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促腐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2
1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4 位作者 李东坡 刘微 高书国 侯东军 常连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03-1908,共6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直接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动态变化的影响,并讨论了其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化肥并调节其C/N条件下,施用促腐剂处理...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直接还田对土壤微生物量C、N、P动态变化的影响,并讨论了其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化肥并调节其C/N条件下,施用促腐剂处理作物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C、N、P均表现出高于未施用处理的趋势,并使微生物量N、P达到高峰期的时间提前,对土壤养分调控效果较好.土壤微生物量C、N、P与土壤酶活性在作物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的相关性受到施肥制度和作物生长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秸秆还田 促腐条件 微生物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4 位作者 刘微 高书国 候东军 李国舫 常连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2-749,共8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化肥并调节其C/N条件下,施用促腐剂较未施用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作物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均...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配施化肥直接还田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秸秆配施化肥并调节其C/N条件下,施用促腐剂较未施用处理增产达显著水平,作物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均表现出高于未施用处理的趋势.以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氮、磷动态变化综合评判,秋季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在施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作基肥的基础上,调节秸秆C/N 15:1~35:1范围内,不同C/N未影响秸秆的转化进程;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施用促腐剂则促进了秸秆的快速腐解,使秸秆转化过程中氮素的净释放和磷素再次进入净释放的时间提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 促腐条件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对褐土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4 位作者 吴素霞 范海荣 谢新宇 常连生 王秋兵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6,共6页
为探讨施肥对土壤有机氮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试前比较,不施肥主要消耗氨基酸氮和铵态氮,土壤酸解性总氮及氨基酸态氮、铵态氮、氨基糖态氮含量... 为探讨施肥对土壤有机氮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试前比较,不施肥主要消耗氨基酸氮和铵态氮,土壤酸解性总氮及氨基酸态氮、铵态氮、氨基糖态氮含量均显著减少,进而造成全氮含量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土壤全氮、酸解性总氮和氨基酸态氮出现下降趋势,氨基糖态氮含量显著降低,铵态氮含量则呈增加态势;增量NPK化肥处理主要通过提高铵态氮含量使酸解性总氮和土壤全氮略有盈余;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各处理则表现为酸不溶性氮含量降低,并通过有效增加氨基酸态氮、铵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进而使土壤酸解性总氮及全氮含量显著提高,增强土壤氮素供应水平。有机氮积累过程中,化肥氮主要进入土壤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库,而有机肥(物)料氮则主要进入土壤氨基酸态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施肥制度 褐土 有机氮 组分 变化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结合态腐殖质动态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5 位作者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王介元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7-601,共5页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结合态腐殖质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主要影响松结态腐殖质碳含量,对稳结态和紧结态的影响较小。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土壤有机碳和结合态腐殖质碳表现为以递减速率...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结合态腐殖质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主要影响松结态腐殖质碳含量,对稳结态和紧结态的影响较小。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土壤有机碳和结合态腐殖质碳表现为以递减速率持续上升;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则造成土壤有机碳和结合态腐殖质碳不断降低,其下降速率亦表现为递减。在试验的不同阶段,土壤有机碳的亏损或盈余向结合态腐殖质碳分配比例的变化态势各异,不施肥处理随时间的延长渐增,而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则呈相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结合态腐殖质 动态变化 褐土
下载PDF
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1 位作者 王介元 陈洪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67-272,305,共7页
通过连续 8年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土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 ,促进有机... 通过连续 8年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土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 ,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 ,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 ,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和微团聚体组成 ,较单施常量化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在配施同量化肥条件下 ,不同有机肥 (物 )料培肥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粮区 褐土 长期施肥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效应研究 Ⅲ.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5 位作者 刘微 高书国 候东军 李国舫 朱晓萍 常连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效性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在调节秸秆C/N15∶1~35∶...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效性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秸秆不同C/N对土壤上述性质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土壤有效性氮、磷含量和酶活性较未配施促腐剂处理呈现良好的增加趋势,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有利于土壤生物活性的提高和土壤养分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直接还田 促腐剂 土壤养分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效应研究 Ⅱ.对土壤磷素和钾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5 位作者 刘微 高书国 侯东军 李国舫 朱晓萍 常连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5,78,共6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磷素和钾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磷素和钾素供应水平。小麦生长期间,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后磷素的转化表现为前期净释放、中期...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磷素和钾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磷素和钾素供应水平。小麦生长期间,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后磷素的转化表现为前期净释放、中期净固持、后期净释放;钾素的转化则表现为前期大量释放,中、后期释放量逐次减少。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磷素和钾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直接还田 促腐剂 土壤磷素 土壤钾素
