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姚汉云 文芳 董新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2期6763-6768,共6页
背景:视神经炎的病因多为自身免疫引起的炎性脱髓鞘,很多的视神经炎为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表现。在外周CD4+T细胞中,有5%-10%为调节性T细胞,其免疫抑制能力很强。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所引起的视神经炎发病机制是否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有关呢... 背景:视神经炎的病因多为自身免疫引起的炎性脱髓鞘,很多的视神经炎为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表现。在外周CD4+T细胞中,有5%-10%为调节性T细胞,其免疫抑制能力很强。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所引起的视神经炎发病机制是否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有关呢?目的:分析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将小鼠腹腔注射百日咳菌液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分别免疫11,15,19 d,并设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佐剂组小鼠作对照。结果与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显示,与佐剂组相比,免疫后19 d组视神经白细胞介素4蛋白含量降低(P<0.05);免疫后11,15 d组视神经白细胞介素17蛋白含量升高(P<0.05);免疫后15,19 d组视神经干扰素γ蛋白含量升高(P<0.05);免疫后11,15,19 d组视神经Foxp3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时PCR检测显示,与佐剂组相比,免疫后11,15,19 d组视神经中干扰素γ、Foxp3 mRNA表达降低(P<0.05),RORt mRNA表达升高;免疫后15,19 d组视神经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T-beat mRNA表达升高(P<0.05)。免疫后19 d组GATA3 mRNA表达降低(P<0.05)。结果证实,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视神经炎的发生发展可能受到Foxp3和调节性T细胞表达减少的影响,免疫后早期白细胞介素17可能介导对炎症损伤,发病高峰期干扰素γ可能使炎症损伤程度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视神经炎 辅助性T细胞亚群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7 干扰素γ Foxp3 炎症损伤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作用难治性癫痫多药转运体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姚汉云 徐雷 +1 位作者 周晓香 单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7,共8页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通过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 2,PGE2)-腺苷作用难治性癫痫多药转运体的机制研究。选取60只模型构建成功实验小鼠,观察各组小鼠在戊四氮PTZ(Pentylenetetrazole)点燃过程中癫痫发...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通过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 2,PGE2)-腺苷作用难治性癫痫多药转运体的机制研究。选取60只模型构建成功实验小鼠,观察各组小鼠在戊四氮PTZ(Pentylenetetrazole)点燃过程中癫痫发作情况,并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皮层形态结构;分离培养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Real-time 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构建PTZ慢性点燃癫痫小鼠模型,不同剂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灌服,统计小鼠癫痫发作情况,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查小鼠脑内相关基因表达。与野生型组相比,敲除组小鼠死亡率、点燃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增加(P<0.05),而点燃潜伏时间和发作开始时间下降(P<0.05);HE染色显示,敲除组小鼠海马皮层出现小胶质细胞增生和肿胀,神经细胞坏死和异常。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Real-time PCR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COX-2、PEG2、磷酸羟乙酸磷酸酶(Phosphoglycollate phosphatase,PGP)和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t protein,MRP1)均上调表达(P<0.05),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处理后呈剂量依赖下调表达(P<0.05)。动物模型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灌服后小鼠癫痫发作次数、平均发作时间和发作级别呈剂量依赖下降(P<0.05);小鼠脑内Real-time PCR结果与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一致。总之,本研究通过观察PTZ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小鼠癫痫发作情况及脑组织病理改变,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抗癫痫作用及其与COX-2/PGE2-腺苷系统通路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COX-2/PGE2-腺苷 难治性癫痫 发作级别 机制研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姚汉云 文芳 董新宇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颈动脉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ACI患者126例,经颈动脉行彩超诊断分为无斑块(NCP)组40例、稳定斑块(SCP)组44例及不稳定斑块(UCP)组42例,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MMP-...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急性脑梗死(ACI)颈动脉斑块及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ACI患者126例,经颈动脉行彩超诊断分为无斑块(NCP)组40例、稳定斑块(SCP)组44例及不稳定斑块(UCP)组42例,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浆中内皮颗粒,RT-PCR测定MMP-9 m RNA、VEGF m RNA表达,Logistic回归分析MMP-9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性。结果:ACI患者在住院后第2天和第15天的血清中MMP-9、TIMP-1、VEGF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SCP组、UCP组的MMP-9、TIMP-1、VEGF与N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组中CD31+/CD42-阳性率为12.34%,SCP组、UCP组分别为28.22%、43.17%,与NC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P组与U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P组的MMP-9 m RNA、VEGF m RNA均明显高于NCP组、SCP组。结论:脑梗死患者MMP-9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现协同关系,其表达量随着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出现明显的升高趋势,其表达量与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管内皮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汉云 笱玉兰 周晓香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0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氯吡格雷治疗。3个月后复查,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氯吡格雷治疗。3个月后复查,通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临床痴呆评定表(CDR)、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前后对比来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ADL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痴呆程度(CDR)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CDR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抑郁程度(HRSD)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HRSD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5.0%,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痴呆程度和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氯吡格雷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汉云 笱玉兰 周晓香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8期203-203,共1页
