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根千枝的“纵式社会”理论浅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尚会鹏 《日本问题研究》 1997年第1期85-91,共7页
中根千枝是日本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1926年生于东京,195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东洋史学系西藏史专业,后入英国伦敦大学学习社会人类学,毕业后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京大学任教,担任过东京大学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 中根千枝是日本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1926年生于东京,1950年毕业于东京大学东洋史学系西藏史专业,后入英国伦敦大学学习社会人类学,毕业后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京大学任教,担任过东京大学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退休后曾任日本帝京大学教授.著述颇丰.她提出“纵式”(tate)社会理论,同本尼连克特的“耻感文化”理论,①士居健郎的“娇宏”(amae)理论,②被称为当代影响最大的几种“日本人理论”.中根氏对“纵式”社会理论的阐述主要体现在三本著作中:《纵式社会的人际关系》、《适应的条件》和《纵式社会的力学》③.这是本部著作有内在联系,是“纵式”社会理论的“三部曲”,也可以说是中根氏的代表作.本文以这三部书为中心,探讨她的“纵式”社会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日本社会 日本式 纵式 理论浅析 社会理论 领导者 社会结构 东京大学 社会集团
下载PDF
当前印度女性的生活状况 被引量:2
2
作者 尚会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5-115,共1页
2018年上映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叙述的是有音乐天赋的14岁少女尹希娅如何冲破家庭和社会的种种束缚,实现自己歌手梦想的故事。而稍早的另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反映的也是类似的题材,都反映了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 2018年上映的印度电影《神秘巨星》,叙述的是有音乐天赋的14岁少女尹希娅如何冲破家庭和社会的种种束缚,实现自己歌手梦想的故事。而稍早的另一部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反映的也是类似的题材,都反映了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这两部电影在中国热播,感动了许多中国人,也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印度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热议。尽管当前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已有很大改善,但不得不承认,印度仍是世界上女性社会地位最糟糕的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社会地位 印度电影 生活状况 音乐天赋 地位问题 中国人
下载PDF
一幅日本民族性的透视图——战后50年再读《菊花与刀》 被引量:2
3
作者 尚会鹏 《日本问题研究》 1995年第4期62-68,共7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美是交战国,了解日本这个文化和民族特性完全不同的国家对美国来说成了当务之急。美国人除了采用常规的手段收集关于日本的情报外,还请来一批文化人类学家帮助说明日本人。本尼迪克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托,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美是交战国,了解日本这个文化和民族特性完全不同的国家对美国来说成了当务之急。美国人除了采用常规的手段收集关于日本的情报外,还请来一批文化人类学家帮助说明日本人。本尼迪克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托,利用作为一个文化人类学家所能科用的一切技巧来说明日本人是怎样一个民族”,她开始写了一份研究报告递交美国“战时情报局”。战后,由于美国政府的对日政策以及日本整个局势的发展情况基本上与这个报告的主旨一致,于是作者在原报告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充实。于1946年以《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为题公开出版。该书的分析对象当时是美国的“敌人”,能否做到客观冷静是对作者的考验。作者经受住了这个考验,该书不是一篇谩骂式的“檄文”,冷静的态度和严谨的分析使本氏的研究超出了为战争服务这一应用目的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这也可以说是应用人类学诞生以来社会人类学直接应用于现实的一个光辉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制度 菊花与刀 日本社会 日本民族 耻感文化 社会人类学 透视图 日本文化 文化模式 本尼迪克
下载PDF
印度底层社会有何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尚会鹏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0-31,共2页
一方面是贫穷与不平等的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底层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印度市场经济排斥穷人,而民主政治这个“赛场”
关键词 底层社会 印度 参与政治 社会底层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穷人 平等
下载PDF
印度究竟能走多远?——新兴大国共同崛起的可能性分析
5
作者 尚会鹏 余忠剑 《学术前沿》 2013年第9期15-23,共9页
长期以来,印度有着崛起的强烈愿望。印度良好的自然禀赋、发达的软件业、先进的金融体系以及现存的国际秩序等为其崛起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条件,但印度长期受制约的经济、"短见"的外交习惯、社会文化的痼疾等则是其崛起中的羁绊... 长期以来,印度有着崛起的强烈愿望。印度良好的自然禀赋、发达的软件业、先进的金融体系以及现存的国际秩序等为其崛起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条件,但印度长期受制约的经济、"短见"的外交习惯、社会文化的痼疾等则是其崛起中的羁绊因素。有观点认为印度的崛起只是"昙花一现"。但从最客观的角度看,印度的崛起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进程。中国和印度应该在各自的崛起过程中相互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中国 崛起
