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音乐运动及心理对特勤人员焦虑障碍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夏秀 张文广 +2 位作者 侯方高 王伟 蒋一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7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运动及心理综合治疗特勤人员焦虑障碍,提高其社会适应度,进而提升军队战斗力。方法采用药物联合音乐、运动及心理综合干预治疗特勤人员焦虑障碍。结果两组治疗前HAMA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2、4、8周与本组治疗... 目的探讨音乐、运动及心理综合治疗特勤人员焦虑障碍,提高其社会适应度,进而提升军队战斗力。方法采用药物联合音乐、运动及心理综合干预治疗特勤人员焦虑障碍。结果两组治疗前HAMA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2、4、8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HAMA总分明显降低(P<0.01),但综合治疗组下降较多。第2、4周综合治疗组HAMA总分均低于同时间节点对照组(P<0.05);第8周综合治疗组HAMA总分均明显低于同时间节点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焦虑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统计学上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适应度比较,综合治疗组社会适应度好与良好例数明显多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应用音乐、运动及心理综合干预治疗特勤人员焦虑障碍,明显缓解其焦虑障碍症状,提高军队的卫勤保障能力;提高特勤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最终提高军队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勤人员 焦虑障碍 音乐 运动 心理
下载PDF
“经典热”“泛经典”与经典重构 被引量:6
2
作者 夏秀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8-166,共9页
关注经典、强调传统是"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主性的策略。"经典热"的产生与人们寻求文化记忆连续性的精神诉求有关。当前的"经典热"呈现"泛经典"趋势,在形态上表现为复杂命名、内容覆盖面... 关注经典、强调传统是"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自主性的策略。"经典热"的产生与人们寻求文化记忆连续性的精神诉求有关。当前的"经典热"呈现"泛经典"趋势,在形态上表现为复杂命名、内容覆盖面广但质量参差不齐等特征。"泛经典"现象是文化焦虑、身份认同焦虑的表现。经典主要通过"重构"的方式在当下语境中发挥价值作用,严谨的态度、批判性思维是重构经典的基本要求。在专业精神和特定艺术规律规约下,经典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资源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热” “泛经典” 文化记忆 表现形态
下载PDF
从“发愤抒情”到“不平则鸣”——诗怨内涵演变之“直抒怨艾”路径探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夏秀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6-121,共6页
"诗怨"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命题之一,随着时代和社会背景的更迭,其内涵也多有变化,而内涵变化背后则是中国传统士人人格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从风格上看,孔子之后诗怨命题内涵的演变大致有两种路径:"直抒怨艾"和"... "诗怨"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命题之一,随着时代和社会背景的更迭,其内涵也多有变化,而内涵变化背后则是中国传统士人人格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从风格上看,孔子之后诗怨命题内涵的演变大致有两种路径:"直抒怨艾"和"温柔敦厚"。从诗怨内涵发展历程看,从春秋战国到唐代这一历史时段的演变比较重要。在"直抒怨艾"的路径上,从屈原的"发愤抒情"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韩愈的"不平则鸣"和"穷苦之言","诗怨"命题认同"怨"的激发作用,对于诗怨文学运行机制的认识逐渐明确,主体的自我意识以及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意识、自我担当意识逐渐增强。明后期"诗怨"内涵的演变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段"诗怨"命题的基础上延伸和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怨 不平则鸣 内涵 人格
下载PDF
“温柔敦厚”宋代阐释的两个转向 被引量:4
4
作者 夏秀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2-147,共6页
"温柔敦厚"在宋代的接受与阐释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由伦理学领域逐渐向诗学领域过渡,二是与"温厚和平"交替使用。这两大转变意味着"温柔敦厚"的性质和内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温柔敦厚"从此由... "温柔敦厚"在宋代的接受与阐释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由伦理学领域逐渐向诗学领域过渡,二是与"温厚和平"交替使用。这两大转变意味着"温柔敦厚"的性质和内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温柔敦厚"从此由一个偏重政教功用的伦理学原则逐渐过渡为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典范。而在内涵方面,"温厚和平"更侧重于"向内转",更侧重于个体心性修养的一面。如此以来,"温柔敦厚"中蕴含的原始儒家"外求以大济天下"的理想精神相应就淡化了,逐渐转化为对一种文学风格类型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柔敦厚” “温厚和平” 宋代阐释 转向
下载PDF
当代媒介环境中的艺术接受 被引量:3
5
作者 夏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7-81,共5页
当代媒介环境中的艺术接受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互联网和手持终端成为艺术接受的重要介质,文字符号艺术受冷落,视听艺术受追捧。接受过程呈现"碎片化"接受、"程式化"接受、批评"两极化"特征。从接受效果... 当代媒介环境中的艺术接受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互联网和手持终端成为艺术接受的重要介质,文字符号艺术受冷落,视听艺术受追捧。接受过程呈现"碎片化"接受、"程式化"接受、批评"两极化"特征。从接受效果上看,媒介环境中的艺术接受范围扩大,冲击了传统文化特权,但是接受"新闻化"削弱了对于艺术内涵等内容的深度关注,艺术独立性进一步被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环境 艺术接受 介质 形态 效果
