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话剧的概念、话语与史学建构
1
作者 宋宝珍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话剧作为中国现当代舞台艺术之一种,其概念的演进饱含了戏剧家们的生命意识、艺术情怀和文化建构目的。“中国话剧”这一概念的确立,对于中国戏剧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话剧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关键话语... 话剧作为中国现当代舞台艺术之一种,其概念的演进饱含了戏剧家们的生命意识、艺术情怀和文化建构目的。“中国话剧”这一概念的确立,对于中国戏剧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话剧在其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关键话语,这些话语不仅体现了中国话剧的发展脉络,更为其未来的走向提供了思考向度。在中国话剧的史学建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话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特点,探讨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还需要对话剧的经典作品、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揭示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话剧 概念 话语 史学建构
下载PDF
从高原向高峰抵进——新时代戏剧艺术发展概览
2
作者 宋宝珍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7期45-55,I0002,I0003,共13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戏剧工作者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戏剧作品[1],由艺术高原向艺术高峰不断抵进。在历史剧创作中,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历史文献,出现了一批以古代历史和文人贤士为素材的戏剧,以此赓续优秀传统,弘扬民... 进入新时代以来,戏剧工作者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戏剧作品[1],由艺术高原向艺术高峰不断抵进。在历史剧创作中,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历史文献,出现了一批以古代历史和文人贤士为素材的戏剧,以此赓续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知古鉴今,推陈出新。在红色历史、革命题材戏剧创作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卓绝历程,塑造人民英雄。在现实题材戏剧创作中,以一大批主题性艺术作品书写当代传奇,追求现实诗意。在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中,有效实现了从文学到戏剧的转型,取得了良好的剧场效益。此外,“新空间”“云演艺”,科技赋能戏剧,在剧场艺术的呈现与传播途径的延展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戏剧创作 主题性 科技赋能
下载PDF
海那边是家--评福建人艺的话剧《过海》
3
作者 宋宝珍 《福建艺术》 2024年第7期19-21,共3页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如何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如何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中国戏剧家们努力解答的艺术命题。话剧《过海》根据福建作家王鸿的中篇小说《台北来信》改编,由周长赋和王鸿联...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如何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如何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一直是中国戏剧家们努力解答的艺术命题。话剧《过海》根据福建作家王鸿的中篇小说《台北来信》改编,由周长赋和王鸿联合编剧,李伯男执导,福建人民艺术剧院精心制作并演出。《过海》的戏剧题材源于真实历史,1949年之后国民党政权败走台湾地区,两岸隔绝,亲人相望不相见。此剧以大历史为背景,以小家庭为焦点,以小人物的情感缝倦,奏响了两岸人民的思乡曲,书写了人的命运跌起伏的悲喜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题材 大历史观 艺术剧院 周长赋 国民党政权 人的命运 时代观 思乡曲
下载PDF
以杂技艺术创造戏剧情境——评杂技剧《先声》
4
作者 宋宝珍 《杂技与魔术》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2024年1月6-7日,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新创作的杂技剧《先声》(编剧陈国峰、马琳,总导演李春燕)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广受欢迎,获得成功。该剧将九一八事变之后沈阳军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这条红色主线,融合在各种杂技技巧的有机整合与精彩呈... 2024年1月6-7日,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新创作的杂技剧《先声》(编剧陈国峰、马琳,总导演李春燕)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广受欢迎,获得成功。该剧将九一八事变之后沈阳军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这条红色主线,融合在各种杂技技巧的有机整合与精彩呈现之中,形成了一台主题鲜明、叙事清晰、整体和谐、亮点突出的杂技剧。可以说,它为杂技剧的创新发展开拓了路径、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技艺术 杂技剧 杂技技巧 日本侵略者 戏剧情境 李春燕 整体和谐 有机整合
下载PDF
向50年代的青春致敬 话剧《同学少年》研讨会纪要
5
作者 仲呈祥 马也 +6 位作者 宋宝珍 武丹丹 徐健 毛时安 郦国义 李守成 谭曙 《上海戏剧》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9月6日至9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和黄浦文旅出品的话剧《同学少年》亮相中国大戏院。该剧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取材于纪实文学作品《炮弹壳、小提琴和降落伞》,演绎了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比乐中学几个中学生放弃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毅然加入... 9月6日至9日,由上海戏剧学院和黄浦文旅出品的话剧《同学少年》亮相中国大戏院。该剧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取材于纪实文学作品《炮弹壳、小提琴和降落伞》,演绎了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比乐中学几个中学生放弃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真人真事。9月9日,话剧《同学少年》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举办,与会专家纷纷送上提点和建议,以期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剧目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戏剧学院 纪实文学 研讨会纪要 乐中学 华山路 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和生活 真人真事
