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分析方法及其适应性
1
作者 何金良 庄池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426-7439,I0025,共15页
输电线路雷击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首要因素,而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要以雷电绕击导线为主。该文在回顾电气几何模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电气几何模型忽略大部分雷击物理过程的问题,详细分析先导发展法,包括... 输电线路雷击已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首要因素,而50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主要以雷电绕击导线为主。该文在回顾电气几何模型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针对电气几何模型忽略大部分雷击物理过程的问题,详细分析先导发展法,包括雷击输电线路物理过程、先导发展模型参数选择、数值方法实现及模型验证,该方法能够全面模拟雷击发展的物理过程;最后,采用先导发展法分析影响线路绕击特性的因素,并讨论不同绕击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对于500 kV及以上的超特高压线路以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宜采用先导发展法分析雷电绕击。该研究可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及运行事故分析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雷电防护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先导发展法 适用性
下载PDF
变电设备状态信息光纤/光学传感研究
2
作者 马国明 王思涵 +12 位作者 张晓星 杨庆 李军浩 庄池杰 曾福平 张伟超 江军 周宏扬 江俊杰 王渊 秦炜淇 王玉昆 李佳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54-3386,共33页
准确感知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采取有效的运维检修策略,对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意义重大。光纤/光学传感具有绝缘性能好、抗电磁干扰、可分布式测量、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变电设备领域发展迅速。该文介绍了包括基本电气量... 准确感知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采取有效的运维检修策略,对保证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意义重大。光纤/光学传感具有绝缘性能好、抗电磁干扰、可分布式测量、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变电设备领域发展迅速。该文介绍了包括基本电气量(电压、电流)、设备状态量(温度、湿度、压力、振动)、绝缘状态量(分解产物、局放)的光纤/光学感知原理与主要研究进展,对比讨论了不同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有技术尚未攻克的难点问题与发展趋势,期望对新型电力系统全息感知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喇格光栅 光纤分布式传感 光纤干涉传感 状态信息传感 变电设备
下载PDF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电力用户异常用电模式检测 被引量:145
3
作者 庄池杰 张斌 +2 位作者 胡军 李秋硕 曾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9-387,共9页
检测异常用电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非技术性损失(non-technical losses,NTL),降低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该文提出了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异常用电模式检测模型,适用于电力用户数据集缺乏训练样本的情况。该模型包括特征提取、主成分分析、... 检测异常用电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非技术性损失(non-technical losses,NTL),降低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该文提出了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异常用电模式检测模型,适用于电力用户数据集缺乏训练样本的情况。该模型包括特征提取、主成分分析、网格处理、计算局部离群因子等模块。首先提取多个表征用户用电模式的特征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每个用户映射到二维平面,实现数据可视化并便于计算局部离群因子。网格处理技术筛选出低密度区域的数据点,显著提升了算法效率。该模型输出所有用户用电行为的异常度及疑似概率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排序,只需要检测异常度排序靠前的少数用户即可查出大部分异常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模式 电力大数据 异常检测 无监督学习 局部离群因子 反窃电技术
下载PDF
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思路 被引量:63
4
作者 庄池杰 曾嵘 +1 位作者 张波 何金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3-897,共5页
