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龙江论结直肠癌术后便秘经验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万家鑫 张龙江 +1 位作者 牛明了 苏珊珊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25期46-48,共3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目前早期治疗的最佳方式,但术后易出现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张龙江从传统中医药出发,对于治疗结直肠癌术后便秘经验丰富,临床用药别具一格,效果颇佳。
关键词 结直肠癌术后便秘 本虚标实 扶正攻邪
下载PDF
最佳收缩和舒张期的双源CT冠状动脉影像:自动化选择与全期相固定间隔重建的比较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3 位作者 周长圣 黄伟 李林 蔡军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8年第2期75-79,I0002,共6页
目的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的最佳重建期相,比较全期相固定间隔重建技术与自动化最佳期相选择技术所选择的最佳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方法对107例病人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多期相重建和自动化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 目的选择双源CT冠状动脉的最佳重建期相,比较全期相固定间隔重建技术与自动化最佳期相选择技术所选择的最佳冠状动脉影像质量。方法对107例病人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原始数据经多期相重建和自动化重建优选出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影像,以4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进行分段。比较上述2种技术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影像质量。结果最佳的影像质量位于R-R间期的70%(平均评分3.11),次之为R-R间期的75%(平均评分3.06)、再之为35%(平均评分为3.03)。自动化期相选择的最佳收缩期影像的平均评分为3.05,舒张期影像质量的平均评分为3.08。2组之间总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按照15个冠状动脉节段计算,除了4段外,其余14个冠状动脉节段对于2种技术显示的冠状动脉影像质量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影像质量位于R-R间期的70%和35%。自动化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重建技术可以获得优良的影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但仍需要结合多期相重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脑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龙江 包颜明 祁吉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2004年第5期278-282,共5页
与传统扩散加权MR不同 ,扩散张量成像 (DTI)可以采集6个或更多方向上的水分子的扩散情况 ,因此能更准确地显示脑白质水分子的各向异性扩散。它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地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的方法 ,为评价白质纤维束间的联系及其病变开拓了... 与传统扩散加权MR不同 ,扩散张量成像 (DTI)可以采集6个或更多方向上的水分子的扩散情况 ,因此能更准确地显示脑白质水分子的各向异性扩散。它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地显示活体白质纤维束的方法 ,为评价白质纤维束间的联系及其病变开拓了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扩散张量成像 脑白质 磁共振 DTI 无创 MR 显示 纤维束 各向异性扩散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强 卢光明 +1 位作者 宗军 张龙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00-506,共7页
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 目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探讨DTI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MRI,BOLD-fMRI)对累及运动通路的脑肿瘤诊断中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及锥体束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及DT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DTI处理后得到FA图及DEC图,测量患侧与健侧锥体束的FA值,并行纤维束成像,用fMRI Merge 1.2软件将fMRI与DTT图像叠加。结果每例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primarymotor area,M1)、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比健康人增强。DTI显示患侧锥体束FA值下降,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关系可分为单纯移位、移位伴破坏和单纯破坏3种类型。fMRI与DTT联合应用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锥体束的保留、移位与M1区的激活、移位具有一致性。结论联合应用fMRI与DTI可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及白质纤维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邻近的脑运动功能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运动区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基于体素的全脑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孔祥 戚荣丰 +5 位作者 梁雪 罗松 倪玲 郭会映 卢光明 张龙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无肝性脑病肝硬化(non-HE)到轻微肝性脑病(MHE)进展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无明显肝性脑病症状的肝硬化患者和2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采用神经心...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的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无肝性脑病肝硬化(non-HE)到轻微肝性脑病(MHE)进展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无明显肝性脑病症状的肝硬化患者和2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中的数字连接实验-A(NCT-A)和数字符号实验(DST)对受试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根据测试结果将肝硬化患者分为MHE组和non-HE组;采用基于体素的SPM8软件对三组受试者的平均扩散率(MD)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进行ANOVA分析,观察MHE和non-HE组MD值和FA值发生改变的脑区。结果:三组间MD值差异脑区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叶区;与non-HE组相比,MHE组右侧颞上/中回、右侧角回、右侧顶叶MD值升高。三组间FA值差异脑区主要位于胼胝体、前扣带回、顶叶及额叶区;与non-HE组相比,MHE组在胼胝体及前扣带皮层的FA值减低。结论:基于体素的DTI技术可观察无明显肝性脑病症状的肝硬化患者脑结构的异常;肝硬化患者存在间质性脑水肿,且与疾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在脑肿瘤累及白质纤维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强 卢光明 +1 位作者 宗军 张龙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943-949,共7页
