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番茄潜叶蛾捕食性天敌资源调查及其控害作用分子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桂芬 朱华康 +9 位作者 黄亮 王玉生 李涛 黄聪 冼晓青 薛延韬 桂富荣 刘万学 万方浩 张毅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9-749,共11页
云南省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较早入侵的区域,为明确本地潜在自然天敌资源及其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制作用,采用田间调查、样本采集以及与室内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于7—10月对云南省10个地级州市主要番茄种植区的番茄潜... 云南省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较早入侵的区域,为明确本地潜在自然天敌资源及其对番茄潜叶蛾的控制作用,采用田间调查、样本采集以及与室内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技术方法,于7—10月对云南省10个地级州市主要番茄种植区的番茄潜叶蛾天敌资源进行调查,对采集的天敌种类进行DNA条形码鉴定,对其控害作用进行种特异性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番茄田共计采集到捕食性天敌36种,隶属2纲5目16科。进一步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对番茄潜叶蛾具有控害作用的捕食性自然天敌19种,隶属2纲3目12科;其中,昆虫纲8种、蜘蛛纲11种;对番茄潜叶蛾控害作用阳性检出率为5.7%~100.0%。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天敌为半翅目盲蝽科的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 Reuter,在8个州市有分布;其次为花蝽科的黑翅小花蝽Oirus agilis(Flor)和小花蝽Orius sp.以及瓢虫科的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分别在5个、4个和5个州市有分布;再次为蜘蛛目狼蛛科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Böesenberg et Strand),在3个州市有分布;而其余的14个物种仅在1个或2个州市有分布。番茄潜叶蛾天敌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为昭通市,有8种天敌;其次为丽江市和玉溪市,分别有6种和5种天敌;再次昆明市和曲靖市,分别有4种和3种天敌;而大理州、文山市、红河州有2种天敌,楚雄市和普洱市只有1种天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控害潜力最大的为烟盲蝽,其次为黑翅小花蝽;此外,七星瓢虫和拟环纹豹蛛也表现了较好的控害能力。番茄潜叶蛾在西南虽发生为害较为严重,但对该种害虫具有控制作用的天敌种类也比较多,为利用本地天敌防治番茄潜叶蛾提供了自然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捕食性天敌 优势种 番茄田 蜘蛛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与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研究
2
作者 张桂芬 万坤 +9 位作者 潘梦妮 王龙 黄聪 王玉生 张毅波 冼晓青 杨念婉 桂富荣 刘万学 万方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4,共11页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一种对番茄等作物最具毁灭性危害的世界检疫性害虫,2017年首次在我国西北新疆伊犁的露地番茄发现,2018年又在我国西南云南临沧的保护地番茄发生,目前已快速传播至我国20余个省级区域。【目的】以成虫为对象在室内笼罩条件下,研究明确番茄潜叶蛾的种群定殖、种群重建及延续能力。【方法】每笼接入不同数量(2、4、6、8、10头)的番茄潜叶蛾成虫(性比1:1),通过评价其产卵量和幼虫孵化率,研究繁殖体数量对番茄潜叶蛾种群定殖能力的影响;以1对成虫(2头,性比1:1)为起始繁殖体数量,通过种群数量动态监测、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及丰富度指数R评价,研究番茄潜叶蛾的种群重建和延续能力。【结果】以5个繁殖体数量(2、4、6、8、10头,性比1:1)接入番茄潜叶蛾成虫,各繁殖体数量的总计产卵量分别为93.1、194.9、271.3、311.5和400.2粒,差异显著;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93.1、97.4、90.4、77.9和80.0粒,差异显著,且繁殖体数量为1♀:1♂、2♀:2♂和3♀:3♂的平均单雌产卵量明显高于4♀:4♂和5♀:5♂;此外,在5个繁殖体起始数量处理中,卵孵化为幼虫的比率均比较高,为91.3%—92.7%;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种群定殖能力大小依次为5♀:5♂>3♀:3♂>4♀:4♂>2♀:2♂>1♀:1♂。1对(2头,性比1:1)番茄潜叶蛾成虫即可重新建立种群,约90 d(3个世代)后种群即可达到稳定状态。在168 d(约5个世代)的种群重建和种群延续过程中,仅在最初的0—91 d范围观察到3个较为明显的种群发生高峰(世代),高峰日总计虫量(蛹未予计入)较起始繁殖体数量分别增加77.8、60.5和60.1倍,其中,成虫数量分别增加6.4、4.1和7.7倍;之后,各虫态(卵、1—4龄幼虫、成虫)同时发生,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并波动增长,总计种群数量持续稳定在96.6—140.6头,不同虫态(龄期)个体数量占比在16.67%上下波动,丰富度指数R稳定在1.011—1.094。【结论】番茄潜叶蛾1对成虫即具有较高的生殖与存活能力,传入的起始繁殖体数量越大,番茄潜叶蛾成功定殖的可能性越大;1头雌虫和1头雄虫即可重新建立种群并使种群得以稳定延续。1对成虫的传入即具有较大的入侵风险并产生足够多的后代以满足种群延续和扩张,因此,在番茄潜叶蛾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对该虫的监测预警,并力争在其点片发生期予以灭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繁殖体数量 种群定殖 种群重建 种群延续 虫态(龄期)丰富度
