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相关分析
1
作者 樊淋 胡亦劼 +1 位作者 陈佳兴 权正学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峡部裂...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诊断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在术后腰椎CT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进行分级,比较不同术前诊断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因素(固定节段顶椎、关节突关节角、椎板深度、螺钉内倾角、关节突关节轴径、椎体滑移距离等)与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及术前诊断的相关性。结果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率(57.4%)高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患者(41.2%)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组(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节段顶椎、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关节轴径、螺钉内倾角与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有关(P<0.05)。不同术前诊断患者的关节突关节角、关节突关节轴径、固定节段顶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相比,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螺钉更容易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侵扰 腰椎内固定 腰椎滑脱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椎管狭窄 关节突关节角
下载PDF
17例颈椎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权正学 卢公标 +1 位作者 欧云生 蒋电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结橱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17例,平均31岁。其中C1~2 4例,C2~3 3例,C2-5 5例,C5-6 3例,C6~7 1例,C7T1 1例。一期清除结核病灶,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应用Orion内固定4例,Zephir 4例,Codm... 目的探讨颈椎结橱外科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本组17例,平均31岁。其中C1~2 4例,C2~3 3例,C2-5 5例,C5-6 3例,C6~7 1例,C7T1 1例。一期清除结核病灶,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应用Orion内固定4例,Zephir 4例,Codman3例;Slim-loc 2例,Apofix 1例,枕颈融合1例。2例C1-2经颈前路病灶清除后未行内固定。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结核病灶愈合;颈椎后凸畸形得以矫正,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器械断裂,无结核病灶层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颈椎 内固定 枕骨
下载PDF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欧云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687-1689,共3页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椎间融合结合钛板颈前路手...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椎间融合结合钛板颈前路手术治疗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并成功随访24例,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融合效果。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20.5个月,全部患者术后未见任何过敏或毒性反应。JOA评分从术前(9.3±2.1)分提高到术后(15.2±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术后X线片未见人工椎体塌陷、移位或脱入椎管,无钛板或螺钉松动及折断,无明显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时间(8.6±3.4)个月。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植入融合率高,牢固可靠,联合颈椎前路锁定钢板系统可以有效地进行颈椎前路融合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椎体 融合术 前路减压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4
4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1 位作者 王因希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 11例,...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 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 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 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发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管狭窄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式 疗效
下载PDF
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1 位作者 蒋电明 安洪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总结和分析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结果 ,并对其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自 1998年1月至 2 0 0 4年 5月对 15例寰枢椎不稳及 1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5例寰枢椎不稳均行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13例寰... 目的 总结和分析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结果 ,并对其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方法 自 1998年1月至 2 0 0 4年 5月对 15例寰枢椎不稳及 1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5例寰枢椎不稳均行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13例寰枢椎脱位病例中 ,8例经颅骨牵引寰椎完全或大部分复位者 ,系采用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5例牵引后不能复位者 ,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术。结果  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 1周死亡 ,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复发 ,给予颅骨牵引复位后头颈胸石膏外固定 3个月 ,其余病例随访 3~ 2 4个月 ,所有病例枕颈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四肢及躯体感觉恢复接近正常 ,肌力及肌张力明显改善 ,寰枢椎及枕颈部植骨在半年左右均达骨性融合 ,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结论 术前应熟悉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各自影像特点 ,并对其解剖特点、发生机制及其临床特点认识清楚 ,正确地选择手术方法 ,术中仔细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不稳定 脱位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固定中的应用问题 被引量:3
