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板栗刺刺伤所致真菌性角膜炎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成进魁 杨燕宁 +2 位作者 袁静 万珊珊 赵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816-819,共4页
目的探讨板栗刺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溃疡形态、致病菌属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例(14眼)板栗刺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溃疡形态分上皮型、基质脓肿型、内皮或前房型,真菌培养获取病... 目的探讨板栗刺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溃疡形态、致病菌属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例(14眼)板栗刺所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溃疡形态分上皮型、基质脓肿型、内皮或前房型,真菌培养获取病原学结果,并根据溃疡类型采用那他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三联抗真菌药物治疗联合溃疡板层清创、两性霉素B角膜基质注射、平衡盐液前房冲洗及两性霉素B前房注射等手术干预措施,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4例患者中10例真菌培养结果阳性,链格霉菌及镰刀霉菌各4例,青霉菌及曲霉菌各1例;溃疡分型:上皮型7例,基质脓肿型2例,内皮或前房型5例;上皮型对三联抗真菌药物治疗敏感,联合溃疡板层清创术治疗后有效率为100%(7/7);基质脓肿型、内皮或前房型对单纯三联抗真菌药物治疗基本无效,联合两性霉素B基质注射或前房冲洗及两性霉素B前房注射后治疗有效率为85.7%(6/7)。14例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板栗刺所致真菌性角膜炎在溃疡形态上具有多样性,致病菌属以链格霉菌和镰刀霉菌为主,临床上根据溃疡类型采取抗真菌药物治疗联合恰当的手术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刺 真菌 角膜溃疡 抗真菌药物 手术干预
下载PDF
眼表分析仪观察人工泪液在抗抑郁药SSRI引起干眼症状前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赵巍 杨燕宁 +2 位作者 袁静 万珊珊 成进魁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SSRI引起干眼的病因以及眼表分析仪在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状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患抑郁症的患者,根据其患病情况分成3类,用眼表分析仪进行眼部检查,然后给予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丁(赛乐...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SSRI引起干眼的病因以及眼表分析仪在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状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患抑郁症的患者,根据其患病情况分成3类,用眼表分析仪进行眼部检查,然后给予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帕罗西丁(赛乐特)治疗,若变化明显则局部滴用人工泪液(聚乙烯醇滴眼液)并对治疗前后眼部情况进行分析,用眼表分析仪观察患者的眼表情况。结果抗抑郁药SSRI可引起患者局部干眼,用眼表分析仪观察患者的干眼症状明显加重。结论 SSRI引起患者干眼的症状病因探讨以及眼表分析仪在对于干眼症的诊断和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分析仪 干眼 抗抑郁药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赛乐特
下载PDF
干眼患者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测定结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韩玉灿 杨燕宁 +4 位作者 成进魁 万珊珊 赵薇 严江波 邢怡桥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分析利用Oculus Keratograph 5测定的干眼患者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Oculus Keratograph 5测定31例干眼患者右眼的非接触首发泪膜破裂时间(NIKf-BUT)及非接触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av-BUT),然后比较其与眼表疾病指... 目的分析利用Oculus Keratograph 5测定的干眼患者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Oculus Keratograph 5测定31例干眼患者右眼的非接触首发泪膜破裂时间(NIKf-BUT)及非接触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av-BUT),然后比较其与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传统荧光素法泪膜破裂时间(TBUT)及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I)的相关性。结果 31例入组者的平均NIKf-BUT(2.83±1.10)s,平均NIKav-BUT(4.44±1.25)s,平均TBUT为(4.10±1.43)s,平均OSDI调查问卷评分(44.09±20.37)分,,平均Schirmer I时间为(3.90±3.31)mm.NIKf-BUT明显短于TBUT(P<0.01),但NIKav-BUT与TBUT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NIKf-BUT和NIKav-BUT均与TBUT之间存在正相关(r=0.768,P<0.01;r=0.811,P<0.01)。NIKf-BUT和NIKav-BUT与OSDI调查问卷评分存在负相关(r=-0.734,P<0.01;r=-0.689,P<0.01),但NIKf-BUT和NIKav-BUT与平均Schirmer I时间无相关性(r=-0.265,P=0.149;r=-0.144,P=0.438)。结论应用Oculus Keratograph 5测定非接触泪膜破裂时间(NITBUT)与传统荧光素法泪膜破裂时间一样,都可以作为干眼诊断的重要指标,其操作的非接触性及可重复性应使其被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ograph 5 泪膜破裂时间 干眼 OSDI问卷评分 泪液分泌试验I
下载PDF