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很难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根据设备安全与人身安全的要求,分析了接地网设计的约束条件,并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常规的接地网设计方法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不拘泥于现有规程... 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变电站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很难满足规程要求的问题,根据设备安全与人身安全的要求,分析了接地网设计的约束条件,并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常规的接地网设计方法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不拘泥于现有规程中接地电阻限值的设计思路,即结合变电站的运行参数与设备参数得到接地电阻允许值的上限并利用均衡电压的思想优化接地网结构,然后根据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的要求校核、修改设计方案以保证人身安全,同时,适度增加对一、二次设备保护的投入,保证设备安全。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将放宽接地电阻上限值与加强设备保护的思想结合,可降低工程总体造价,达到技术经济综合优化。实践证明,这种思路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壤电阻率 接地网 优化设计 地电位升 变电站 爆破接地技术
下载PDF
交流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 被引量:23
5
作者 庄池杰 曾嵘 +1 位作者 龚有军 何金良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60,共5页
高压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实际线路参数及实测数据,文章比较了常见的无线电干扰经验计算公式间的差异。在介绍激发函数法计算无线电干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激发函数之间的差异。讨论了无线电干扰... 高压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实际线路参数及实测数据,文章比较了常见的无线电干扰经验计算公式间的差异。在介绍激发函数法计算无线电干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激发函数之间的差异。讨论了无线电干扰限值标准与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并分析了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的可能来源,指出土壤电阻率、导线表面场强等对计算结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干扰 交流输电线路 激发函数法 经验公式 电力系统
下载PDF
基于不连续有限元的短间隙气体放电仿真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庄池杰 耿屹楠 曾嵘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0-978,共9页
我国超、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亟需空气间隙放电理论的支撑。作为长间隙放电研究的基础,短间隙放电是间隙放电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切入点。仅靠现有实验手段与实验结果无法构建这些放电过程的完整物理图像,使得数学建模与仿真,成为研究短间... 我国超、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亟需空气间隙放电理论的支撑。作为长间隙放电研究的基础,短间隙放电是间隙放电研究的重要内容与切入点。仅靠现有实验手段与实验结果无法构建这些放电过程的完整物理图像,使得数学建模与仿真,成为研究短间隙放电的重要方法。为此,概述了描述短间隙气体放电过程的流体模型,提出了基于不连续有限元的仿真算法:引入罚因子不连续有限元离散Poisson方程;提出了加权不连续有限元用于求解粒子输运方程,提出了圆柱坐标系下的多层重构算法用于抑制高阶格式可能引起的数值振荡。实现了基于上述算法的短间隙气体放电仿真程序,利用该程序研究了碰撞电离系数、附着系数、粒子迁移率等放电参量对流注发展的影响,电子碰撞电离系数与电子迁移率影响最大,电子附着系数与电子扩散系数有一定影响,离子迁移率基本没有影响。通过考虑Townsend放电中的光发射机制,成功预测了一定长度范围内平板间隙中Townsend放电击穿电压曲线,验证了将数值仿真应用于气体放电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放电 短空气间隙 不连续有限元 流注 Townsend放电 流体模型
下载PDF
结合降维技术的电力负荷曲线集成聚类算法 被引量:136
7
作者 张斌 庄池杰 +4 位作者 胡军 陈水明 张明明 王科 曾嵘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741-3749,共9页
电力负荷曲线聚类是配用电大数据挖掘的基础。分析3种典型聚类有效性指标,指出Davies-Bouldin有效性指标更适用于评估负荷曲线的聚类结果。研究基于层次、基于划分、基于密度、基于模型等类型的聚类算法,从聚类效率和聚类质量两方面评... 电力负荷曲线聚类是配用电大数据挖掘的基础。分析3种典型聚类有效性指标,指出Davies-Bouldin有效性指标更适用于评估负荷曲线的聚类结果。研究基于层次、基于划分、基于密度、基于模型等类型的聚类算法,从聚类效率和聚类质量两方面评价各种算法。层次聚类的质量较高,效率较低;划分聚类的效率较高,质量较低。针对单一聚类算法的不足,研究基于经典聚类算法的集成聚类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负荷曲线聚类。该算法包括bootstrap重采样、划分聚类、层次聚类3步,对不同规模数据集的聚类结果表明集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聚类。针对电力负荷曲线的特征,研究多种数据集降维算法,在降维后的数据集上进行集成聚类,比较各种降维算法的信息损失和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规模电力负荷曲线的聚类问题,结合主成分分析降维的集成聚类算法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电力大数据 负荷曲线 聚类有效性 集成聚类算法
