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学类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以“地史学”课程为例
1
作者 景秀春 王训练 张海军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地质学类双语课程的开设背景、教学导向和教学目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趋势下及专业课学时压缩背景下,双语专业课程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学情、教法、学业评价等挑战。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地史学”为例,提出... 本文介绍了地质学类双语课程的开设背景、教学导向和教学目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趋势下及专业课学时压缩背景下,双语专业课程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学情、教法、学业评价等挑战。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地史学”为例,提出一套适用于地质学类双语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方案,建立基于学习全过程跟踪记录的综合学业评价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并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本文旨在探讨地质学类双语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策略、方法及实践效果,以期为提升同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及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也希望能为其他学科的双语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双语课程 地史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亚科瑞克剖面奥陶系牙形石生物地层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景秀春 杜品德 +3 位作者 张放 张师本 卢远征 邓胜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2-249,I0010,共9页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县东南亚科瑞克剖面奥陶系发育,并且该剖面也是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沉积最为齐全的露头剖面之一,尤其是上奥陶统的中—上部发育了许多重要的牙形石属种。本文通过对剖面上灰岩层样品的系统采集和牙形石分析鉴定,将...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县东南亚科瑞克剖面奥陶系发育,并且该剖面也是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沉积最为齐全的露头剖面之一,尤其是上奥陶统的中—上部发育了许多重要的牙形石属种。本文通过对剖面上灰岩层样品的系统采集和牙形石分析鉴定,将该剖面的奥陶系分为4个牙形石组合和2个牙形石带。自下而上依次为: Serratognathus diversus—Bergstroemognathus extensus组合,Protopanderodus calceatus—Periodon aculeatus组合,Aphelognathus sp.—Tasmanognathus sp.组合,Belodina confluens—Phragmodus undatus组合,Yaoxianog- nathus neimengguensis带和Aphelognathus pyramidalis带。其中,上奥陶统上部牙形石的重要属种A.pyramida- lis、A.politus、Y.yaoxianensis和A.neimengguensis以及上奥陶统上部的A.pyramidalis带与Y.neimengguensis带是首次在柯坪地层分区发现。这些发现初步解决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与露头区上奥陶统不能进行精细生物地层对比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生物地层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亚科瑞克剖面
下载PDF
华北板块奥陶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回顾及在西北缘区新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景秀春 周洪瑞 +4 位作者 王训练 杨志华 房强 王振涛 樊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9-212,共14页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 牙形石在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华北奥陶系划分对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华北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已持续近半个世纪,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第二阶段为最近10年(2010—2020)。第一阶段以建立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为目标,主要为解决石油勘探过程中地层时代的确定和地层对比的需求;第二阶段的研究以修订化石带为主,目的是与国际地层研究接轨。近年来在华北板块西北缘的工作显示,该区奥陶纪牙形石在纵向上具有显著的生态变化,可分为达瑞威尔期中期、达瑞威尔期晚期—桑比期中期、桑比期晚期—凯迪期中期3个时段。第一时段以介于北美中大陆区和北大西洋区之间的热带台地边缘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二时段以北大西洋型为主混有少量亚澳型牙形石为特征;第三时段以亚澳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混生为特征。在华北西北缘尽可能使用广布性标准牙形石属种进行化石带厘定,共识别牙形石带12个,自下而上分别是达瑞威尔期Histiodella cf.holodentata间隔带、Histiodella kristinae谱系带、Histiodella bellburnensis延限带、Dzikodus tablepointensis间隔带、Eoplacognathus suecicus间隔带、Pygodus serra间隔带和Pygodus anserinus(早期型)间隔亚带,桑比期Pygodus anserinus(晚期型)间隔亚带和Belodina compressa间隔带,凯迪期Belodina confluens间隔带、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间隔带和Yaoxianognathus yaoxianensis间隔带。由于部分化石带与国际同名带的对比还存在一些矛盾,尚需今后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奥陶纪 生物地层 划分和对比 华北板块西北缘