下载PDF
文明整合与CHINDIA
6
作者 尚会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4,共4页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整合 “中国” 印度 学者 概念 评价 诠释 中等
下载PDF
藏族一妻多夫婚俗:一项文化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扬 尚会鹏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4,共9页
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理论,提出一个假设: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藏族社会中兄弟关系比较亲密,是所谓"优势亲属关系",因而兄弟倾向于不分家甚至共妻,由此发展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另外,藏族以超自然为中心的"文化传统总取向&... 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理论,提出一个假设: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藏族社会中兄弟关系比较亲密,是所谓"优势亲属关系",因而兄弟倾向于不分家甚至共妻,由此发展出藏族的一妻多夫婚俗。另外,藏族以超自然为中心的"文化传统总取向"使得人们淡化血缘关系,也促使了一妻多夫婚俗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妻多夫 婚姻制度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印度种姓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种姓化───当代印度民主政治悖论之一 被引量:4
8
作者 尚会鹏 《南亚研究季刊》 1995年第1期55-61,4,共8页
印度种姓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种姓化───当代印度民主政治悖论之一尚会鹏POLITICALIZATIONOFCASTEANDCASTIZATIONOFPOLITICSININDIA¥ShangHuiPengThisessa... 印度种姓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种姓化───当代印度民主政治悖论之一尚会鹏POLITICALIZATIONOFCASTEANDCASTIZATIONOFPOLITICSININDIA¥ShangHuiPengThisessaydiscussesvar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政治 印度社会 政党 印度政治 政治制度 派阀 种姓制度 国大党 悖论 候选人
下载PDF
心理文化学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兼论华侨华人研究学科建设
9
作者 尚会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26-35,共10页
论文简述了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核心工具与方法论特点;阐述了华侨华人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了世界“强联结”时代心理文化学用于华侨华人研究的可行性。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视角的研究占有重要份量,故把作为文化人... 论文简述了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核心工具与方法论特点;阐述了华侨华人研究中的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了世界“强联结”时代心理文化学用于华侨华人研究的可行性。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文化人类学视角的研究占有重要份量,故把作为文化人类学一个分支的心理文化学引入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世界进入“强联结”时代后,华侨华人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需要研究的新课题,心理文化学在华侨华人研究领域的应用有可能在提供比较文明背景、认识华人的文化认同、人际关系、行为模式以及心理调适方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华人研究 学科建设 文化人类学 心理文化学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不可接触制的历史与现状
10
作者 尚会鹏 《南亚研究季刊》 1992年第4期49-54,5+28,共8页
印度教社会中的不可接触制,可以说是种姓制的极端形式。笔者在讨论种姓制度的一些文章里曾涉及到这一制度,但并未完全展开。本文旨在探讨该制度形成的历史,并根据笔者在印度的实地考察,介绍当今印度社会中不可接触制的实况。一、起源与... 印度教社会中的不可接触制,可以说是种姓制的极端形式。笔者在讨论种姓制度的一些文章里曾涉及到这一制度,但并未完全展开。本文旨在探讨该制度形成的历史,并根据笔者在印度的实地考察,介绍当今印度社会中不可接触制的实况。一、起源与发展从历史记录看,梨俱吠陀时期的印度社会似乎并不存在不可接触制。成书于后期吠陀时代的《夜柔吠陀》、《奥义书》文献中,出现了“乾陀罗”、“泥沙达”、“鲍尔卡萨”等被雅利安人轻视的人,但尚缺乏证据说明他们是不可接触者。公元前600—300年时期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接触制 印度教徒 婆罗门 种姓制度 接触者 印度社会 贱民 雅利安人 哈里 居住区
下载PDF
孔雀王朝时代的乡村社会
11
作者 尚会鹏 《南亚研究季刊》 1992年第1期57-61,6,共6页
一、孔雀帝国的农业经济基础公元前六至三世纪,恒河平原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粮食生产增加了,人口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口的增加又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政事论》许多地方劝告国君... 一、孔雀帝国的农业经济基础公元前六至三世纪,恒河平原地区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粮食生产增加了,人口有了明显的增长,人口的增加又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生产更多的粮食。《政事论》许多地方劝告国君,重视开垦新地和移民,强调振兴农业、畜牧业以及工商业对国王统一事业的重要性。拓荒和向新开垦地区移民的活动在孔雀王朝之前就已开始,到孔雀王朝时代,这种活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国王所建村庄,或建于原居住地,或建于新区,或从其他国家移民,或鼓励从自己国家移民。”(2—1)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王朝 村落社会 乡村社会 灌溉设施 移民 土地 蓄水池 平原地区 农业生产 帝国