目的脑肿瘤外科手术的原则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重要的白质纤维束。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可在术前探讨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影响,术后评估纤维束的改变。文中探讨DTT在累及白质... 目的脑肿瘤外科手术的原则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保留重要的白质纤维束。利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技术可在术前探讨脑肿瘤对白质纤维束的影响,术后评估纤维束的改变。文中探讨DTT在累及白质纤维束的脑肿瘤手术前后的应用。方法对11例脑肿瘤患者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显示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图、方向编码彩色(directionally encoded color,DEC)图,分别测量锥体束及胼胝体患侧与健侧相应位置的FA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重建锥体束与胼胝体纤维手术后再次行DTI检查。结果锥体束及胼胝体患侧与健侧相应位置的FA值及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FA值降低,ADC值升高。在11例患者中累及椎体束的10例按纤维束与肿瘤的关系分为3型:Ⅰ型,纤维束仅有移位;Ⅱ型,纤维束移位伴侵润破坏;Ⅲ型,纤维束仅有侵润破坏。属Ⅰ型的1例术后移位有恢复;属Ⅱ型的6例术后移位有恢复而纤维破坏未能恢复,其中3例纤维束与术前比较有较大缺损,3例中有2例术后肌力明显降低;属Ⅲ型的3例术后纤维束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累及胼胝体的10例中,1例属Ⅰ型;1例属Ⅱ型;8例属Ⅲ型。结论 DTT可显示脑肿瘤与相关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手术前后纤维束的变化与临床表现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 脑肿瘤 白质纤维束
下载PDF
MR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2
7
作者 祁吉 张龙江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4期263-265,共3页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髓鞘 纤维束示踪成像
下载PDF
基于CE分流联网技术的云网融合业务研究与实践
8
作者 张龙江 秦灏玥 +2 位作者 昕原 梁凌 邓超 《山东通信技术》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传统的组网专线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方面存在局限性。随着云服务的普及,云网融合业务成为客户的重要诉求。通过研究基于CE分流联网技术的云网融合专线业务,探讨其原理、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某运营商推出专网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专线融合联动... 传统的组网专线在云网融合应用场景方面存在局限性。随着云服务的普及,云网融合业务成为客户的重要诉求。通过研究基于CE分流联网技术的云网融合专线业务,探讨其原理、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某运营商推出专网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专线融合联动服务,在有效降低客户专线运营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快速、灵活部署组网和上云服务,网络访问时延优、业务感知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云网融合 分流联网 MPLS VPN
下载PDF
参芪举陷汤联合套扎术治疗气虚下陷型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周锡晨 王芳芳 +3 位作者 李勇骑 王晓雯 牛明了 张龙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1812-1817,共6页
目的探究参芪举陷汤联合套扎术对气虚下陷型便秘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便秘(气虚下陷型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 目的探究参芪举陷汤联合套扎术对气虚下陷型便秘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便秘(气虚下陷型直肠黏膜内脱垂所致便秘)患者1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举陷汤。持续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肛管直肠压力、黏膜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时受体电位通道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channel vanilloid subfamily member l,TRPVl)、血清D-乳酸、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44%(57/61)明显高于对照组80.30%(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最大收缩压均较治疗前升高,静息压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舒张压、最大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息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RPVl、5-HT表达及血清D-乳酸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TRPVl、5-HT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清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差异(χ2=0.563,P=0.453)。结论参芪举陷汤联合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术后气虚下陷型便秘有效,能显著改善肛管直肠压力、降低黏膜5-HT表达,减轻其抑郁焦虑程度,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举陷汤 套扎术 便秘 肛管直肠压力 5-羟色胺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AD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CSF流入量与年龄的关系:基于9.4 T DCE-MRI的可视化研究
