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儒家的“教化”思想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锡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2-78,共7页
儒家重视教化乃基于其德善并非天生的正确认识,他们无论对“人之初”时的人性如何看待,却都始终与修养论、教化论密切相联。重教化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政治、经济思想的组成部分。如何推行教化,儒家有其专门的理论,其... 儒家重视教化乃基于其德善并非天生的正确认识,他们无论对“人之初”时的人性如何看待,却都始终与修养论、教化论密切相联。重教化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政治、经济思想的组成部分。如何推行教化,儒家有其专门的理论,其中,“乐教”、“神道设教”便是十分重要的方式。为了使教化取得切实成果,儒家认为教化者的身教十分重要,这是由儒家的历史观决定的。另一方面,基于对教化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儒家还重视教化的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化 儒家伦理思想 神道设教 《荀子·乐论》 经济思想 道德教育 因果报应说 教化论 统治者 教化者
下载PDF
中国传统忠德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锡勤 桑东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近年来,围绕忠德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研究视域从忠观念的起源到忠德的嬗变,从对忠内涵的辨析到对忠外延的界定,从对忠德中糟粕的批判到对忠原初本义中精华内蕴的挖掘及其现代价值的转换等等,都有很丰富的成果。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 近年来,围绕忠德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研究视域从忠观念的起源到忠德的嬗变,从对忠内涵的辨析到对忠外延的界定,从对忠德中糟粕的批判到对忠原初本义中精华内蕴的挖掘及其现代价值的转换等等,都有很丰富的成果。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忠德研究状况的梳理,发现在忠德研究繁荣的表象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且对于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仍没有实质性突破,忠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德 道德变迁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中国传统的贵和精神与和谐社会构建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锡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9-102,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传统道德 基本精神 社会构建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 国际关系 国家治理 人际关系 家庭关系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初“国民”问题讨论述评 被引量:8
4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关键词 20世纪初 梁启超 军国民主义 国民政治 观念变革 政治能力 主权在民 改良派 开明专制 中国人民
下载PDF
梁启超《新民说》论纲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31,共7页
梁启超《新民说》的理论依据是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依据这种“-”之性决定群之性的理论地认为中国国民素质的低下仍是中国积弱“基因之重大者”。因此,中国欲图振兴,必须从“新民”下手。所谓新民,就是提高中国的全民素质,... 梁启超《新民说》的理论依据是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依据这种“-”之性决定群之性的理论地认为中国国民素质的低下仍是中国积弱“基因之重大者”。因此,中国欲图振兴,必须从“新民”下手。所谓新民,就是提高中国的全民素质,造就具有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精神风貌,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中国得以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梁启超没有把中国的现代化仅仅局限于物质和制皮层面,而是突出了人的重塑,即人的现代化,这对当时中国人更全面地理解、把握中国的整体现代化,无疑是有益的。但是,受“社会有机体论”的影响,梁启超得出“中国之勇由于民愚”的结论不免倒果为因。他离开社会的变革,特别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来讲新瓦,势必不可能收到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说》 梁启超 人的现代化 社会变革 机体论 国家思想 基本素质 一代新人 “新民” 封建专制制度
下载PDF
论传统义利观在近代的变革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锡勤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66,共6页
在中国近代,传统义利观的理论偏颇受到几代人的质疑、批判。新学家们充分肯定了求利的正当性,但又反对人们以不正当的方式、手段谋利,而是主张在道义许可的范围内求正当之利。他们所主张的是一种重利而不废义,义利统一的义利观。经过他... 在中国近代,传统义利观的理论偏颇受到几代人的质疑、批判。新学家们充分肯定了求利的正当性,但又反对人们以不正当的方式、手段谋利,而是主张在道义许可的范围内求正当之利。他们所主张的是一种重利而不废义,义利统一的义利观。经过他们的批判,传统义利观的偏颇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得到扼制。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对复杂义利关系所作的探讨、阐释尚不深入,所提倡的新义利观在理论上也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义利观 中国近代 义利统一 消极影响 历史原因 义利关系 新义利观 正当性 偏颇 批判 主张 新学 谋利 重利
下载PDF
论传统公私观在近代的变革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5,共5页
中国传统的公私观在近代遭到几代新学家的质疑、批判。他们公开肯定私的正当、合理,但是,他们在倡私的过程中并未提倡人们置公利于不顾,而是试图正确地处理好公私、群己、人我关系,实现彼此调和。这同他们在这一时期所提倡的“合理利己... 中国传统的公私观在近代遭到几代新学家的质疑、批判。他们公开肯定私的正当、合理,但是,他们在倡私的过程中并未提倡人们置公利于不顾,而是试图正确地处理好公私、群己、人我关系,实现彼此调和。这同他们在这一时期所提倡的“合理利己”主义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己 合理利己