下载PDF
山西柳林成家庄剖面太原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景秀春 王训练 +3 位作者 张海军 李尚林 马伯永 高金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60-1068,共9页
山西柳林成家庄剖面太原组发育7层灰岩,从下到上依次为半沟灰岩、吴家峪灰岩、庙沟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和东大窑灰岩。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室内镜下薄片研究,确定了各层灰岩的沉积相类型,恢复了当时的沉积环境... 山西柳林成家庄剖面太原组发育7层灰岩,从下到上依次为半沟灰岩、吴家峪灰岩、庙沟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和东大窑灰岩。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室内镜下薄片研究,确定了各层灰岩的沉积相类型,恢复了当时的沉积环境和各层灰岩沉积时相对水体深度的变化。其中庙沟灰岩属中缓坡相沉积,吴家峪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斜道灰岩和东大窑灰岩均属浅缓坡相沉积,半沟灰岩属后缓坡相沉积。7层灰岩的相对水体深度关系为:庙沟灰岩>斜道灰岩>东大窑灰岩>下毛儿沟灰岩>上毛儿沟灰岩>吴家峪灰岩>半沟灰岩。在太原组内识别出6次沉积间断、7次小型沉积旋回,总体构成2次明显的相对海平面升降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柳林 太原组 石炭系一二叠系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 相对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纪地质事件群耦合作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3 位作者 王训练 张永生 景秀春 邢恩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90-2004,共15页
北祁连造山带和北秦岭造山带在早古生代经历了相似的洋陆转化过程,于奥陶纪时发育了汇聚板块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分别形成了北西向展布的北祁连造山带走廊南山北缘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和东西向展布的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 北祁连造山带和北秦岭造山带在早古生代经历了相似的洋陆转化过程,于奥陶纪时发育了汇聚板块边缘的沟-弧-盆体系,分别形成了北西向展布的北祁连造山带走廊南山北缘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和东西向展布的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岛弧及弧后盆地。期间,秦岭-祁连洋的俯冲造山作用和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沉积类型和内陆湖盆的发展演化之间存在有机的联系,构成了盆-山耦合体系,引发一系列构造事件、火山喷发事件和多种类型的事件沉积等。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成因机制上的联系,有着共同的宏观背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在几乎相同时期存在一次构造背景的转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化为主动大陆边缘,并诱发了多期火山喷发事件,在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形成多套斑脱岩夹层,这些斑脱岩可能为同时期或者稍后的钾盐矿(包括含钾卤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源。同时,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由浅水碳酸盐台地陷落为深水斜坡,在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有规律的集中发育重力流沉积(海底扇、浊积岩等)、滑塌沉积和震积岩等事件沉积。从形成机制上,华南板块向北俯冲触发了火山活动和地震,火山喷发在奥陶系集中沉积了多套凝灰岩夹层,地震活动导致同时期大套重力流沉积,并触发相对深水区沉积物向深水区移动,使得重力流沉积转化为浊流沉积,形成了具有良好储层的浊积岩。统计表明,上述事件发育的时间与秦岭地区构造活动相对最活跃的时期基本一致。因此这些分布稳定的凝灰岩薄层和中奥陶世集中有规律分布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为华南板块向华北本快俯冲背景下形成的,它们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事件沉积 班脱岩 地质事件群 耦合关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部奥陶系内部不整合 被引量:45
6
作者 邓胜徽 黄智斌 +3 位作者 景秀春 杜品德 卢远征 张师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1-747,共7页