下载PDF
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与创造性转换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宝珍 卢荟伊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文学与戏剧是一对姊妹艺术,自有戏剧以来,它与文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与戏剧在文本呈现上具有相通性,但在体裁与呈现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瞭望与发现,也是在文学宝藏中的寻找与精选,是依照戏剧... 文学与戏剧是一对姊妹艺术,自有戏剧以来,它与文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与戏剧在文本呈现上具有相通性,但在体裁与呈现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瞭望与发现,也是在文学宝藏中的寻找与精选,是依照戏剧性原理对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转换,乃至新开掘、新阐释与新表现。改编者既要尊重原著,又要发挥创新性,不仅要对文学作品进行博观约取、含英咀华的过滤与提纯,而且要葆有原作的精华内涵与精粹成分。戏剧改编不仅是旨在完成不同媒介、不同形态作品的相互转换,而且是为了找到文学作品所体现的思想内涵、美学潜质以及和当代文化价值的连接点和相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戏剧改编 方法 创造性转换
下载PDF
音乐剧《有一天》——天翻地覆的瞬间偶然之中的必然
7
作者 宋宝珍 《中国音乐剧》 2023年第1期34-37,共4页
有一天,当光明驱散黑暗,有一天,当真相粉碎谎言,有一天,当正义战胜邪恶,有一天,当偶然成为必然。看似普通的有一天,改变历史的一瞬间,无数个偶然的事件,有多少必然的关联。
关键词 音乐剧 偶然 光明
下载PDF
红色经典的戏剧路径与艺术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宝珍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4期22-30,共9页
本文对于红色经典的概念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对红色经典戏剧的发展路径、艺术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以"红色"的特有内涵,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权和新事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而"红色经典"一词则出现... 本文对于红色经典的概念进行了基本的界定,对红色经典戏剧的发展路径、艺术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指出以"红色"的特有内涵,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权和新事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出现,而"红色经典"一词则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以红色历史、革命先驱、英模人物为表现对象的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红色经典应具有正确的导向性、艺术的真实性、人物的典型性,应言近旨远、拥有最广大的受众,具有不断被诠释的丰富艺术内涵、完美的艺术呈现和持久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戏剧研究 红色题材 时代主题
下载PDF
易卜生与百年中国话剧 被引量:4
9
作者 宋宝珍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20,共7页
2006年,“每天至少有一部易卜生的作品在世界某一舞台上演”。(挪威易卜生纪念活动主任特恩·巴德松语)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举办的戏剧演出季中,推出了包括《建筑大师》、《群鬼探戈》、《培尔·金特》、《玩偶之家》、《娜拉离开... 2006年,“每天至少有一部易卜生的作品在世界某一舞台上演”。(挪威易卜生纪念活动主任特恩·巴德松语)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举办的戏剧演出季中,推出了包括《建筑大师》、《群鬼探戈》、《培尔·金特》、《玩偶之家》、《娜拉离开丈夫以后》、《群鬼》在内的六台易卜生戏剧。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易卜生戏剧集》(三卷本)。如此规模的戏剧纪念活动,表现了易卜生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是中国话剧百年。在中国话剧诞生的1907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第一次简要评价了易卜生:“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死守真理,以拒庸愚”。新文化运动的启蒙导引着易卜生走进中国,成为中国现代意识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戏剧家在与易卜生的神思交会中,见证了中国社会变迁的世相,亲历了中国话剧实践的曲折发展。他们在艺术与社会的纠缠中与易卜生或亲近、或疏离,而无论是敞开怀抱走近还是误读乃至背弃,都反映了他们悲欣交集的艺术探索和命运。这也是中国话剧的命运。而未来总在自己脚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中国话剧 剧作家
下载PDF
热血铸就经典:红色戏剧的回顾和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宋宝珍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5期23-32,共10页
'每一场革命都有自身的传奇。'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全美作家协会主席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开宗明义地讲到。他以75岁高龄重走长征路,体验艰难险阻中的悲壮历程与英雄传奇,认为长征是... '每一场革命都有自身的传奇。'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全美作家协会主席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开宗明义地讲到。他以75岁高龄重走长征路,体验艰难险阻中的悲壮历程与英雄传奇,认为长征是'考验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20世纪'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1]。当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冲破帝国主义势力和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时期 国民党军队 英雄传奇 索尔兹伯里 李伯钊 红军战士 战士剧社 钱壮飞 《长征》 战斗间隙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包覆金属磁记录粉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宝珍 王其祥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19-223,共5页
