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关系的一般性规律探索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春 孙斌栋 姚夏劼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社会实践一直追求的目标,而优化城市人口密度是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城市和美国城市作为主要研究案例,比较不同情境下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关系的研究结果,总结人... 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是人类社会实践一直追求的目标,而优化城市人口密度是改善城市宜居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相关学科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城市和美国城市作为主要研究案例,比较不同情境下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关系的研究结果,总结人口密度和城市宜居性的关系规律。研究发现,在低密度情境下,提高人口密度有助于缩短出行时耗,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而在高密度情境下,提高人口密度却会延长出行时耗,加剧空气污染,损害居民身体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基于此,本文认为在兼顾低密度和高密度情境下,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性之间的关系应遵循更具一般性的倒U型规律,即在低密度情境下,提高人口密度有助于增加城市宜居性;而在高密度情境下,提高人口密度则会降低城市宜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密度 建成环境 宜居城市 健康城市 国际比较
下载PDF
从中国人口迁移看未来人口城镇化路径——基于城市行政层级的人口吸引力分析
2
作者 张伟佳 孙斌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3-1512,共10页
在当前城镇化速度放缓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源人口迁移数据,探讨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吸引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行政层级提高和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市人口吸引力总体上呈现... 在当前城镇化速度放缓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源人口迁移数据,探讨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吸引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行政层级提高和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市人口吸引力总体上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吸引力高于一般地级市,更是远远高于县级市(县);以人均既有人口吸引迁入人口数来衡量,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与更高层级、更大规模的直辖市的吸引力基本处于同一区间,意味着这些城市已经接近最大城市规模;动态来看,县级市(县)的人口吸引力在增强,而其他层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在下降;农业户口的迁移人口较城市户口迁移人口更倾向于向低层级城市迁移。当前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是在城镇化速度放缓形势下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符合人口迁移的趋势,也适应了农村地区待城镇化主体的需求特征。鉴于县级市(县)的人口吸引力不足,农村人口向县级市(县)转移势必是政策支持型的城镇化,这与向高层级城市自发迁移的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而应是并行不悖的。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正是中国治理优势所在。此外,东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具有基本相同的人口吸引力。因而,在人口向中西部回流的大背景下,不同省份的城镇化宜以省会城市为中心自成体系;在省会城市开始面临集聚不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省域内副中心城市是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市人口吸引力 城镇化
下载PDF
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孙斌栋 郑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3-1143,共11页
选取1997—2018年全国2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2000年后部分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对全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没有起到提高全省(区)人均GDP的作用;对于经济... 选取1997—2018年全国27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2000年后部分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对全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省会城市行政边界扩张没有起到提高全省(区)人均GDP的作用;对于经济规模占全省(区)份额本就很高的省会城市而言,通过行政手段做大其规模反倒对全省(区)人均GDP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作用强度随时间呈不断扩大趋势。因此,各省(区)在制定空间治理政策时应结合省会城市现有经济体量,注重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造成“一市独大”抑制全省(区)经济增长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省会 行政边界扩张 空间治理 合成控制法 省域经济增长
下载PDF
高密度建成环境与成人肥胖关系的研究现状、启示与展望
4
作者 孙斌栋 刘嘉航 尹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1-683,共13页
优化建成环境是预防肥胖、提升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密度作为最常见的建成环境要素,与肥胖的关系近年来受到了重点关注。然而,鉴于密度与肥胖关系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不明晰两者的关联,若盲目采取密度调控的措施,可能直接影... 优化建成环境是预防肥胖、提升人口健康水平的重要策略。密度作为最常见的建成环境要素,与肥胖的关系近年来受到了重点关注。然而,鉴于密度与肥胖关系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不明晰两者的关联,若盲目采取密度调控的措施,可能直接影响健康城市规划的成效,不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因此,迫切需要厘清密度与肥胖的关系以丰富我国城乡规划学和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并为健康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此,基于系统综述的方法,从研究区域、发表时间与数量、变量选择、研究设计、模型设置、实证结果等方面对密度与成人肥胖的关系进行详细梳理,在充分把握研究现状后,发现密度与肥胖存在潜在的U型关系规律,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加强对中国情境的关注、识别因果关联和全方位测度密度和肥胖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密度 超重 慢性病 健康城市 建成环境 系统综述
下载PDF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从芝加哥、洛杉矶到上海 被引量:5
5