10
作者 江心雨 苏云燕 +1 位作者 胡春洪 张龙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目的基于9.4 T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探索不同月龄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流入变化,以阐明随年龄增长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的变... 目的基于9.4 T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探索不同月龄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脑胶质淋巴系统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流入变化,以阐明随年龄增长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的变化规律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在脑胶质淋巴系统清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取2、4、6和8月龄的APP/PS1 AD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每组1只,共8组,向小脑延髓池中注射钆喷酸葡胺(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后第30 min完成第一次DCE-MRI扫描,以后每15 min采集一次,共完成8次扫描。随后在DCE-MRI扫描之前,使用AQP4抑制剂N-(1,3,4-噻二唑基)烟酰胺[N-(1,3,4-Thiadiazolyl)nicotinamide,TGN-020]对2月龄WT小鼠进行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QP4和β-淀粉样蛋白随月龄增长的表达变化。结果在APP/PS1小鼠模型的疾病早期,观察到随月龄增加,淀粉样蛋白逐渐累积,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从增加到降低,其中4至6月龄小鼠淀粉样蛋白的累积速率缓慢,对应于相应月龄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最高(4月龄为2711.67±1270.25;6月龄为2632.25±729.65)。同时,AQP4表现出随月龄增加极化程度降低的变化过程。随后,经AQP4抑制剂TGN-020处理后,观察到脑胶质淋巴系统的CSF流入信号强度均值降低(由3578.08±1199.95下降为1655.42±377.96;P=0.06)。结论在AD疾病的早期阶段(8月龄前),6月龄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利用更明显,此阶段可能作为AD治疗的窗口期。AQP4在脑胶质淋巴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作为研究和治疗AD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淋巴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 9.4 T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水通道蛋白4 APP/PS1小鼠
下载PDF
双源CT数字减影CTA与双能量CT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龙江 柴学 +4 位作者 赵艳娥 周长圣 顾海峰 郑玲 卢光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73-1776,共4页
目的以常规DSA和三维旋转DSA为参照标准,评价双源CT数字减影去骨CT血管成像(DS-BR-CTA)和双能量直接去骨CTA(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190例患者接受DS-BR-CTA检查,74例患者接受DE-CTA检查。以3D-DSA为标准,以患者和发生部位... 目的以常规DSA和三维旋转DSA为参照标准,评价双源CT数字减影去骨CT血管成像(DS-BR-CTA)和双能量直接去骨CTA(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190例患者接受DS-BR-CTA检查,74例患者接受DE-CTA检查。以3D-DSA为标准,以患者和发生部位为单位,计算DS-BR-CTA和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DS-BR-CTA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0%、98.36%;97.37%、99.97%;对≤3.0mm的动脉瘤,其诊断敏感性高达88.89%,特异性达98.36%;DE-CT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25%、100%;95.52%、100%,对≤3.0mm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0.91%,特异性为100%。结论双源CT的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与DS-BR-CTA相当,可作为常规技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流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心肌桥的双源CT四维电影显示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5 位作者 郭华 陈鹏 孙志远 王俊鹏 李林 黄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654-1658,共5页
目的利用双源CT四维电影模式观察心肌桥(MB)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探讨其诊断MB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到2007年3月,共有15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显示为MB的患者同时进行了CAG。15... 目的利用双源CT四维电影模式观察心肌桥(MB)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探讨其诊断MB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到2007年3月,共有15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显示为MB的患者同时进行了CAG。15例患者的DSCTCA和CAG数据分别以4D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的价值。在4D影像上分别测量MB处在收缩期(40%)和舒张期(70%)的管径,计算其在收缩期的狭窄率及其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的关系。结果15例MB患者,CAG提示4处MB,DSCTCA显示20处MB,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5例MB患者的4D电影显示MB存在不同程度的"挤牛奶效应"。与DSCTCA的MPR显示的χ2检验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31);与CAG相比,4D电影更多地检出了MB的这种典型征象,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在收缩期狭窄的程度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率有关(r=0.640,P=0.006)。结论双源CT四维电影模式可较CAG更生动地再现CAG上的"挤牛奶效应",结合常规的后处理技术可作为MB诊断的有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电影显示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比剂应用参数优化及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龙江 周长圣 +4 位作者 朱正庭 蔡军 柴学 赵艳娥 卢光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3-696,704,共5页