金属磁记录粉逐渐向微细化、高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发展.利用有机化合物包覆金属磁记录粉,主要目的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牢固、极薄的保护膜,提高金属磁记录粉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改善金属磁记录粉在磁浆中的分散性能... 金属磁记录粉逐渐向微细化、高矫顽力、高饱和磁化强度发展.利用有机化合物包覆金属磁记录粉,主要目的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牢固、极薄的保护膜,提高金属磁记录粉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改善金属磁记录粉在磁浆中的分散性能.本文就金属磁记录粉包覆有机化合物的选取、工艺过程及改性效果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记录粉 超细金属颗粒 包覆 有机物
下载PDF
意态由来画不成──谈电视剧《雷雨》在改编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宝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意态由来画不成谈电视剧《雷雨》在改编中存在的问题宋宝珍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魅力,总是昭示着后人去不断地欣赏它,品味它,在解读中给予新的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剧《雷雨》的编导将曹禺先生写于... 意态由来画不成谈电视剧《雷雨》在改编中存在的问题宋宝珍一部成功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魅力,总是昭示着后人去不断地欣赏它,品味它,在解读中给予新的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剧《雷雨》的编导将曹禺先生写于30年代的一部经典话剧,改编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雷雨》 后现代 现代主义 周朴园 改编者 李少红 曹禺 悲剧生成 繁漪 阿瑟·密勒
下载PDF
遭遇审美现代性:文化选择与精神契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宝珍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99,共8页
20世纪初 ,中国现代戏剧产生并发展起来 ,其历史命运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 ,它始终纠缠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自身审美现代性的矛盾。“五四”时期开放的社会文化景观 ,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 ,为中国现代主义戏剧的产生和发展 ,提供... 20世纪初 ,中国现代戏剧产生并发展起来 ,其历史命运中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 ,它始终纠缠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自身审美现代性的矛盾。“五四”时期开放的社会文化景观 ,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 ,为中国现代主义戏剧的产生和发展 ,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而中国人自身现代意识的觉醒、滋生与嬗变的过程 ,则决定了中国戏剧审美现代性的体现 ,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品格和独特的文化形态。本文通过对中国现代戏剧审美现代性的思想资源、及其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吸纳和消化 ,以及所体现的审美现代性的民族特色的分析 ,来概括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面貌和艺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现代主义 中国 现代戏剧 思想资源 民族特色 艺术传播
下载PDF
“一带一路”框架中戏剧交流的回望与前瞻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宝珍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1期37-43,共7页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推进中国经济崛起、民族文化振兴的有力举措。"一带一路"构想中的经济腾飞,离不开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互惠、融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话剧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在...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推进中国经济崛起、民族文化振兴的有力举措。"一带一路"构想中的经济腾飞,离不开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互惠、融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话剧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交流的载体——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其具有亲和力。话剧的艺术样态与发展步态,与其他民族的艺术具有共通性,理应发挥其在各民族之间增进友谊、加强理解、开展合作、谋求共识的重要作用。在相互尊重、互惠共赢的前提下,跨文化的戏剧交流将会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戏剧交流 戏剧发展
下载PDF
曹禺剧作的当代诠释与舞台呈现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宝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15,共8页
文章总结和归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对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诠释、改编以及由此形成的舞台艺术的现代特点。在概括描述《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常演常新的剧场面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导演风格... 文章总结和归纳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对于曹禺经典剧作的诠释、改编以及由此形成的舞台艺术的现代特点。在概括描述《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作常演常新的剧场面貌的前提下,对不同的解读方式、不同的导演风格、不同的舞台呈现进行学术研讨和分析评价,肯定了既尊重原著、又不断升华原著的美学精神的艺术创造方法,同时对于有违原著美学旨趣的肆意改编提出批评,并探讨如何发挥经典剧作的现代意义、深化其文化价值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剧作 导演 诠释 舞台呈现
