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北魏国家认同迭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1
作者 崔明德 胡慧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诚的诠释;其三,洛阳时代自命“中国”与正统建构以及助推汉化改革。北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北魏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相互交融、心向中华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的力量。北魏三个时代的国家认同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国家认同 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2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环形电极埋深特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崔明德 刘连光 +2 位作者 孙中明 张冰 马海忠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6-159,共4页
为了优化赢流接地极的设计,以双圆环接地极为例,采用经典镜像法分析了电极在均匀和非均匀土壤中埋设深度变化对跨步电压、溢流密度和接地电阻等运行参数的影响;针对标准双环或三环电极,提出了一种同心非等深立体布置的设计思路。计... 为了优化赢流接地极的设计,以双圆环接地极为例,采用经典镜像法分析了电极在均匀和非均匀土壤中埋设深度变化对跨步电压、溢流密度和接地电阻等运行参数的影响;针对标准双环或三环电极,提出了一种同心非等深立体布置的设计思路。计算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1)电极埋深宜控制为2~4m,最大不应〉4m;2)水平分层土壤中,标准多环电极的内环埋深对于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大,实际工程中采用非等深立体布置设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且相对等深布置经济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 接地极 溢流密度 同心环 埋深 优化 立体设计
下载PDF
太阳风暴对四川500kV电网影响的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崔明德 刘春明 刘连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49-2855,共7页
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场剧烈变化称为磁暴。近年来随着中国西电东送长距离输电的发展,江苏、广东等地发现磁暴在电网中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地磁感应电流(GIC),有可能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一系列的危害。中国幅员广阔,地理跨越高、中纬度区域... 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场剧烈变化称为磁暴。近年来随着中国西电东送长距离输电的发展,江苏、广东等地发现磁暴在电网中产生了较大幅度的地磁感应电流(GIC),有可能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一系列的危害。中国幅员广阔,地理跨越高、中纬度区域,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网结构与运行方式也日益呈现多样化,高压、大电网的安全与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磁暴对我国电网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合四川电网部分超高压电网结构,建立了电网等效模型,选取典型磁暴感应出的地面电场数值,利用MATlAB仿真软件估算了四川电网中部分500 kV变电站的GIC水平。计算结果表明,在电网的终点和拐角处容易诱发较大的GIC,其数值可达数十A。因此在强磁暴发生时,四川超高压电网的GIC水平较高,可能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感应电流(GIC) 直流偏磁 地磁暴 四川电网 太阳风暴 超高压电网 平面波理论
下载PDF
溪洛渡和向家坝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接地极型式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崔明德 刘连光 孙中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7-21,共5页
分析了直线形、星形和圆环形3种常见水平接地极的特点,结合溪洛渡、向家坝直流换流站初选东阳和万寿极址的地形资料,对标准3圆环接地极的环径比例选择、各子圆环的埋深特性及采用该电极型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拟计算表明:溪洛... 分析了直线形、星形和圆环形3种常见水平接地极的特点,结合溪洛渡、向家坝直流换流站初选东阳和万寿极址的地形资料,对标准3圆环接地极的环径比例选择、各子圆环的埋深特性及采用该电极型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模拟计算表明:溪洛渡换流站接地极应优先考虑3圆环接地极型式,当其环径比例为0.7、布置型式采用同心非等深布置时,东阳极址在额定条件下可满足系统运行要求,且可获得较高的安全裕量;对于万寿极址,标准3圆环电极不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如采用跑道式环形电极,则经济性很差,因此不宜作为换流站接地极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直线电极 星型电极 圆环电极 埋深 绝缘
下载PDF
近十年来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述评 被引量:13
6
作者 崔明德 曹鲁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民族主义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参与了这一问题的讨论。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概念、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以及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因、困境和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路向等各个方面做了... 民族主义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参与了这一问题的讨论。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概念、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以及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因、困境和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路向等各个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对深化民族主义研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中国 民族主义 述评
下载PDF
