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消化道手术废除胃肠减压并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庞明辉 罗斌 +7 位作者 张伟 王康 李平 郭志义 胡阳 杨春 杨洲 王波 《西部医学》 2011年第2期306-307,共2页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手术废弃胃肠减压并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胃肠外科进入快速康复的下消化道手术患者共413例,按术前是否常规安置胃肠减压分为研究组(187例)及对照组(2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吻合口漏发生率...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手术废弃胃肠减压并术后早期进食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胃肠外科进入快速康复的下消化道手术患者共413例,按术前是否常规安置胃肠减压分为研究组(187例)及对照组(22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吻合口漏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的术后肺部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消化道手术废弃胃肠减压并术后早期进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胃肠减压管 术后早期进食 下消化道手术 废除
下载PDF
鼻胃减压管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庞明辉 罗斌 +4 位作者 张伟 王康 李平 郭志义 胡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5期22-23,共2页
目的:明确鼻胃减压管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进入试验的结直肠癌患者,按术前是否常规安置鼻胃减压管分为研究组(n=127)及对照组(n=15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吻合口漏发生率、肛... 目的:明确鼻胃减压管在大肠癌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进入试验的结直肠癌患者,按术前是否常规安置鼻胃减压管分为研究组(n=127)及对照组(n=15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吻合口漏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肛门排气时间、呕吐、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肺部感染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无需常规安置鼻胃减压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减压管 大肠癌 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UHS疝修补装置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庞明辉 张伟 +3 位作者 王康 郭志义 胡阳 李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5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ULTRAPRO Hernia System(UHS)疝修补装置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UHS疝修补装置行腹股沟疝修补术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患者中I型疝12例,Ⅱ型疝34例,Ⅲ型35例;随访67例,... 目的探讨应用ULTRAPRO Hernia System(UHS)疝修补装置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应用UHS疝修补装置行腹股沟疝修补术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患者中I型疝12例,Ⅱ型疝34例,Ⅲ型35例;随访67例,随访率为82.7%,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6.3个月;术后发生阴囊水肿l例,皮下淤血1例,未发现有感染、复发、腹股沟区慢性疼痛、睾丸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UHS行腹股沟疝修补术,能使补片完全覆盖耻骨肌孔,加强腹横筋膜,从而治愈腹股沟疝,并防止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ULTRAPRO HERNIA System疝修补装置
下载PDF
LIN28B 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庞明辉 王康 +7 位作者 伍刚 张伟 董丹丹 帅平 梁耀泽 胡阳 李平 李国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LIN28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美国Biomax的结肠癌及正常组织组合微阵列芯片及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49例手术切除结肠癌石蜡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和石蜡切片...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LIN28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美国Biomax的结肠癌及正常组织组合微阵列芯片及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49例手术切除结肠癌石蜡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芯片和石蜡切片中LIN28B蛋白表达并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LIN28B表达水平和结肠癌病理性特点包括组织分级、恶性肿瘤(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及淋巴/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LIN28B在结肠癌组织中相比于正常结肠组织高表达,其高表达与肿瘤的低分化、TNMⅢ-Ⅳ期、结肠癌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是LIN28B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IN28B表达与结肠癌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有望作为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LIN28B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特征
下载PDF
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庞明辉 李平 +2 位作者 徐亮 郭志义 魏仁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年第4期20-22,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从分子水平探讨p5 3蛋白、PCN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寻找有助于胃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方法  91例胃癌组织均取自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标本 ... 目的 通过检测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从分子水平探讨p5 3蛋白、PCN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寻找有助于胃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方法  91例胃癌组织均取自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切除标本 ,临床病历资料来源于附院信息科 ,资料以信访、电话或门诊随访方式获得。p5 3蛋白和PCNA的检测采用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 91例胃癌组织中p5 3蛋白阳性率为 6 2 6 % ,PCNA强阳性率为 6 5 9%。②p5 3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无关 ,与浸润深度相关。③PCNA表达与胃癌的大小、浸润深度呈正相关。④p5 3蛋白、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正相关。⑤p5 3蛋白、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类型显著相关。⑥p5 3蛋白阳性的胃癌患者术后 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 3蛋白阴性者。PCNA强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 2年、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PCNA弱阳性表达者。结论 p5 3蛋白阳性、PCNA强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可用p5 3蛋白和PCNA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 ,而PCNA比p5 3蛋白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胃癌 生物学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明辉 侯晓林 +2 位作者 康长明 唐继海 张琳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5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发病因素,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胃肠外科6年内9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胃肠道肿...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发病因素,进一步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胃肠外科6年内96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术期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原因。结论:严格执行卫生部公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围术期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下载PDF
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卡培他滨耐药及毒性反应的关系
7
作者 庞明辉 梁丽芹 +3 位作者 侯能易 胡雪梅 丁玥 王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156-158,共3页