塔里木盆地西部柯坪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两期主要不整合。其一,位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鹰山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该不整合在柯坪县北水泥厂剖面上缺失牙形石Glyptoconus floweri带和Tripodus proteus—Paltodus deltifer带,有大至相... 塔里木盆地西部柯坪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两期主要不整合。其一,位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与鹰山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该不整合在柯坪县北水泥厂剖面上缺失牙形石Glyptoconus floweri带和Tripodus proteus—Paltodus deltifer带,有大至相当于5.5Ma的地层缺失量;在乌什县鹰山北坡剖面上缺失了牙形石Glyptoconus quadraplicatus带、Glyptoconus floweri带和Tripodus proteus/Paltodus deltifer带,有相当于约7.2Ma的地层缺失量。其二,存在于上奥陶统铁热克阿瓦提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为平行不整合,局部为角度不整合。古生物研究表明其间的地层缺失量变化相当大,在柯坪大湾沟、大湾沟东以及羊吉坎剖面上,不整合之下地层为印干组,地层缺失量比较少,时间间隔为1~2Ma;在阿克苏四石厂剖面和柯坪铁热克阿瓦提剖面,其下伏地层为其浪组,缺失了印干组和其浪组的上部,其时间间隔相当于约5Ma;在伽师三间房剖面,下伏地层为吐木休克组或一间房组,缺失地层的时间间隔约为15Ma;西克尔地区地层缺失量最大,铁热克阿瓦提组直接覆于中奥陶统鹰山组之上,缺失地层的时间间隔超过了2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不整合面 地层缺失量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部奥陶纪盆地原型:来自贺兰山和桌子山地区奥陶系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4 位作者 王训练 景秀春 张永生 袁路朋 沈智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061,共2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贺兰山—桌子山地区奥陶纪盆地原型一直存在争议。因此,作为连接盆地与造山带的纽带,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的沉积响应特点理应引起重视。贺兰山—桌子山地区奥陶系沉积组合普遍存在二元结构,即下部以发育台地相...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贺兰山—桌子山地区奥陶纪盆地原型一直存在争议。因此,作为连接盆地与造山带的纽带,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系的沉积响应特点理应引起重视。贺兰山—桌子山地区奥陶系沉积组合普遍存在二元结构,即下部以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为特征,上部发育一套复理石沉积,代表了盆地原型从伸展向敛合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选取贺兰山—桌子山盆地东、西缘奥陶系两个代表性的剖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当时的古地理背景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通过野外露头的详细描述和岩石薄片矿物组分的鉴定,揭示了桌子山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的演变序列和贺兰山地区樱桃沟组的事件沉积特征。借助本文部分作者在桌子山地区同步采样获取的牙形石化石的最新成果,确定了桌子山地区奥陶系二元沉积组合界线处的精确时限为牙形石生物带Pygodus anserinus结束的位置,时间上为晚奥陶世桑比期最早期,接近中、上奥陶统界线的年龄(458.4±0.9 Ma,ICG 2014),这与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纪构造转换面(或是盆山转换面)的时限一致。通过对比研究认为樱桃沟组与其下伏地层构成的被动大陆边缘—复理石沉积序列结构实为前陆盆地序列,代表了贺兰山地区于中奥陶世已进入前陆盆地发育阶段,樱桃沟组复理石沉积序列中多套滑塌角砾岩夹层的存在和显微研究表明阿拉善陆块(?)逐渐靠近华北陆块过程中可能从阿拉善陆块(?)东缘(被动大陆边缘)垮塌的产物。而桌子山剖面奥陶系相同的二元沉积结构,同样对应了Sinclair前陆盆地地层模型的前两个阶段,暗示当时前陆盆地业已影响到了桌子山地区。综合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奥陶纪构造体制由伸展转换为敛合的时限可能代表了阿拉善陆块与华北板块发生了初始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贺兰山 桌子山 沉积组合 前陆盆地 樱桃沟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纪火山活动记录:来自陕甘地区平凉组钾质斑脱岩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的信息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2 位作者 王训练 景秀春 张永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3-2654,共2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多个奥陶系剖面中出露多层粘土岩。研究表明,这些粘土岩层多为钾质斑脱岩,是火山喷发的凝灰质物质在海相环境下沉积、蚀变的产物,其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年代地层格架的重新厘定和周缘火山-岩浆活动事件的确定具...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多个奥陶系剖面中出露多层粘土岩。研究表明,这些粘土岩层多为钾质斑脱岩,是火山喷发的凝灰质物质在海相环境下沉积、蚀变的产物,其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年代地层格架的重新厘定和周缘火山-岩浆活动事件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陕西泾阳西陵沟剖面和甘肃平凉银洞官庄剖面奥陶系平凉组钾质斑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主量元素表明其源岩为中酸性岩浆,且所有样品K2O含量大于Na2O含量,显示了富钾质特征;Nb-Zr图解中样品大多落在高钾、亚碱性岩浆范围内。利用在风化过程中不活动元素对钾质斑脱岩的原岩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其原始岩浆为高钾亚碱性流纹英安岩和粗面安山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多数样品具有典型的岛弧火山岩的特征。分别对上述二个剖面的4个和2个钾质斑脱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变化于449±3Ma^457±3Ma范围的6组谐和年龄,据此将平凉组的沉积时代厘定为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Sandbian-Katian)。根据钾质斑脱岩区域分布判断其源于南部北秦岭地区或/和西南部北祁连地区的火山喷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组 钾质斑脱岩 锆石U-PB定年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幕不整合 被引量:14