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崔明德 马晓丽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8,共9页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其思想由以武力威逼唐朝转变为"渐慕华风",主动表示愿意为唐朝贡献自己的力量。弃隶蹜赞在《请修好表》、《请约和好书》和《献皇帝书》等三份上书中,强调了互信在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同为一家"的观点。乞立赞的"三恨",为修复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从吐蕃大相尚结赞与唐朝会盟于清水到平凉劫盟,标志着双方关系的逆转,反映了尚结赞复杂的心路历程。长庆会盟是吐蕃与唐朝关系的重大转折点,可黎可足在盟文中所确立的"偃兵息人"、"患难相恤"的路线,既是对清水之盟"固结邻好,安危同体"的继承和发扬,也成为吐蕃处理与唐朝关系的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 唐朝 民族关系思想
下载PDF
略论范仲淹的民族关系思想 被引量:5
8
作者 崔明德 郑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8,共5页
范仲淹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维护大一统,反对西夏自立"是范仲淹民族关系思想的基本准则;"反对战争,提倡各民族和睦相处"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攻防兼备、持重守御"是其民族关系思... 范仲淹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维护大一统,反对西夏自立"是范仲淹民族关系思想的基本准则;"反对战争,提倡各民族和睦相处"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攻防兼备、持重守御"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内容。范仲淹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了儒家教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和范仲淹的个人经历有关。范仲淹的民族关系思想对北宋中后期的民族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民族关系思想 来源 影响
下载PDF
对西汉官员投降匈奴问题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崔明德 庄金秋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77,共13页
从汉朝官员投降匈奴的情况看,既有受皇帝猜忌和政治迫害而投降匈奴者,又有出使匈奴时主动投降者,也有出使匈奴遭到扣留而被迫投降者,还有兵败主动投降者或被迫投降者。尽管各类官员投降匈奴的具体原因和途径不尽相同,但都与汉匈军事实... 从汉朝官员投降匈奴的情况看,既有受皇帝猜忌和政治迫害而投降匈奴者,又有出使匈奴时主动投降者,也有出使匈奴遭到扣留而被迫投降者,还有兵败主动投降者或被迫投降者。尽管各类官员投降匈奴的具体原因和途径不尽相同,但都与汉匈军事实力的变化、汉朝恶劣的政治环境、匈奴单于的积极争取以及匈奴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有关。对汉朝官员投降匈奴的问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宜对他们全盘否定,也不宜全盘肯定。应该一方面要明确指出他们的危害,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分析他们投降的背景,同时还要客观认识他们对匈奴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投敌行为 汉匈关系
下载PDF
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民族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明德 曹鲁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77,85,共10页
随着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迁入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带来了城市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的变化。许多研究者也注意到这种变化,出现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后续研究可在五个方面推进。第一,从现有的研究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心城... 随着大量少数民族人口迁入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带来了城市民族构成和民族关系的变化。许多研究者也注意到这种变化,出现大量研究成果。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后续研究可在五个方面推进。第一,从现有的研究地域看,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心城市,研究地域可以进一步扩展。第二,从现有的研究时段看,主要利用了较早的数据,新的研究应当利用更新、更准确的数据。第三,从现有研究对象上看,虽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都有成果,但在宏观研究领域可以再拓展,在微观领域再具体。第四,从现有研究方法看,定性的理论分析多,定量的实证研究少,应当多做实地调查研究。第五,从现有的民族工作对策研究看,给出的对策大多雷同,可操作性、可实施性不足,应多提出可操作性、可实施性强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地区 城市 民族问题 综述
下载PDF
北朝民族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明德 闵海霞 曹鲁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51,共10页
北朝民族关系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学界已在民族融合、鲜卑与汉族的关系、北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北朝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微观研究成果较多,但从宏观角度... 北朝民族关系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学界已在民族融合、鲜卑与汉族的关系、北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以及北朝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微观研究成果较多,但从宏观角度探讨北朝民族关系发展演变的成果较少;二是对具有指导意义的民族关系思想缺乏足够的重视;三是北朝民族融合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四是研究着力不均。对北朝民族关系的研究还需要专家学者付出更多的心血,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力求取得更多的精品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 述评
下载PDF
近十年来传统民族观及民族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5
12
作者 崔明德 曹鲁超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9,共8页
民族观及民族思想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我国历代都有不同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概念、儒家文化与民族观、中国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演变、不同时期... 民族观及民族思想是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认识,我国历代都有不同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近十年来,学术界对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概念、儒家文化与民族观、中国传统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演变、不同时期历史人物的民族观、民族思想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对推进民族观及民族思想研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观 民族思想 成果
