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参数大型游乐设施服役健康管控技术体系设计
1
作者 宋伟科 赵召 +3 位作者 王华杰 陈哲 邝振燕 崔高宇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高参数大型游乐设施结构型式多样,运动型式复杂,失效模式众多。其服役健康管控涉及风险评价、检测/监测、故障诊断、寿命评估、健康评价、使用管理等多方面。只有建立全面系统的健康管控技术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设施的运行安全。以高... 高参数大型游乐设施结构型式多样,运动型式复杂,失效模式众多。其服役健康管控涉及风险评价、检测/监测、故障诊断、寿命评估、健康评价、使用管理等多方面。只有建立全面系统的健康管控技术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设施的运行安全。以高参数大型游乐设施为研究对象,以设备失效、故障和事故为问题导向,设计了系统科学的健康管控技术体系,分别从健康管控指标体系、检测/监测关键技术、健康评价关键技术、健康恢复与保持等四方面分析了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服役健康研究方向。研究结果为全行业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参数大型游乐设施 健康管控 健康评价 技术体系设计
下载PDF
神经系统临床教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8
2
作者 崔高宇 郭海涛 +6 位作者 刘刚 黄河清 冯华 朱刚 陈康宁 史树贵 王金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4期3674-3676,共3页
21世纪,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治疗型模式”转变为“预防、保健、群体和主动参与模式”;世界卫生组织(WH0)提出未来五星级医生的标准为:卫生保健提供者,医疗行为决策者,健康教育者,... 21世纪,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治疗型模式”转变为“预防、保健、群体和主动参与模式”;世界卫生组织(WH0)提出未来五星级医生的标准为:卫生保健提供者,医疗行为决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区卫生领导者,医疗服务管理者。现代医学科学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和实现医学创新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共识与趋势,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习惯。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整合是实现医学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与目标,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是目前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此,本研究对第三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神经系统临床教学课程进行了整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整合 神经系统 临床教学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创新教育 医学教育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
下载PDF
丘脑的薄层断面定位解剖和三维重建 被引量:9
3
作者 崔高宇 张绍祥 +7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郭燕丽 李七渝 李恺 杨晓萍 陈现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9-582,共4页
目的 对丘脑的神经核团进行薄层断面定位解剖和计算机三维重建 ,为功能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在丘脑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大体标本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 ,将人脑从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 3个方位进行0 43mm的薄层连续切片 ... 目的 对丘脑的神经核团进行薄层断面定位解剖和计算机三维重建 ,为功能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在丘脑区域的手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 采用大体标本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 ,将人脑从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 3个方位进行0 43mm的薄层连续切片 ,以连合间径线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 ,对丘脑内部神经核团进行定位测量 ;在SGI工作站 ,对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丘脑的内部核团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 丘脑内侧核分别出现在冠状位的Y0~Y -3 0层面 ,矢状位的X +6~X +2 4层面 ,轴位的Z0~Z +4 0层面 ;丘脑外侧核分别出现在冠状位的Y +10~Y -3 6层面 ,矢状位的X +14~X +3 8层面 ,轴位的Z0~Z +4 0层面 ;测得的丘脑内侧核靶心坐标 (X ,Y ,Z)为 5 12± 1 13、-6 68±1 5 7、7 5 8± 1 2 7,丘脑外侧核的靶心坐标为 12 47± 1 2 1、-5 43± 1 19、10 64± 1 78;丘脑内部神经核团的三维重建清晰显示出丘脑内部神经核团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结论 丘脑的薄层断面定位解剖和三维重建 ,便于手术者掌握丘脑的空间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立定向手术 三维重建 可视化人体
下载PDF
基底神经节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崔高宇 张绍祥 +5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75-578,共4页
目的 建立基底神经节区域的可视化模型。方法 采用大体标本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 ,将人脑从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三个方位进行 0 43mm的薄层连续切片 ,以连合间径线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 ,对基底神经节核团断面的中心点坐标进行... 目的 建立基底神经节区域的可视化模型。方法 采用大体标本冰冻薄层断面切片技术 ,将人脑从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三个方位进行 0 43mm的薄层连续切片 ,以连合间径线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空间坐标 ,对基底神经节核团断面的中心点坐标进行定位测量 ;在SGI工作站上 ,对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基底神经节及其周围的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 尾状核头靶心坐标 (X ,Y ,Z)分别为 10 5 1± 1 67,2 3 80± 1 69,7 69± 1 46;苍白球内侧部靶心坐标为 18 3 0± 1 88,5 45± 1 3 5 ,0 88± 1 94;苍白球外侧部靶心坐标为 2 0 95± 1 79,7 62± 1 78,4 5 0± 1 40。对基底神经节的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以及周围的丘脑、丘脑底核、视神经等结构进行了可视化三维重建。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基底神经节诸核团及其周围结构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 ,并能方便地与断面形态相互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节 三维重建 立体定向手术 可视化人体