6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85-288,共4页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固定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并采用Apofix椎板钩内固定。结果:本组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死亡;另1例寰... 目的:探讨Apofix椎板钩在寰枢椎不稳及脱位固定中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行寰枢椎后路融合,并采用Apofix椎板钩内固定。结果:本组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死亡;另1例寰枢椎脱位病例术后l周寰椎再次脱位,其余15例随访3~2 4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Apofix椎板钩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提供有效的寰枢椎节段稳定,有利于寰枢椎植骨块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脱位 椎板钩 内固定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疗效 被引量:2
7
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欧云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期经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本组21例,平均31岁。其中C1-22例,C2-33例,C4-59例,C5-63例,C6-73例,C7T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 目的 探讨一期经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本组21例,平均31岁。其中C1-22例,C2-33例,C4-59例,C5-63例,C6-73例,C7T1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15例,钛网植入内固定6例;应用钢板内固定19例,Apofixl例,枕颈融合1例。所有病例术后均采用颈围或头颈胸石膏外固定3个月,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平均随访21个月,其中1例使用钛网植入的病例中未融合,取出钛网再次髂骨植骨内固定后愈合;其余病例结核病灶愈合,颈椎生理弧度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明显丢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6个月植骨融合,内固定器械无断裂,无结核病灶局部复发。结论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可恢复病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有利于结核病灶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颈椎 内固定
下载PDF
应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2
8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安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96-197,207,共3页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对 2 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治疗 ,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 17分法评定标准 ,随访 3 - 2 3月。结果 :该手术方法减压效果确实 ,并...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对 2 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治疗 ,术后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脊髓功能 17分法评定标准 ,随访 3 - 2 3月。结果 :该手术方法减压效果确实 ,并发症少 ,出血少。同时该手术适应证广 ,技术简捷 ,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结论 :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是一种治疗颈椎病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切除 潜行减压术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两种锁定型钢板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权正学 蒋电明 +1 位作者 欧云生 安洪 《创伤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两种锁定钢板(CSLP、ORION)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18例颈椎伤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和ORION内固定。结果 随访3~10个月,17例病人神经系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两种锁定钢板(CSLP、ORION)在颈椎前路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 对18例颈椎伤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并采用CSLP和ORION内固定。结果 随访3~10个月,17例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块也在术后3个月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结论CSLP及ORION钢板能固定节段达到内在的稳定,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同时,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生物相容性好,不干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需再次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固定 锁定钢板 颈椎损伤 治疗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骨科研究生教育 被引量:4
10
作者 权正学 赵增辉 《医学教育探索》 2008年第2期182-183,共2页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骨科研究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骨科研究生职业道德培养,增进医患交流,并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加强骨科研究生临床技能、循证医学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骨科人才的关键。
关键词 新形势 骨科研究生 教育
下载PDF
带锁钛钢板在颈前路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11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蒋电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 :观察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其并发症 ,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使用CSLP、ORION及CODMAN三种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结核和肿瘤共 15 0例。结果 :随访 3~ 6个月 ,除死... 目的 :观察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及其并发症 ,分析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使用CSLP、ORION及CODMAN三种颈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结核和肿瘤共 15 0例。结果 :随访 3~ 6个月 ,除死亡 3例外 ,其余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结核和肿瘤病灶无复发 ,植骨块也在术后 3个月获骨性愈合 ,但 15 0例病例中出现了 6种共 19例次与使用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进入椎间隙 ,钢板偏斜 ,单一螺钉部份退出 ,钢板螺钉部分拔出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结论 :颈前路带锁钛钢板内固定能使固定的节段达到内在的稳定 ,有利于植骨块的愈合 ;但应根据情况正确的选择钢板 ,并熟悉颈椎的解剖特点、术中暴露清楚、熟练操作技术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带锁钢板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颈椎功能的重建作用(英文)