下载PDF
基于MAXENT的番茄潜叶蛾在贵州省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3
作者 金剑雪 张晓明 +3 位作者 叶照春 王宇 邵昌余 张桂芬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0-759,共10页
为研究番茄潜叶蛾在贵州省的适生区分布及未来扩张/收缩趋势,明确其在我省的潜在危害及威胁,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基于331个分布点地理信息、23组生物气候变量及未来4种共享社会经济途径下2021—2100年的生物环境变量对... 为研究番茄潜叶蛾在贵州省的适生区分布及未来扩张/收缩趋势,明确其在我省的潜在危害及威胁,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基于331个分布点地理信息、23组生物气候变量及未来4种共享社会经济途径下2021—2100年的生物环境变量对番茄潜叶蛾在我省的适生区分布及未来模式下发生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MaxEnt预测模型AUC值为0.958,说明模型对番茄潜叶蛾的适生区预测结果较为精准。通过刀切法筛选出11月的降水量(p11)、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平均温(bio1)、海拔(elev)、年温变化范围(bio7)等5个因子是影响番茄潜叶蛾潜在分布的主要限制环境变量。经预测,在我省的适生区面积约为15.96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99.99%,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西南州和六盘水市大部分地区、毕节市东部地区、遵义市西北部与黔南州大部地区,面积约为8.94万km^(2),占全省面积的55.96%;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黔东南州、铜仁市、毕节西部、遵义市东南部、黔南州南部等,面积为6.47万km^(2),占比为40.54%,贵州省近99.99%的区域均为番茄潜叶蛾的适生区。从未来模式的发展趋势可知,番茄潜叶蛾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总体呈现先缩减后扩张的趋势。至2081—2100年,适生区面积变化范围在-32.74万km^(2)~8.54万km^(2)间浮动;在我省的适生区总面积没有变化,其中高适生区整体往我省西部移动;我省东部、南部、北部等部分区域将由高适生区转变为中适生区或低适生区。因此,我省将成为番茄潜叶蛾在我国扩张蔓延最重要的中转站,其西部地区也将成为高风险地区,应进一步提升对该虫的监测预警意识,积极开展该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防止该虫进一步扩张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适生区预测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基于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番茄潜叶蛾生物防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罗涛涛 阎姝彦 +7 位作者 曹梦宇 张静航 张桂芬 万方浩 张亚 李涛 刘双清 张毅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38,共12页
番茄潜叶蛾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主要通过幼虫潜叶和蛀果危害番茄作物。自2017年入侵新疆伊犁以来,该虫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并在多地暴发成灾,严重威胁我国番茄产业的生产。基于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生... 番茄潜叶蛾是一种世界范围的重大外来入侵物种,主要通过幼虫潜叶和蛀果危害番茄作物。自2017年入侵新疆伊犁以来,该虫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并在多地暴发成灾,严重威胁我国番茄产业的生产。基于捕食性天敌资源的生物防治是当前番茄潜叶蛾综合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关于番茄潜叶蛾捕食性天敌资源研究现状的综述性论文较少。据此,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范围内的番茄潜叶蛾捕食性天敌资源种类,概括了捕食性天敌对番茄潜叶蛾的捕食能力、取食番茄潜叶蛾后捕食性天敌的生命参数、化学农药对捕食性天敌防控番茄潜叶蛾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番茄潜叶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求为我国番茄潜叶蛾生物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天敌 生物防治 番茄潜叶蛾
下载PDF