作者 古荭欢 孙斌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源自西方的现代城市理论显然无法解释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城市的全部特征。为了使城市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以城市社会空间分析为例,聚焦高、中、低3类社会/收入阶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这一主题,对中国上海、美国芝加哥和洛杉矶3... 源自西方的现代城市理论显然无法解释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城市的全部特征。为了使城市理论具有更大的包容性,以城市社会空间分析为例,聚焦高、中、低3类社会/收入阶层的空间格局与演化这一主题,对中国上海、美国芝加哥和洛杉矶3座典型城市进行对比研究,尝试在捕捉地方性特征的同时提炼有关社会空间的普适性规律,为理论体系补充新的认知。研究表明,与美国“外高内低”的社会空间模式截然相反,中国城市呈现出“内高外低”的典型特征;在演化趋势上,美国城市体现为以低社会阶层邻里扩张为主的“社会空间下沉”,同时在历史悠久的大城市出现了高社会阶层群体向中心城内核的回流,而中国城市则呈现以中等收入邻里扩张为主的“社会空间上升”,同时伴随着中心城区内核少许高收入居民的外流。中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差异源自两国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别,但都遵循一些共同规律:各国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与城市化阶段相对应的;其差异和演变都可以采用城郊的人口吸引力和交通可达性这样的统一分析框架来理解;背后深层次的动力机制是相同的,本质上都反映了社会地位不均衡在空间上的映射,是优势群体主导区位竞争的空间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城市社会空间 上海 芝加哥 洛杉矶
下载PDF
洛杉矶学派及其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斌栋 魏旭红 王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2-409,共8页
对洛杉矶学派的缘起、背景、学术观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其在人文地理学多个分支学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洛杉矶学派的学术思想建立在索亚提出的社会-空间辩证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在同一生产方式下,社会和空间是相互影响的。... 对洛杉矶学派的缘起、背景、学术观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对其在人文地理学多个分支学科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洛杉矶学派的学术思想建立在索亚提出的社会-空间辩证理论基础之上,认为在同一生产方式下,社会和空间是相互影响的。危机与重构是社会-空间辩证关系在城市区域发展现实中的投射。洛杉矶学派以洛杉矶大都市区的发展为蓝本,生动地诠释了社会空间的辩证思想以及危机、重构在现实中的体现,认为洛杉矶大都市区是向后现代城市发展转型的典型案例。洛杉矶学派的观点对人文地理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了"人地关系"的内涵,提出了弹性生产下的新产业空间的概念,指出多中心结构是未来城市区域的发展方向,倡导空间上的社会正义,对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和社会地理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杉矶学派 后现代 社会-空间辨证 新产业空间 多中心 空间正义
下载PDF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7
作者 孙斌栋 王旭辉 蔡寅寅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45,共7页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论。为数很少的实证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关注多中心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数据可得的我国31个特大城市为例,从3个不同空间尺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指数,运用城市生产函数进行的经济绩效检验显示,在控制了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其他经典生产要素后,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同时,规模集聚也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论表明,与单中心相比,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一种高效的聚集模式。该结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国特大城市总体规划采取多中心布局提供了学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多中心结构 经济绩效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城市规模分布的经济绩效——基于中国市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孙斌栋 李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4,共7页
基于2010年市域数据,定量分析市域范围的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它重要的生产要素后,单中心规模分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随着规模由小变大,具有最优经济绩效的城市规... 基于2010年市域数据,定量分析市域范围的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它重要的生产要素后,单中心规模分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随着规模由小变大,具有最优经济绩效的城市规模分布形式存在单中心-多中心-单中心的转变;3没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明确证据;4西部地区城市规模单中心分布更有助于提高经济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单中心 多中心 经济绩效 市域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对城市群空间规划的政策启示 被引量:32
9
作者 孙斌栋 郭睿 陈玉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7-42,85,共7页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厘清哪种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绩效,有助于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城市群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陆地扫描全球人口数据库和欧洲航天局全球土地利用数...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的主要空间支撑形态,厘清哪种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绩效,有助于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城市群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基于陆地扫描全球人口数据库和欧洲航天局全球土地利用数据识别城市实体,并从单中心-多中心视角测度城市群空间结构,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检验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劳均GDP和劳均GDP增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绩效的提高.未来空间规划应在发挥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要素在城市群中整体均衡分布,形成各城市协调发展、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经济绩效 城市群 多中心 空间规划
下载PDF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4
10
作者 孙斌栋 吴雅菲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3-80,共8页
