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甲午”到“庚子”——论晚清华夷观念的崩溃 被引量:4
1
作者 宝成关 田毅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9-85,共7页
从“长时段”角度,可将晚清华夷观念解体崩溃的过程分为“松动期”、“解体期”、“开始崩溃”和“最后崩溃”四个时期。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最后一个藩属国的丧失,标志着晚清华夷观念开始走向“崩溃”;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在民族空前... 从“长时段”角度,可将晚清华夷观念解体崩溃的过程分为“松动期”、“解体期”、“开始崩溃”和“最后崩溃”四个时期。甲午战争的惨败以及最后一个藩属国的丧失,标志着晚清华夷观念开始走向“崩溃”;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在民族空前危机的形势下,虽然传统的华夷观念重新走向“炽烈”,但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晚清华夷观念宣告“最后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庚子事变 华夷观念 儒家思想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
下载PDF
18世纪清政府禁教政策的确立与实施 被引量:4
2
作者 宝成关 《河北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89-95,共7页
18世纪清政府禁教政策的确立与实施宝成关18世纪的中国,即清中叶雍正、乾隆、嘉庆三朝时期,清政府一反清初对耶稣会士的优容礼遇,采取严厉禁教政策,西方传教士被全部驱逐出境。其影响所及,不仅使以传教士为主要传媒的西学东渐... 18世纪清政府禁教政策的确立与实施宝成关18世纪的中国,即清中叶雍正、乾隆、嘉庆三朝时期,清政府一反清初对耶稣会士的优容礼遇,采取严厉禁教政策,西方传教士被全部驱逐出境。其影响所及,不仅使以传教士为主要传媒的西学东渐潮流为之断落,并导致清政府再次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清朝 禁教政策 宗教 宗教史
下载PDF
谭嗣同民权观新探 被引量:1
3
作者 宝成关 颜德如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46,共7页
谭嗣同的民权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谭嗣同全面地剖析权力结构(君民、官民、士民)关系并进行民权设计,同时也注意个人自由之弘扬;第二阶段转向权力结构关系尤其是君(臣)民关系的新阐释,大力鼓吹其民主思想,对个... 谭嗣同的民权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谭嗣同全面地剖析权力结构(君民、官民、士民)关系并进行民权设计,同时也注意个人自由之弘扬;第二阶段转向权力结构关系尤其是君(臣)民关系的新阐释,大力鼓吹其民主思想,对个人自由采取笼而统之的态度;第三阶段主要关心权力结构中的官民关系和全力依托于学会来改善这种关系,在名实之辨中达到实际地维新变革,伸张民权之呼声较弱,个人自由排除在他的关切之外,民主的理想仅成为维护伦常的应有之义。由此可见,谭嗣同的民权观迥异于西方自由主义。之所以如此,在于他对民权的价值评判即“是目的还是手段”上。家国一体的致思起点,很难让其民权思想游离振衰起弱这一工具性的强烈急务,这是造成他疏离自由主义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嗣同 民权 自由主义
下载PDF
论辛亥时期的国民观 被引量:2
4
作者 宝成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7-216,共10页
辛亥时期,随着社会剧变,思想领域也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变化之一,就是"国民"取代"臣民",成为政治领域官方的通用话语。时人大体围绕民族精神、国家观念、权利观念、自治精神及宪政观念与宪法意识等范畴,把握国民的... 辛亥时期,随着社会剧变,思想领域也发生深刻变革。其中变化之一,就是"国民"取代"臣民",成为政治领域官方的通用话语。时人大体围绕民族精神、国家观念、权利观念、自治精神及宪政观念与宪法意识等范畴,把握国民的内涵。同时针对如何培育国民,提出要注重国民教育,鼓励国民参与政治实践,乃至在革命斗争中塑造国民等主张。这一时期关于国民问题的讨论,具有传播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之特点,不过此时国民观念仍远未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国民观 民族国家 陶铸国民
下载PDF
论洋务时期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系统输入 被引量:2
5
作者 宝成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5期1-7,共7页
由于洋务运动使中国具备了经济和人才方面的条件,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系统地输入中国。其特点是输入渠道多元化,既有军工企业系统。又有政府机构,还有教会系统;输入学科系统化,即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零星输... 由于洋务运动使中国具备了经济和人才方面的条件,从19世纪60年代起,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系统地输入中国。其特点是输入渠道多元化,既有军工企业系统。又有政府机构,还有教会系统;输入学科系统化,即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零星输入,而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所有重要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系统输入。洋务时期西方近代自然利学的输入,范围广、规模大、数量多、质量高,与中国的近代化建设紧密结合,选择性强,既新且快,全面而又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时期 西万 近代自然科学 输入
下载PDF
清初西学输入的成就与局限 被引量:1
6
作者 宝成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2-46,共5页