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0 位作者 刘万学 张帆 冼晓青 万方浩 冯晓东 赵静娜 刘慧 刘万才 张晓明 李庆红 王树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43-2354,共12页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试验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和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白色(对照)、黄色((575±10)nm)、绿色((520±10)nm)和蓝色((465±10)nm)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548.3头、黄色2065.8头、绿色1998.3头、白色1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0—20 cm为94.2头、60—80 cm为12.4头、120—140 cm为9.2头、180—200 cm为7.4头/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0 cm显著高于其他4种悬挂高度,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0 cm最高,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0 cm>0—20 cm>60—80 cm>120—140和180—200 cm。【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直接放于地面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性诱芯 色板 诱捕器颜色 诱捕器悬挂高度 诱捕效果 设施蔬菜
下载PDF
警惕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在中国扩散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桂芬 冼晓青 +10 位作者 张毅波 张蓉 马德英 刘万学 高有华 王俊 杨子林 李庆红 王玉生 薛延韬 万方浩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 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于南美洲的秘鲁,是新近侵入中国的一种外来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蔬菜、水果、烟草、粮食作物、糖料作物和杂草等,嗜食茄科植物,尤其番茄(包括鲜食番茄、樱桃番茄、加工番茄等)和世界广布性杂草龙葵,严重发生时导致番茄减产80%~100%。该虫首次于2017年在新疆伊犁被发现,寄主植物为露地鲜食番茄,之后又在云南临沧发生,寄主植物为保护地鲜食番茄。南美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广泛,有9科约40种,并极易随农产品(尤其番茄)的贸易活动/调运进行远距离扩散,严重威胁我国农业产业的安全发展。文章概述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分布范围、生物学习性、传播途径,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生发展趋势,并从物种鉴定、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有效防控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外来有害生物 发展趋势 传播途径 物种鉴定
下载PDF
新发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7 位作者 冼晓青 刘万学 李萍 刘万才 刘慧 冯晓东 吕志创 王玉生 黄聪 郭建洋 万方浩 马德英 张晓明 桂富荣 李亚红 罗荣 王慧卿 王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 番茄潜叶蛾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寄主植物达11科50种,喜食茄科植物,嗜食番茄,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番茄潜叶蛾主要借助农产品(尤其是番茄果实)的贸易活动快速跨区跨境传播扩散,截至2021年该虫已在五大洲103个国家和地区发生,21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我国于2017年首次在新疆发现番茄潜叶蛾为害露地番茄,2018年在云南发现其在保护地发生,截至2022年3月该虫已扩散传播至我国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对我国番茄、茄子、辣椒、马铃薯、烟草等茄科作物生产安全的潜在威胁巨大。本文概述了番茄潜叶蛾扩散分布、生物学、发生为害、经济生态影响,以及防治对策、控制技术等,以期为该虫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重大农业入侵物种 茄科作物 发生和为害 经济生态影响 防控对策
下载PDF
中国新发现外来入侵害虫——南美番茄潜叶蛾(鳞翅目:麦蛾科) 被引量:82
8
作者 张桂芬 马德英 +5 位作者 刘万学 王玉生 付文君 王俊 高有华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19年第3期200-203,共4页