下载PDF
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孤独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6
作者 夏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727-1730,共4页
目的:研究离退休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供较好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128例离退休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并对心理孤独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男性(OR=2.24,95%CI:1.14-3.47)、75岁以上... 目的:研究离退休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供较好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128例离退休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并对心理孤独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男性(OR=2.24,95%CI:1.14-3.47)、75岁以上离退休人群(OR=2.85,95%CI:1.08-4.97)、丧偶者(OR=3.32,95%CI:1.27-5.66)、独居(OR=3.18,95%CI:1.72-7.05)、自我评价健康状况差(OR=3.36,95%CI:1.25-7.16)、子女关系差(OR=3.08,95%CI:1.35-5.06)、无兴趣爱好(OR=4.38,95%CI:1.86-6.89)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孤独感高。结论: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引起社会及家庭的关注,老年男性、独居者、子女关系较差、无兴趣爱好的人群更容易产生心理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退休老年人 心理孤独感 丧偶者 子女关系
下载PDF
军队退休疗养员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认知需求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夏秀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第10期958-959,共2页
目的调查军队退休疗养员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认知需求,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回答不了解、了解一些、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者,分别占总人数的32.2%、5... 目的调查军队退休疗养员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认知需求,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面对面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认知情况,回答不了解、了解一些、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者,分别占总人数的32.2%、55.6%、10.1%、2.2%;对精神、饮食、生活起居、运动、休闲娱乐、护理治疗等养生保健知识需求程度的排序分别为饮食、运动、生活起居、护理治疗、休闲娱乐、精神。结论军队退休疗养员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认知越高,其对中医养生保健需求率越高,疗养员的生活质量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退休疗养员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认知 需求
下载PDF
文化—心理图式对创作的正负效应 被引量:2
8
作者 夏秀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29,共4页
文化—心理图式是积淀着特定文化蕴涵的心理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心理图式影响着在特定文化中生存群体的思维方式、感知方式和情感模式。文化—心理图式对创作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着意象选择,还影响着叙述程式和特... 文化—心理图式是积淀着特定文化蕴涵的心理结构,或者说是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心理图式影响着在特定文化中生存群体的思维方式、感知方式和情感模式。文化—心理图式对创作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着意象选择,还影响着叙述程式和特定主题的形成。文化—心理图式影响创作的方式有"化合式"和"模式化"两种方式。前一种方式会对创作产生正面效应,而后一种方式则会对创作形成负面影响。发挥文化—心理图式正面效应,规避其负面效应的方式的关键在于文学活动主体保持对于"文学"的自觉以及"创新"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图式 创作 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
下载PDF
荣格“原型”理论内涵再探 被引量:3
9
作者 夏秀 《山东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107-108,共2页
荣格的“原型”理论对心理学、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内涵丰富 ,首先是一种反应倾向或领  悟模式 ,是无意识中的一种“形象构成倾向”。其次 ,它又可以形成具体意象 ,可以衍生出丰富多采的形象。处于形象和具体物之间 ,因此具... 荣格的“原型”理论对心理学、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内涵丰富 ,首先是一种反应倾向或领  悟模式 ,是无意识中的一种“形象构成倾向”。其次 ,它又可以形成具体意象 ,可以衍生出丰富多采的形象。处于形象和具体物之间 ,因此具有中介性 ;它是意识所无法把握的 ,所以具有隐蔽性 ;同时 ,它又与地理因素和历史条件无关 ,存在于从古至今一切人的心理中 ,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格 '原型'理论 内涵 反应倾向 形象构成倾向
下载PDF
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秀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4,共5页