下载PDF
国际防雷研究进展及前沿述评 被引量:84
8
作者 曾嵘 周旋 +3 位作者 王泽众 庄池杰 余占清 何金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结合第32届国际雷电防护会议(ICLP2014)与近年雷电物理领域的研究动态,对雷电物理与现象、雷电定位与观测技术、雷电活动与特性、雷电电磁效应与暂态过程、多领域(电力系统、运输系统、新能源、电子通讯设备等)雷电防护等方面的研究前... 结合第32届国际雷电防护会议(ICLP2014)与近年雷电物理领域的研究动态,对雷电物理与现象、雷电定位与观测技术、雷电活动与特性、雷电电磁效应与暂态过程、多领域(电力系统、运输系统、新能源、电子通讯设备等)雷电防护等方面的研究前沿进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主要结论为:1)雷电观测技术依然发展迅速,其广泛应用获取了大量雷电活动规律与特性参数,并初步揭示了雷电发展中的高能物理过程;上行雷现象得到越来越多关注,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风险与上行先导密切相关。2)对雷电过程中若干基本物理现象的解释仍未形成共识,风力发电等新领域的雷电防护问题仍处于起步阶段。3)观测技术的探测灵敏度、准确性、时空分辨率需进一步提高,以获取更为精细的雷电过程参数;雷电起始、先导梯级发展、上行先导的机理与模型仍有待深入研究;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新领域的雷电防护问题可能成为新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雷电防护会议 雷电观测 雷电物理 雷电现象 雷电电磁暂态 雷电防护
下载PDF
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挑战与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曾嵘 庄池杰 +3 位作者 余占清 陈赦 李志钊 陈维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945-2955,共11页
开展空气间隙放电的理论研究,是支撑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提升电力系统雷击防护水平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特高压下长空气间隙放电的工程需求,以及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先导发展模型、电气几何模型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归纳了当前长空气间隙... 开展空气间隙放电的理论研究,是支撑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提升电力系统雷击防护水平的现实需求。通过分析特高压下长空气间隙放电的工程需求,以及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先导发展模型、电气几何模型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归纳了当前长空气间隙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物理模型的内在复杂性、测试手段的局限性及数值求解方法的不确定性。同时,基于过去30多年测量、计算方法的长足进步,指出目前我国开展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重大机遇。另外,还简要总结了国内外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流注先导模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成果,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在973项目的支持下,在长空气间隙放电的微观机理与宏观过程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目标做了初步展望,包括:1)明晰不同尺度流注起始及发展的规律;2)更深入认识流注转化为先导的规律及机理;3)清晰描述先导的发展过程特征参数;4)建立更完备的长空气间隙击穿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长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5)建立更科学的雷击闪络先导发展模型及雷击闪络风险评估方法;6)提出工程实用的更优化的长空气间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放电 流注 先导 流注起始特性 雷电上行先导 放电过程观测 放电过程数值仿真
下载PDF
变电站雷电侵入过电压波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仿真 被引量:29
10
作者 谢施君 曾嵘 +3 位作者 李建明 庄池杰 张榆 陈少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6-1564,共9页
为探讨变电站设备实际耐受的雷电冲击电压波形与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的差异,对变电站雷电侵入过电压的波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中建立500 k V交流变电站–输电线路模型,并结合过电压形成的... 为探讨变电站设备实际耐受的雷电冲击电压波形与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形的差异,对变电站雷电侵入过电压的波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中建立500 k V交流变电站–输电线路模型,并结合过电压形成的物理过程,分析了雷击类型、输电线路传输过程以及避雷器对雷电侵入过电压波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雷击工况、输电线路传输过程及避雷器等非线性设备的影响,变电站设备实际耐受的雷电侵入波形近似为平顶波,波前时间可达8μs,波尾时间最短仅为10μs,最长可达数百μs。严苛情况下,变电站设备在实际雷电侵入电压波形下的绝缘耐受水平低于标准雷电冲击试验值。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雷电冲击试验标准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侵入波 过电压 变电站 波形特征 EMTP 避雷器 雷电冲击 绝缘水平