2017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露地鲜食番茄上发现一种鳞翅目害虫,以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果实,经鉴定为南美番茄潜叶蛾。该害虫原产南美洲的秘鲁,2006年入侵欧洲的西班牙,截至2017年5月,已在南美洲、欧洲、非洲、中美洲... 2017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露地鲜食番茄上发现一种鳞翅目害虫,以幼虫潜食叶肉、蛀食果实,经鉴定为南美番茄潜叶蛾。该害虫原产南美洲的秘鲁,2006年入侵欧洲的西班牙,截至2017年5月,已在南美洲、欧洲、非洲、中美洲和亚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严重危害鲜食番茄、加工番茄和樱桃番茄/圣女果,产量损失最高可达80%~100%。本文提供了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危害情况及主要形态鉴定特征,提出了防范其进一步扩散危害的措施建议以及今后应开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植物检疫、发生分布调查、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天敌资源挖掘利用等,以为积极应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的威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害虫 南美番茄潜叶蛾 番茄 中国 麦蛾科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G033A对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30
9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0 位作者 张杰 刘万学 王玉生 万方浩 束长龙 刘慧 王福莲 赵林 李庆红 王树明 蒋家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3,共9页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对我国番茄产业的潜在威胁巨大。为有效控制南美番茄潜叶蛾,测定了新型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工程菌G033A(Bt G033A)对该昆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世界毁灭性番茄害虫,对我国番茄产业的潜在威胁巨大。为有效控制南美番茄潜叶蛾,测定了新型苏云金芽胞杆菌基因工程菌G033A(Bt G033A)对该昆虫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以32000 IU/mg Bt G033A WP处理过的番茄叶片饲喂南美番茄潜叶蛾幼虫,其室内毒力效果由高至底依次为4龄幼虫,3龄幼虫,1~2龄幼虫,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4.63、15.59和23.17 g/L;浓度在10 g/L及以上时,Bt G033A对南美番茄潜叶蛾各龄幼虫的毒力均较高,处理后96 h(第4 d)校正死亡率均超过90%。在田间条件下,以Bt G033A WP 100倍液(10 g/L)喷雾防治低龄幼虫即有较好的防效,药后第5 d对1龄和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1%和98.0%,药后第7 d对1龄和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为100%;并且,与常用的生物杀虫药剂鱼藤酮的防效相当。研究结果对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的有效控制及其综合防控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苏云金芽胞杆菌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寄主植物转换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淀粉酶及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桂芬 雷芳 +2 位作者 万方浩 马骏 杨玉国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20,共8页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在华北地区常混合发生,为了揭示寄主植物在两种粉虱生态位竞争中的作用,以番茄饲养的B型烟粉虱与温室粉虱为实验种群,研究了转换取食棉花、甘蓝及玉米后,其体内淀粉酶... 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温室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在华北地区常混合发生,为了揭示寄主植物在两种粉虱生态位竞争中的作用,以番茄饲养的B型烟粉虱与温室粉虱为实验种群,研究了转换取食棉花、甘蓝及玉米后,其体内淀粉酶及蛋白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饲养寄主上还是转换植物上,B型烟粉虱淀粉酶活性较温室粉虱高1.49-1.66倍,改变植物种类对两种粉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大。植物种类的改变对B型烟粉虱的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而温室粉虱却受到明显抑制,由番茄转换到甘蓝、棉花及玉米上,温室粉虱蛋白酶活性下降了29.9-42.7%;转换到甘蓝或棉花上,B型烟粉虱蛋白酶活性分别较温室粉虱高1.30倍和1.21倍,而在玉米上两种粉虱间没有明显差异。B型烟粉虱在嗜食寄主甘蓝或非寄主玉米上取食,其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为激活-抑制型或抑制-激活型,而温室粉虱激活-抑制不明显;在B型烟粉虱嗜食、温室粉虱亦可利用的棉花上,两种粉虱淀粉酶活性的动态趋势相仿。转换的植物种类不同,两种粉虱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各异;在B型烟粉虱嗜食的甘蓝和棉花上,其蛋白酶活性的动态趋势为激活-抑制型;在非寄主玉米上虽亦为激活-抑制型,但激活需时长且较为平缓;而温室粉虱无论转换为寄主还是非寄主植物,其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均相仿且较为平缓。以上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应对植物种类转换的能力较温室粉虱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温室粉虱 淀粉酶 蛋白酶 动态变化趋势 植物种类转换 适应