下载PDF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奴隶性”的批判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锡勤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6期54-61,145,共9页
本文认为,在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批判“奴隶性”、树立“国民意识”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奴隶性,是指长期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人们安分、柔顺、依赖的顺民性格和安于奴隶地位的奴才意识。中国近代的一些货产阶级、... 本文认为,在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批判“奴隶性”、树立“国民意识”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奴隶性,是指长期封建专制统治所造成的人们安分、柔顺、依赖的顺民性格和安于奴隶地位的奴才意识。中国近代的一些货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家,不仅揭露了奴隶性的种种丑恶表现和严重危害,而且深入挖掘了它所以产生的根源。他们指出,中国人中的奴隶性是长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必然恶果。他们批判奴隶性,是为了在中国人中树立新型的资产阶级的“国民意识”,使中国人由奴隶进而为国民。为此,他们曾大力宣传提倡资产阶级的权利和义务观念,并论述了两者的关系。本文还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动的这场斗争所造成的积极影响及其不足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奴隶性 中国近代 近代资产阶级 国民意识 资产阶级思想 进步思想 专制统治 批判 权利观念 积极影响
下载PDF
简论陆王心学在中国近代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4,2,共6页
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在中国近代曾受到诸多思想家的推崇、鼓吹。陆王学派对中国近代产生过影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勇于怀疑、否定旧权威的批判精神和不盲从、不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的学风,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主理性;其二,视"心&... 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在中国近代曾受到诸多思想家的推崇、鼓吹。陆王学派对中国近代产生过影响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勇于怀疑、否定旧权威的批判精神和不盲从、不迷信,提倡独立思考的学风,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自主理性;其二,视"心"为宇宙间最高存在的主观唯心论;其三,强烈的主体意识、独立不羁的自主精神和自尊自重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王心学 心力 批判精神 自主理性
下载PDF
陈炽思想简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锡勤 《北方论丛》 CSSCI 1999年第4期88-93,共6页
陈炽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著名思想家 ,在甲午战争之前便呼吁变革。陈炽所以很早即提倡变法 ,是由于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比较正确、清醒的认识。他对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特别是发展商品经济作了全面规划 ,提出不少有价值的... 陈炽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著名思想家 ,在甲午战争之前便呼吁变革。陈炽所以很早即提倡变法 ,是由于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有比较正确、清醒的认识。他对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特别是发展商品经济作了全面规划 ,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主张。同时 ,他又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但是 ,他又强调 ,中国学习西方、进行资本主义变革当以不损害三纲为限度。他的极端的“西学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 近代化 商务 议院 西学中源 道器
下载PDF
严复历史观散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CSSCI 2000年第1期32-38,共7页
在中国近代,严复最早批判否定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不变论。他虽看到社会进化过程中善恶苦乐并进的现象,但并未由此陷入悲观,走向虚无。他始终否定英雄史观,并对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作了比较科学的说明。对于刚传入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 在中国近代,严复最早批判否定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不变论。他虽看到社会进化过程中善恶苦乐并进的现象,但并未由此陷入悲观,走向虚无。他始终否定英雄史观,并对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作了比较科学的说明。对于刚传入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他作了比较正确的分析评价。他的渐进论虽有抵制革命的一面,但对反对速成论和重视人的近代化曾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历史观 不变论批判 英雄史观 渐进论
下载PDF
也论“俱分进化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俱分进化论 章太炎 苦乐 西方资本主义 兽性 进化过程 忧患意识 严复 文明观 前途命运
下载PDF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编写《中国伦理思想史》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锡勤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48,共4页
在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阐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伦理文化为宗旨。而作为一本高校教材,我们力求保证理论上的正确性... 在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阐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伦理文化为宗旨。而作为一本高校教材,我们力求保证理论上的正确性、内容上的准确性和学术上的先进性,同时注意取舍恰当和文字简洁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伦理思想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西学中源”说漫议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锡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3-16,共4页