下载PDF
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十点认识 被引量:16
13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7-77,共11页
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关注、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及思想观点,对我们正确处理当今民族关系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民族问题无小... 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关注、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智慧、历史经验及思想观点,对我们正确处理当今民族关系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民族问题无小事,要积极而稳妥地处理好民族关系。现阶段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之一,中国是处理民族关系较好的国家之一。战争与和好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两大主题。互信是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要深入加强民族互信教育,大力倡导各民族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见。妥协是一种智慧和境界,处理民族关系需要以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为前提的互相妥协。"汉化"与"胡化"是中国民族关系历史上的一种自然现象。中国民族关系内容丰富,范围很广,需从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各民族都要积极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 民族关系 观点 意义
下载PDF
“科研育人”论纲 被引量:13
14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0-225,共6页
关于高校的育人方式 ,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 ,主要有“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种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 ,“科研育人”的提出 ,既是时代的呼唤 ,又是高校实... 关于高校的育人方式 ,目前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 ,主要有“教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种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 ,“科研育人”的提出 ,既是时代的呼唤 ,又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科研的育人功能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影响学生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3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4 .增强学生识假辨伪、反对迷信愚昧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 ;6.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已在科研育人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值得学习。“科研育人”应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 ,需要学校、社会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育人 高校 素质教育 能力培养 人格
下载PDF
略谈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思想文化 被引量:10
15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93,共12页
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包括中国各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少数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认识甚至比汉族政治家和思想家还要深刻和精辟。许多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推崇"孝"和孝子,看重和强调道德和品行,重视... 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包括中国各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少数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认识甚至比汉族政治家和思想家还要深刻和精辟。许多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推崇"孝"和孝子,看重和强调道德和品行,重视和强调"诚信"的意义和作用,强烈呼吁和期盼出现大一统局面。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思想文化中之所以会出现汉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孝"、"德"、"诚"和"大一统"等思想观念,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其一,"孝"、"德"、"诚"和"大一统"等是各个民族普遍认可和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其二,有的少数民族本身就与中原汉族有着比较密切的渊源关系,保留着汉族思想文化的基因;其三,少数民族的政治家都比较重视学习和吸收汉族的思想文化;其四,一批汉族人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少数民族政权的上层人物,在思想、文化、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对少数民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五,少数民族在与汉族长期交往中深受汉族思想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思想文化 丰富内涵 影响
下载PDF
关于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国内外的名牌大学都无不是从学科建设开始形成优势的。作为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 :“稳定基础 ,强化应用 ;推动交叉 ,扶持新兴 /边缘学科 ;优化结构 ;提高水平 ,突出特色。”根据学术...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国内外的名牌大学都无不是从学科建设开始形成优势的。作为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 :“稳定基础 ,强化应用 ;推动交叉 ,扶持新兴 /边缘学科 ;优化结构 ;提高水平 ,突出特色。”根据学术梯队的五个层次 ,培养和引进人才是当务之急。按不同类型的学科确立建设目标 :1.重点建设数个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 ;2 .通过学科整合 ,力争使 10余个学科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3.培育一批具有烟大特色的一流学科 ;4.通过交叉、综合 ,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并使其成为新的学科 ;5 .通过拓展和延伸的办法 ,不断扩大和提高已有学科的内涵 ;6 .建设几个学科群。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 ,需要上上下下都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紧迫性 ,不断加大投入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调整科研政策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师资结构 学科群 科研政策 以人为本 评价体系 学科整合