回顾了1986年至2007年之间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领域的155篇学术论文及部分代表性专著,将我国该领域研究总结划分为3个阶段,梳理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最新动态,评述了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成果、发展水平... 回顾了1986年至2007年之间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领域的155篇学术论文及部分代表性专著,将我国该领域研究总结划分为3个阶段,梳理了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进展与最新动态,评述了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重点、研究成果、发展水平等的阶段性特点与变化,剖析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并针对研究中遇到的瓶颈,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可能重点与方向,以期有助于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获得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 中国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多中心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研究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32
11
作者 孙斌栋 丁嵩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1,共8页
通过回顾国外多中心经济绩效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特别是单中心与多中心绩效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由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互借规模"、发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比较优势,加之较小的城市规模... 通过回顾国外多中心经济绩效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探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特别是单中心与多中心绩效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由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互借规模"、发挥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比较优势,加之较小的城市规模可以相对避免集聚不经济的产生,多中心空间结构理论上可以获得同等规模单一城市享有的集聚经济;受城市规模、发展阶段、地理空间尺度、功能联系、行业构成的异质性等因素影响,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表现不一。最后提出了深化国内研究的方向以及相关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多中心 集聚经济 经济绩效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实体城市的空间识别 被引量:18
12
作者 孙斌栋 张之帆 李琬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84-1896,共13页
基于LandScan全球人口和ESA全球土地利用数据,构建2000—2015年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数据库,刻画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的时空格局,进而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差分GMM法探索空间结构对省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不同... 基于LandScan全球人口和ESA全球土地利用数据,构建2000—2015年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数据库,刻画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的时空格局,进而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差分GMM法探索空间结构对省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不同规模省域的差异,最后从省会城市集聚(不)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2000—2015年,中国所有省会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得到了显著增加,省域人口空间结构存在单中心化的演变趋势,且中西部地区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相对偏单中心化;(2)对所有省份尤其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省份而言,人口空间结构单中心化倾向于提高省域经济效率,而对人口规模相对大的省份,人口空间结构单中心化很可能不利于省域经济效率的提高;(3)省会城市自身已经初显集聚不经济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省会”战略 人口空间布局 单中心化人口空间结构 经济绩效 省域
下载PDF
辽宁省城市中心性研究与城市发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孙斌栋 胥建华 冯卓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辽宁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区位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研究。通过对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辽宁省当前城市发展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社会经济体制、第三产业... 以辽宁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区位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研究。通过对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辽宁省当前城市发展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社会经济体制、第三产业、经济外向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心性 城市发展 主成分法 辽宁省
下载PDF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回顾、评价与启示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斌栋 郑燕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呈显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度化、机制市场化和战略空间细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现行区域发展战略存在若干不足,有追求政策优惠忽视制度创...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呈显出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度化、机制市场化和战略空间细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现行区域发展战略存在若干不足,有追求政策优惠忽视制度创新的倾向,区域发展战略之间缺乏宏观整体性衔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瓶颈远未取得突破,区域发展战略仍过于强调效率目标,对不发达地区关注不足。因而,未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不应追求数量,要注重是否真正有利于实现区域的改革创新;亟需制定一个全局性区域连接发展规划,或者以整合发展的理念对现有的区域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统筹管理;中央应制定和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保障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区际自由公平贸易;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地区选择应更注重公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战略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上海居住空间分异的实证分析与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被引量:20
15
作者 孙斌栋 吴雅菲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10,共8页