9
作者 邓胜徽 杜品德 +6 位作者 卢远征 黄智斌 景秀春 张师本 樊茹 杨芝林 李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4-332,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一期重要的不整合.通过对数十口钻井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及与露头剖面的对比,发现该不整合的顶、底层位变化较大,地层缺失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 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内部存在一期重要的不整合.通过对数十口钻井的地层、古生物研究及与露头剖面的对比,发现该不整合的顶、底层位变化较大,地层缺失量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可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三段(下奥陶统上部)之上,且有部分钻井良里塔格组下部也发育不全,缺失了至少11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17~20Ma的地层缺失;其二是巴楚地区,良里塔格组覆于鹰山组第二段或鹰山组第一段(中奥陶统下部)之上,缺失了至少8个牙形石带,相当于有约14Ma的地层缺失.上述地层缺失主要是由于中奥陶世以后塔里—巴楚地区出水成陆,碳酸盐岩地层受大气淡水溶蚀的结果.在不整合之下碳酸盐岩地层中形成的岩溶是十分重要的油气储层.因此,对该不整合的研究对于塔中、巴楚地区奥陶系,特别是鹰山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不整合面 地层缺失量 油气勘探意义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训练 景秀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中奧陶统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研究程度颇高。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樱桃沟组浊流沉积体发育的环境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交错层理,如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中奧陶统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浊积岩,研究程度颇高。笔者在野外调查过程中于樱桃沟组浊流沉积体发育的环境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交错层理,如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脉状、透镜状层理和波痕等,曾一度被前人解释为浅水沉积环境的识别标志。本文结合当时的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通过对樱桃沟组野外露头的详细描述和岩石特征的精细刻画以及对该组沉积序列的详细分析,认为上述疑似浅水沉积环境的交错层理实为底流(深水牵引流)对浊流改造的结果,并分别形成了内波、内潮汐沉积和等深流沉积,这在研究区为首次发现。据此将其归纳为7种岩石类型:(1)双向交错层理粉砂岩;(2)束状透镜体叠加的交错纹理粉砂岩;(3)具波状层理粉砂岩;(4)单向交错层理砂岩;(5)水流波痕细砂岩;(6)平行层理细-中砂岩;(7)大型交错层理细砂岩。其中,前5种岩石类型为内波、内潮汐沉积,后两种为等深流沉积。研究表明樱桃沟组为深水牵引流沉积(内波、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重力流沉积(碳酸盐滑塌角砾岩、浊积岩)和原地沉积的复合沉积,并建立了该区水道型内波、内潮汐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沟组 深水牵引流沉积 内波沉积 内潮汐沉积 等深流沉积
下载PDF
陕西耀县上奥陶统桃曲坡组下部钾质斑脱岩U-Pb年龄的首次报道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2 位作者 王训练 景秀春 马伯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0-340,共11页
华北克拉通上奥陶统的发现和地质时代的确定一直颇受重视。前人通过对华北奥陶系顶部地层中牙形石和笔石记录的核实,将耀县桃曲坡组的顶限定在笔石Diplacanthograptus spiniferus带结束的位置(凯迪阶下部),该位置代表了华北奥陶系的最... 华北克拉通上奥陶统的发现和地质时代的确定一直颇受重视。前人通过对华北奥陶系顶部地层中牙形石和笔石记录的核实,将耀县桃曲坡组的顶限定在笔石Diplacanthograptus spiniferus带结束的位置(凯迪阶下部),该位置代表了华北奥陶系的最高层位。而《中国地层表》(2014)将桃曲坡组的底置于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分界处附近,后者略高于上述笔石生物带结束的位置,可见分歧是明显的,亟需来自绝对年龄资料的约束。笔者在耀县桃曲坡组下部发现了一层斑脱岩,地球化学数据揭示了其富钾质特征(K2O>Na2O),K2O含量(3.81%)接近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17个斑脱岩样品的平均值(4.75%)。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其就位年龄为453.7±3.3 Ma(MSWD=0.25),考虑到采样层位接近桃曲坡组的底界,认为桃曲坡组的底可置于454 Ma(桑比阶晚期)。