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德美学是当代生态美学的思想渊薮和理论根基——曾永成教授访谈
1
作者 曾永成 龚丽娟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4期74-89,157,158,共18页
成都大学曾永成教授是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正式学习和研究美学,先是由狄德罗“美在关系”说的辨析注意到“关系”思维的重要性,进而主张以“系统”思维进行美学研究。1982年发表论文《运用系统原理进... 成都大学曾永成教授是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正式学习和研究美学,先是由狄德罗“美在关系”说的辨析注意到“关系”思维的重要性,进而主张以“系统”思维进行美学研究。1982年发表论文《运用系统原理进行审美研究试探》,主要阐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认为其“自然向人生成”说作为对自然-人大系统的整体质的概括,是真、善、美三大价值的总根源。继而他又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气韵”说与现代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说相融合,认定“节律感应”为审美活动的本体特性。1980年代末,他以“节律感应”为核心范畴,与“自然向人生成”说相结合,建构具有生命美学性质的“感应论审美观”,先后在其主编的著作《以美育美》(1989年)和专著《感应与生成》(1991年)中予以阐述。1990年代末,他开始以“生态”思维阐释“自然向人生成”说,揭示其基于生成本体论的人本生态观,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节律感应”为核心范畴的人本生态美学的理论构想,实践把美学生态学化的主张。其专著《文艺的绿色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2000年)阐述了人本生态美学的基本学理,《回归实践论人类学》(2005年)则从马克思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对之加以整合。2007年退休后,他集中精力研读杜威,从中发掘其生态思维内涵,以寻求人本生态美学的学理支撑,先后发表论文近20篇,于2018年出版《杜威经验论美学的生态精神研究》(合著)。自2014年开始,他研读怀特海的有机宇宙论哲学,先后写成《向美而生的世界》(待出版)和《向美而生的人》(2022年)。怀特海对世界美生本质的深入论述,为美学展开了美生本体论的崭新格局,突破了把美学等同于审美学的流行观念,彰显了美学作为美生学的根本意义,他以这一观念重新阐释马克思美学思想,出版专著《生成与审美》(202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大学 哲学人类学 中国传统美学 生态精神 人本生态观 生态美学 怀特海 狄德罗
下载PDF
一种“在艺术中思考”的艺术学范式
2
作者 曾永成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3期97-106,共10页
孙秀昌所著的《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在艺术中思考,而不是思考艺术”的艺术学范式。该书立足于雅斯贝斯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从“生存”与“理性”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现实张力出发,揭示了“生存在场”和“大全”理念... 孙秀昌所著的《雅斯贝斯艺术家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在艺术中思考,而不是思考艺术”的艺术学范式。该书立足于雅斯贝斯祈向超越之维的生存哲学,从“生存”与“理性”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现实张力出发,揭示了“生存在场”和“大全”理念对于拓展艺术创作的生命境界和道德生成功能的动力作用。无论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客观表现型的生存艺术家(如斯特林堡、斯威登堡等)、主观体验型的生存艺术家(如荷尔德林、凡·高等),还是其他理性生存型的艺术家(如歌德、莱辛、达·芬奇等),其艺术创造的动力均在于其生存在场的心灵和临界超越的激情。这种生存形而上学的艺术论有助于认识康德美学的深度及其对艺术学建构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斯 生存在场 大全 精神病理 临界超越
下载PDF
康德本体论的对象性介质缺失及其完构
3
作者 曾永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康德把“物自身”视为现象存在的本体根基,然而它凭什么能够“空”而有“灵”,以至成为所有现象得以生成的根基,尚缺少必要的形而下基元作为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介质。马克思对象性关系的思想,启示并提供了本体与现象之间存在超越差异的普... 康德把“物自身”视为现象存在的本体根基,然而它凭什么能够“空”而有“灵”,以至成为所有现象得以生成的根基,尚缺少必要的形而下基元作为本体与现象之间的介质。马克思对象性关系的思想,启示并提供了本体与现象之间存在超越差异的普遍性对象性关系和必要介质的思路。怀特海有机宇宙论以宇观和缈观两极的结合实现了对存在本体的完整建构。中国古代“道”论不仅与康德“物自身”说高度会通,而且其“道气合一”论对本体存在的完构与怀特海异曲同工,还以“气物二相”说与“波粒二象”说相呼应,使本体论的完整结构得以圆融。这样完整圆融的本体论为建构“世界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本体论 物自身 对象性介质 怀特海 道气合一
下载PDF
论康德“实践二分”观念的美学内涵和生态批判意义
4
作者 曾永成 《鄱阳湖学刊》 2024年第4期63-73,F0002,157,共13页