清初西学输入的成就与局限宝成关一由于清初统治者,尤其是顺治、康熙两帝,对传教士及西学相继连续采取了优容礼遇及吸收引进的政策,使西学东渐的势头并未因明清鼎革而中断,西方科学文化在清初得以进一步传入中国,并在一些领域取得... 清初西学输入的成就与局限宝成关一由于清初统治者,尤其是顺治、康熙两帝,对传教士及西学相继连续采取了优容礼遇及吸收引进的政策,使西学东渐的势头并未因明清鼎革而中断,西方科学文化在清初得以进一步传入中国,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1、天文学。164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输入 传教士 《几何原本》 耶稣会士 徐光启 西方文化 西学中源 《割圆密率捷法》 明安图 《四库全书总目》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国民观 被引量:1
7
作者 宝成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8-125,共8页
孙中山在长期的理论思索和革命斗争中,确立了以共和国体与权利观念为内核的近代国民观念。其国民观念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民族精神是其特色、国家观念是其支柱、主人翁思想是其核心、自治观念是其基础、法治观念是其保障、创制精神则... 孙中山在长期的理论思索和革命斗争中,确立了以共和国体与权利观念为内核的近代国民观念。其国民观念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民族精神是其特色、国家观念是其支柱、主人翁思想是其核心、自治观念是其基础、法治观念是其保障、创制精神则是其最高境界。辛亥前后,关于国民观的讨论颇为热烈,其中真正形成体系的还属孙中山的国民观。百年后的今天重新审视,其中的理性思索值得珍视,对今天国民素质的提高也仍不失借鉴与启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民观念 “孕育”国民
下载PDF
基层权力“家族化”危机及其现实根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宝成关 胡锐军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7期6-9,共4页
基层权力“家族化”是中国政治生态的一个毒瘤,近年来,这一现象正爆发性、多发性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如果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中国就可能会形成一种权力家族化和地方权力黑社会化的状况,而它的产生既与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息息相关... 基层权力“家族化”是中国政治生态的一个毒瘤,近年来,这一现象正爆发性、多发性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如果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中国就可能会形成一种权力家族化和地方权力黑社会化的状况,而它的产生既与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息息相关,又与我们国家既有的体制性障碍密不可分,厘清这些根源对于制定相关消解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权力 家族化 实根 危机 传统政治文化 体制性障碍 政治生态 地方权力
下载PDF
李时岳《近代史新论》与新时期近代史研究
9
作者 宝成关 李书源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30,共7页
李时岳《近代史新论》与新时期近代史研究宝成关,李书源近年来史学界知名学者的论文相继结集出版,李时岳先生的《近代史新论》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为"新论"所阐发的一些重要观点,当初发表时就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轰动,引起了相当... 李时岳《近代史新论》与新时期近代史研究宝成关,李书源近年来史学界知名学者的论文相继结集出版,李时岳先生的《近代史新论》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因为"新论"所阐发的一些重要观点,当初发表时就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轰动,引起了相当激烈的争论,对当时中国近代史研究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 阶级斗争 中国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 洋务思想 辛亥革命
下载PDF
胡适对儒学的现代阐释及其价值
10
作者 宝成关 颜德如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117-125,共9页
胡适对儒学的阐释一直处于理性探讨与文化宣传的交替互动之中。当他进行冷静的学术探讨时 ,对儒学展开历史 (事实 )判断和内在批判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都能抱着一种充满理性精神的赞赏态度 ;但当他面临不断变迁的复杂时局时 ,在国内... 胡适对儒学的阐释一直处于理性探讨与文化宣传的交替互动之中。当他进行冷静的学术探讨时 ,对儒学展开历史 (事实 )判断和内在批判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都能抱着一种充满理性精神的赞赏态度 ;但当他面临不断变迁的复杂时局时 ,在国内采取谴责态度 ,在国外又采取激赏态度。正是他的此种貌似矛盾的态度 ,揭示了儒学三方面的价值 :人类本性、发展品格和实用理性。儒学之所以具有如是的价值 ,就在于胡适坚信 :批判必须源于真实的了解之上。保守与创新并不是对峙的 ,而是基于共同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在保守与创新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才能维护历史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儒家 价值 批判 理性探讨 文化宣传
下载PDF
略论光绪甲申朝局之变
11
作者 宝成关 《史学月刊》 1988年第5期56-61,共6页