下载PDF
4种性信息素产品对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引诱效果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10 位作者 刘万学 韩力 冼晓青 万方浩 付文君 王俊 刘慧 王玉生 胡卿 潘红伟 蒋智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308,320,共7页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害虫,正威胁我国番茄产业,为提高其监测和诱捕效率,本研究采用化学生态学技术方法,以不同性诱芯的诱蛾量占比、诱蛾量占比稳定性、诱蛾数量、性价比等为评价指标,在... 南美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新近传入我国的一种外来入侵害虫,正威胁我国番茄产业,为提高其监测和诱捕效率,本研究采用化学生态学技术方法,以不同性诱芯的诱蛾量占比、诱蛾量占比稳定性、诱蛾数量、性价比等为评价指标,在鲜食番茄生产温棚开展了4种性信息素产品对该种害虫的诱蛾效果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来自青岛罗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S)、北京水光科技有限公司(SG)、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J)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ZK)等4家单位/公司性信息素产品的专一性均比较强,且对南美番茄潜叶蛾雄性成虫均有明显的引诱效果。田间诱蛾试验期间,4种性诱芯95 d共计诱集成虫40186头,各种诱芯依次诱蛾量SG为11100头、RS为10771头、ZK为9952头、ZJ为8363头;不同性诱芯诱蛾量占比中,RS显著高于其他3种性诱芯,依次为RS>SG和ZK>ZJ,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RS和SG比较高,依次为RS和SG>ZK>ZJ,差异显著;性价比中,ZK明显高于其他3种性诱芯。诱蛾效果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ZK>RS>ZJ>SG。4种性诱芯均具有良好的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结果对新发南美番茄潜叶蛾监测与防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番茄潜叶蛾 性信息素 诱蛾效果 诱蛾量占比 性价比 综合评价
下载PDF
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桂芬 万方浩 +1 位作者 郭建英 侯茂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较高 ,为 79 7~ 1390 0ng g鲜重 ,GK 12较低为 16 5~ 2 6 4 0ng g鲜重。在花盛期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柱头、花药 >子房、花瓣 >群尖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处于花盛期的GK 12 ,其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花药 >柱头 >花瓣 >群尖 >子房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对照棉的幼铃、花药、柱头以及子房中痕量Bt毒蛋白的存在可能与传粉昆虫等的活动有关。在转Bt基因棉田采集的棉蚜和棉铃虫老龄幼虫 ,其体内均可检测到Bt毒蛋白 ;在新棉33B棉田采集的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体内也可检测出Bt毒素。当以Bt棉田的棉蚜饲喂龟纹瓢虫时 ,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繁殖等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BT毒蛋白 棉铃虫 棉蚜 龟纹瓢虫 毒素转移
下载PDF
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槐小卷蛾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桂芬 阎晓华 +2 位作者 韩艳 盛承发 孟宪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583-1588,共6页