眼外伤住院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露 刘凯波 成进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对我院2011-01/2015-12因眼外伤住院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5-12因眼外伤住院治疗的5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伤眼别、受伤类型、致伤物及伤后处理等。结果:选取的546例54... 目的:对我院2011-01/2015-12因眼外伤住院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01/2015-12因眼外伤住院治疗的5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受伤眼别、受伤类型、致伤物及伤后处理等。结果:选取的546例546眼患者中男402例(73.6%),女144例(26.4%)。各年龄段中以31~50岁人群比例最高共210例(38.5%),其次为21~30岁年龄段,共152例(27.8%)。不同职业间农民工所占比例最高,共196例(35.9%),其次为工人,共152例(27.8%),第三位为学生,共78例(14.3%)。受伤原因以意外工伤为主,共282例(51.6%),其次为打架斗殴,共83例(15.2%)。眼受伤类型主要为眼钝挫伤、贯通伤、破裂伤为主,其中钝挫伤194例(35.5%),贯通伤142例(26.0%);破裂伤61例(11.2%)。在546例患者中,SAS≥50分者178例(32.6%),其中轻度焦虑154例(28.2%),中度焦虑18例(3.3%),重度焦虑6例(1.1%)。结论:绝大部分眼外伤可以预防的,应针对眼外伤患者中性别、年龄、职业、致伤原因等分布情况,对重点人群加强宣教,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健全和完善安全设施,改善工作环境,预防眼外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mad-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万珊珊 杨燕宁 +3 位作者 袁静 饶卓群 成进魁 赵巍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1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氟伐他汀和1g/L地...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1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氟伐他汀和1g/L地塞米松点眼。烧伤后1~7 d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Smad-3的表达情况。结果烧伤后第7天,氟伐他汀组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密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氟伐他汀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减少,管腔小且稀疏,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整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的Smad-3的表达情况显著降低。结论氟伐他汀能通过下调Smad-3的表达,来减轻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角膜 碱烧伤 Smad-3
下载PDF
手术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成进魁 杨燕宁 +2 位作者 邢怡桥 袁静 赵巍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0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适时采用溃疡板层清创、溃疡板层清创联合前房冲洗或结膜瓣遮盖等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40例... 目的探讨手术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0只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适时采用溃疡板层清创、溃疡板层清创联合前房冲洗或结膜瓣遮盖等手术治疗。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40例真菌溃疡患者,仅1例因角膜供体缺乏采取了球内容物剜除术,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除去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愈患者,有效率仍达92.5%(37/40)。结论在真菌性角膜溃疡药物治疗的同时,适时的采取手术干预及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真菌 手术
下载PDF
原发性进展型翼状胬肉与泪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成进魁 杨燕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652-1655,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进展型翼状胬肉与泪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09/2013-06原发性进展型翼状胬肉患者60例,以患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主观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目的:研究原发性进展型翼状胬肉与泪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09/2013-06原发性进展型翼状胬肉患者60例,以患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主观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staining,FL),泪液蕨样结晶试验(tear ferning test,TFT),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主观症状评分及FL评分较对照组增高、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加重、泪液异常蕨样结晶比例增高,BUT及杯状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相似的SⅠ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型翼状胬肉可致泪膜功能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眼部干涩、烧灼感等干眼症状,其机制可能是其对杯状细胞及泪液流体动力学的影响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泪膜 印迹细胞学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眼底检查的初步结果分析
8
作者 田甜 张祖海 +6 位作者 王琦 左国进 陈晓明 成进魁 刘四丽 胡玉艳 朱燕妮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可能的眼底变化。方法在2020年3月25~27日收集COVID-19住院患者16例,恢复期(出院后2周于发热门诊复查)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持式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以一眼的黄斑和视盘为中心拍摄两张4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可能的眼底变化。方法在2020年3月25~27日收集COVID-19住院患者16例,恢复期(出院后2周于发热门诊复查)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持式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以一眼的黄斑和视盘为中心拍摄两张45°眼底照片,观察视网膜情况,并收集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用药等情况,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新冠肺炎相关眼底病变。