1884年4月,中法战争正在进行之际,慈禧太后突然罢免了以恭亲王奕沂为首的全体军机大臣,对清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这是继1861年辛酉政变之后晚清政局演变中的又一重大事件,很值得认真研究,本文谨就其发生原因、经过及影响等问题进行... 1884年4月,中法战争正在进行之际,慈禧太后突然罢免了以恭亲王奕沂为首的全体军机大臣,对清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这是继1861年辛酉政变之后晚清政局演变中的又一重大事件,很值得认真研究,本文谨就其发生原因、经过及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一慈禧对军机处的突然改组,表面上看是由于清军在中法战争中连连失利,山西、北宁相继失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军机大臣 慈禧太后 军机处 辛酉政变 清政府 张佩纶 政局演变 清流派 清王朝
下载PDF
治学心得琐谈
12
作者 宝成关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1年第3期16-23,共8页
本文仅就青年学者治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谈六点个人心得体会。一、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对此,我的看法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和自己导师的方向一致,从导师研究领域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我本人就是这么做的,我的导师李时岳是国内最早研... 本文仅就青年学者治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谈六点个人心得体会。一、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对此,我的看法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和自己导师的方向一致,从导师研究领域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我本人就是这么做的,我的导师李时岳是国内最早研究辛亥革命的,他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大做邵循正先生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两湖地区的革命运动》,是国内有关辛亥革命的第一部著作。截止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他已经出版了4部著作,33篇论文,这和国内同时代的其他学者相比,绝对是绝无仅有的一位。我1979年读研一开始就选择了他的研究方向,全力以赴读遍了吉大图书馆所藏辛亥革命的所有图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资料 毕业论文 心得体会 李时岳 两湖地区 辛亥革命 研究生 图书馆
下载PDF
奕诉与戊戌变法
13
作者 宝成关 《北方论丛》 CSSCI 1990年第5期66-70,共5页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曾有一个很关键而又被忽略的人物,这个人既反对光绪帝的变法维新,又抵制慈禧的废立阴谋,在维新与守旧两派的斗争中起着缓冲作用。在他生前,新旧两派均因受到某种制约而难以各行其志;当他死后,两派便都摆开自己... 在戊戌维新运动中,曾有一个很关键而又被忽略的人物,这个人既反对光绪帝的变法维新,又抵制慈禧的废立阴谋,在维新与守旧两派的斗争中起着缓冲作用。在他生前,新旧两派均因受到某种制约而难以各行其志;当他死后,两派便都摆开自己的阵势。此人,便是恭亲王奕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奕诉 戊戌维新运动 变法维新 光绪帝
下载PDF
严复对“自繇”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6
14
作者 颜德如 宝成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178,共7页
西方自由思想自传入中国,其命运多舛是众所周知的。从历史的纵轴线来看,有人以为,严复对“自繇”思想的独特理解,便预设了其命运。我们认为,这种代际相承的影响,并非“自繇”思想命运的致命因素。实质上,每一代思想家对“自繇”思想解... 西方自由思想自传入中国,其命运多舛是众所周知的。从历史的纵轴线来看,有人以为,严复对“自繇”思想的独特理解,便预设了其命运。我们认为,这种代际相承的影响,并非“自繇”思想命运的致命因素。实质上,每一代思想家对“自繇”思想解读的中西文化传统参照系与现实处境,才是导致他们传播“自繇”思想成功与否的根本性要素。严复对“自繇”思想的解读,自然不能游离中西文化传统与现实处境的限制。明乎此,我们才会理解“自繇”思想为何在中国社会难以安身立命,而不轻易地对中国自由主义的布道者们进行情绪化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自繇'思想 政治学 自由主义 启蒙革命
下载PDF
中西方政治学比较论纲 被引量:2
15
作者 颜德如 宝成关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7,共6页
政治学作为人类思维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中西方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就政治学的传统而言,西方一直存在民主政治和君主政治两大传统,它们存在着"连续性"之关联和"否定性"的特点;中国基本上只存在着一种传统,这一传... 政治学作为人类思维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在中西方表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就政治学的传统而言,西方一直存在民主政治和君主政治两大传统,它们存在着"连续性"之关联和"否定性"的特点;中国基本上只存在着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与中国古老的文明一样漫长而绵延不断,呈现出"连续性"的发展态势。也就是说,西方政治学的发展一直居于一种竞争态势,而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一直处于一种非对抗态势。正是这种不同的发展态势,才使得中西方政治学在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理论表现、现实功能和同宗教的关系等方面表现出许多相异的特征。在这些特征的支配下,中西方政治学在近代一经相遇后,便呈现出冲突与交融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政治传统 主流政治学 中西比较
下载PDF