下载PDF
基于集成光学电场传感器的过电压测量技术 被引量:17
11
作者 谢施君 汪海 +3 位作者 曾嵘 李建明 庄池杰 王乃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29-2935,共7页
通过测量电场获取电力设备实际遭受的过电压对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设备绝缘耐受试验标准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光学电场传感器的过电压测量技术。首先,介绍了该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次,研制了集成光学... 通过测量电场获取电力设备实际遭受的过电压对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设备绝缘耐受试验标准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光学电场传感器的过电压测量技术。首先,介绍了该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其次,研制了集成光学电场传感器,并对过电压测量系统的响应速度、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最后,采用所提出的测量技术对220 k V母线投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投入避雷器期间产生的过电压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过电压测量系统的响应速度达μs级,频率响应在5 Hz^100 MHz内比较平坦;在投入CVT和避雷器的暂态过程中,过电压上升时间约为几μs,过电压倍数可达1.73倍。测量结果反映的物理过程与理论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电压测量 电场 集成光学电场传感器 频率响应 响应速度 解耦
下载PDF
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特性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耿屹楠 庄池杰 +2 位作者 曾嵘 李志钊 余占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48-153,198,共6页
流注是长空气间隙放电的主要过程,其起始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广泛的工程应用。以往对直流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特性的研究较多,对冲击电压特别是电压上升率较大的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特性研究很少。采用基于光电集成技术的高压侧... 流注是长空气间隙放电的主要过程,其起始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广泛的工程应用。以往对直流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特性的研究较多,对冲击电压特别是电压上升率较大的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特性研究很少。采用基于光电集成技术的高压侧电流测量系统与空间电场测量系统,对1 m棒–板间隙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的流注起始观测手段,获得不同半径棒电极、不同电压上升率下的流注起始电压与场强,拟合得到考虑电压变化率的流注起始场强判据,并验证了所提出判据的广泛适用性。另外,还对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时延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定量测量了流注的起始时延,为研究流注起始时延的概率分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注 电压上升率 起始场强 起始时延
下载PDF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的改善措施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斌 陈水明 +2 位作者 庄池杰 张波 邓世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84-3489,共6页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电气参数不对称会造成线路电流、电压不平衡,影响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介绍了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的分析指标与计算方法,搭建了输电线路仿真模型,研究了双回输电线路不平衡度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电气参数不对称会造成线路电流、电压不平衡,影响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介绍了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电气不平衡度的分析指标与计算方法,搭建了输电线路仿真模型,研究了双回输电线路不平衡度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采用鼓型杆塔和逆相序导线排列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负序和零序不平衡度;减小回间距离可以明显降低负序不平衡度,但会使零序不平衡度略微增大;单个整循环换位应该采用逆相序反向换位方式,两个整循环换位应该采用l/6-l/6-l/3-l/6-l/6换位方式;电容器补偿可以显著降低负序不平衡度,而且随着线路长度的增加,改善程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双回线路 电气不平衡度 改善措施 PSCAD/EMTDC仿真