这与前人在周缘地区上奥陶统斑脱岩获得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本文获得的年龄是可信的。因此,《中国地层表》(2014)中桃曲坡组的底界需要适当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奥陶系 桃曲坡组 钾质斑脱岩 锆石 LA-ICP-MS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振涛 周洪瑞 +1 位作者 王训练 景秀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17,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由于缺少可靠的物源数据,对早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构造背景尚未有定论。本文对樱桃沟组碎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及岩石学分析,砂岩碎屑组分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贺兰山地区的樱桃沟组发育一套夹有碳酸盐滑塌重力流沉积的陆源碎屑岩。由于缺少可靠的物源数据,对早古生代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构造背景尚未有定论。本文对樱桃沟组碎屑岩进行了地球化学及岩石学分析,砂岩碎屑组分特征表明,该组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再旋回造山带。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樱桃沟组的物源呈现双物源的特点。更进一步,樱桃沟组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表明了樱桃沟组碎屑岩的物源来自阿拉善古陆和/或北祁连造山带。综合分析砂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经构造判别图解,认为樱桃沟组物源区主要为主动大陆边缘,也有来自被动大陆边缘的信息,表明贺兰山地区业已受到北祁连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影响。樱桃沟组与研究区周缘造山带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研究显示,前者与其北西部阿拉善古陆和南西部北祁早古生代连造山带花岗岩露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均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模式,具有轻微的Eu负异常和明显的Tm负异常,结合中奥陶世鄂尔多斯西缘古水流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认为樱桃沟组的物源主要来自祁连造山带,部分来自阿拉善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贺兰山地区 樱桃沟组 构造背景 物源
下载PDF
滇西保山西邑地区香山组一段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时代意义
13
作者 杨志华 景秀春 +1 位作者 王训练 周洪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8-924,共7页
保山西邑铅锌矿区香山组一段灰岩牙形石丰富,包括5属7种1个相似种及2个未定种,分别为:Ancyrodella curvata,A.nodosa,A.spp.,Ancyrognathus triangularis,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sp.,Palmatolepis hassi,Pa.simpla,Polygnath... 保山西邑铅锌矿区香山组一段灰岩牙形石丰富,包括5属7种1个相似种及2个未定种,分别为:Ancyrodella curvata,A.nodosa,A.spp.,Ancyrognathus triangularis,Icriodus alternatus alternatus,I.sp.,Palmatolepis hassi,Pa.simpla,Polygnathus webbi,Po.cf.tenellus和Po.sp.。该牙形石组合面貌可与上泥盆统Late Palmatolepis rhenana带对比,表明研究区内香山组一段的时代为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晚期,并非早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 西邑 牙形石 晚泥盆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袁路朋 周洪瑞 +3 位作者 景秀春 王振涛 传婷婷 房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1-432,共12页
平凉—泾阳—耀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本文根据野外实测剖面研究和室内薄片分析,在研究区奥陶系归纳出10种微相类型,泥晶白云岩(MF-1)、细晶—极细晶白云岩(MF-2)、中—粗晶白云岩(MF-3)、白云岩—灰岩过渡岩(MF... 平凉—泾阳—耀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本文根据野外实测剖面研究和室内薄片分析,在研究区奥陶系归纳出10种微相类型,泥晶白云岩(MF-1)、细晶—极细晶白云岩(MF-2)、中—粗晶白云岩(MF-3)、白云岩—灰岩过渡岩(MF-4)、泥晶灰岩(MF-5)、粉屑灰岩(MF-6)、砂屑灰岩(MF-7)、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MF-8)、含生物碎屑砂屑灰岩(MF-9)、砾屑灰岩(MF-10)。其中平凉奥陶系发育了9种、泾阳奥陶系发育了9种、耀县奥陶系发育了6种。比照Wilson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和微相特征,将研究区奥陶系划分为局限台地(FZ-8)、开阔台地(FZ-7)、斜坡(FZ-4)、斜坡脚(FZ-3)以及深水陆棚(FZ-2)五个相带。通过对相带特征研究,认为马家沟期,平凉—泾阳—耀县一线自西向东海水由深变浅,反映马家沟期开始海侵方向在研究区自南向北。到平凉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全区海退,南缘地区海水却突然加深,直到背锅山组沉积期才全部退出。对三条剖面沉积相带组合的横向对比,表明研究区奥陶纪存在着多期的海侵—海退旋回。从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这些海侵—海退旋回可能与鄂尔多斯盆地南侧秦岭洋的演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分析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奥陶系 鄂尔多斯南缘