目的:分析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予以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予以尼莫地平联合... 目的:分析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予以多奈哌齐治疗,研究组54例患者予以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MMSE、ADL评分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5%(5/54)与对照组11.11%(6/54)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应用尼莫地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用药过程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中度血管性痴呆 尼莫地平 多奈哌齐 疗效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应用纤溶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姚汉云 潘晓峰 周晓香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7期531-531,共1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纤溶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8例,予纤溶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58例,予纤溶酶治疗。观察NIHS...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纤溶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8例,予纤溶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58例,予纤溶酶治疗。观察NIHSS评分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NIHSS评分与血液流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纤溶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纤溶酶 银杏达莫
下载PDF
黄角颗粒通过刺激PI3K/AKT/mTOR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宋斌 万琳 +2 位作者 邵卫 唐坤 姚汉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5-1639,共5页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黄角颗粒进行处理。Zea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黄角颗粒进行处理。Zea 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百分比、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变情况、ELISA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磷酸化的AKT(p-AKT)、mTOR和磷酸化的mTOR(p-mTOR)蛋白水平。结果黄角颗粒可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少脑梗死百分比,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显著上调脑组织中IL-10、PI3K、p-AKT和p-mTOR的水平,显著下调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论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角颗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下载PDF
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潘宋斌 万琳 +2 位作者 邵卫 唐坤 姚汉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15-1719,共5页
目的:研究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角颗粒组,并按分组给予相应处理。采用Zea 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 目的:研究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角颗粒组,并按分组给予相应处理。采用Zea 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TUNEL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p-JAK2和p-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加重(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5);脑组织中p-JAK2和p-STAT3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角颗粒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脑组织中p-JAK2和p-STAT3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角颗粒 缺血再灌注损伤 JAK2/STAT3信号通路 脑梗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杨 文芳 +4 位作者 姚汉云 郭焱 肖玲 程自立 万均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儿和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和正常新生儿(P<0.05);脑瘫患儿血清TNF-α水平高于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P<0.05),IL-6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免疫炎性因子可能是脑瘫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免疫炎性因子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白芷、吴茱萸、川芎对偏头痛大鼠血清ENK、β-EP含量及脑干组织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辉 陈晓光 +4 位作者 魏丹 苏曼莉 姚汉云 刘慧 王淼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白芷、吴茱萸、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脑干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白芷治疗组、吴茱萸治疗组、川芎治疗组、西比灵治疗组(药物对照)。各治疗组分别按0.7...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白芷、吴茱萸、川芎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脑干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白芷治疗组、吴茱萸治疗组、川芎治疗组、西比灵治疗组(药物对照)。各治疗组分别按0.79g/kg、0.40g/kg、0.79g/kg、0.43mg/kg干预,模型及空白组灌胃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7d。除空白组外,均于末次灌胃1h后,硝酸甘油10mg/kg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大鼠偏头痛模型。4h时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脑啡肽(Enkephalin,ENK)、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含量;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干组织C-FOS表达;并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表现。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清ENK含量显著增高(P<0.05),血清β-E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ENK含量及C-FOS表达降低(P<0.05),β-EP含量显著增高(P<0.05);川芎组ENK含量低于白芷组(P<0.05),川芎组C-FOS表达低于吴茱萸组(P<0.05)。结论3种中药均能改善偏头痛动物双耳变红、挠头、爬笼、竖耳、皮肤发绀等行为学表现,减少ENK分泌,增加β-EP含量,降低C-FOS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川芎 白芷 吴茱萸 C-FOS 脑干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陶维元 文芳 +1 位作者 姚汉云 孙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脑保护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1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和20名健康儿童(脑瘫对照组)及37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EPO、肿瘤坏死... 目的探讨脑保护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免疫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1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和20名健康儿童(脑瘫对照组)及37例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EP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和脑瘫组(P<0.01),脑瘫组血清EPO水平与脑瘫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脑瘫对照组(P<0.01),脑瘫组血清TNF-α水平高于新生儿病例组(P<0.05),但两者间IL-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脑破坏作用在与EPO的神经保护作用的抗衡中占据优势,促进或导致脑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促红细胞生成素 炎性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细胞介素(IL)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
下载PDF
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宋斌 万琳 +2 位作者 邵卫 唐坤 姚汉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93-899,共7页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PF级Sprague-Dawley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角颗粒组,每组10只,余10只备用。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其中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炎性因子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PF级Sprague-Dawley健康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角颗粒组,每组10只,余10只备用。采用线栓法构建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假手术前或缺血再灌注前30 min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黄角颗粒组在缺血再灌注前30 min予黄角颗粒溶液10 ml/kg(生药含量1 g/ml)灌胃。