12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安洪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221-223,共3页
背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主要治疗方法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术,但术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背景: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主要治疗方法采取后路椎板切除术,但术后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对象:选择1995-05/2004-05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1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18例,后纵韧带骨化症2例。方法:对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获患者知情同意,术后随访半年。术前、术后2周及3个月脊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评定(上肢和下肢功能分别为0~4分;上肢、下肢和躯干感觉分别为0~2分;膀胱功能分为0~3分。各项0分为严重障碍,最高分为正常)。术后2周,3个月及半年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的观察采用X射线片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估:以日本骨科学会评估标准,12例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患者、18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及2例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后2周及3个月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前分别为5.2,5.7,5.5分;术后2周分别为9.2,9.7,9.4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11.3,11.8,11.6分)。②术后颈椎弧度、脊柱稳定性及并发症变化:3例显示颈椎前屈弧度消失颈椎变直,但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余29例未出现颈椎曲度异常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短期及3个月时,仍能改善和提高患者脊髓功能评分,对颈椎的稳定性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减压术 外科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患者知情同意 颈椎管狭窄症 颈椎功能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建作用
下载PDF
髋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3
作者 权正学 欧云生 安洪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绒毛结节性 髋关节结核 滑膜炎 色素性 文献复习 关节功能 临床特点 医科大学 放射治疗 临床资料分析
下载PDF
股骨上段骨软骨瘤1例报告
14
作者 权正学 谭富生 安洪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6年第2期63-63,共1页
患者,女,61岁,教师。因发现左大腿中段内侧包块四月就诊,摄片提示股骨中段骨软骨瘤.于1994年7月16日入院。
关键词 股骨上段骨软骨瘤 病理 手术切除 治疗 诊断
全文增补中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前路重建手术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4
15
作者 欧云生 蒋电明 +2 位作者 权正学 安洪 刘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重建伤椎结构和高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1月,对42例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n-HA/P...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ide 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重建伤椎结构和高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12月~2006年1月,对42例胸腰椎骨折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钛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脊柱前路重建手术。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7~67岁,平均43.6岁。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损伤节段:T125例、L117例、L214例、L36例。椎体前缘高度为椎体的29%~47%,平均40.6%。矢状面Cobb角为21~38°,平均27.6°。术前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A级7例、B级19例、C级8例、D级6例、E级2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6~25个月,平均13个月。36例伤椎近解剖复位,6例复位良好。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为椎体的87%~96%,平均91.7%,重建的椎体高度无丢失。术后矢状面Cobb角为9.5~18.5°,平均13.4°。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除7例A级及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改善。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于术后3~5个月骨性融合。无感染、椎体移位和断钉等并发症。结论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并能与邻近椎体骨性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生物材料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邱皓 卢旻鹏 +5 位作者 董靖 张中卒 初同伟 王群波 权正学 蒋电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3期7932-7938,共7页
背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或合并脱位均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这类损伤常采用手术治疗,不同修复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的效果。方法... 背景: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或合并脱位均是脊柱外科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这类损伤常采用手术治疗,不同修复方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8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变化,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情况,以评价临床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8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钛网下沉等并发症发生;(2)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容积、脊柱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显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及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或合并脱位,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椎管容积,是安全有效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椎板切除术 随访研究 内固定器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骨折 胸腰椎爆裂骨折 脱位 内固定 后路 植骨融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DR图像拼接全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7