目的:评价对比剂注射速率、扫描方向和对比剂用量对双源CT(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优选最佳对比剂注射参数。材料与方法:2008年5~8月共79例患者参加了本研究。将患者分为6组:第1~3组,对比剂浓度300mgI/ml、用量1.... 目的:评价对比剂注射速率、扫描方向和对比剂用量对双源CT(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优选最佳对比剂注射参数。材料与方法:2008年5~8月共79例患者参加了本研究。将患者分为6组:第1~3组,对比剂浓度300mgI/ml、用量1.5ml/kg、头足方向、注射速率分别为3、4、5ml/s;第4、5组,对比剂浓度300mgI/ml、足头方向,注射速率4ml/s、用量分别为1.5、1.0ml/kg;第6组,对比剂浓度350mgI/ml、足头方向,注射速率5ml/s、用量1.2ml/kg。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以及上腔静脉的CT值、计数肺动脉显示级别并定量评价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影像质量。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结果:组4和组6增强方案肺动脉强化值最高而上腔静脉强化值最低,同时有优良的双能量肺灌注和肺动脉图像质量。2名观察者分析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好(Kappa值=0.619,P=0.000)。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和肺动脉强化值之间有弱的正相关关系。双能量模式扫描的辐射剂量较常规单源模式降低了5.0%和12.4%。结论:组4和组6的增强方案可获得满意的肺双能量灌注成像的图像质量,结合临床实用情况,建议采用组4的增强方案。肺双能量扫描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血管成像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龙江 吴新生 +2 位作者 郑玲 周长圣 卢光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13-515,共3页
目的:分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双源CT表现及其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7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双源CT、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对其CTA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7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均表现为局部... 目的:分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双源CT表现及其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7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双源CT、临床及其他影像学资料,对其CTA表现及在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7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均表现为局部大小不一类圆形肿块,增强后6例肿块内可见明显强化区域,1例增强后病变未见明显强化区域;病变内强化部分的强化程度与同层面动脉类似;6例为窄径,1例为宽基底假性动脉瘤。所有7例均未见病变周围静脉在动脉期早显。结论:CTA能确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提供其位置、起源、大小以及瘤颈等信息,对于临床处理决策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直接去骨血管成像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并与DSA对照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龙江 赵艳娥 +3 位作者 柴学 周长圣 郑玲 卢光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直接去骨血管成像(DE-CTA)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08年6~12月共24例患者进行了DE-CTA和DSA检查。利用直接能量减影处理后的数据重组容积再现数据,同时将能量平均后数据进行常规CTA重...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直接去骨血管成像(DE-CTA)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008年6~12月共24例患者进行了DE-CTA和DSA检查。利用直接能量减影处理后的数据重组容积再现数据,同时将能量平均后数据进行常规CTA重组。分别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评价所有患者颈内动脉颅内段DE-CTA的图像质量、动脉瘤的有无,出现动脉瘤时记录其数目、大小和瘤颈,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例患者各1条颈内动脉闭塞,1例患者因延迟时间差错2条血管显影较差(1分),其余44条血管均可满足影像学评价。以DSA为参照标准,常规CTA检出了46条血管共有23个动脉瘤,漏诊了3个,而DE-CTA检出了全部26个动脉瘤。以DSA为参照标准,常规CTA和DE-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8.5%和100%。DE-CTA测量的动脉瘤平均瘤颈与最大径分别为(3.5±1.3)mm、(6.7±5.1)mm,与DSA测量值之间[瘤颈(3.4±1.3)mm、最大径(6.9±5.2)mm)]有较好的相关性(r=0.565,P=0.015;r=0.979,P=0.000)。结论:DE-CTA能有效去除骨结构,显示颅内段颈内动脉,在诊断该处动脉瘤方面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白介素-6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龙江 林汉华 王宏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2-334,共3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介素-6 胰岛素抵抗 流行病学研究 脂肪细胞分泌 IL-6 T2DM 心血管疾病 内分泌功能 TNF-α 蛋白质分子 社会问题 肝脏疾病 细胞因子 IL-8 进展综述 全球性 肥胖症 发生率 CRP 脂联素 抵抗素
下载PDF
双源CT心肌桥的检出率、解剖病理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5 位作者 郭华 陈鹏 孙志远 王俊鹏 李林 黄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74-878,共5页