下载PDF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71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崔高宇 冯华 +3 位作者 王宪荣 吴国材 吴南 陈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 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 ,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 ,对 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 ,其中 1 2例A型患者行单侧丘脑腹... 目的 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 ,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 ,对 7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 ,其中 1 2例A型患者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1例A型患者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51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 ,1例行同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 ,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5例行延期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前及术后 1 2个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1 2例单侧、1例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 1 2个月 ,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 ,其中 2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 ;58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 (6例双侧 ) ,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手术 微电极记录
下载PDF
3D-TOF-MRA成像对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崔高宇 谢兵 +3 位作者 冯华 吴南 黄毅 潘杰香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8期460-461,464,共3页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例复发性舌咽神经痛,1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采用MVD治疗。术前应用3D-TOF-MRA结合MR重建... 目的观察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微血管减压手术(MVD)的价值。方法对11例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例复发性舌咽神经痛,1例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患者采用MVD治疗。术前应用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寻找和判别责任血管,以指导临床手术。结果术前3D-TOF-MRA检查30例中,28例证实有明显的责任血管,并在术中得到证实;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3D-TOF-MRA检查、未发现责任血管,其中1例术中发现为三叉神经出脑干区腹侧受到基底动脉明显压迫,另外1例术中可见小脑上动脉有多支细小动脉攀附于三叉神经出脑干区,给予MVD+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0例患者中,术后完全缓解26例,明显缓解4例。结论 3D-TOF-MRA结合MR重建技术对于微血管减压术术前责任血管的判定及手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舌咽神经痛 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改善老龄帕金森病患者静止性震颤、僵直及运动迟缓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崔高宇 冯华 +3 位作者 王宪荣 吴南 吴国材 陈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6期794-795,共2页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PD)改善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PD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PD)改善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手术,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PD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VL)、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pi)射频毁损,其中2例A型(震颤型)患者行单侧VL毁损术,1例A型患者行双侧VL毁损术;26例行Gpi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Gpi及VL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VL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Gpi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PD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向手术 微电极记录 老年人 适应证 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
下载PDF
桥小脑角肿瘤术中面、听神经监护 被引量:6
8
作者 崔高宇 冯华 +7 位作者 朱刚 高伯元 孟辉 吴南 陈志 吴国材 王晓峰 张世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研究术中监护下桥小脑角肿瘤显微镜下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41例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手术中,均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面神经肌电图监护。结果肿瘤全切除者33例,次全切除者7例,大部切除者1例。41例患者均达到了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65... 目的研究术中监护下桥小脑角肿瘤显微镜下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41例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手术中,均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面神经肌电图监护。结果肿瘤全切除者33例,次全切除者7例,大部切除者1例。41例患者均达到了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65.9%,27/41)患者保留听力,其中14例为听神经瘤,占听神经瘤的56.0%(14/25)。结论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面神经肌电图监护对于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监护 桥小脑角肿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基于CVH的基底神经核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崔高宇 张绍祥 +8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郭燕丽 李七渝 李恺 刘光九 杨晓萍 陈现红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 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显示基底神经核区和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方法 抽取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含有基底神经核和周围结构的断面图像,分别应用Medview软件和VRman软件,对基底核区的尾状核、... 目的 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显示基底神经核区和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方法 抽取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含有基底神经核和周围结构的断面图像,分别应用Medview软件和VRman软件,对基底核区的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内部核、丘脑底核、杏仁核及其周围结构中的视神经、红核、黑质和脑室等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显示。结果 应用Medview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基底神经核诸核及其周围结构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应用VRman软件进行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显示,对于所构建的部位可以基本恢复到原始自然状态,可以对所构建的基底节区重新从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以及任意方位和角度的斜切进行连续断面切割,清晰显示其内部结构。结论 基底神经核的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对于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对立体定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神经核 三维重建 虚拟现实 可视化人体