下载PDF
辽初期民族关系思想的两大流派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明德 孙政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7-52,共6页
辽初期,契丹统治阶级在应对复杂的民族关系时,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出现分歧,产生了两个对立的思想流派:一是以旧制为依托,坚持草原本位主张的保守派;二是慕中华风俗,改革旧制,积极参与中原逐鹿的开明派。这两派之间的斗争和势力消长,... 辽初期,契丹统治阶级在应对复杂的民族关系时,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出现分歧,产生了两个对立的思想流派:一是以旧制为依托,坚持草原本位主张的保守派;二是慕中华风俗,改革旧制,积极参与中原逐鹿的开明派。这两派之间的斗争和势力消长,不仅决定了辽朝中后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当时中国历史的走向。辽朝初期民族关系思想流派既是一个复杂的客观存在,也有一个不断演化与发展的过程。在严峻的政治形势压力下,他们之间的矛盾常常激化,从而出现了激烈的交锋。辽朝初期民族关系思想流派的存在和对立有其历史必然性,简单地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都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初期 民族关系思想 民族关系思想流派
下载PDF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7
18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4,71,共10页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的认识,是统治者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重视和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能为解决现实民族问题提供智慧、经...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的认识,是统治者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重视和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能为解决现实民族问题提供智慧、经验和借鉴;二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智慧和借鉴,还能给正确处理当今的国际关系以启迪;三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中的"推诚布信"、"和而不同"等观念同样适合现代人的交际方式,可以成为人们交往的行为准则。重视和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一是有助于解决中国民族史及中国民族关系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二是研究民族关系思想既是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民族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十大观点对中国甚至世界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大一统",二是"爱之如一",三是"推诚布信",四是"因俗而治",五是"以夏变夷",六是"先守身而后四夷",七是"推亡固存",八是"以水洗血",九是"夷夏一家",十是"以夷治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思想 现实意义 学术价值 重要观点
下载PDF
论隋文帝民族关系理论体系中的“君臣一体”思想 被引量:4
19
作者 崔明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0-94,共5页
众所周知,隋文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因,学术界普遍认为是隋文帝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那么,引导隋文帝制定并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君臣一体”和“... 众所周知,隋文帝时期的民族关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因,学术界普遍认为是隋文帝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那么,引导隋文帝制定并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君臣一体”和“威服德怀”的思想即是。而“君臣一体”思想则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本文拟就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发展轨迹、实践成效及其意义做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民族关系 理论体系 吐谷浑 突厥 少数民族政权 君臣关系 民族政策 中原王朝 隋王朝
下载PDF
对两宋时期和亲理念的初步考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崔明德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4-336,共13页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都有和亲或具有和亲性质的联姻关系,只有宋明两朝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从表面来看,由于宋、明没有实行和亲,似乎使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中断了两个朝代,其实则不然。仅就宋朝而言,既有部分大臣对历史上的...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都有和亲或具有和亲性质的联姻关系,只有宋明两朝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从表面来看,由于宋、明没有实行和亲,似乎使中国古代和亲历史中断了两个朝代,其实则不然。仅就宋朝而言,既有部分大臣对历史上的和亲问题作过反思与评论,又有君臣讨论如何应对辽及西夏的求亲,也有大臣就和亲问题与辽进行外交谈判。两宋时期的大臣大都借助对历史上的和亲的反思与评论而阐述自己的民族关系主张。大致说来,北宋时期的大臣对历史上的和亲大都持肯定或基本肯定的态度,而对现实的和亲则大都持反对意见;南宋时期的大臣大都对和亲持否定态度,以评论和亲而反对南宋与金议和。他们所谈论的和亲,多数指两个政权的通婚,有时也指议和。两宋时期的和亲概念,无论是其内涵还是性质,都已发生了变化,与汉唐时期和亲的概念有很大差异。所以,对两宋时期出现的和亲,切不可全部以通婚视之。宋辽之间就和亲问题的外交谈判,充分体现了当时宋朝君臣对和亲问题的认识程度。北宋之所以拒绝辽和西夏的求婚,主要在于宋朝君臣的民族偏见,他们把和亲政策与伦理道德对立起来,从体面、尊严等方面审视和亲,提出“和亲辱国”的极端看法。加之辽在开始时明确要求宋朝皇帝的女儿出嫁,进一步加重了宋朝君臣的心理负担和羞耻感。宋朝的“和亲”概念及和亲理念,丰富、发展和深化了中国传统的和亲思想,是中国古代和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和亲 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