下载PDF
阶级、主导种姓与印度乡村的权力结构
12
作者 尚会鹏 《南亚研究季刊》 1990年第1期63-69,5,共8页
(一) 阶级和等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別的概念。阶级主要是依据对生产资料占有状况而所处的地位划分的经济阶层,说明的是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等级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包括政治权力、宗教礼仪和社会地位等标准。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里,阶... (一) 阶级和等级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別的概念。阶级主要是依据对生产资料占有状况而所处的地位划分的经济阶层,说明的是一个人的经济地位;等级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包括政治权力、宗教礼仪和社会地位等标准。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里,阶级通常以等级的形式表现出来,或者换句话说,阶级隐藏在等级的外壳内。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才脱去等级的外壳明朗化起来。种姓是一种等级制度,又是印度特殊的阶级结构。从理论上说,种姓是一种礼仪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姓 乡村权力结构 村落社会 主导种 婆罗门 阶级关系 印度农村 经济地位 等级制度 社会地位
下载PDF
“解脱”与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
13
作者 初晓波 尚会鹏 《南亚研究季刊》 1995年第4期61-68,71,共9页
“解脱”与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初晓波,尚会鹏MOKSHAASHINDUISTIDEALFORLIFE¥CuXiaobo;ShangIluipengMoksha,derivedfromanage-oldIndiano... “解脱”与印度教对理想人生的设计初晓波,尚会鹏MOKSHAASHINDUISTIDEALFORLIFE¥CuXiaobo;ShangIluipengMoksha,derivedfromanage-oldIndianorigin,hasbeenc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人生 印度教徒 生活期 《摩奴法论》 解脱观 《罗摩衍那》 婆罗门 奥义书 印度哲学 宗教超越
下载PDF
“伦人”与“天下”——解读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 被引量:42
14
作者 尚会鹏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3,共15页
支配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基本原理是"角色原理"。这是一种与"单位平等原理"不同的国际秩序原理,它源于核心行为体亲属集团内角色的自然差别,对行为体行为的评价基于对角色的预期。适用于中国人人际关系三个圈子中的... 支配古代东亚国际秩序的基本原理是"角色原理"。这是一种与"单位平等原理"不同的国际秩序原理,它源于核心行为体亲属集团内角色的自然差别,对行为体行为的评价基于对角色的预期。适用于中国人人际关系三个圈子中的三种文化,即"亲人文化"、"熟人文化"和"生人文化"也同样作用于国际行为体之间。与"单位平等原理"相比,"角色原理"对行为体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并且内化这种原理基本不触及行为体的身份认同问题,这是"天下"国际秩序及其原理得以高度内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古代东亚国际秩序 朝贡体制 伦人天下
原文传递
“伦人”与“服国”——从“基本人际状态”的视角解读中国的国家形式 被引量:17
15
作者 尚会鹏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131-146,共16页
本文将心理人类学家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PSH)理论和"基本人际状态"概念应用到中国政治的研究,考察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型与《尚书.禹贡》描述的"服国"模型、"朝贡体系"模型以及儒家的&qu... 本文将心理人类学家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PSH)理论和"基本人际状态"概念应用到中国政治的研究,考察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型与《尚书.禹贡》描述的"服国"模型、"朝贡体系"模型以及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型之间的相似性和本质特征,以及中国传统国家形式"服国"的特点及其与"伦人"这种基本人际状态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国家形式以及中国人独特的"政治经验"。作者的分析表明,基于"伦人"社会的中国政治经验可能暗示着一种比现代国际秩序更高、具有某种"后现代"特点的国际秩序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人” “服国” 中国 国家形式 国际秩序 基本人际状态
原文传递
论日本人自我认知的文化特点 被引量:25
16
作者 尚会鹏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108,共14页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 本文从“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出发,认为作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的“缘人”,认知的参照群体不像中国人的群体那样具有恒定性,而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自我认知的文化机理是:“个我”与“群我”的融合;“表我”与“里我”的熟练切换以及序列、位置对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这种文化机理构成一种“缘人”的“自一他协调”式的自我认知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亦有弊,在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的今天,日本人的自我认知模式也出现了变化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 基本人际状态 文化心理 自—他协调性自我
原文传递
关于国际政治“关系理论”的几个问题——与秦亚青教授商榷 被引量:11
17