“西学中源”说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观 ,它对克服传播西学的阻力 ,捍卫中国本土文化的地位 ,客观上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既模糊了西学的本来面貌 ,也模糊了中学的本来面貌 ,使人既不能正确认识西学 ,也不能正... “西学中源”说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观 ,它对克服传播西学的阻力 ,捍卫中国本土文化的地位 ,客观上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既模糊了西学的本来面貌 ,也模糊了中学的本来面貌 ,使人既不能正确认识西学 ,也不能正确认识中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西学 外来文化 本土文化
下载PDF
喜读《公民道德说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锡勤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F002-F003,共2页
关键词 《公民道德说要》 理论界 中青年专家 黑龙江 价值观念
下载PDF
论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锡勤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2,共5页
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首先表现在一些革命派人士提出了"三纲革命"的口号,使人们将斗争的矛头更集中地指向三纲。其次,不少革命党人将自由、平等、博爱定为新道德的精神、原则,这就使近代道德革命的... 近代"道德革命"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深入,首先表现在一些革命派人士提出了"三纲革命"的口号,使人们将斗争的矛头更集中地指向三纲。其次,不少革命党人将自由、平等、博爱定为新道德的精神、原则,这就使近代道德革命的方向更为明确。其三,这一时期又有人对利己主义有所批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纲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 利己利人
下载PDF
戊戌思潮的积极影响与不足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锡勤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24-29,共6页
救亡、变革、启蒙是戊戌思潮的主题,批判与创新是戊戌思潮的根本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使变革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变革成为近现代中国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 救亡、变革、启蒙是戊戌思潮的主题,批判与创新是戊戌思潮的根本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使变革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变革成为近现代中国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它使人们认识到,当时中国的变革乃是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过程中,人的近代化至关重要。它对推动中国近代的观念变革、文化革新,哺育一支新型的知识分子队伍,也曾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中国近代特殊的国情所决定,戊戌思潮在理论上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急躁情绪。同样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在戊戌时期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是同步展开的,因考虑服从现实斗争,也势必要影响思想启蒙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思潮 维新派 积极影响 梁启超 人的近代化 戊戌维新 中国近代化 思想启蒙 中国近现代史 戊戌时期
下载PDF
中国近代“文化革命”论纲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锡勤 《北方论丛》 CSSCI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文化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和需要.作为旧文化核心的旧道德成为新学家们攻击的重点,与此相关的是启蒙.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使后人部分地摆脱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为新文化建设作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新文化运动成就巨大,教训也是深刻... 文化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声和需要.作为旧文化核心的旧道德成为新学家们攻击的重点,与此相关的是启蒙.中国近代的文化革命使后人部分地摆脱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为新文化建设作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新文化运动成就巨大,教训也是深刻的:文化变革必须摆脱自卑的文化心态、幼稚的速成论和极端的政治化倾向,不能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文化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文化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变革 文化重建 梁启超 中国文化 文化决定论 文化变革 文化心态
下载PDF
论中国近代的自强精神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锡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53,共5页
中国近代的自强精神源于古代但又不尽同于古代 ,它不仅是伦理道德观念 ,更主要是政治观念 ,所谋求的乃是国家、民族之强。中国近代的民族自强是通过“师夷”的手段和社会变革的途径来实现的 ,又是同民族精神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关键词 自强 “师夷” 社会变革
下载PDF
梁启超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锡勤 《北方论丛》 CSSCI 1993年第5期4-10,共7页
自从鸦片战争后,几代先进的中国人曾以急起直追的心情努力学习西方,以求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在这当中,梁启超的积极贡献和某些消极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近代化进程 中国人 梁启超 鸦片战争后 学习西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