下载PDF
中-晚奥陶世牙形石属Pygodus Lamont et Lindström和Periodon Hadding的形态演化及其生物地层学意义
15
作者 樊静静 景秀春 +1 位作者 马占荣 李士虓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44,共17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晚奥陶世全球广泛分布的两个牙形石属Pygodus Lamontet Lindström,1957和Periodon Hadding, 1913已命名种的形态特征,清理出这两属目前的有效种,探讨了属内演化关系。认为Pygodus属的特征分子Pa分子表现出齿瘤小...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晚奥陶世全球广泛分布的两个牙形石属Pygodus Lamontet Lindström,1957和Periodon Hadding, 1913已命名种的形态特征,清理出这两属目前的有效种,探讨了属内演化关系。认为Pygodus属的特征分子Pa分子表现出齿瘤小型化、密集化且齿瘤列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的演化趋势, Pb分子表现出细齿密集化、增量化和倾斜化的趋势, S分子的细齿仅表现为密集化和增量化的趋势;Periodon属的特征分子Pa和Pb表现出前齿突上细齿逐步增量化的进化特征, M分子基部前缘细齿数量和S分子主齿与最大细齿间的小齿数量虽然也有增加的特点,但该特征并不稳定。实践上, Pygodus属Pa分子齿瘤列的数量和Periodon属Pa及Pb分子前齿突细齿的数量是这两属最重要的定种依据。基于此演化认识,对产自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台地边缘相区棋探9井达瑞威尔阶顶部的牙形石开展了系统的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工作。在连续采集的15件样品中共获得527枚牙形石,鉴定后归入13属20种,以Pygodus和Periodon占绝对优势,可识别出2个生物带:Pygodusserra带和Pygodus anserinus带。此序列可用于检验归纳出的两属属内演化认识和前人据此建立的化石带、化石亚带及化石超带的全球可对比性。经对比,认为基于Pygodus建立的生物带和生物亚带具有区域和全球可对比性,但基于Periodon建立的生物超带穿时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生物地层 台地边缘相 达瑞威尔阶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桃112井和陕473井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的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意义
16
作者 尹升菊 景秀春 +2 位作者 付玲 李亚 李国帅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306,共14页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桃112井和陕473井的北庵庄组和马家沟组开展详细的牙形石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共采集90件碳酸盐岩岩心样品,经处理后在35件样品中获得353枚牙形石。所获牙形石可归入10属12种,以暖水类型为主,表现出强烈的地方特征... 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桃112井和陕473井的北庵庄组和马家沟组开展详细的牙形石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研究,共采集90件碳酸盐岩岩心样品,经处理后在35件样品中获得353枚牙形石。所获牙形石可归入10属12种,以暖水类型为主,表现出强烈的地方特征,同时也见到少量广布类型牙形石。在所采井段层位可识别出3个牙形石生物带,自下而上分别是Histiodellaholodentata-Tangshanodustangshanensis带、Aurilobodusaurilobus带、Plectodina onychodonta带,时代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中期。该牙形石带序列可与河北唐山、山东莱芜、河南巩县及安阳的同期序列进行直接对比,也可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北美中大陆区相当层位进行良好对比,此外还可与华南的同期化石带建立对比关系。本文的材料丰富了华北地区奥陶纪牙形石动物群的组成,深化了其与国内外同期典型牙形石动物群及化石带序列的对比,但精细的洲际对比尚需开展进一步工作,今后尤其需要关注的是来自台地和台缘交界处的钻井剖面的化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达瑞威尔阶 暖水型牙形石 生物地层 洲际对比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对比 被引量:15
17
作者 景秀春 邓胜徽 +2 位作者 赵宗举 卢远征 张师本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84-1296,共13页
在生物地层控制下,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乌什鹰山剖面和柯坪水泥厂剖面的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地层进行了连续的、密集的同位素采样.样品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这两条剖面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组成以负δ13C值为主.其中,乌什鹰山... 在生物地层控制下,对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乌什鹰山剖面和柯坪水泥厂剖面的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地层进行了连续的、密集的同位素采样.样品碳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这两条剖面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碳同位素组成以负δ13C值为主.其中,乌什鹰山剖面碳同位素的演化趋势表现为交替出现的4次负漂移和4次正漂移,柯坪水泥厂剖面表现为交替出现的5次负漂移和5次正漂移.在生物地层框架下,可以将这两条剖面的碳同位素演化趋势与国际上重要的寒武-奥陶系界线剖面(1)中国大阳岔剖面、(2)加拿大Green Point剖面、(3)澳大利亚Black mountain剖面以及(4)美国Lawson Cove剖面进行良好的比对.基于碳同位素演化趋势的对比结果,确定了乌什鹰山剖面和柯坪水泥厂剖面的寒武-奥陶系界线,对界线附近的地层进行了细分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奥陶系界线 碳同位素 牙形石 塔里木盆地