康德在其生前未正式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论》和正式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的“导论”中,把实践分为“技术性”与“道德性”两种性质,体现了其实践哲学的深度和预见。技术概念作为艺术与自然类比的中介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两种... 康德在其生前未正式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第一导论》和正式出版的《判断力批判》的“导论”中,把实践分为“技术性”与“道德性”两种性质,体现了其实践哲学的深度和预见。技术概念作为艺术与自然类比的中介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两种不同性质的实践在意志的目的性上的区别,使其在世界美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在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理性主义造成严重生态问题的今天,康德这一观念彰显出极富远见的生态批判意义:一是揭示了技术的双刃剑本质,使人们警惕技术的非道德性后果可能造成的生态灾难;二是有助于深入认识实践意志所蕴含的人性的生态结构,遏制和避免把技术智能片面市场化的反生态恶果;三是指出了作为实践对象的现象界与世界本体之间的关系,肯定了将敬畏宇宙整体作为存在本体的根本性的生态意义;四是强调了美所包含和象征的道德精神,昭示了从生态美学视角审视技术理性主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实践二分 生态美学 技术决定论 生态批判
下载PDF
康德“批判哲学”走向美生本体论的思维进路 被引量:1
5
作者 曾永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7-35,共9页
从“批判哲学”的整体考察康德美学的思维进路和最终形态,应坚守其以宇宙整体为视域的有机系统观的方法论。在其认识论、实践论和本体论中逐步推进的对现象和物自身之间关系的探究,就是其美学思维逐步推进和深化的过程。特别是实践中开... 从“批判哲学”的整体考察康德美学的思维进路和最终形态,应坚守其以宇宙整体为视域的有机系统观的方法论。在其认识论、实践论和本体论中逐步推进的对现象和物自身之间关系的探究,就是其美学思维逐步推进和深化的过程。特别是实践中开辟的自由小道,弥合认识论与实践论之间的鸿沟,而意志自由的确立,使审美鉴赏判断得以可能。鉴赏判断的主观合目的性向客观合目的性的转化,最终确立起以“本体的人”为自我生成最高目的的美生本体论。基于此,康德的形而上学美学具有“第一哲学”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批判哲学 物自身 本体的人 美生本体论
下载PDF
启蒙,应该永远在路上——关于“第二次启蒙”的思考
6
作者 曾永成 《鄱阳湖学刊》 2023年第1期38-44,124,共8页
王治河和樊美筠的重要著作《第二次启蒙》勾勒的未来蓝图,可以说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纲要。第一次启蒙对理性的高扬,在科学和工业的推动下导致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对象,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第二次启蒙是对第一... 王治河和樊美筠的重要著作《第二次启蒙》勾勒的未来蓝图,可以说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纲要。第一次启蒙对理性的高扬,在科学和工业的推动下导致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对象,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第二次启蒙是对第一次启蒙的启蒙,强调整合思维在理性中应有的本体地位,其思想基础是从怀特海过程哲学出发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应当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思想,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的同时在科学的基础上推进东西方文化的整合。思维离不开抽象,必须警惕抽象思维对整体的屏蔽,美和艺术有助于抵抗抽象的魔障。由于人们对世界整体性的认识和探究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对绝对真理的把握也只是一个逐渐接近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启蒙永远在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启蒙 整体性 自然向人生成 生态逻辑
下载PDF
康德美学从“宇宙之美”起步的壮丽开篇--《宇宙发展史概论》的美学内容
7
作者 曾永成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8期14-20,共7页
康德早期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对“宇宙之美”及其生成本质的论述,是康德美学思维的壮丽开端。他把宇宙视为多层级的系统,描述宇宙自我生成的趋向,赞赏其崇高的景象,指出其向美向人生成的目的,并从自然自身的“最高智慧”探究其生成... 康德早期著作《宇宙发展史概论》对“宇宙之美”及其生成本质的论述,是康德美学思维的壮丽开端。他把宇宙视为多层级的系统,描述宇宙自我生成的趋向,赞赏其崇高的景象,指出其向美向人生成的目的,并从自然自身的“最高智慧”探究其生成的根源,实现了对目的论的批判性跃升。其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和自然的整体性的美的观念,彰显出康德美学中生态思维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之美 自然秩序 最高智慧 整体的美
下载PDF
关于形象思维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几个问题——论思维与抽象、形象、想象和直觉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4,138,共7页