作者 尚会鹏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秦亚青教授在其发表的《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一文中,将他关于国际关系的新观点命名为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可看作是秦教授常年研究成果的最新的正式表述。①关系理论可简述如下:目前,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即结构现实主义、新自... 秦亚青教授在其发表的《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一文中,将他关于国际关系的新观点命名为国际政治的“关系理论”,可看作是秦教授常年研究成果的最新的正式表述。①关系理论可简述如下:目前,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即结构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都忽视了“关系”的重要性,需要“借鉴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一些基本假设和一些社会性因素为主的分析构架,吸收社会学关于社会型关系的论述”,采用“关系性”(relationality)这个“中国元素”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立论方式相结合,设计一种“过程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②他对“关系性”做出四个假定,构成了其理论的基本框架:1.关系本位假定。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关键枢纽,是分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政治 教授 结构现实主义 建构主义 社会生活 新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个人”、“个国”与现代国际秩序——心理文化的视角 被引量:22
18
作者 尚会鹏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48,共8页
作者尝试将"心理-社会均衡"的理论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把近代西方国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国际关系与"个人"这种西方社会的"基本人际状态"联系起来考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起源及... 作者尝试将"心理-社会均衡"的理论引入到国际关系研究中,把近代西方国家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国际关系与"个人"这种西方社会的"基本人际状态"联系起来考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述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起源及本质。作者认为,近代西方国家的出现是解决个人社会一体化问题的产物,"个人"与近代民族国家是一种同构映射关系,即两者都是界限清晰的行为主体,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关联性,对个体利益和权利的强调与国家功能的分离具有一致性。个人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利益、竞争、缺乏安全感——也反映在国际关系中并被普遍化和强化。作者还分析了"个人"心理-社会均衡模式的特点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所谓"安全困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 基本人际状态 近代国家
原文传递
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均衡”理论及其中国文化背景 被引量:19
19
作者 尚会鹏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130-143,共14页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 “心理—社会均衡”是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理解人的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是将人理解为一种“社会文化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从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文化规范以及心理与社会动态均衡的角度把握人。采用这个理论对中国、印度、美国等几个大规模文明社会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该理论在几个方面与许氏的中国文化背景相联系:与儒家的“修、齐、治、平”模式有相似之处;与中国文化从人的“相互性”出发把握人的特点相一致;重视亲属集团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和、平衡思想。许氏在参考中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这个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基本人际状态”概念,不仅对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为我们从文化心理角度重新审视目前主要基于西方经验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以及相应的主流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娘光 心理-社会均衡 基本人际状态 中国文化背景
原文传递
“缘人”: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 被引量:16
20
作者 尚会鹏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本文分析了日本学者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及其理论的特点与不足,从研究“人的系统”的角度,提出用“缘人”概念描述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作者从认知模式、情感模式、交换模式和主要群型四个方面简要概括了日本人人际状态的特征... 本文分析了日本学者滨口惠俊的“间人”概念及其理论的特点与不足,从研究“人的系统”的角度,提出用“缘人”概念描述日本人的“基本人际状态”。作者从认知模式、情感模式、交换模式和主要群型四个方面简要概括了日本人人际状态的特征,认为“缘人”概念更能表述日本人际关系的神髓,更具有日本本土文化特色和与现有理论有更好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人 问人 日本人 基本人际状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