创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完善智库建设七项机制 被引量:26
16
作者 胡锐军 宝成关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12期24-27,共4页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坚持服务理念,实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统一,一流的智库不仅仅只是服务领导,还要能服务于社会需求,能引领社会思潮,而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重点...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坚持服务理念,实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统一,一流的智库不仅仅只是服务领导,还要能服务于社会需求,能引领社会思潮,而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人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重点加强整合机制、准入机制、竞争机制、供给机制、转化机制、共享机制和培育机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智库 服务理念 服务决策 服务社会 社会需求 社会思潮 准入机制
下载PDF
古代中国民本思想长期存在的原因、价值及其揭示的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颜德如 宝成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共4页
民本思想自形成后便长期存在于古代中国社会。其原因主要是它披上德治主义的合法外衣、匹配重农抑商的合法政策以及与尊君构成失衡的一体两翼关系。民本思想长期存在的主要价值体现为直接价值和根本价值。前者在于它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 民本思想自形成后便长期存在于古代中国社会。其原因主要是它披上德治主义的合法外衣、匹配重农抑商的合法政策以及与尊君构成失衡的一体两翼关系。民本思想长期存在的主要价值体现为直接价值和根本价值。前者在于它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后者在于它成了人文精神的表演场。它的长期存在还揭示了古代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周期性存在的民生问题、无法摆脱的农民造反和治乱循环之周期律、难以实现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以及王朝体制存在诸多制约社会发展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尊君 古代中国
下载PDF
戊戌维新思想家对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贡献
18
作者 王亚玲 宝成关 +1 位作者 汤雅莉 李雁 《行政与法》 2006年第6期69-70,共2页
“开民智”是戊戌维新思想家宣传变法思想的主旨。100多年来,维新思想家“开民智”的思想,及重视利用学会、报纸、图书馆推动变法,为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文化进入现代转型期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 维新思想家 学会 报纸 图书馆 贡献
下载PDF
严复笔下的卢梭思想
19
作者 颜德如 宝成关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严复笔下有三个卢梭 :中立的卢梭、可褒扬的卢梭和被批判的卢梭。也就是说 ,严复对卢梭思想并不是一直批判 :在 1 91 3年前 ,是批判、介绍和赞扬交替 ;而在 1 91 3年后 ,基本上就是批判了。严复对卢梭的批判有两个高峰 :一是 1 90 5年 ... 严复笔下有三个卢梭 :中立的卢梭、可褒扬的卢梭和被批判的卢梭。也就是说 ,严复对卢梭思想并不是一直批判 :在 1 91 3年前 ,是批判、介绍和赞扬交替 ;而在 1 91 3年后 ,基本上就是批判了。严复对卢梭的批判有两个高峰 :一是 1 90 5年 (《政治讲义》) ,一是 1 91 4年 (《〈民约〉平议》) ;批判的内容 ,一直聚焦在“民生而自由平等”上。由此可见 ,严复对卢梭思想的批判 ,主要是取决于他自身的好恶和当时变动不居的社会时势。正是从这个角度 ,我们说严复的思想具有保守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卢梭 民约论 批判
下载PDF
中西文化的第一次激烈冲突——明季《南京教案》文化背景剖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宝成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7-63,共7页
南京教案作为明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反对天主教的运动,其间曾出现许多批驳天主教的文章,这些驳论性文章从广泛的领域向天主教发起猛烈攻击,反映了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与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激烈冲突,其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几乎... 南京教案作为明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反对天主教的运动,其间曾出现许多批驳天主教的文章,这些驳论性文章从广泛的领域向天主教发起猛烈攻击,反映了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与西方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激烈冲突,其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几乎涉及中西文化论争的各个领域,或者说此后三百余年所有中西文化冲突,都可以在此发现端倪,觅其萌芽,因此非常值得加以深入研究细心体味。限于篇幅,这里谨撮要胪列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南京教案 上帝 利玛窦 中世纪 儒学 基督教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 传教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