下载PDF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效应研究 Ⅰ.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5 位作者 刘微 高书国 侯东军 李国舫 朱小平 常连生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9,共5页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大致相当。在调节秸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与秸秆直接还田未配施促腐剂处理比较,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调节玉米秸秆C/N为35∶1并配施促腐剂是冀东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好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秸秆 直接还田 土壤 氮素养分 时空动态变化 作物产量 施肥方式
下载PDF
多元效益参数在小麦玉米一体化平衡施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2 位作者 陈洪斌 王琦 王介元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10,共6页
以土壤类型生态区设置多点田间试验,建立施肥利润方程,寻优决策出优化施肥组合,作为这一生态区域土壤类型的基本施肥量。对施肥效益影响最大的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为7种效益参数,在基本施肥量的基础上,计算实际施肥量,全程电脑管... 以土壤类型生态区设置多点田间试验,建立施肥利润方程,寻优决策出优化施肥组合,作为这一生态区域土壤类型的基本施肥量。对施肥效益影响最大的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为7种效益参数,在基本施肥量的基础上,计算实际施肥量,全程电脑管理。把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平衡法等定量施肥法综合运用在一起,宏观(土壤生态区)控制与微观(具体地点)实际相结合,决策出的施肥方案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平衡施肥 效益参数 管理 计算机 小麦 玉米
下载PDF
冀东褐土区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研究及规程制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2 位作者 王介元 陈洪斌 朱晓萍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6,共6页
对冀东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秸秆还田施用量和各项指标规定值,制定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褐土 秸秆还田 技术规程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分布变化
11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4 位作者 王秋兵 吴素霞 常连生 谢新宇 杨会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8,123,共6页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变化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角度探讨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而造...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内酸解性氮变化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角度探讨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氮素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氮素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有同样趋势;增量NPK化肥处理主要通过提高<1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使土壤全氮和酸解性氮含量不下降;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全氮和酸解性氮储量、降低<10μm粒级酸不溶性氮储量而使土壤氮素肥力水平得到提高,猪厩肥效果好于玉米秸和麦秸直接还田。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壤氮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酸解性氮分布 储量
下载PDF
不同培肥措施对褐土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2 位作者 王介元 陈洪斌 刘东强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褐土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是标志褐土培肥效果和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长期单施常量NPK化肥 ,使土壤有机无机复合性质有变劣的趋势 ;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轻组有... 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褐土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是标志褐土培肥效果和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长期单施常量NPK化肥 ,使土壤有机无机复合性质有变劣的趋势 ;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轻组有机质和重组腐殖质含量、原土复合量 ,降低原土复合度 ,改善土壤有机无机复合性质 ,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采用有机肥 (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有机无机复合状况 培肥措施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培肥措施对冀东褐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电学 韩志卿 +2 位作者 王介元 陈洪斌 刘东强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4-7,共4页
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冀东褐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其占重组腐殖质比率和松 /紧比值是评价冀东褐土培肥效果和标志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常量NPK化肥 ,使土壤松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 研究了不同培肥措施对冀东褐土腐殖质结合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其占重组腐殖质比率和松 /紧比值是评价冀东褐土培肥效果和标志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长期不施肥或单施常量NPK化肥 ,使土壤松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均有所下降 ,松结态占重组腐殖质比率和松 /紧比值减小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常量NPK化肥 ,可明显增加土壤松、稳、紧结态腐殖质含量 ,提高松结态占重组腐殖质比率和松 /紧比值 ,使土壤腐殖质得到活化和更新 ,增强土壤供养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土 培肥 腐殖质结合形态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碳氮分布变化及其对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5 位作者 张电学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90-195,共6页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 经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碳、氮分布规律,从各级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及碳、氮储量角度探讨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实质。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和单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降低而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增量NPK化肥可保持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则主要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碳、氮储量而使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氮分布 储量变化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动态变化及其与肥力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韩志卿 张电学 +1 位作者 王介元 陈洪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5,共5页
