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组分(F30)的乳化性最佳,且糖基化反应4 h的F30-葡聚糖轭合物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相较于SPI,SPIH与F30,F30-葡聚糖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表现出最低的初始平均粒径,并且具有最佳的贮藏稳定性。当pH接近SPI等电点或体系处于高盐浓度时,所有乳液均出现不稳定聚集现象。与SPI相比,SPIH和F30稳定乳液的聚集程度更高,而F30-葡聚糖轭合物由于共价结合的葡聚糖提供了额外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使得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能够耐受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结论: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改性是开发SPI基乳化配料的潜在可靠途径。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男36例,女60例;年龄28~60(41.20±5.50)岁;病程1~14(5.24±1.35)d;予理筋拔戳揉捻法配合肘关节练功法治疗,隔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96例,男33例,女63例;年龄26~60(43.35±7.75)岁;病程1~14(5.86±1.48)d,予外用扶他林配合护肘关节固定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1、13天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HSS)、肘关节旋前及旋后角度、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角度、肘关节压痛,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2(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2,HSS2)肘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4(12.0±1.6)d。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VAS分别为(6.83±1.36)、(6.79±1.58)分,末次治疗后降低至(1.49±1.09)、(2.11±1.8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V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HSS评分分别为(61.73±11.00)、(36.47±12.45)分,末次治疗后提高至(94.42±5.90)、(91.44±9.1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H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6.41±12.69)°、(66.35±13.54)°,对照组为(62.08±16.03)°、(61.77±16.3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9.79±12.64)°、(70.02±13.55)°,对照组为(65.28±15.86)°、(65.09±16.67)°,以上时间点治疗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为(39.43±15.94)°、(46.68±11.10)°,对照组为(38.51±18.49)°、(44.27±13.58)°;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分别为(42.52±16.50)°、(49.23±10.96)°,对照组为(41.18±20.09)°、(46.64±14.63)°;治疗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天,治疗组HSS2为(93.61±6.32)分,高于对照组(92.06±7.94)分(P<0.05)。两组各时间点肘关节压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外用联合肘部固定和理筋拔戳揉捻手法均能有效改善LE的症状,理筋拔戳揉捻手法较扶他林外用治疗具有止痛时间长和恢复肘关节功能更好的优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开发基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新型乳化剂。方法:采用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处理对SPI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协同改性对SPI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PI水解物(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中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组分(F30)的乳化性最佳,且糖基化反应4 h的F30-葡聚糖轭合物乳化稳定性相对最好。相较于SPI,SPIH与F30,F30-葡聚糖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表现出最低的初始平均粒径,并且具有最佳的贮藏稳定性。当pH接近SPI等电点或体系处于高盐浓度时,所有乳液均出现不稳定聚集现象。与SPI相比,SPIH和F30稳定乳液的聚集程度更高,而F30-葡聚糖轭合物由于共价结合的葡聚糖提供了额外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使得轭合物稳定的乳液能够耐受离子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在不利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抵抗力。结论:限制性酶解结合糖基化改性是开发SPI基乳化配料的潜在可靠途径。
文摘目的:探讨理筋拔戳揉捻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liater epicondylitis,LE)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电力医院、北京丰盛骨伤科专科医院收集LE患者1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6例,男36例,女60例;年龄28~60(41.20±5.50)岁;病程1~14(5.24±1.35)d;予理筋拔戳揉捻法配合肘关节练功法治疗,隔日1次,治疗2周。对照组96例,男33例,女63例;年龄26~60(43.35±7.75)岁;病程1~14(5.86±1.48)d,予外用扶他林配合护肘关节固定治疗,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7、11、13天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HSS)、肘关节旋前及旋后角度、腕关节掌屈及背伸角度、肘关节压痛,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美国特种医院评分系统2(Hospital for Surgery Scoring System2,HSS2)肘关节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14(12.0±1.6)d。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VAS分别为(6.83±1.36)、(6.79±1.58)分,末次治疗后降低至(1.49±1.09)、(2.11±1.8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VA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HSS评分分别为(61.73±11.00)、(36.47±12.45)分,末次治疗后提高至(94.42±5.90)、(91.44±9.11)分,其中治疗后第1、3、5、7、9、11、13天,治疗组HS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6.41±12.69)°、(66.35±13.54)°,对照组为(62.08±16.03)°、(61.77±16.3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肘关节外旋角度、内旋角度分别为(69.79±12.64)°、(70.02±13.55)°,对照组为(65.28±15.86)°、(65.09±16.67)°,以上时间点治疗组肘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5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为(39.43±15.94)°、(46.68±11.10)°,对照组为(38.51±18.49)°、(44.27±13.58)°;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腕关节背伸、掌屈角度分别为(42.52±16.50)°、(49.23±10.96)°,对照组为(41.18±20.09)°、(46.64±14.63)°;治疗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3天,治疗组HSS2为(93.61±6.32)分,高于对照组(92.06±7.94)分(P<0.05)。两组各时间点肘关节压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他林外用联合肘部固定和理筋拔戳揉捻手法均能有效改善LE的症状,理筋拔戳揉捻手法较扶他林外用治疗具有止痛时间长和恢复肘关节功能更好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