林间试验研究了用合成性信息素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 -1 -醇 (E8,E1 0 -1 2 :OH)和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乙酸酯 (E8,E1 0 -1 2 :Ac) (2 :3 )诱捕法防治行道树害虫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eyrick)的防治效果。诱捕区... 林间试验研究了用合成性信息素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 -1 -醇 (E8,E1 0 -1 2 :OH)和 (反 ,反 ) -8,1 0 -十二碳双烯乙酸酯 (E8,E1 0 -1 2 :Ac) (2 :3 )诱捕法防治行道树害虫槐小卷蛾 (Cydia trasias Meyrick)的防治效果。诱捕区长 5 0 0 m、宽40 m,三角形粘胶诱捕器悬挂在距地面约 3 m的国槐树侧枝上 ,诱捕器间距约 1 5 m,共悬挂 62个诱捕器。对照区长 2 5 0 m,与诱捕区相距 40 0 m。防治效果用活雌蛾诱捕器、粘翅活雌蛾交配率以及国槐叶柄和果荚的受害率进行评价。槐小卷蛾一年有 3次成虫发生高峰期 ,雌雄性比接近 1 :1。在诱捕区内 ,越冬代、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发生期间分别诱集到雄蛾 2 2 68、2 1 49和 2 3 42头。在越冬代和第二代成虫发生盛期 ,诱捕区内活雌蛾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数量比对照区明显减少 (P<0 .0 1 )。诱捕区内粘翅雌蛾的交配率比对照下降 86.0 %。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为害盛末期 ,诱捕区内叶柄及果荚被蛀率分别比对照降低 63 .5 1 %、68.47%和 73 .45 % (P<0 .0 1 )。试验结果表明 ,用合成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槐小卷蛾效果明显 ,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小卷蛾 性信息素 诱捕法 防治
下载PDF
世界毁灭性检疫害虫番茄潜叶蛾的生物生态学及危害与控制 被引量:83
14
作者 张桂芬 刘万学 +3 位作者 万方浩 冼晓青 张毅波 郭建洋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3期155-163,共9页
番茄潜叶蛾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严重危害多种茄科作物,是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检疫性害虫,严重发生地块番茄减产80%~100%。该虫主要借助农产品的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截至2017年,番茄潜叶蛾已在全世界的8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以及在2... 番茄潜叶蛾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严重危害多种茄科作物,是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检疫性害虫,严重发生地块番茄减产80%~100%。该虫主要借助农产品的贸易活动进行远距离传播扩散。截至2017年,番茄潜叶蛾已在全世界的8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以及在22个国家和地区疑似发生)。目前,我国尚没有该虫分布,然而其一旦入侵,将对我国的番茄和马铃薯产业构成巨大威胁。从番茄潜叶蛾寄主范围、危害特点及造成的经济损失、生物生态学习性、地理分布和传播扩散途径、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该虫的有效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检疫性害虫 番茄害虫 生物生态学 地理分布 传播扩散途径 防控措施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幼虫的龄数和龄期测定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桂芬 殷惠军 +5 位作者 王玉生 李振江 毕思言 王瑞 刘万学 万方浩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0-345,共6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源产于南美洲的秘鲁,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2017年8月首次在我国新疆发现,对我国番茄及其他茄科粮蔬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龄期划分是深入研究番茄潜叶蛾生物学习性,明确其种群发生规律...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源产于南美洲的秘鲁,是世界番茄的毁灭性害虫,2017年8月首次在我国新疆发现,对我国番茄及其他茄科粮蔬作物生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龄期划分是深入研究番茄潜叶蛾生物学习性,明确其种群发生规律,提高预测预报和防治(如基于幼虫寄生蜂利用的生物防治)效果的基础。头壳宽度是幼虫分龄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逐日测量幼虫的头壳宽度和虫体长度,并运用频次分布、Dyar法则、Crosby指数、Brook指数和回归分析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番茄潜叶蛾的幼虫龄期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幼虫头壳宽度符合Dyar法则和Crosby生长法则,并呈现出明显的指数回归关系,可作为幼虫龄期划分的重要形态指标。番茄潜叶蛾幼虫划分为4个龄期,各龄期幼虫头壳宽度分别为0.1375~0.1575 mm、0.2125~0.2725 mm、0.3200~0.4100 mm和0.4975~0.5800 mm。与之对应龄期的幼虫体长分别为0.80~1.52 mm、0.91~3.33 mm、2.42~4.89 mm和4.18~7.32 mm,可作为判定龄期数的辅助指标。于室内27℃温度下饲养幼虫,平均历期约13 d,其中1~4 d为第1龄、3~6 d为第2龄、4~7d为第3龄、6~15d为第4龄。头壳宽度可作为幼虫龄期划分的重要指标,番茄潜叶蛾幼虫分为4个龄期;同一龄期内幼虫体长变异性较大,各龄期重叠程度较高,可作为幼虫龄期划分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幼虫龄期 头壳宽度 回归分析 体长
