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和莎士比亚悲剧成因的后现代主义阐释 |
廖金罗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2
|
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阐释巴斯妇主体性建构模式 |
廖金罗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3
|
再论李尔王悲剧根源和悲剧意识 |
廖金罗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5 |
2
|
|
4
|
从雅克·拉康镜像理论视角阐释麦克白悲剧 |
廖金罗
|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9 |
2
|
|
5
|
教师在语篇能力建构过程中的角色和教学模式建构 |
廖金罗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6
|
再论哈姆莱特犹豫和延宕的根源 |
廖金罗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4 |
1
|
|
7
|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阐释杰生的主体性──威廉·福克纳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主人公康普生·杰生四世分析 |
廖金罗
|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8
|
哈姆莱特性格悲剧的后现代主义阐释 |
廖金罗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9
|
文本意义的建构模式 |
廖金罗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0
|
萨拉主体性消除和重建模式阐释——从后现代女权主义视角 |
廖金罗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1
|
文本阅读和阅读主体的创造性 |
廖金罗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2
|
言语行为和主体特征分析 |
廖金罗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3
|
嘉莉的心路历程 |
廖金罗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4
|
从后现代全球化视角阐释夏洛克和安东尼奥的矛盾 |
廖金罗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5
|
黑格尔悲剧理论和德伯·苔丝悲剧成因的后现代主义阐释 |
廖金罗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
2016 |
0 |
|
16
|
麦克白悲剧根源的后现代主义阐释 |
廖金罗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7
|
从米歇尔·福柯视角阐释简·爱主体性建构模式 |
廖金罗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8
|
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彷徨、苦闷和守望 |
廖金罗
|
《安顺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9
|
爱米尼·格里尔生的悲剧阐释 |
廖金罗
|
《长沙大学学报》
|
2008 |
0 |
|
20
|
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交际目的的生成和实现策略分析 |
廖金罗
龙虹飞
|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