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实践”转向“物质生产”的逻辑过渡──试析社会关系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
孙伯鍨
张一兵
陈胜云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16
|
|
2
|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
孙伯鍨
杨思基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3 |
4
|
|
3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笔谈) 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与方法 |
孙伯鍨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3
|
|
4
|
关于总体性的方法论问题:评卢卡奇(早期)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 |
孙伯鍨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23
|
|
5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与历史命运”笔谈 作为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 |
孙伯鍨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2
|
|
6
|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兼评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概念 |
孙伯鍨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1 |
7
|
|
7
|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路径问题 |
孙伯鍨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6
|
|
8
|
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异化”问题 |
孙伯鍨
容可
|
《江苏社会科学》
|
1983 |
3
|
|
9
|
唯物主义和实事求是──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而作 |
孙伯鍨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2
|
|
1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还原与新的理论建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深层研究之一 |
孙伯鍨
姚顺良
张一兵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1
|
拓开哲学研究的新视野——读《思想工作认识论》印象 |
孙伯鍨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2 |
0 |
|
12
|
从科学与文化的历史性矛盾看理想信念的确立 |
孙伯鍨
|
《湖湘论坛》
|
2001 |
0 |
|
13
|
体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
孙伯鍨
张一兵
胡大平
张溟久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16
|
|
14
|
重温历史唯物主义——兼评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某种理论偏向 |
孙伯鍨
姚顺良
张一兵
|
《天府新论》
|
1986 |
2
|
|
15
|
在四化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
孙伯鍨
侯惠勤
|
《学习月刊(福建)》
|
1985 |
0 |
|
16
|
体系哲学还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思考 |
孙伯鍨
张一兵
仰海峰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30
|
|
17
|
存在范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 |
孙伯鍨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18
|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坚定的唯物主义 |
孙伯鍨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4
|
|
19
|
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经济哲学──《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掌握辨证法,理性地对待资本 |
孙伯鍨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20
|
谈谈“类”与“社会” |
孙伯鍨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