电子媒介的繁荣对文学形成了强大冲击,造成文学两个方面的边缘化:一是文学失去中心地位;二是文学必须与新的媒介相结合。电子媒介所导致的"趋零距离"和"图像增殖"遮蔽了事物的真实面目,也使人失去主体性,认识缺乏... 电子媒介的繁荣对文学形成了强大冲击,造成文学两个方面的边缘化:一是文学失去中心地位;二是文学必须与新的媒介相结合。电子媒介所导致的"趋零距离"和"图像增殖"遮蔽了事物的真实面目,也使人失去主体性,认识缺乏独立性,定位失准。电子媒介的缺陷为文学留下了生存空间。文学可以运用电子媒介进行传播,发挥文学的影响力,并通过写作主体的真切生活体验和独立思考满足人类追求精神自足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终结 电子媒介 “遮蔽”
下载PDF
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夏秀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1875-1878,共4页
目的:研究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青岛疗养院中心进行疗养或体检的205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支持程度。结果:不同... 目的:研究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在青岛疗养院中心进行疗养或体检的205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评估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支持程度。结果:不同年龄(F=2.655,P<0.05)、婚姻状况(t=1.991,P<0.05)、居住状况(t=2.335,P<0.05)、健康自评状况(F=3.063,P<0.05)和子女关系(t=2.236,P<0.05)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F=3.187,P<0.05)、文化程度(F=5.189,P<0.05)、婚姻状况(t=1.983,P<0.05)、健康自评状况(F=3.97,P<0.05)和子女关系(t=2.749,P<0.05)对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得分存在显著影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等3个维度及支持总分与老年人的抑郁、焦虑、强迫及敌对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构建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从主观、客观和支持利用度的转化等角度加强对老年人的关心能够有效的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缓解抑郁、焦虑等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退休老年人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利用度
下载PDF
温柔敦厚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夏秀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温柔敦厚"由儒家的诗教观演变成为重要的伦理原则,相关阐释源远流长,支持与批评的论争也一致存在。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基本内涵、内在特质一直未有明确阐释。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柔敦厚"由儒家的诗教观演变成为重要的伦理原则,相关阐释源远流长,支持与批评的论争也一致存在。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经验思维方式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基本内涵、内在特质一直未有明确阐释。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柔敦厚的基本伦理内涵包含"仁"的内核和"礼"的规定,同时又具有变通性的内在要求。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包括主体的非占有性、悲悯情怀、乐观品格。在当代人心理失衡、人格中怨羡情结突出的情形下,温柔敦厚既提供了反思的参照也预示了突围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柔敦厚 伦理原则 悲悯情怀
下载PDF
原型批评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状况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秀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在20世纪最后20年涌入我国的众多西方文论中,原型批评理论是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无论是对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文论界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还存在... 在20世纪最后20年涌入我国的众多西方文论中,原型批评理论是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无论是对中国的文学批评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其影响下,文论界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在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还存在机械化、忽视对作家作品心理层面的关注等不足之处,需要研究者深入、充分挖掘原型理论的相关价值,促进文学研究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接受状况 综述
下载PDF
朱熹对“温柔敦厚”的哲学阐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夏秀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在理论层面上,朱熹把“温柔敦厚”与“圣贤气象”“仁”关联起来,而在实践层面上,他又将作为“圣贤气象”重要表现的“温柔敦厚”从“气度”“性情”“言辞”多个角度进行重释。这样的阐释与汉唐以来将“温柔敦厚”局限于人的品性、待... 在理论层面上,朱熹把“温柔敦厚”与“圣贤气象”“仁”关联起来,而在实践层面上,他又将作为“圣贤气象”重要表现的“温柔敦厚”从“气度”“性情”“言辞”多个角度进行重释。这样的阐释与汉唐以来将“温柔敦厚”局限于人的品性、待人接物层面的伦理化阐释路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汉唐政治伦理阐释路径的弊端,但他又将“温柔敦厚”与“美刺”相对立,基本阻断了先秦以来儒家文化中以诗刺上的传统。元明清时期对于“温柔敦厚”的接受和运用未能发挥朱熹哲学阐释的丰富内蕴,使之在言辞表现、待人接物、人品修养等方面表面化,最终形成以保守性阐释路径为主流的状态,现代学界对于“温柔敦厚”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这一保守性路径而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温柔敦厚 圣贤气象 美刺
下载PDF
当前媒介环境下艺术批评“两极化”现象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秀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9-84,共6页