结果住院患者年龄为(56.8±12.8)岁,采集眼底图像时距离发病时间为6~16 d,平均9.6 d,56.3%(9例)患者有合并症,且以高血压最常见(4例);恢复期患者年龄为(55.3±11.4)岁,采集眼底图像时距离发病时间为28~52 d,平均42.3 d。40.0%(12例)患者有合并症,以糖尿病(5例)和高血压(4例)最常见。所有4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抗病毒治疗,15例患者使用了硫酸羟氯喹,30例患者使用了不同处方的中药,10例患者使用了甲基强地松龙。所有检查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眼底改变。结论新冠肺炎可能不会造成早期眼部广泛的微血管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眼底 免散瞳眼底照相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效果及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胡罗意 陈云 成进魁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9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80例55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术...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80例55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盲视和低视力患者共52例59眼,本组术后低视力病例术前均患有眼底疾病,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16例18眼(30.51%),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12例12眼(20.3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例10眼(16.95%),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6例7眼(11.87%),角膜云翳/白斑6例6眼(10.17%),弱视1例2眼(3.39%),严重的玻璃体混浊1例1眼(1.69%),其他眼病3例3眼(5.08%),且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预测大致相符。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肯定,术前已存影响视力恢复的眼病为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 人工 视力
下载PDF
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干眼患者相关指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10
作者 万珊珊 杨燕宁 +2 位作者 袁静 成进魁 赵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 评价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70例(135眼)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检查,以及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系统——Kerato... 目的 评价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70例(135眼)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检查,以及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系统——Keratograph 5M进行泪河高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以及睑板腺检查.Keratograph 5M与传统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干眼患者睑板腺状况评分与OSDI评分及BUT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进行分析,Keratograph 5M分析眼表状况的重测信度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价.结果 70例(135眼)患者OSDI评分为(15.8±3.4)分,SⅠT为(6.0±7.7)mm,泪河高度为(0.27±0.13)mm,BUT为(7.9±5.5)s.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为(3.3±1.4)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为(3.4±1.6)分.测得的BUT时间越短,SⅠT越短(r=0.474,P<0.01);泪河高度越低,SⅠT越短(r=0.432,P<0.01).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照相评分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r=0.673、0.752,P<0.05),与BUT呈负相关(r=-0.638、-0.603,P<0.05).眼表综合分析仪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值在0.84~0.89之间).结论 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够直观地评价干眼患者眼表状况,是一种非接触性、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快速检查手段,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 睑板腺 眼表综合分析仪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静 杨燕宁 +6 位作者 邢怡桥 韩玉灿 成进魁 饶卓群 万珊珊 严江波 赵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8例(8眼)严重基质坏死型HSK患者,病程为3个月至10年不等,经过药物和羊膜移植联合治疗,炎症仍不能控制,角膜基质...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8例(8眼)严重基质坏死型HSK患者,病程为3个月至10年不等,经过药物和羊膜移植联合治疗,炎症仍不能控制,角膜基质坏死严重,其中2例角膜濒临穿孔,1例角膜穿孔,全部患者及时或急诊施行PKP治疗,术后常规抗炎、抗病毒、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随访观察1~14个月。结果8例PKP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05者1例.0.05-0.30者6例,0.30-0.50者1例。6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角膜植片保持透明;1例角膜植片因排斥反应而轻度混浊,1例术后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出现植床混浊,经治疗后2例患者植片恢复透明。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瞳孔阻滞、浅前房、继发性青光眼及葡萄膜炎等,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效控制。结论临床上应用PKP术对SNHSSK进行抢救性手术,是挽救眼球、恢复视功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穿透性角膜移植
原文传递