在形象思维问题上,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混乱。从马克思的关于思维道路的论述看,应该恢复知性分析的"抽象"作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中间环节的地位,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来面貌。马克思关于人的头脑掌... 在形象思维问题上,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混乱。从马克思的关于思维道路的论述看,应该恢复知性分析的"抽象"作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中间环节的地位,还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来面貌。马克思关于人的头脑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的理论和黑格尔的相关论述实际上肯定了形象思维的存在,而且作为普遍的一般思维方式先于理论思维方式。与一切思维都离不开抽象一样,形象思维包括艺术的形象思维也离不开抽象,甚至可以说没有抽象就没有艺术。从世界和大脑的生态复杂性看形象思维,才能正确认识它与想象、思维和直觉的关系,并有助于认识形象思维对于激发和培养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重视对形象思维问题的严肃探讨和深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抽象 具体 理论思维 艺术掌握 生态复杂性 创新性思维
下载PDF
人的本质: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一个重要观点的理解 被引量:12
9
作者 曾永成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15,共6页
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认定这只是马克思的观点,这并非是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准确解读。其实费尔巴哈已经从社会关系来界定人的本质了。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自己首先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来规... 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并认定这只是马克思的观点,这并非是对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准确解读。其实费尔巴哈已经从社会关系来界定人的本质了。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自己首先是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实践关系来规定人的本质的。由此出发,才能正确认识马克思所说的社会性的真实含义及其在自然生态问题空前严重的当今世界的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人的本质 社会关系 实践 自然生态
下载PDF
生态学化:文艺理论建设的当代课题 被引量:15
10
作者 曾永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6-51,共6页
文艺理论的生态学化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理论建设趋向。本文概略地介绍了近年来文艺学与生态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思路。然后从生态学的终极性优势、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原典的生态学内涵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态特色四个方面阐... 文艺理论的生态学化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理论建设趋向。本文概略地介绍了近年来文艺学与生态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思路。然后从生态学的终极性优势、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原典的生态学内涵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生态特色四个方面阐释了生态思维对于文艺理论更新转型的意义 ,并认为生态化的文艺理论实际上是文艺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和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理论 生态学化 后现代精神 生态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下载PDF
节奏揭秘:杜威艺术审美本体特性论的生态内涵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1,共6页
杜威从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这一生态主题出发考察艺术审美性质,揭示出"一个经验"以其鲜明的生成性内涵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从经验的内在机制揭示出形式所直接产生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然后还在自然和生命的节... 杜威从人作为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这一生态主题出发考察艺术审美性质,揭示出"一个经验"以其鲜明的生成性内涵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并进而从经验的内在机制揭示出形式所直接产生的表现性和情感性,然后还在自然和生命的节奏这一普遍模式中揭示出艺术的根本奥秘,并深入阐释了节奏的能量组织功能,使艺术审美本体的生态本性得以敞亮。杜威的观点解开了审美活动本体特性这一真正的"美学之谜"的谜底,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气韵"说相融通,对于深刻认识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美学学理的深层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 《艺术即经验》 “一个经验” 生成性 形式表现性 节奏 能量的组织
下载PDF
人本生态美学的思维路向和学理框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曾永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0,共6页