下载PDF
大直径球-板结构改进间隙系数及其在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空气间隙净距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赦 庄池杰 +3 位作者 曾嵘 丁玉剑 宿志一 廖蔚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60-1366,共7页
换流站阀厅空气间隙净距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工程造价。以往工程主要采用IEC提供的方法计算空气间隙净距,方法中关于间隙系数K的考虑相对简单。为此,基于阀厅内典型电极结构50%放电电压U50的试验数据,提出... 换流站阀厅空气间隙净距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工程造价。以往工程主要采用IEC提供的方法计算空气间隙净距,方法中关于间隙系数K的考虑相对简单。为此,基于阀厅内典型电极结构50%放电电压U50的试验数据,提出了新的典型间隙系数值,用于阀厅空气间隙净距的选取计算。相对于以往方法,新的间隙系数包含了间隙尺寸和电极结构的影响。在间隙距离为4~9m的情况下,对于相同球直径,随着间隙距离L的增大,K值逐渐减小;对于相同间隙距离,随着球直径D的减小,K值逐渐减小。临近一面墙使K减小1.06倍,因此需要更大的空气间隙净距。该改进方法对优化阀厅结构、减小阀厅尺寸作用明显。以±800kV工程为例的计算结果证明,部分阀厅典型空气间隙净距可缩小尺寸0.6~0.9m,优化比例达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换流站 阀厅 空气间隙净距 g参数法 间隙系数
下载PDF
利用先导通道三维空间结构研究的先导发展速度 被引量:6
15
作者 耿屹楠 庄池杰 +2 位作者 曾嵘 李志钊 余占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65-2472,共8页
先导发展长度与速度是描述先导发展过程的重要参数,也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电荷耦合高速摄像机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先导发展速度提供了有力工具。为定量研究先导发展速度,利用2台电荷耦合高速摄像机对长空气放电过程进行同步拍摄结果,利... 先导发展长度与速度是描述先导发展过程的重要参数,也是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电荷耦合高速摄像机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先导发展速度提供了有力工具。为定量研究先导发展速度,利用2台电荷耦合高速摄像机对长空气放电过程进行同步拍摄结果,利用图像处理方法重建了长空气间隙放电先导通道发展过程的三维结构。对12m棒-板间隙在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先导发展过程进行观测后,基于先导通道三维空间结构的时域演变,将先导发展方式分为平稳发展与"突跳"2种方式。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先导发展的一维轴向速度、二维路径速度以及三维空间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2m棒-板间隙的先导平均一维轴向发展速度为1.8cm/μs,平均二维路径速度为2.03cm/μs,平均三维空间速度为2.3cm/μs;先导通道发生"突跳"时,先导通道长度瞬时剧烈增大,发展速度瞬时剧烈增大,发展速度分散性很大,在10~30cm/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空气间隙放电 先导 高速摄像机 三维空间结构 操作冲击电压 发展速度 突跳
下载PDF
雷击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与发展特性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志钊 曾嵘 +3 位作者 庄池杰 陈赦 廖永力 高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76-2082,共7页
上行先导是分析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雷电放电的随机性,鲜有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的直接影像资料,因而上行先导是否存在是电力系统防雷研究的一个热点。现有的上行先导仿真计算模型主要由棒-板及热力学的结论间接推导所得,... 上行先导是分析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雷电放电的随机性,鲜有输电线路上行先导的直接影像资料,因而上行先导是否存在是电力系统防雷研究的一个热点。现有的上行先导仿真计算模型主要由棒-板及热力学的结论间接推导所得,缺乏实际输电线路的实验依据。在昆明国家特高压实验基地对输电线路上行先导起始及其发展特性开展了模拟试验研究,经过仿真分析,设计并采用5~8m的板棒-线间隙进行模拟试验,施加最高达3.6MV、200/2 000μs波前的冲击电压,利用最高拍摄速度为106帧/s的高速摄像机对放电过程的放电形态进行观测,利用3dB带宽范围为0~6.5MHz的同轴分流器进行了电流测量。通过500余次试验及其结果分析,发现在该试验条件下,导线和地线上明显有上行先导产生,其发展速度约为1.2~3cm/μs,与正极性操作波下棒-板间隙放电的先导速度基本一致。仿真分析发现,大多数自然雷情况下,输电线路临界半径处场强高于上行先导起始场强的时间比该文试验工况中更长,因此推断自然雷击输电线的过程中上行先导是很有可能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击 上行先导 长间隙放电 观测平台 输电线路场强 先导发展法
下载PDF
基于先导发展模型的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计算 被引量:12
17
作者 曾嵘 刘瀚波 +2 位作者 庄池杰 陆国俊 罗健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81-1588,共8页