本文采用住宅租赁价格数据,借助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上海外环线以内地区的居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以经济状况为标杆的居住空间分异在上海已初现端倪,贫富两个阶层居住隔离显著。居住空间分异的主导力量是市场机... 本文采用住宅租赁价格数据,借助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上海外环线以内地区的居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以经济状况为标杆的居住空间分异在上海已初现端倪,贫富两个阶层居住隔离显著。居住空间分异的主导力量是市场机制,包括城市规划在内的公共政策未加以有效引导也是重要原因,其后果是社会隔离加深、社会对比加剧与社会公平受损。最后,从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纠正市场外部性的工具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空间分异 分异度 城市规划 上海
下载PDF
上海城市交通的战略选择:空间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斌栋 胥建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67,共6页
首先简要介绍了上海市目前交通拥堵状况和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进展,在详细分析交通供需矛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思路。指出对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显示出优化空间结... 首先简要介绍了上海市目前交通拥堵状况和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进展,在详细分析交通供需矛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思路。指出对于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显示出优化空间结构对于解决交通问题的现实必要性。最后就如何优化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来解决上海交通问题提出了一些战略性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问题 交通供给 交通需求 城市空间结构 新城 上海
下载PDF
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国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孙斌栋 王颖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11,共9页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制度变迁(即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分别以非国有经济比重和合成的制度指数作为测度制度变迁的指标,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经济增长诸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 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认为制度变迁(即改革)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分别以非国有经济比重和合成的制度指数作为测度制度变迁的指标,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经济增长诸要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与资本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人力资本没有显示出统计上的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变迁 区域经济增长 新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欧洲混合居住政策效应的研究述评及启示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斌栋 刘学良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102,共7页
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合居住是很多欧洲国家应对社会排斥、实施城市复兴的核心政策。目前,欧洲国家普遍采取的混合居住政策是推动住房所有权类型的多样化,即通过拆除、出售社会住房和将废弃的社会住房改建为私人住房来吸引较高收入群体迁入... 不同社会阶层的混合居住是很多欧洲国家应对社会排斥、实施城市复兴的核心政策。目前,欧洲国家普遍采取的混合居住政策是推动住房所有权类型的多样化,即通过拆除、出售社会住房和将废弃的社会住房改建为私人住房来吸引较高收入群体迁入到社会住房邻里,或者要求新发展地区有一定比例的社会住房。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发现,混合居住政策的效果总体是积极的,但仍然对其存在很多争议,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欧洲经验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尤其是为我国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发展提供了启示。在住房市场化的同时,我国城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干预,在确保低收入群体住房权益的同时,应逐步引导不同阶层的混合与和谐,避免大规模贫困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居住 社会混合 政策 效应 欧洲
下载PDF
德国国家空间规划的最新进展解析与启示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斌栋 殷为华 汪涛 《上海城市规划》 2007年第3期54-58,共5页
空间规划是国家政府宏观调控空间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概述德国空间规划为基础,重点从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发展特征及其未来图景等方面,对2000年以来德国国家空间规划进行解读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相关空间规划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国家空间规划 进展 启示 德国
下载PDF
合作型的全球城市--德国城市体系研究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斌栋 迪特里希.亨克尔 刘学良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2008年第6期59-64,共6页
与美国、英国和日本不同,德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并没有一个顶级的全球城市。对德国城市体系的分析显示,德国拥有一个由多个重要城市构成的城市体系网络,城市间存在良好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且具有高度的交通可达性。这... 与美国、英国和日本不同,德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并没有一个顶级的全球城市。对德国城市体系的分析显示,德国拥有一个由多个重要城市构成的城市体系网络,城市间存在良好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且具有高度的交通可达性。这种城市体系结构加强了区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发现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法,而且与单一的全球城市相比具有较低的拥堵成本。这种城市体系并没有影响甚至是强化了德国企业在世界高端产品生产上的优势地位,德国企业也并没有因缺少单一的全球城市而丧失了全球经济的控制权。因而,从成效出发,德国城市系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合作型的全球城市。这样的经验为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提供了新思路,未来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应该突破上海行政界限,定位为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建的全球城市。为此,长三角城市间要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以市场机制为根本实现路径,并进一步提高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 合作型 德国 上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