目的检测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MTHFR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卡培他滨耐药及毒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5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检测MTHFRC677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测试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原代肿瘤细胞对卡培他滨的响应。结果 MTHFRC677... 目的检测进展期结直肠癌组织中MTHFR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卡培他滨耐药及毒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56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组织,检测MTHFRC677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测试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原代肿瘤细胞对卡培他滨的响应。结果 MTHFRC677T位点TT型对卡培他滨化疗的敏感例数及化疗毒性反应例数均高于CC及CT型,且化疗毒性反应例数均高于CC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结直肠癌化疗前应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MTHFRC677T基因TT型患者首选卡培他滨,化疗期间注意毒性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U 卡培他滨 结直肠癌 体外药效学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徐亮 姚晖 +2 位作者 庞明辉 魏仁志 綦小龙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2856-2858,共3页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临床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方法将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前5d和术后1、8d分别检测多项免疫指标。结果术后免疫...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临床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方法将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前5d和术后1、8d分别检测多项免疫指标。结果术后免疫营养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炎性指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后免疫营养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免疫营养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18例报道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伟 庞明辉 +2 位作者 罗斌 李平 杨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收治的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为(291.33... 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间收治的1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为(291.33±19.6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51.32±71.78)ml,清扫淋巴结平均为(14.57±3.11)枚。术后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46±0.93)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1.75±0.45)d,术后效果良好,无近期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患者目前均无肿瘤局部复发、Trocar种植和远处转移出现。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体现出微创、恢复较快等优点,可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根治性胃切除 进展期胃癌 并发症
下载PDF
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减压及早期肠内营养置管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志义 庞明辉 +1 位作者 何学文 李平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减压及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方法。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行老年胃癌手术105例,根据置管情况随机分成普通鼻胃管+普通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纽、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组,对3组...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减压及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方法。方法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行老年胃癌手术105例,根据置管情况随机分成普通鼻胃管+普通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纽、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组,对3组胃管方法在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方面进行临床研究和评估。结果术中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同时能早期行肠内营养,鼻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能较好达到预期营养目标。结论术中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进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低、耐受性好,尤其适合老年胃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癌 胃肠减压 肠内营养 三腔胃肠管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志义 庞明辉 李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2月期间收治的297例老年胃癌中4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感染率、吻合口漏、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血糖正常者分别为19.9%(5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2月期间收治的297例老年胃癌中4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感染率、吻合口漏、死亡率及住院时间,血糖正常者分别为19.9%(51/256)、0.4%(1/256)、0.8%(2/256)和(19.1±4.3)d,糖尿病患者分别为34.1%(14/41)、7.3%(3/41)、7.3%(3/41)和(24.3±5.1)d,后者均明显高于前者(P均<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其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应引起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老年 胃癌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营养支持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志义 庞明辉 李平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营养支持。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27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肠内营养支持8例(29.6%),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10例(37.0%),单纯肠外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营养支持。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27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肠内营养支持8例(29.6%),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10例(37.0%),单纯肠外营养支持9例(33.3%),分别于术后平均15、20及23d恢复胃动力。结论肠内营养在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潴留 排空障碍 腹部手术
下载PDF
结直肠腺瘤的诊断及外科处理:附406例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志义 庞明辉 +1 位作者 胡康 李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925-926,共2页
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40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直肠镜下行直肠腺瘤局部切除102例,剖腹行肠壁楔形及肠段切除241例,肠段及系膜的根治性切除48例,腹腔镜下行肠段切除5例,经骶尾部行肠壁、肠段切除10例。全组治愈376例,... 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40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直肠镜下行直肠腺瘤局部切除102例,剖腹行肠壁楔形及肠段切除241例,肠段及系膜的根治性切除48例,腹腔镜下行肠段切除5例,经骶尾部行肠壁、肠段切除10例。全组治愈376例,治愈率为92.6%。346例获得1~5年随访,其中腺瘤术后复发17例,恶变4例。提示:结直肠腺瘤一经发现均应完整切除;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最彻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性息肉/外科学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晖 徐亮 +3 位作者 庞明辉 万礼仪 王元正 刘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237-239,共3页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5d、术后7d)分别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营养组)和等氮...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5d、术后7d)分别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营养组)和等氮等热量的普通肠内营养(普通营养组),于术前5d和术后1、4、8d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及营养指标,记录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和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4、8d,免疫营养组多数免疫指标、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炎症指标CRP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手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内脏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围手术期医护 肠道营养 免疫 细胞 免疫球蛋白类 并发症