雷电绕击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分析模型对先导起始和发展过程的描述较为简化。为此,根据正极性上行先导起始和发展机理,提出了用于单根导线和分裂导线的上行先导起始判据,并提出了1种考虑背... 雷电绕击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输电线路雷电绕击分析模型对先导起始和发展过程的描述较为简化。为此,根据正极性上行先导起始和发展机理,提出了用于单根导线和分裂导线的上行先导起始判据,并提出了1种考虑背景电位变化贡献的流注空间电荷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绕击跳闸率计算模型和自适应算法,最后对我国典型的500 kV线路的绕击特性开展了仿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低电压等级时该模型得到的先导起始时刻与Rizk判据和临界半径判据基本一致,500 kV输电线路绕击跳闸率平原地区为0.012次/(100 km·a),山地地区为0.211次/(100 km·a),与我国运行经验相符。绕击跳闸率自适应算法与原有方法相比,在同样精度下所需计算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导发展模型 上行先导 流注空间电荷 输电线路 绕击跳闸率 绕击特性
下载PDF
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流注起始时延特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耿屹楠 庄池杰 +1 位作者 曾嵘 王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4-169,5,共6页
流注起始时延特性,体现冲击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的随机特性,是流注起始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流注起始时延特性有助于揭示长空气间隙放电机制。基于实验数据,认为有效自由电子形成的统计时延是流注起始时延的主要部分;从有效自由电子... 流注起始时延特性,体现冲击电压作用下流注起始的随机特性,是流注起始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流注起始时延特性有助于揭示长空气间隙放电机制。基于实验数据,认为有效自由电子形成的统计时延是流注起始时延的主要部分;从有效自由电子形成过程出发,通过理论推导,引入概率密度函数描述流注起始时延;并用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流注起始时延服从瑞利分布;瑞利分布的均值即为起始时延的均值,其方差即为起始时延的分散性。瑞利分布的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物理含义,可以很好地解释流注起始时延的变化规律。在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电压变化率在80-240kV/s、棒电极半径在0.5-2.5 cm范围内,瑞利分布的特征参数在0.6-2.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 流注 起始时延 概率密度 瑞利分布
下载PDF
两种湿度下特高压尺度真型工程间隙操作冲击放电试验观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昌 周旋 +2 位作者 庄池杰 刘磊 曾嵘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39-2246,共8页
合理确定输电线路的空气间隙距离是特高压输电工程外绝缘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搭建一套长间隙放电过程同步观测系统,并分别在位于北京与武汉的特高压试验基地开展真型工程间隙(6.7m的导线-杆塔间隙、10m的导线-导线相间间隙)操作冲击放... 合理确定输电线路的空气间隙距离是特高压输电工程外绝缘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搭建一套长间隙放电过程同步观测系统,并分别在位于北京与武汉的特高压试验基地开展真型工程间隙(6.7m的导线-杆塔间隙、10m的导线-导线相间间隙)操作冲击放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秋冬季节绝对湿度较低,先导放电趋于连续、稳定发展,先导发展的一维平均速度较小,不同工况下平均值在1.6~2.1cm/μs之间,且速度波动很小。当绝对湿度较大时,先导放电趋于不连续、重燃发展,速度较大,不同工况下平均值范围为4.5~6.5cm/μs,且波动程度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空气间隙放电 先导 重燃
下载PDF
激光干涉法在空气间隙放电参数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旋 曾嵘 +1 位作者 庄池杰 陈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73-2078,共6页
空气间隙放电现象物理过程复杂,利用先进手段对其关键参数进行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搭建了一套基于激光干涉原理的Mach-Zehnder干涉仪放电参数测量系统,利用干涉条纹图像可推算测试区域的折射率分布,进而可得到温度、粒子密度等热物理参... 空气间隙放电现象物理过程复杂,利用先进手段对其关键参数进行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搭建了一套基于激光干涉原理的Mach-Zehnder干涉仪放电参数测量系统,利用干涉条纹图像可推算测试区域的折射率分布,进而可得到温度、粒子密度等热物理参数。以空气电弧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尖–板电极交流电弧(约0.1 A)和电焊机直流电弧(30 A)进行诊断实验,建立局部热力学平衡模型,得到其温度和电子密度等参数的径向分布,前者的弧心温度约为3 000~6 000 K,后者的弧心温度约为12 000 K。另外,还初步得到了空气间隙放电通道的干涉条纹图像。实验结果验证了激光干涉法在空气放电参数测量研究中的可行性,为该方法在长空气间隙放电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涉法 MACH-ZEHNDER干涉仪 空气电弧 局部热力学平衡模型 电弧温度 长空气间隙放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