通过连续 8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 ,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 ,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 ,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 ,氧化稳定系... 通过连续 8年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作物产量和肥力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 ,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 ,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 ,进而引起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 ,氧化稳定系数 (Kos)升高 ,土壤供肥能力降低 ;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 ,可使土壤有机质及Kos值保持稳定 ,但投入成本较高 ;长期施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常量N、P、K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 ,降低其Kos值 ,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 ,肥力提高 ,同时其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增量N、P、K化肥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主要影响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稳定系数 土壤有机质 施肥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韩志卿 张电学 +4 位作者 王秋兵 陈洪斌 常连生 于玉桥 刘东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8-142,共5页
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10/lm... 通过8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下褐土及其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褐土微团聚体有机碳活性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变化各异,不施肥主要是由于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10/lm粒级易氧化有机碳储量减少而造成土壤有机碳活性降低,土壤肥力下降;单施常量NPK化肥处理呈同样的趋势;增量NPK化肥可保持有机碳活性和肥力不降低,但投入较高;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主要是通过增加大粒级特别是10~50μm粒级总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储量而使有机碳活性和土壤肥力水平得到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褐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制度 褐土 微团聚体 有机碳活性 Kos 储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5 位作者 张电学 王秋兵 吴素霞 常连生 谢新宇 杨会民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9-195,共7页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中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各级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增加,磷素有效性<10μm粒级最高,10~50μm粒级最低。不施肥处理土...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中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各级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增加,磷素有效性<10μm粒级最高,10~50μm粒级最低。不施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显著减少;施肥均可提高土壤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含量,全磷和无机磷含量以增量NPK化肥处理增加最多,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则以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处理较高,微团聚体各粒级磷素消耗或积累幅度因施肥制度而异。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中磷有效性降低,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积累态磷有效性显著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壤磷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褐土 微团聚体 磷素 形态分布 有效性
下载PDF
冀东褐土区施用石膏对花生生长发育和钙、镁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韩志卿 张电学 +2 位作者 王莹玉 王介元 常连生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2-66,共5页
在冀东无石灰反应的草甸褐土上施用不同量石膏,花生积累钙素的主要部位均为叶片,其次是茎部;积累镁素的主要部位为叶、茎.其次是仁.花生植株吸收钙素的高峰在结荚期,营养体在花针期,而生殖体在结荚期.施用石膏可显著提高荚果产... 在冀东无石灰反应的草甸褐土上施用不同量石膏,花生积累钙素的主要部位均为叶片,其次是茎部;积累镁素的主要部位为叶、茎.其次是仁.花生植株吸收钙素的高峰在结荚期,营养体在花针期,而生殖体在结荚期.施用石膏可显著提高荚果产量,施用360kg/hm2的增产最高.花生植株及各器官的钙素吸收积累量与石膏用量呈极显著直线相关.荚果钙积累量占全株总钙量的比例随石膏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量施用石膏会加剧Ca2+和Mg2+的拮抗作用,降低植株Mg2+浓度,造成隐性缺镁,降低荚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石膏 吸收
下载PDF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海荣 陈丽娜 +3 位作者 吴素霞 谢新宇 张电学 宋士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378-380,共3页
从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实习、模块综合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方面提出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的保障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 从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实习、模块综合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技能训练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方面提出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的保障措施,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海荣 吴素霞 +2 位作者 谢新宇 常连生 张电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1期9145-9148,共4页
为了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难度大"的矛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更新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对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 为了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难度大"的矛盾,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更新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对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与地貌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