再灌注24 h后,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检测各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形态,TUNEL检测各组脑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角颗粒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01),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和脑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和Bax的表达均降低(P<0.05),Bcl-2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黄角颗粒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黄角颗粒 炎性因子 凋亡相关蛋白 大鼠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1在脑出血早期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组织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单萍 罗利俊 +2 位作者 笱玉兰 姚汉云 朱遂强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表达。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同时监测脑电活动,35只大鼠根据是否造成脑出血和是否发生痫性放电分为假手术组(n=7)、脑出血组(n=21)及痫性发作组(n=7... 目的:观察脑出血早期痫性发作大鼠海马组织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表达。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同时监测脑电活动,35只大鼠根据是否造成脑出血和是否发生痫性放电分为假手术组(n=7)、脑出血组(n=21)及痫性发作组(n=7)。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组织GLT-1阳性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脑出血组、痫性发作组海马组织出现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或凋亡。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及痫性发作组GLT-1阳性表达面积分别为(583.2±23.6)μm2、(419.6±29.3)μm2、(358.2±19.4)μm2,脑出血组、痫性发作组GLT-1阳性表达低于假手术组(P<0.05),痫性发作组GLT-1免疫阳性表达低于脑出血组(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早期痫性发作与海马区GLT-1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 脑出血 痫性发作
下载PDF
肝病患者低血锌发生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汉云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21-121,共1页
关键词 血液 肝硬变 低血锌 蛋白质 分解代谢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45例
15
作者 周瑞祥 戴伟 姚汉云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45例给予血液透析、口服血腑逐瘀胶囊以及肌内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血液透...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45例给予血液透析、口服血腑逐瘀胶囊以及肌内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对照组39例给予血液透析与肌内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痊愈25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5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14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12例,无效4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可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腑逐瘀胶囊 尿毒症 周围神经病变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慢性束缚应激刺激联合D-半乳糖致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学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16
作者 邱昕 吴磊彬 +8 位作者 陈国华 魏丹 肖方喜 李艳芳 李俐娟 张忠文 姚汉云 马威 周云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慢性束缚应激刺激联合D-半乳糖致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学和脑组织Ach、TchE以及血清NE、5-HT等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56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组、复合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复合模型...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对慢性束缚应激刺激联合D-半乳糖致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学和脑组织Ach、TchE以及血清NE、5-HT等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56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组、复合模型组、黄连解毒汤组。复合模型组及黄连解毒汤组均给予慢性束缚应激刺激,黄连解毒汤组同时予黄连解毒汤6 g/kg灌胃干预,连续14 d。实验期内D-半乳糖组、复合模型组和黄连解毒汤组均采用D-半乳糖120 mg/kg颈背部皮下注射,1次/d,连续28 d。实验结束后,进行旷场试验,并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Ach、TchE和血清NE、5-HT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D-半乳糖组比较,复合模型组小鼠中央区域路程和总路程均减少,脑组织Ach和血清5-HT、NE明显降低,脑组织TchE明显增加;与复合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组小鼠中央区域路程和总路程均增加,脑组织Ach、血清5-HT、NE升高,脑组织TchE减少。结论:黄连解毒汤能明显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刺激联合D-半乳糖致拟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行为学异常,升高小鼠脑组织Ach和血清NE、5-HT等神经递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应激刺激 阿尔茨海默病 黄连解毒汤 神经递质
下载PDF
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感染性疾病100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许罗俊 姚汉云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氟罗沙星 葡萄糖注射液
全文增补中
左旋氧氟沙星片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殷凯生 解卫平 +5 位作者 戴令娟 曹敏 张祖贻 张忠林 夏锡荣 姚汉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24-26,共3页
为了评价左旋氧氟沙星片剂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在 12 4例急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病人中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该药的临床痊愈率为 78.2 % ,有效率为 93.5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 ( 2 .35± 1.30 )d ,平... 为了评价左旋氧氟沙星片剂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在 12 4例急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病人中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该药的临床痊愈率为 78.2 % ,有效率为 93.5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 ( 2 .35± 1.30 )d ,平均治愈天数 ( 5 .2 0± 1.82 )d ,细菌清除率为 94.4% ,MIC5 0和MIC90分别为 0 .5 0mg/L和 2 .0 0mg/L。左旋氧氟沙星片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5 .6 %。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片剂是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施氧氟沙星 可乐必妥 安全性 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胶囊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汉云 夏金星 +1 位作者 沈明生 夏永祥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01年第5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左氧氟沙星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神经发育疗法对脑瘫患儿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汉云 文芳 +3 位作者 孙杨 肖玲 程自立 万均成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5年第6期356-358,349,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reat ment,NDT)对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分别检测CP组和CP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 目的观察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reat ment,NDT)对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水平的影响。方法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分别检测CP组和CP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变化,并分别与其对照组比较。结果CP组NDT治疗后血清EPO高于对照组和NDT治疗前(P均<0.01),NDT治疗前血清EPO水平与CP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新生儿病例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新生儿病例对照组(P<0.01)。结论EPO可以作为评估神经发育疗法疗效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神经发育疗法 促红细胞生成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