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迄今尚无治愈药物。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于HBeAg/HBsAg血清转换清除率较高、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成为临床抗乙肝病毒药物之一,但由于仅约20%~40%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迄今尚无治愈药物。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于HBeAg/HBsAg血清转换清除率较高、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成为临床抗乙肝病毒药物之一,但由于仅约20%~40%的患者对IFN有较好应答,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阻碍。鉴于此,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利用体外HBV复制感染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与临床乙型肝炎患者队列,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一方面研究IFN及IFN诱导的细胞基因在抗HBV及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及新机制,另一方面研究HBV复制和蛋白表达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IFN诱生和抗病毒效应的影响,同时以此为基础探索优化干扰素治疗及治愈慢性乙肝的新型措施和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_(50))的流感病毒H1N1 PR8通过滴鼻方式感染RIP3敲除(RIP3^(-/-))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天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分别在感染后第3天(day post infection, d. p. i)和第7天处死解剖小鼠。取整个肺称重,左叶肺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检测感染后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流式微珠阵列术(CBA)检测肺匀浆上清中部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5.25×10^(3 )TCID_(50)流感病毒感染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一定程度临床症状:RIP3^(-/-)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50%)较WT组小鼠(87.5%)显著降低(P<0.05)。分别对比每天两组小鼠体重,发现从第3天开始,WT组小鼠的体重降低比率大于RIP3^(-/-)组,但两组小鼠体重总体改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病毒学方面,两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3、7 d. p. i)病毒载量差异均无显著性。炎症应答方面:两组小鼠肺指数(肺重与体重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方面:肉眼观察大体病理及HE病理切片显示:RIP3^(-/-)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轻,炎症浸润较少;小鼠肺部炎症细胞因子也较WT组相对减少。结论 RIP3敲除的条件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小鼠时因减弱了炎症应答导致肺部病理损伤减轻,提示RIP3可能在H1N1 PR8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促炎症病理作用。展开更多
文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迄今尚无治愈药物。干扰素(interferon,IFN)由于HBeAg/HBsAg血清转换清除率较高、获得疗效后复发率低,成为临床抗乙肝病毒药物之一,但由于仅约20%~40%的患者对IFN有较好应答,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阻碍。鉴于此,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利用体外HBV复制感染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与临床乙型肝炎患者队列,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一方面研究IFN及IFN诱导的细胞基因在抗HBV及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及新机制,另一方面研究HBV复制和蛋白表达对天然免疫信号通路、IFN诱生和抗病毒效应的影响,同时以此为基础探索优化干扰素治疗及治愈慢性乙肝的新型措施和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作者所在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文摘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 RIP3)在甲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_(50))的流感病毒H1N1 PR8通过滴鼻方式感染RIP3敲除(RIP3^(-/-))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连续14 d每天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分别在感染后第3天(day post infection, d. p. i)和第7天处死解剖小鼠。取整个肺称重,左叶肺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检测感染后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流式微珠阵列术(CBA)检测肺匀浆上清中部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5.25×10^(3 )TCID_(50)流感病毒感染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一定程度临床症状:RIP3^(-/-)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50%)较WT组小鼠(87.5%)显著降低(P<0.05)。分别对比每天两组小鼠体重,发现从第3天开始,WT组小鼠的体重降低比率大于RIP3^(-/-)组,但两组小鼠体重总体改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病毒学方面,两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3、7 d. p. i)病毒载量差异均无显著性。炎症应答方面:两组小鼠肺指数(肺重与体重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方面:肉眼观察大体病理及HE病理切片显示:RIP3^(-/-)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轻,炎症浸润较少;小鼠肺部炎症细胞因子也较WT组相对减少。结论 RIP3敲除的条件下,流感病毒H1N1 PR8感染小鼠时因减弱了炎症应答导致肺部病理损伤减轻,提示RIP3可能在H1N1 PR8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促炎症病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