作者 曾勇明 黄伟 +4 位作者 罗天友 欧阳羽 吕发金 权正学 刘志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全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脊柱和长骨X线摄影检查病人,用非晶体硅DR系统采集2~3幅图像,经过图像拼接技术的后处理,得到全脊柱和双下肢的全景图像。结果:在1张照片上获得的全景图...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全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脊柱和长骨X线摄影检查病人,用非晶体硅DR系统采集2~3幅图像,经过图像拼接技术的后处理,得到全脊柱和双下肢的全景图像。结果:在1张照片上获得的全景图像显示较清晰、完整,并可进行相关长度测量、角度测量等应用。结论:基于拼接技术的DR全景成像能有效地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线摄影 全景成像 拼接技术 后处理
下载PDF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在重建椎体结构中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蒋电明 权正学 +2 位作者 欧云生 倪卫东 梁熙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在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中的作用。方法从2003年12月-2005年5月行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移植重建脊柱前路手术后的椎体缺损共36例。应用病种:椎体...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在恢复椎体结构和高度中的作用。方法从2003年12月-2005年5月行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移植重建脊柱前路手术后的椎体缺损共36例。应用病种:椎体爆裂骨折32例、原发椎间隙感染2例、椎体肿瘤2例。结果随访6-21个月(平均8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植入体3-4个月与上下相邻椎体愈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没有降低、术前神经损伤不同程度恢复。结论纳米羟基类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支撑材料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结构,并能与椎体愈合,达到有效重建椎体结构的作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羟基磷灰石 聚酰胺66 生物材料 脊柱前路重建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9
作者 蒋电明 权正学 +4 位作者 黄伟 欧云生 倪卫东 梁熙 孟纯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 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polyam ide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在防止椎管内瘢痕粘连及重建椎管后部结构中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治疗椎板切除术后椎板缺损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48-76岁,平均59岁。椎管狭窄11例,椎管狭窄伴脊椎滑脱7例,椎间盘突出3例,脊柱肿瘤2例。病变节段:C5、6、L1及L2各1例,L4、55例,L4-S19例,L5、S16例。20例使用1个人工椎板,3例使用2个人工椎板。结果术后1例伤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22例伤口期愈合。23例均获5-24个月随访。1例L4、5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患者因术中过度牵拉造成术后神经根损害症状加重,其余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无明显排斥反应。CT检查示椎管扩大;MRI示椎管内瘢痕形成及粘连均不明显;CT及三维重建示术后3-6个月人工椎板与受体骨接触界面模糊,间隙消失。结论新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板,可有效防止外源性瘢痕压迫神经根及硬膜囊,有效恢复椎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人工椎板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小鼠脊髓损伤标准化重物打击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卢旻鹏 权正学 +3 位作者 刘渤 蒋电明 欧云生 赵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33-938,共6页
目的以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改良垂直打击脊髓(weight dropping,WD)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SCI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5只,采用改良WD法应用Impactor model... 目的以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改良垂直打击脊髓(weight dropping,WD)建立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SCI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健康雌性昆明种小鼠1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5只,采用改良WD法应用Impactor model-Ⅱ脊髓致伤仪分别以2.0×2.5g.cm(A组)、2.5×3.0g.cm(B组)、3.0×5.0g.cm(C组)致伤力致伤脊髓;对照组(D组)仅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于打击后即刻,6、12h,1、3d,1、2、4、8周对各组小鼠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检测,并行后肢运动功能(Basso mouse scale,BMS)评分,HE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示B组于伤后6h,C组于伤后12h出现N1潜伏期延长,随着时间延长,A、B、C3组潜伏期开始缩短,A组4周趋于正常为(2.40±0.12)ms,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8周逐渐趋于正常为(2.96±0.15)ms,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8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3.76±0.13)ms,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伤后即刻小鼠均呈现双后肢瘫痪,BMS主评分为0分;伤后前3dBMS主评分接近0分;随后各组BMS评分逐渐上升,A组伤后1周BMS主评分(5.45±0.12)分,B组伤后2周BMS主评分为(5.45±0.15)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8周A组主评分(8.00±0.13)分,B组达(7.50±0.31)分;1周后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低于其余各组(P<0.01)。伤后2周A组BMS副评分为(10.12±0.76)分,伤后8周B组BMS副评分为(9.85±0.55)分,与同时间点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可见C组伤后12h,损伤节段灰质内大片出血灶,炎性细胞浸润,神经元细胞肿胀明显,并出现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随时间推移,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尼氏小体消失;伤后2周,可见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及空洞形成。B组神经元细胞减少程度及空洞形成均轻于C组,A组最轻,D组除早期可见轻度细胞水肿外,整个观察期内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结论该模型准确地反映了小鼠脊髓不同程度损伤后的病理生理特点及变化规律,重复性好;可采用重物打击法制作标准小鼠SCI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脊髓打击设备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