
下载PDF
优质高产多抗中籼新品种扬稻6号 被引量:14
4
作者 戴正元 赵步洪 +4 位作者 刘晓静 夏广宏 谭长乐 张宝群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3-14,共2页
中籼稻新品种扬稻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理想品种。在1995~1996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江苏省生产试验中,产量均较对照种扬辐籼2号增产7%以上,大面积亩产600kg左... 中籼稻新品种扬稻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是建设“两高一优”农业和生产无公害绿色稻米的理想品种。在1995~1996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江苏省生产试验中,产量均较对照种扬辐籼2号增产7%以上,大面积亩产600kg左右,最高亩产达775kg。米质优,品质主要指标达部颁一级米标准,米饭松散柔软,冷后不硬,适口性佳。抗白叶枯病、稻瘟病,耐热性和苗期耐冷性较强,高度抗倒。对肥料、栽插密度适应幅度宽,适宜早播早栽。该品种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株高115cm,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穗大粒重,生育后期光合优势强,生长清秀,熟相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中籼 优质 高产 扬稻6号 籼稻
下载PDF
高产优质中籼稻扬稻6号“理想株型”的构建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洪熙 戴正元 +9 位作者 赵步洪 孔祥斗 夏广宏 李爱宏 潘存红 周长海 王宝和 黄年生 谭长乐 朱兆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共6页
以扬稻4号/3021的F1经^60Co-γ辐射的后代为材料,运用“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的选择模式、个体植株“大、挺、疏、透、实、优、”及群体植株“足、强、秀、抗、立”的选择指标,对M1-M10连续选择,构建扬稻6号“理想株型”。系... 以扬稻4号/3021的F1经^60Co-γ辐射的后代为材料,运用“高生长量、高库容量、高充实度”的选择模式、个体植株“大、挺、疏、透、实、优、”及群体植株“足、强、秀、抗、立”的选择指标,对M1-M10连续选择,构建扬稻6号“理想株型”。系统分析扬稻6号株型的库容、茎系、叶系、群体以及抗逆特征,并讨论了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理想株型”构建的模式和田间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理想株型 选择模式 选育指标
下载PDF
不同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赵步洪 张洪熙 +4 位作者 陈新红 杨建昌 朱庆森 夏广宏 刘晓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11-217,共7页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以水种方式为对照,调查分析了覆膜旱种、覆秸旱种、露地旱种3种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相比,3种旱种方式水稻移栽至穗分化期生长发育慢,全生...  以"汕优63"和"武育粳3号"为材料,以水种方式为对照,调查分析了覆膜旱种、覆秸旱种、露地旱种3种旱种方式水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与水种方式相比,3种旱种方式水稻移栽至穗分化期生长发育慢,全生育期延长,稻株各节间长度、穗长较短;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偏低,其减少的顺序为露地>覆秸>覆膜;但最大叶面积指数、抽穗期根冠比、粒叶比(颖花数/顶3叶叶面积)覆膜方式均较高。结果还显示:旱种方式水稻的每穗粒数少于对照;单位面积穗数覆膜方式高于对照,覆秸旱种和露地旱种则低于对照;旱种方式水稻的粒重,汕优63显著低于对照,不同旱种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武育粳3号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实率露地旱种显著低于对照,覆膜旱种和覆秸旱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3种旱种方式水稻产量低于对照,但汕优63覆膜方式减产不显著,其余品种×旱种方式减产均达显著水平(P<0 05)。考虑到节水种稻和生态效益,提出采用覆秸方式种稻并辅以适量适时浇水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种方式 水稻 生长发育 产量形成 水种方式
下载PDF
水稻覆膜旱栽特性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6 位作者 夏广宏 刘晓斌 黄年生 徐卯林 李爱宏 戴正元 孔祥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8,共3页