人本生态观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强调在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肯定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觉能动的生态调节作用。对于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关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的观点非常重要。人本... 人本生态观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强调在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的基础上肯定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自觉能动的生态调节作用。对于认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关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的观点非常重要。人本生态美学坚持以人为本,必然十分重视实践范畴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必须重新认识实践作为人类自觉进行生态调节的原初本性,并进而从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决定人的社会关系的深层本质,以对流行的“实践关学”的基本学理进行生态化的改造。人本生态观为揭示审美活动的节律感应的生态本性提供了必要的理论生长空间,具有把生态系统思维与审美活动本体特性思维有机融合的特殊优势。从节律感应出发,形成了人本生态美学理论的“一点三维”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生态观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实践 人的本质 节律感应
下载PDF
生态管理学建设论纲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曾永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全人类性的生态危机不仅把人类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 ,而且要求把生态意识贯彻到管理和管理学中 ,将现代管理和管理学提升到生态化的新境界。由于管理在现代人类生活中的普遍性和深入性 ,管理和管理学的生态化必然有... 全人类性的生态危机不仅把人类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提上了紧迫的议事日程 ,而且要求把生态意识贯彻到管理和管理学中 ,将现代管理和管理学提升到生态化的新境界。由于管理在现代人类生活中的普遍性和深入性 ,管理和管理学的生态化必然有助于生态意识及其实践真正深入切实地普及和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此 ,有必要建设生态管理学。本文在阐明其现实的必要性和边缘综合优势的同时 ,还初步勾划了生态管理学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人 生态管理学 学科建设 基本框架
下载PDF
生态关怀与美学的生态学化改造——实践本体论美学如何走出其生态关怀与美学学理之间的矛盾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鄱阳湖学刊》 2009年第3期52-60,共9页
实践本体论美学早就表达了人与自然发展和谐统一的追求,强烈意识到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但是它认为解决生态问题只需要通过审美建立"新感性",来"补充和纠正"实践的"规律性服从于目的性"的偏颇,而这... 实践本体论美学早就表达了人与自然发展和谐统一的追求,强烈意识到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但是它认为解决生态问题只需要通过审美建立"新感性",来"补充和纠正"实践的"规律性服从于目的性"的偏颇,而这对于仅从流行的实践观念寻求美与审美的本质和根源的实践本体论美学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生态危机的根源正是这种片面高扬主体性的实践。实践本体论美学应该重视马克思实践论的对象性思想,以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为实践的基础,并由此出发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向人生成"说的生成本体论内涵,深入理解其人本生态观意蕴,进而认识实践和审美的生态本性,从审美活动的本体特性"节律感应"寻求"同构对应"的生命基础,承认美和美的规律首先存在于自然界。只有经过哲学和美学上的生态化调整和自我超越,实践本体论美学才可能把自己可贵的生态关怀和生态学化的基本学理统一起来,也为综合其他美学学派的合理因素构建科学的理论空间和逻辑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关怀 生态学化 实践本体论美学 生成本体论 人本生态观
下载PDF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人本生态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 被引量:6
15
作者 曾永成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1-17,共7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次论及的“自然界的人的本质”这个命题,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极其深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本体论和人本生态观中极其重要的观点。基于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对于这个命题的具体...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次论及的“自然界的人的本质”这个命题,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极其深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本体论和人本生态观中极其重要的观点。基于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对于这个命题的具体内涵可以从构成元素、结构动力和整体生态三个层面来理解。正确阐释这个命题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有助于回答一系列重要的相关问题,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有助于认识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自然美的人性本原、自然界之所以是人的生命和精神家园以及自然性成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的根本原因。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人本生态美学的一块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生成本体论 对象性 自然美 自然性