下载PDF
直线型缝合器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志义 庞明辉 李平 《四川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总结直线型缝合器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5月,将40例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使用直线型缝合器切除、吻合,对照组采取传统手工切除、吻合,术后观察肠道恢复排气时间... 目的总结直线型缝合器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5月,将40例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使用直线型缝合器切除、吻合,对照组采取传统手工切除、吻合,术后观察肠道恢复排气时间、腹腔感染及吻合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肠道排气、排便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术后再出血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线型缝合器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吻合确实、腹腔感染低、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直线型缝合器 腹腔感染
下载PDF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1
16
作者 温大翠 庞明辉 《全科护理》 2010年第14期1244-1245,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给予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48例病人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91.33 min±19.61 min,术中出血量...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给予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48例病人均成功进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291.33 min±19.61 min,术中出血量151.32 mL±71.78 mL,每例病人清扫淋巴结14.57枚±3.11枚。术后病人肛门排气时间为3.46 d±0.93 d,下床活动时间为1.75d±0.45 d,术后效果良好,没有近期并发症发生。认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恢复较快等优点,可行性好;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引流管、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加强饮食、出院等健康教育宣教,病人术后疼痛轻、胃肠功能恢复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腹壁瘢痕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护理
下载PDF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徐亮 魏仁志 +1 位作者 庞明辉 付华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胃肠手术后病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 ,18例 )、肠外营养组 (PN组 ,16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EN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液 ,共 7天。术后第 3和第 7天测定血浆蛋白、肝肾功能...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胃肠手术后病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 ,18例 )、肠外营养组 (PN组 ,16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EN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液 ,共 7天。术后第 3和第 7天测定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和体重 ,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不良反应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 7天明显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术后体重均有下降 ,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其他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改善营养状态 ,并且安全可行 ,营养支持费用仅为肠外营养的 1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肠内营养 临床分析 术后 胃肠功能
下载PDF
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表达下调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18
作者 沈小钢 郭志义 +1 位作者 庞明辉 侯能易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了解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胃壁正常组织中caspase-9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卡方检验判断caspase-... 目的了解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胃壁正常组织中caspase-9 m 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卡方检验判断caspase-9表达变化与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Caspase-9 m RNA在胃间质瘤组织的表达较正常胃壁组织低,且无论是m RNA还是蛋白水平,caspase-9表达变化与胃间质瘤的核分裂象均密切相关,caspase-9表达下调的患者核分裂象高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Caspase-9在胃间质瘤中低表达,且表达下调的肿瘤的核分裂象更高,提示可能与胃间质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9 CASPASE-3 胃间质瘤 凋亡 核分裂象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19
作者 张伟 罗斌 庞明辉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ophoma,PTL)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之间收治的23例PT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男5例,女18例,年龄31—71岁,中...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ophoma,PTL)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之间收治的23例PT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男5例,女18例,年龄31—71岁,中位年龄51岁。所有患者均为B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NHL)。23例患者中有2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局部病灶活检,7例行单侧腺叶切除,6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2例甲状腺全切术。术后进一步接受化疗和/或放疗患者15侧,其中化疗8例,放疗5例,化疗加放疗2例,化疗方案采用CHOP方案。结果本组23例中,失访6例,随访率73.9%。随访时间2.142个月,中位随访32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30.4%。结论吼好发于60岁左右的女性,病理类型大多为B细胞来源的NHL。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断较困难,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而手术只是作为确诊或减瘤的次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 非何杰金淋巴瘤 手术
下载PDF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郭志义 庞明辉 +2 位作者 胡康 吴玉芬 李平 《淮海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通过对并发症等的对比分析,探讨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0月~2005年6月我科所施行的162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106例传统疝修补术。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 目的通过对并发症等的对比分析,探讨目前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0年10月~2005年6月我科所施行的162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106例传统疝修补术。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低,且具有更宽的手术指征、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自主能力恢复旱等优点。结论在局庥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对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恢复旱、并发症少、简单易掌握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尤其适合老年和(或)伴有其他疾病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无张力 修补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