水稻覆盖地膜旱栽的产量与水栽稻相似或略低。覆盖地膜旱栽稻全生育期偏长,一生主茎叶片数多12 ~16 张,植株高度较矮,栽后分蘖发生较迟,高峰苗可增加50 % 以上,但成穗率较低。叶面积指数前期发展较快,生育后期的光合... 水稻覆盖地膜旱栽的产量与水栽稻相似或略低。覆盖地膜旱栽稻全生育期偏长,一生主茎叶片数多12 ~16 张,植株高度较矮,栽后分蘖发生较迟,高峰苗可增加50 % 以上,但成穗率较低。叶面积指数前期发展较快,生育后期的光合能力较强,齐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较多,收获经济系数较高,但生物学产量比水栽稻低95 % ~10 % 。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是穗数增加,粒数减少,粒重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膜旱栽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生育期 株高 主茎叶片 茎蘖动态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步洪 张洪熙 +5 位作者 夏广宏 吴怀询 刘晓斌 孔祥斗 戴正元 谭长乐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9-21,共3页
我所于1997年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种植杂交粳稻泗优523和中籼稻扬稻6号各2.0亩,经实收亩产量分别为760.3kg和722.0kg,取得了预期进展。根据进展实绩,对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思考。1水稻超高产栽... 我所于1997年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种植杂交粳稻泗优523和中籼稻扬稻6号各2.0亩,经实收亩产量分别为760.3kg和722.0kg,取得了预期进展。根据进展实绩,对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思考。1水稻超高产栽培经济产量结构走向当前稻作界研究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构成 品种组合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扬稻6号不同施氮水平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谭长乐 张洪熙 +4 位作者 夏广宏 孔祥斗 戴正元 赵步洪 刘晓斌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19,49,共4页
扬稻 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性于一体。在亩施 7 5~ 17 5kg纯氮水平下 ,比汕优6 3平均增产 6 2 5% ,仿生产常量施纯氮 12 5kg/亩 ,增产幅度达 9 0 8%。扬稻 6号产量构成因素表明 ,每亩有效穗和总颖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 扬稻 6号集优质、高产、多抗、广适性于一体。在亩施 7 5~ 17 5kg纯氮水平下 ,比汕优6 3平均增产 6 2 5% ,仿生产常量施纯氮 12 5kg/亩 ,增产幅度达 9 0 8%。扬稻 6号产量构成因素表明 ,每亩有效穗和总颖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每穗粒数和结实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粒重变化较小。增产机理表现为绿色光合叶面积功能维持时间长 ,群体受光姿态好 ,光合产物积累多 ,源、库、流三者关系协调 ,物质运转流畅。形成高生物产量 ,大颖花量、高结实率和高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稻6号 施氮量 光合产物 物质运转 产量 籼稻
下载PDF
高吸水种衣剂及其应用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卯林 张洪熙 +5 位作者 黄年生 刘晓静 谭长乐 赵步洪 刘晓斌 夏广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13,53,共3页
高吸水种衣剂在水稻旱育秧和旱育抛秧上应用,能在种子周围及秧苗根部形成直径1.2cm左右的“蓄水球囊”,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蓄水球囊内附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和微肥缓慢释放,起到长效的调控和保护作用,... 高吸水种衣剂在水稻旱育秧和旱育抛秧上应用,能在种子周围及秧苗根部形成直径1.2cm左右的“蓄水球囊”,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蓄水球囊内附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和微肥缓慢释放,起到长效的调控和保护作用,为种子发芽成苗和秧苗健壮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采用种子浸湿后滚团粘附包衣和不催芽直接干播等技术,旱育秧成苗率提高10%~15%,不定根数增加30%~40%,单株带土量增加4倍以上,单株带蘖数增加40%~50%,抛栽后植伤程度减轻40%~60%,立苗速度提前2~4天,亩产增加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秋 种衣剂 蓄水球囊
下载PDF
杂交粳稻新组合“泗优523”的选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孔祥斗 戴正元 +7 位作者 夏广宏 谭长乐 刘晓静 刘晓斌 李爱宏 刘广清 张宝群 张洪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15,共2页
杂交粳稻泗优523是采用“株型改良+杂种优势”的技术路线,重点改造恢复系的株型和稻米品质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特点。克服了以往育成的杂交粳稻存在的叶片披、易倒伏、品质差的弱点。适宜在苏中及淮北中上等肥... 杂交粳稻泗优523是采用“株型改良+杂种优势”的技术路线,重点改造恢复系的株型和稻米品质选育而成。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特点。克服了以往育成的杂交粳稻存在的叶片披、易倒伏、品质差的弱点。适宜在苏中及淮北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粳 优势 选育 泗优523 水稻 粳稻