下载PDF
作为自然界自我意识的人本生态观及其美学 被引量:3
16
作者 曾永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从恩格斯关于在人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的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生态观就是这种意识的哲学展开。作为自然界的自我意识,人本生态观从自然—人系统视域的生态整体性出发,特别重视生态本体的对象性、生态主体的全面性和生态运行... 从恩格斯关于在人身上自然界获得了自我意识的观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生态观就是这种意识的哲学展开。作为自然界的自我意识,人本生态观从自然—人系统视域的生态整体性出发,特别重视生态本体的对象性、生态主体的全面性和生态运行的生成性。这些特质在人本生态美学中反映出来,对一系列美学基本问题可以作出独特的阐释和回答,以生态性为内涵的自然性则成为最高的审美原则,并以此与中国传统美学相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界的自我意识 对象性 全面主体性 生成性 自然性
下载PDF
面向现实:杜威经验论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实用”追求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2,共7页
"实用生态批评"对"实用"的追求,强调面向生态问题和生态实践的现实,显示出与杜威的经验论哲学和美学的紧密联系。它们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关怀的主题,主张以生态进化论为生态思维的科学基础。杜威关于... "实用生态批评"对"实用"的追求,强调面向生态问题和生态实践的现实,显示出与杜威的经验论哲学和美学的紧密联系。它们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确立生态关怀的主题,主张以生态进化论为生态思维的科学基础。杜威关于用自然化的智慧通过控制的艺术实现生态理想和关于作为艺术的"一个经验"的生命内涵的思想,对于当前生态批评的实践之维和文学——审美之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强调面向现实的生态批评,应当更加充分地认识和吸取杜威美学中的生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生态批评 生态进化论 杜威经验论美学
下载PDF
《生态学化的文学概论研究及教学》简介 被引量:2
18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7-88,共2页
提要:以“生态论文艺学”理论为指导,对《文学概论》课程内容进行革命性重构,重新阐述了《文学概论》中许多带根本性的问题,如: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功能、现实主义论、文艺的形态、文艺生产等。
关键词 生态论 文艺学 文学的本质 文学功能论
下载PDF
心身之间:杜威经验论身心整体观的生态内涵和美学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永成 艾莲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12,共7页
杜威对哲学中的心物区分论的批判也体现在他的经验论美学中,他从心灵和自然界的连续性揭示心灵与身体的整体关联,论述了心灵对于身体存在的内在性和超越性特征,从而揭示了心身互动共融的生态整体性。经验本来就是作为"活的生物&qu... 杜威对哲学中的心物区分论的批判也体现在他的经验论美学中,他从心灵和自然界的连续性揭示心灵与身体的整体关联,论述了心灵对于身体存在的内在性和超越性特征,从而揭示了心身互动共融的生态整体性。经验本来就是作为"活的生物"的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身心结合的产物,而审美经验和艺术更是心身互动融合的生命状态的最充分而生动的表现。认识心身互动共生的生态整体性对于美学理论的生态化调整,包括身体美学理论的建构,具有深刻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自然连续性 生态整体性 审美经验 节奏 身体美学
下载PDF
精神的本体性及其在人性生态中的意义——对文艺生态研究的一个必要理论前提的阐释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永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0-54,共15页
对精神的本体性的认识,即对“精神圈”的生态地位的认识,是考察文艺生态的必要理论前提。马克思的生成本体论在肯定物质的本原性和本体地位的同时,也肯定了精神的本体性。精神既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内容,又是实践的主导因素,它以作为... 对精神的本体性的认识,即对“精神圈”的生态地位的认识,是考察文艺生态的必要理论前提。马克思的生成本体论在肯定物质的本原性和本体地位的同时,也肯定了精神的本体性。精神既是人的生命的主导内容,又是实践的主导因素,它以作为精神食粮的信息为生成之源。精神对人性生成的主导作用及其自身的生成性,推动和表现着人的“类本质”的生成。在肯定精神本体性的前提下考察人性生态和文艺生态,正是人本生态观对自然本体论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 本体性 人性生态 文艺生态 体生态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