当前媒介环境下艺术批评"两极化"现象突出,比以往更普遍、广泛;同时,接受之"热"与批判之"严厉"形成鲜明对比、参与评价主体范围扩大、争议焦点变化等也是主要表现和特征。相较于"传统艺术",评... 当前媒介环境下艺术批评"两极化"现象突出,比以往更普遍、广泛;同时,接受之"热"与批判之"严厉"形成鲜明对比、参与评价主体范围扩大、争议焦点变化等也是主要表现和特征。相较于"传统艺术",评价"两极化"现象在"传媒艺术"领域表现尤为明显,也与"传媒艺术"的审美特征密切相关:受众的分化及参与性增强、媒介为受众自由发声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与市场和受众的表层需求密切相关的创作方式使得作品质量存在争议空间,这三者为评价"两极化"提供了现实基础,而"独立论"和"惯例论"这两种评价标准的差异则是"两极化"评价的理论基础。艺术评价"两极化"现象是艺术生态结构从"时间优势媒介"艺术到"空间优势媒介"艺术变化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当下社会群体文化状况、时代精神面貌复杂化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艺术批评 两极化 传媒艺术
下载PDF
文化接受的前提: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以原型接受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秀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9-111,共3页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蕴涵,理解这些蕴涵是理解和掌握该种文化的前提。许多约定俗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具有原型性特征,文化中原型性因素的接受需要一定的前提。就主体因素来说,需具有与原型性要素相契合的"前理解";就客... 每一种文化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蕴涵,理解这些蕴涵是理解和掌握该种文化的前提。许多约定俗成的独特文化现象具有原型性特征,文化中原型性因素的接受需要一定的前提。就主体因素来说,需具有与原型性要素相契合的"前理解";就客体因素来说,需要有特定的、与原型性要素所蕴涵的情感相一致的社会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原型接受 前理解 社会情境
下载PDF
原型制约与文学创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秀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7,共4页
在原型制约下,文学创新主要通过"置换"的方式进行。"置换"就是创造性地转化,即根据时代或社会需求,按照新的价值标准对既有原型模式进行新建或重构。"置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创作者有意识地改变表达方... 在原型制约下,文学创新主要通过"置换"的方式进行。"置换"就是创造性地转化,即根据时代或社会需求,按照新的价值标准对既有原型模式进行新建或重构。"置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创作者有意识地改变表达方式;二是重点突出原型的某一方面的意义。原型置换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特定的文化及社会规范等都会对原型的置换产生影响;而在同质文化背景下,原型的置换则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创作者的个体气质等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 置换 置换方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盆腔炎60例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秀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666-667,共2页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治疗 针灸疗法 短波疗法
下载PDF
“温柔敦厚”与儒家士人人格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秀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8,共5页
作为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的伦理原则,"温柔敦厚"对于儒家士人人格的影响根深蒂固。"非侵略性人格"、"悲悯乐观"品格、"道德人格"是儒家士人人格的突出特征也是积极的精神特质。但是,植根于宗法... 作为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的伦理原则,"温柔敦厚"对于儒家士人人格的影响根深蒂固。"非侵略性人格"、"悲悯乐观"品格、"道德人格"是儒家士人人格的突出特征也是积极的精神特质。但是,植根于宗法等级人伦体系内的"温柔敦厚"对于士人人格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为:批判性思维欠缺,缺乏超越精神的现世人格及缺乏独立性的臣子型人格特征突出。"温柔敦厚"对于士人人格的正负效应影响深远,在现当代知识人的人格及文学艺术中都有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柔敦厚” 士人人格 正负效应
下载PDF
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秀 周宏雷 魏东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5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服心宝丸,对照组服安慰剂,12周后均停药2周,再交叉口服... 目的:观察心宝丸治疗高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窦性心动过缓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服心宝丸,对照组服安慰剂,12周后均停药2周,再交叉口服安慰剂和心宝丸1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和心率变异性(HRV)。结果:治疗组患者窦缓中医症候改善,心率升高,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计算24h连续5min一段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ANNindex),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RMSSD)、窦性相邻RR间期变异≥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高频功率(HF)值降低,低频功率(LF)及LF/HF值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可有效恢复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提高高龄窦缓患者的心率并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宝丸 高龄 窦性心动过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