下载PDF
江苏省杂交粳稻经济性状及其改良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祥斗 张洪熙 +6 位作者 戴正元 赵步洪 夏广宏 刘广清 黄年生 张宝群 徐卯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4-16,共3页
通过对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及常规中粳区试分析比较,表明杂交中粳稻的竞争优势随着主栽常规粳稻品种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下降。杂交中粳稻组合选育的主要问题是结实率不高、米质欠佳。提高杂交粳稻产量应首先从提高结实性和籽粒充实度入手... 通过对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及常规中粳区试分析比较,表明杂交中粳稻的竞争优势随着主栽常规粳稻品种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下降。杂交中粳稻组合选育的主要问题是结实率不高、米质欠佳。提高杂交粳稻产量应首先从提高结实性和籽粒充实度入手,适当增加恢复系粳稻血缘,提高恢复系本身的籼粳协调能力,同时改造恢复系株型,将高产常规粳稻的优良株型性状移植到杂交粳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恢复系 结实率 米质 株型 杂交水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措施对扬粳9538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洪熙 戴正元 夏广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6,共3页
通过播种期、栽插密度、施氮量以及氮肥运筹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扬粳9538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苏中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北部适当提早,南部适当推迟;全生育期氮肥施用量187.5-22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6:3... 通过播种期、栽插密度、施氮量以及氮肥运筹试验,研究栽培措施对扬粳9538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苏中地区5月上中旬播种,北部适当提早,南部适当推迟;全生育期氮肥施用量187.5-225.0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比例为6:3:1或7:3:0;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7.5万穴/hm^2,扬粳9538的稻米具有优良品质,并能实现优质与高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播期 密度 氮肥
下载PDF
高产优质杂籼新组合K优507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洪熙 谭长乐 +11 位作者 戴正元 李爱宏 孔祥斗 徐卯林 黄年生 刘广青 刘晓静 刘晓斌 赵步洪 王宝和 周长海 夏广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0,共2页
杂籼新组合K优 5 0 7具有突出的产量优势和制种高产优势 ,品质达新部标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 ,抗性亦好于汕优 6 3。
关键词 杂交籼稻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施氮量对杂交稻丰优香占物质运转与品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晓斌 李爱宏 +5 位作者 戴正元 许轲 夏广宏 赵步洪 刘广清 张洪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2,34,共3页
丰优香占是一个优质杂交籼稻组合。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3为对照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丰优香占干物质的积累、运转及品质特性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兼顾高产与优质 ,提高氮肥利用率 ,187.5~ 2 2 5kg/hm2 的施氮量是正常情况下... 丰优香占是一个优质杂交籼稻组合。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3为对照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处理对丰优香占干物质的积累、运转及品质特性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兼顾高产与优质 ,提高氮肥利用率 ,187.5~ 2 2 5kg/hm2 的施氮量是正常情况下丰优香占较为适合的一个肥料运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优香占 施氮量 物质运转 品质
下载PDF
扬稻6号差异表达基因与杂种优势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洪熙 戴正元 +6 位作者 陈建民 肖宁 李爱宏 潘存红 刘广青 周长海 夏广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560-566,共7页