下载PDF
寻踪觅迹,终得真谛——试论田本相及其曹禺戏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宝珍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10期25-34,共10页
田本相对于曹禺及其戏剧的研究,在新时期带动了学术界“曹禺热”的形成,这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本文试图分析田本相一系列曹禺研究成果的形成、其中的研究方法、主要学术观点以及重要学术贡献等。对于田本相在学术研究中所运用的访谈调... 田本相对于曹禺及其戏剧的研究,在新时期带动了学术界“曹禺热”的形成,这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本文试图分析田本相一系列曹禺研究成果的形成、其中的研究方法、主要学术观点以及重要学术贡献等。对于田本相在学术研究中所运用的访谈调研、文本阐释、比较艺术学、文化现象学等批评方法也予以了总结和概括。本文指出,田本相的曹禺研究,从剧作家出发,摹画曹禺的灵魂,发现其创作动因;从戏剧文本出发,阐发了曹禺戏剧的诗化现实主义风格;从文化意义出发,揭示了曹禺戏剧的现代性与民族性;从悲剧内涵出发,阐明了曹禺剧作的美学价值和他自身的悲悯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本相 曹禺 话剧评论 话剧史
下载PDF
欧阳予倩:史论性批评的创立与现代戏剧的体认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宝珍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0-27,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处在一个很关键的历史时刻的.一方面,旧的封建文化体系已经显示了向现代文化体系过渡的契机,另一方面,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艺术形式尚未建立和崛起,在一种文化嬗变的阵痛中,中国的戏剧事业面临着是从烂熟到衰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处在一个很关键的历史时刻的.一方面,旧的封建文化体系已经显示了向现代文化体系过渡的契机,另一方面,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艺术形式尚未建立和崛起,在一种文化嬗变的阵痛中,中国的戏剧事业面临着是从烂熟到衰朽,还是从革新到更生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剧 体认 封建文化 文化嬗变 欧阳予倩 现代文化 过渡 戏剧事业 艺术形式 革新
下载PDF
在历史与现实中间审视戏剧——中国戏剧现状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宝珍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51-55,共5页
自2002年10月16日开始,为期7天的"中国戏剧现状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发起,由云南艺术学院承办,与会者由来自云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戏剧... 自2002年10月16日开始,为期7天的"中国戏剧现状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发起,由云南艺术学院承办,与会者由来自云南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的本学会骨干成员组成,他们也是近年来活跃在戏剧现状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此次相聚,目的在于描述近20年来中国戏剧的发展,对其中的成绩与经验、教训与不足,进行学术总结和理论研讨,对于妨碍艺术进步的诸种不良倾向予以批评,为中国戏剧的存在寻找现实定位,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院 中国戏剧 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话剧 审视 由来 历史研究 历史与现实 学术研讨会
下载PDF
2019话剧:沉淀与奋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宝珍 尤里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4-16,共13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话剧界围绕这些论题进行了历史梳理、理论争鸣和学术总结。话剧史学研究在不断延展中走向自省与自觉。理论研究回归戏剧本体,从现象学、后现代哲学等视角,重新审视当代剧场所涉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100周年,话剧界围绕这些论题进行了历史梳理、理论争鸣和学术总结。话剧史学研究在不断延展中走向自省与自觉。理论研究回归戏剧本体,从现象学、后现代哲学等视角,重新审视当代剧场所涉及的有关戏剧性、文学性、剧场性、在场性等重要问题,大大深化了对当代戏剧理论前沿问题的思考。渐成热点的跨文化研究打开了中国当代戏剧理论与实践的国际视野。话剧批评聚焦现实题材,对现实主义戏剧观念不断深化。创作的日益多元带来评论的活跃,系统性、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为研究与实践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以上2019年中国话剧艺术的新进展,正共同推动着中国戏剧创作与理论建设朝深层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话剧 话剧艺术 话剧史 话剧理论 话剧评论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戏剧的发展路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宝珍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5期38-46,共9页
本文将21世纪以来中国话剧的演出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面貌和艺术特点进行评析,指出当代舞台显现出三大态势:一是经典剧目、保留剧目的复排、重演占据相当比例,二是原创剧目的创演逐渐显示实力,三是小剧场戏剧演出仍将继续,并呈现... 本文将21世纪以来中国话剧的演出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面貌和艺术特点进行评析,指出当代舞台显现出三大态势:一是经典剧目、保留剧目的复排、重演占据相当比例,二是原创剧目的创演逐渐显示实力,三是小剧场戏剧演出仍将继续,并呈现流行化、多元化态势。在现代语境下,探索人性、反映现实的戏剧仍是发展主流,而职业、非职业的民营剧团的出现,丰富了戏剧演出市场,带来了流行化、商业化、娱乐化的趣味,如何保护与引导仍是尚待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戏剧 经典剧目 保留剧目 原创剧目 小剧场戏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