下载PDF
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槐小卷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桂芬 阎晓华 孟宪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3-96,共4页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Cydiatrasias(Me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绿和黄 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 ;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粘胶面积以及在树冠内放置的位置对槐小卷蛾Cydiatrasias(Meyrick)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绿和黄 3种颜色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蓝颜色的诱捕效果 ;三角形诱捕器诱捕雄蛾的效果明显优于双层圆盘形和双层船形的诱捕效果 ;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的三角形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 2 5 0 .0cm2 和 16 6 .7cm2 的诱捕效果 ;悬挂于树冠中上部的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悬挂于树冠中部及中下部的诱捕效果。在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系统中 ,悬挂在树冠中上部、粘胶面积为 5 0 0 .0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小卷蛾 性信息素 诱捕器 诱捕效果 雄蛾 槐树虫害
下载PDF
甜菜筒喙象Lixus subtilis Boheman在藜麦上大暴发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桂芬 张金良 +4 位作者 万方浩 梅丽 冼晓青 董杰 郭自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同时介绍了其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给出了防治建议,并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为有效防范甜菜筒喙象的进一步扩散为害,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甜菜筒喙象 形态识别 为害特点 暴发 防治建议
下载PDF
警惕检疫性害虫南洋臀纹粉蚧在中国大陆扩散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桂芬 王玉生 +3 位作者 田虎 冼晓青 刘万学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南洋臀纹粉蚧,又称咖啡粉蚧、可可粉蚧、紫粉蚧,主要危害饮料作物、果树、蔬菜和园林树木,是新近入侵中国大陆的一种危险性检疫性害虫,2012年以来在中国大陆的云南、海南等地陆续被发现。本文介绍了南洋臀纹粉蚧的识别特征、危害特性、... 南洋臀纹粉蚧,又称咖啡粉蚧、可可粉蚧、紫粉蚧,主要危害饮料作物、果树、蔬菜和园林树木,是新近入侵中国大陆的一种危险性检疫性害虫,2012年以来在中国大陆的云南、海南等地陆续被发现。本文介绍了南洋臀纹粉蚧的识别特征、危害特性、寄主植物种类、生物生态学特点、地理分布范围、传播扩散途径和防治措施等,为预防该虫在我国的进一步蔓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粉蚧 咖啡粉蚧 紫粉蚧 检疫性有害生物 入侵害虫 地理分布 传播途径 防控策略
下载PDF
玉米叶螨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桂芬 申效诚 +1 位作者 孔健 王克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13,共3页
经调查研究发现,玉米叶螨6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春玉米、夏玉米6月底开始受害。发生期内降雨频繁、日降雨量在20mm以上时受到抑制。播期早,发生重,5月15日播种的,雄穗下第三叶的百株螨量是5月25日播种的2.8倍,是6月5日播种的75.7倍。小区... 经调查研究发现,玉米叶螨6月上、中旬开始危害春玉米、夏玉米6月底开始受害。发生期内降雨频繁、日降雨量在20mm以上时受到抑制。播期早,发生重,5月15日播种的,雄穗下第三叶的百株螨量是5月25日播种的2.8倍,是6月5日播种的75.7倍。小区试验证明,损失率随单株三叶螨量危害指数和枯叶数的增加而加大。单株三叶螨数达124头,气象预报10天内无中雨应立即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叶螨 发生 防治指标
下载PDF
重大检疫性害虫玉米根萤叶甲的种特异性SS-CO Ⅰ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桂芬 王玉生 +5 位作者 郭建洋 冼晓青 万方浩 张金良 王福莲 张亚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134,共8页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萤叶甲 SS-COⅠ标记 种特异性引物 快速鉴定 分子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