为探讨扬稻6号的杂种优势分子机理,以扬稻6号、特青和明恢63配制的强、中、弱优势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DD-PCR技术,分析剑叶和幼穗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与剑叶的DMP2(F1和... 为探讨扬稻6号的杂种优势分子机理,以扬稻6号、特青和明恢63配制的强、中、弱优势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DD-PCR技术,分析剑叶和幼穗的基因差异表达类型与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表现及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千粒重与剑叶的DMP2(F1和父本表达的条带)和幼穗的UNP1(母本特异表达的条带)、UMONO(F1和双亲都沉默的条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幼穗的UNF1(F1特异表达的条带)和MONO(F1和双亲都表达的条带)呈显著负相关。在超亲优势方面千粒重与幼穗的UNF1呈显著负相关,推测杂种优势可能受父本基因型影响较大。此外,分别克隆强、弱优势F1间差异表达的条带,反Southern鉴定出40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光合作用、生物运输、逆境应答、转录调控、信号转导、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稻6号 杂种优势 基因差异表达
下载PDF
扬稻6号对不同栽插密度的反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静 夏广宏 +3 位作者 李爱宏 戴正元 谭长乐 孔祥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4,45,共4页
扬稻 6号叶层配置合理 ,后期叶面积系数下降速度慢 ,光能利用率高 ,对栽插密度有广泛的适应性。亩栽 1~ 3万穴 ,产量均超过 6 0 0kg/亩。但生育期受栽插密度影响 ,过分稀植 ,生育期推迟。
关键词 扬稻6号 栽插密度 适应性 中籼稻 产量 生育期
下载PDF
药物处理水稻大苗不带土抛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洪熙 张宝祥 +15 位作者 孔祥斗 谭长乐 戴正元 徐卯林 夏广宏 詹存钰 刘晓静 卢宪群 问才干 李福康 林开武 张九高 张大龙 顾文然 王国太 鞠俊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共5页
药物处理水稻大苗不带土抛秧采用脱根剂(2甲4氯)、矮化剂(多效唑)、促根剂(萘乙酸)等化学药物处理,取代纸筒、塑料软盘等专用设备,且突破了同类研究根盘带土抛植的习惯做法,提高了水稻抛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表明,该项技术具有立苗快、... 药物处理水稻大苗不带土抛秧采用脱根剂(2甲4氯)、矮化剂(多效唑)、促根剂(萘乙酸)等化学药物处理,取代纸筒、塑料软盘等专用设备,且突破了同类研究根盘带土抛植的习惯做法,提高了水稻抛秧技术的实用性。研究表明,该项技术具有立苗快、植伤轻、积累多、分蘖迅速、群体协调、产量提高等生产特点,是抛秧方式与农艺措施有机结合,调动水稻内在生长潜力的完整技术组合,在水稻大苗栽插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药物处理 大苗 抛秧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F_1优势与高产恢复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正元 张洪熙 +4 位作者 孔祥斗 刘晓静 李爱宏 夏广宏 刘广清 《江苏农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性状有明显差异。在研究的20个组合19个性状中,以产量的正向优势最强,其次是单穗谷重,再次按粒重、穗长、顶3叶叶面积、每穗实粒数、株高、成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的顺序递减,而全生... 籼型杂交水稻的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不同性状有明显差异。在研究的20个组合19个性状中,以产量的正向优势最强,其次是单穗谷重,再次按粒重、穗长、顶3叶叶面积、每穗实粒数、株高、成穗数、结实率、每穗总粒数的顺序递减,而全生育天数为负向优势。杂种F1的全生育天数、穗长、顶3叶叶面积、穗数、粒数、粒重、单穗重及产量与对应恢复系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随着恢复系产量的提高,杂种F1亦随之提高。当恢复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品种间的杂种F1产量超父优势不强;但籼粳交后代的恢复系,其F1的产量超父优势明显。恢复系产量结构类型的差异对杂种F1产量优势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杂交水稻 F1优势 恢复系 显著相关
下载PDF
高产多抗优质中籼稻新品种扬稻4号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洪熙 张宝群 +6 位作者 孔祥斗 谭长乐 戴振元 徐卯林 夏广宏 詹存钰 刘晓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1-22,共2页
中籼新品种扬稻4号(原系号665)是我所采用扬稻2号与7101(杰雅辐射后代)杂交育成的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种,于1990年春正式定名。据统计,1989年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1990年已突破100万亩。现将该品种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籼稻 扬稻4号 高产 优质 品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