以眼部表现为首发症状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静 杨燕宁 +5 位作者 蔡明高 邢怡桥 韩玉灿 成进魁 饶卓群 万珊珊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61-463,共3页
患者男性,45岁。因右眼反复红肿痛,伴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4年6月27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有眼发红,肿痛,视物模糊,自觉右眼睑皮肤发热,眼球转动稍受限,流泪,伴头晕,全身乏力不适,鼻塞,脓涕,外院给予... 患者男性,45岁。因右眼反复红肿痛,伴视力下降1个月,于2014年6月27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有眼发红,肿痛,视物模糊,自觉右眼睑皮肤发热,眼球转动稍受限,流泪,伴头晕,全身乏力不适,鼻塞,脓涕,外院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降眼压滴眼液治疗后稍有好转,但行眼症状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10d前开始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38.5~40.0℃,全身抗炎治疗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首发症状 眼部表现 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不规则发热 降眼压滴眼液 全身乏力 抗炎治疗
原文传递
共聚焦显微镜评价真菌性角膜炎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巍 杨燕宁 +2 位作者 袁静 万珊珊 成进魁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评价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真菌性角膜炎角膜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真菌性角膜炎19例(19只眼),均有植物外伤史。先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再行角膜刮片查真菌菌丝,比较二者检出率。将19例随机分成治疗... 目的评价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真菌性角膜炎角膜清创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真菌性角膜炎19例(19只眼),均有植物外伤史。先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再行角膜刮片查真菌菌丝,比较二者检出率。将1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9只眼)和对照组(10只眼),两组行角膜清创术及抗真菌药物,待共聚焦显微镜多次查病灶无真菌后,治疗组联合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加用局部皮质类固醇滴眼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抗真菌药物滴眼治疗,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和BCVA,运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炎症细胞数量和角膜基质细胞变化。结果19例中共聚焦显微镜检出真菌菌丝者17例,阳性率89.4%,角膜刮片检出者16例,阳性率8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0,P=0.631)。治疗组角膜上皮愈合平均时间(12.1±2.4)d,对照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15.1±3.2)d,两组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0,P=0.035)。发现在治疗后1周、3周、1个月、3个月时间内,两组BCVA对比,观察组均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20)。两组行角膜溃疡清创术,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治疗组确定病灶未见真菌菌丝后,在抗真菌药物基础上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另加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结果示炎症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角膜基质细胞趋于正常。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清创术后,运用共聚焦显微镜动态观察,确定无真菌菌丝,适当调整或加用皮质类固醇有助于控制炎症,加速炎症吸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上皮愈合。它是一种快速有效无损伤的活体检查方法,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 真菌性 药物 清创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14
作者 万珊珊 杨燕宁 +3 位作者 袁静 饶卓群 成进魁 赵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均用1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10-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均用1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10-5 mol/L氟伐他汀和1g/L地塞米松点眼。碱烧伤后1-14d用裂隙灯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和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VEGF和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碱烧伤后第3,7,14天,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角膜混浊度评分和新生血管生长评分都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整齐,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减少,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VEGF和CD31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氟伐他汀能减轻大鼠角膜碱烧伤,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和CD3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角膜 碱烧伤
原文传递
Leber病两家系分析
15
作者 郑露 胡可 +2 位作者 成进魁 杨亚利 胡维琨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1-302,共2页
目的探讨Leber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两家系2例先证者目的DNA进行扩增,并基因测序,明确突变类型。结果 2例先证者均为Leber病患者,基因突变类型为G11778A。结论基因检测明确两家系2例Leber病患者诊断。
关键词 LEBER病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