原文传递
内蒙古乌海地区奥陶系牙形类生物地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景秀春 王训练 +1 位作者 周洪瑞 房强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1-611,共1页
位于华北地台西缘的内蒙古乌海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与华北地台主体差异非常明显,属典型的台缘深水沉积,产出的动物群也主要表现为深水类型。王志浩等(1984)和安太庠等(1990)曾对该区奥陶系的牙形类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近年... 位于华北地台西缘的内蒙古乌海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与华北地台主体差异非常明显,属典型的台缘深水沉积,产出的动物群也主要表现为深水类型。王志浩等(1984)和安太庠等(1990)曾对该区奥陶系的牙形类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近年来奥陶系牙形类分类与生物地层进展很大。笔者近年来对乌海地区奥陶系老石旦东山剖面、卧龙岗剖面、哈吐克沟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学 牙形石带 奥陶纪 乌海 内蒙古
原文传递
川北上寺剖面罗德阶—吴家坪阶牙形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6
19
作者 房强 景秀春 +1 位作者 邓胜徽 王训练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2-699,共8页
在四川北部广元上寺剖面茅口组—吴家坪组首次发现了重要的牙形石属种Cla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C.postbitteri hongshuiensis、C.dukouensis和C.asymmetrica,识别出8个牙形石带,自下至上依次为Jinogondolella nankingensis带、... 在四川北部广元上寺剖面茅口组—吴家坪组首次发现了重要的牙形石属种Cla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C.postbitteri hongshuiensis、C.dukouensis和C.asymmetrica,识别出8个牙形石带,自下至上依次为Jinogondolella nankingensis带、J.aserrata带、J.postserrata带、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带、C.dukouensis带、C.asymmetrica带、C.guangyuanensis带和C.orientalis带。比较精确地确定该剖面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以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的出现为标志,使该剖面成为川北一个发育较为连续的、可与国内外同期地层精确对比的牙形石带序列的重要剖面。根据上寺剖面的岩性与牙形石产出状况分析,认为前乐平统生物灾变事件至少部分受到火山活动影响,灾变事件在本剖面响应的时间应在J.postserrata带晚期直至乐平统-瓜德鲁普统的界线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牙形石 罗德阶 沃德阶 卡匹敦阶 吴家坪阶 二叠系 上寺剖面 广元 四川
原文传递
关于晚奥陶世牙形刺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和Yaoxianognathus An的几点新认识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志华 景秀春 +2 位作者 王训练 周洪瑞 任卉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29,共15页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晚奥陶世浅水、暖水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两个牙形刺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 1979和Yaoxianognathus An, 1985的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基于产出于华北台地北缘内蒙古大佘太白彦花山剖... 本文对广泛分布于晚奥陶世浅水、暖水碳酸盐岩地层中的两个牙形刺属Tasmanognathus Burrett, 1979和Yaoxianognathus An, 1985的分类学和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基于产出于华北台地北缘内蒙古大佘太白彦花山剖面的丰富标本提出关于两属的分类和演化的几点认识。根据所发现的化石特征,本文补充了Tasmanognathus shichuanheensis An, 1985和Yaoxianognathus neimengguensis(Qiu in Lin et al., 1984)的器官分子。基于Tasmanognathus borealis An, 1985 S分子的复杂细齿结构特征,认为其符合Yaoxianognathus的属征,将其归并厘定为Yaoxianognathus borealis,器官种Tasmanognathus sigangensis Pei, 1987的各分子无一符合该属器官特征重建,其全型标本更接近于Oulodus Branson et Mehl, 1933。同时,T. sishuiensis-T. shichuanheensis-Y. borealis-Y. neimengguensis-Y. yaoxianensis表现为细齿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程,再一次证明两属之间演化关系明确。本文对两个属的认识,将为浅水、暖水碳酸盐岩相上奥陶统的牙形刺分类学研究和生物地层划分对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Tasmaonognathus Yaoxianognathus 晚奥陶世 内蒙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