目的:利用双源CT观察心肌桥(MB)的出现率和解剖病理学特征,探讨其检出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3月,共有272例患者因怀疑冠状动脉疾病或体检而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冠状动... 目的:利用双源CT观察心肌桥(MB)的出现率和解剖病理学特征,探讨其检出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2006年12月~2007年3月,共有272例患者因怀疑冠状动脉疾病或体检而进行了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检查。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冠状动脉分段标准确认其有无、位置和解剖病理学改变。根据DSCTCA表现及临床症状,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1组,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组;2组,无冠状动脉疾病但有临床症状组;3组,无冠状动脉疾病也无临床症状组。对3组患者MB的解剖学特点进行统计学处理。15例患者进行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观察两组MB检出率的差别。随机选择10例前降支MB患者进行4D电影显示以观察MB在心动周期内的变化情况。结果:272例进行了DSCTCA的患者中,63例检出79支MB,出现率为23.2%(63/272)。MB的平均长度为(2.14±0.83)cm,深度为(0.33±0.10)cm。63例中,49例(78%,49/63)患者为单支MB,其中7段29支,8段17支,9段1支,16段2支;12例(19%,12/63)为双支MB,其中以7段和8段共存最常见(42%,5/12);2例(3%,2/63)3支MB。79支MB中,40支位于7段,24支位于8段,7支位于9段,4支位于16段,3支位于13段,1支位于10段。3组患者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1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2组和3组(P=0.001),MB更长(P=0.041),深度更深(P=0.021)。CAG提示4支MB,而DSCTCA显示20支MB,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例MB患者的4D电影显示MB收缩期变窄,舒张期恢复正常,类似CAG的"挤牛奶"效应。结论:本组冠状动脉MB的检出率为23.2%。利用DSCTCA可以可靠而生动地检测MB,确认其解剖病理学改变,解释一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可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处理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脏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龙江 沈文 +1 位作者 祁吉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6-819,共4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内脏动脉瘤 胃十二指肠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瘤破裂 artery 肠系膜上动脉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脑代谢的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龙江 尹建忠 祁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评价肝硬化患者脑内代谢物的异常改变及其与临床静脉血氨值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52例经病理学和/或临床检查证实的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MRI检查...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评价肝硬化患者脑内代谢物的异常改变及其与临床静脉血氨值和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52例经病理学和/或临床检查证实的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MRI检查前进行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以及符号数字试验(SDT)。均行扣带回和右侧基底节的单体素氢质子波谱扫描,给出各代谢物曲线下面积与Cr的比值。记录肝硬化患者的静脉血氨值。结果患者组扣带回和基底节出现Cho/Cr降低、(Cho+mIns)/NAA降低、Glx/Cr升高、mIns/Cr降低。扣带回的mIns/Cr与Child分级(r=-0.496,P<0.001)及HE分级(r=-0.313,P<0.05)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而基底节的Cho/Cr(r=-0.497,P<0.001)、mIns/Cr(r=-0.341,P<0.05)和(Cho+mIns)/NAA(r=-0.276,P<0.05)与Child分级之间有显著负相关,Glx/Cr与HE分级之间有正相关性(r=0.385,P<0.05)。扣带回与右侧基底节的MRS指标与血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扣带回的Glx/Cr与NCT-A有正相关关系(r=0.366,P=0.028)。结论肝硬化患者扣带回和基底节存在生化代谢的异常改变,扣带回可作为检测肝硬化患者脑改变的一个敏感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扣带回 基底节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SW872脂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龙江 夏治 +1 位作者 林汉华 王宏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6,i003,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对SW872脂肪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872脂肪细胞 ,0 .6mmol/L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 ,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的总量 ;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肪的聚积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L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对SW872脂肪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SW872脂肪细胞 ,0 .6mmol/L油酸诱导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 ,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的总量 ;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肪的聚积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L 6对SW872前脂肪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 ;流式细胞仪分析IL 6对SW872成熟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0 .6mmol/L油酸刺激 72h ,几乎 10 0 %SW872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 ,细胞内三酰甘油的含量明显增加 ,油红O染色胞浆内可见丰富的脂滴 ;5 μg/LIL 6对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 ,10~ 5 0 μg/LIL 6明显抑制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IL 6对SW872成熟脂肪细胞的凋亡无影响。结论 IL 6能明显抑制SW872前脂肪细胞的增殖 ,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表明IL 6可能与肥胖有关 ,高剂量IL 6可降低肥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脂肪细胞 油酸 细胞分化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