下载PDF
术中监护下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功能区及深部病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高宇 冯华 +9 位作者 王宪荣 朱刚 高伯元 孟辉 吴南 陈志 吴国材 王晓峰 张世斌 徐文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495-496,共2页
目的研究术中监护下神经导航手术切除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32例脑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病人进行正中神经N 20、P25和胫后神经P40、N50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以及大鱼际肌和胫前肌运动诱发电... 目的研究术中监护下神经导航手术切除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的疗效。方法在神经导航引导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32例脑功能区及深部病变病人进行正中神经N 20、P25和胫后神经P40、N50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护,以及大鱼际肌和胫前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护,以指导手术操作。结果术后MR复查示均达到全切除。24例偏瘫病人中术后症状改善21例,17例癫疒间病人中癫疒间症状术后消失13例,12例失语病人中术后改善10例。术后未产生新的神经损害症状,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护对于提高脑功能区及深部区域病变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手术中 神经导航 脑功能区 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 诱发电位 运动
下载PDF
可视人体数据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崔高宇 冯华 张绍祥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3期95-96,共2页
人体可视化研究是新兴的前沿性交叉学科,神经外科是目前临床学科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随着可视人体数据研究的不断深入,依此为平台的虚拟现实研究与神经外科新技术的融合也已用于颅脑外科手术设计和临床教学训练中,为临床医师教学... 人体可视化研究是新兴的前沿性交叉学科,神经外科是目前临床学科中发展最迅速的学科之一。随着可视人体数据研究的不断深入,依此为平台的虚拟现实研究与神经外科新技术的融合也已用于颅脑外科手术设计和临床教学训练中,为临床医师教学和培训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可视化研究 神经外科学 虚拟现实 临床教学
下载PDF
浅谈虚拟现实在桥脑小脑角区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高宇 冯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外科 虚拟现实 临床教学
下载PDF
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高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2-167,共6页
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免受内环境某些因素的影响、维持正常脑细胞功能已为众所周知,但其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知者甚少.近年来研究发现,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星形细胞、周皮细胞、血管周围的小胶质... 血脑屏障保护脑组织免受内环境某些因素的影响、维持正常脑细胞功能已为众所周知,但其结构基础及分子机制知者甚少.近年来研究发现,血脑屏障的结构基础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紧密连接、星形细胞、周皮细胞、血管周围的小胶质细胞和基膜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细胞系统,以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为主。并相继发现了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内皮细胞的吸附内吞、星形胶质细胞与血管之间的微粒正交排列、基膜的第二屏障作用等。文未还综述了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节及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血脑屏障 病理生物学 内皮细胞
下载PDF
预充电阻高压短路散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高宇 袁海兵 +3 位作者 周荣林 俞思涌 何纬峰 韩东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预充电阻工作时电阻丝常发生过热问题,这会导致设备的运行寿命减短,甚至出现电阻丝熔断及电阻器起火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开发的铝壳预充电阻器进行了短路研究,结果表明:电压对电阻器的短路耐久能力... 预充电阻工作时电阻丝常发生过热问题,这会导致设备的运行寿命减短,甚至出现电阻丝熔断及电阻器起火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通过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开发的铝壳预充电阻器进行了短路研究,结果表明:电压对电阻器的短路耐久能力影响远大于环境温度的影响,但是在最恶劣的环境(电压850 V,环境温度85℃)下,预充电阻器的最大短路耐久能力仍然超过5 s,陶瓷电阻芯的蓄热量超过14 000 J,这表明所开发的预充电阻器可靠性很高,可以满足正常的预充需求及短路过电压要求。本文研究结论可为科研人员电阻器的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短路 自然对流 预充电阻 数值仿真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立体定向手术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崔高宇 冯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3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影像导航 手术机器人 神经移植
下载PDF
老龄帕金森病手术治疗的体会
16
作者 崔高宇 冯华 +3 位作者 王宪荣 吴南 吴国材 陈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3期170-170,共1页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例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 目的:介绍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方法和结果.方法:采用CT/MRI双重影像学定位,术中行微电极记录技术靶点监测,对28例70岁以上老龄帕金森病患者行丘脑腹外侧核、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其中1例行单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1例行双侧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其中1例行同期单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及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2月应用motor UPDRS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例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后12月,肢体静止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除,其中1例下颌静止性震颤有明显缓解;26例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术后静止性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均有较大改善.结论: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手术是治疗老龄帕金森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仍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完成 被引量:171
17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17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杨晓萍 张伟国 陈现红 陈金华 丁仕义 陈伟 陆明 游箭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231-1232,共2页
目的 建立中国的数字化可视人体 (Digitizedvisiblehuman)。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盐水池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 目的 建立中国的数字化可视人体 (Digitizedvisiblehuman)。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中年男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盐水池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利用连续断层图像数据 ,在SGI图像工作站上 ,利用本课题组自主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包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所选用标本为男性 ,3 5岁 ,身高 170 0mm ,体重 65kg ,重庆人 ,非器质性疾病死亡。CT扫描层厚 :头颈部为 1.0mm ,其他部位为 2 .0mm。MRI扫描层厚为 1.5mm。连续横断面层厚 :头部和颈部为 0 .5mm ,其中颅底部为 0 .1mm ,其他部位为 1.0mm ,全身共计 2 5 18个断面。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62 914 5 6(3 0 72× 2 0 48)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3 6MB ,整个数据集数据量为 90 .64 8GB。结论 ①本文报道的研究结果为首例中国可视化人体 (ChineseVisibleHuman)的正式报道 ,使我国成为第三个拥有本国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国家。其研究结果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 ,网站为 :http : www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数字化可视人体 可视化人体 断面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下载PDF
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完成 被引量:61
18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20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1-37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 数据资料 人体解剖学
下载PDF
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集与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张绍祥 刘正津 +20 位作者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建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 (Chinesedigitizedvisiblehumanfemale)。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女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 目的 建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 (Chinesedigitizedvisiblehumanfemale)。方法 选择经肉眼观察、CT和MRI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中等身材、青年女性人体标本 1例 ,经外形测量、血管灌注后 ,用 5 %明胶包埋 ,置入 -3 0℃冰库中冰冻 1周 ,然后在 -2 5℃低温实验室中用TK 63 5 0型数控铣床 (铣切精度为 0 0 0 1mm)从头至足逐层铣切。逐层用高清晰度数码相机摄影 ,完成人体模型数据获取 ,得到人体结构数据集。利用连续断层图像数据 ,在SGI图像工作站上 ,利用本课题组自主开发的三维重建软件包进行人体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 所选用标本为女性 ,2 2岁 ,身高 162 0mm ,体质量 5 4kg ,非器质性疾病死亡。CT扫描层厚 :头颈部为 1 0mm ,其他部位为 2 0mm。MRI扫描层厚头部为 1 5mm ,其余部位为 3 0mm。连续横断面层厚 :头部为 0 2 5mm ,其他部位为 0 5mm ,全身共计 3 64 0个断面。数字化摄影分辨率为 62 914 5 6(3 0 72× 2 0 48)像素 ,每个断面图像文件大小为 3 6MB ,整个数据集数据量为 13 1 0 4GB。结论 ①经文献检索和查新 ,仅见美国Colorado大学于 1995年 12月完成了 1例女性人体标本的数据采集。本研究结果增添了新的一例女性可视化人体的数据资料 ,其研究结果同时在国际互联网站发布 ,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 可视化 断面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下载PDF
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张绍祥 王平安 +22 位作者 刘正津 谭立文 邱明国 李七渝 李恺 崔高宇 郭燕丽 刘光久 单锦露 刘继军 张伟国 陈金华 王健 陈伟 陆明 游箭 庞学利 肖红 谢永明 许忠信 王欲甦 邓俊辉 唐泽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63-565,共3页
目的 实现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计算机可视化。方法 在获得首套 (包括 1例男性和1例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集 (男性为 2 5 18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 90 64 8GB ;女性为 3 64 0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13 0 0 4... 目的 实现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的计算机可视化。方法 在获得首套 (包括 1例男性和1例女性 )数字化可视人体结构数据集 (男性为 2 5 18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 90 64 8GB ;女性为 3 64 0个横断面 ,总数据量为13 0 0 4GB)后 ,分别在SGI图像工作站和P4微机上 ,先对二维图像进行处理 ,然后经过在每幅图像上预留的定标点进行对位配准。重建时采用了两种方法 ,一是体绘制 (Volumerendering)重建 ;二是面绘制 (Surfacerendering)重建。结果 在SGI工作站和微机上分别实现了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的整体和局部可视化。并且 ,通过革新三维重建和数据处理技术 ,实现了中国首套数字化人体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结论 ①经过可视化研究检验 ,本研究组采集的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符合三维可视化的要求。②本研究建立起来的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的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平台 ,形成了数字人体解剖学和虚拟外科手术的雏形。③经过数据分割、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人体 数字化 可视化 断向解剖 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