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与纤溶系统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田凡清 李三潭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11期40-41,共2页
本文以160例冠造阴性者作为对照,总结分析了125例冠造阳性者血清TG、TC、HDL—C、LDL—C、Fib的水平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冠造阳性组血清TG、TC、LDL—C、Fib均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②在以年龄分组研究中,TG在各年龄... 本文以160例冠造阴性者作为对照,总结分析了125例冠造阳性者血清TG、TC、HDL—C、LDL—C、Fib的水平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冠造阳性组血清TG、TC、LDL—C、Fib均明显高于冠造阴性组;②在以年龄分组研究中,TG在各年龄段冠造阳性组均显著高于冠造阴性组,TC及LDL—C在≥45岁组增高,而Fib仅略高于冠造阴性组,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TG、TC、LDL—C年龄与冠心病发生独立相关。因此,早期干预调脂治疗高TG、TC血症有益于冠心病预防及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代谢 纤溶系统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LDL氧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红琳 章慧 李三潭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代谢情况。 方法 对 11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和 15例健康者 (对照组 )予低脂饮食 2周后进食脂肪餐。于餐前、餐后 2、4、6、8h采血 ,检测血TG、TC、LDL C、HDL C、LPO及LDL C的氧化活性LPO LDL C。...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代谢情况。 方法 对 11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和 15例健康者 (对照组 )予低脂饮食 2周后进食脂肪餐。于餐前、餐后 2、4、6、8h采血 ,检测血TG、TC、LDL C、HDL C、LPO及LDL C的氧化活性LPO LDL C。 结果 冠心病组餐前TG (P <0 .0 0 1)、LDL C(P <0 .0 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HDL C(P <0 .0 0 1)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LPO (P <0 .0 0 1)、LDL LPO C(P <0 .0 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餐后各点TG(P <0 .0 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HDL C(P <0 .0 0 1)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LPO(P <0 .0 0 1)、LDL LPO C(P <0 .0 0 1)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餐后血脂 (TG AUC)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冠心病组餐后 8h的TG值 (P <0 .0 0 5 )显著高于餐前 ,餐后各时段LDL LPO C(P <0 .0 0 1)极显著高于餐前 ,对照组餐后各时段LDL LPO C(P <0 .0 0 1)极显著高于餐前。 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餐后高血脂 ,餐后高血脂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冠心病患者餐后LDL C代谢异常 ,对氧化剂敏感性增强 ,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口服脂肪负荷试验 餐后血脂 过氧化脂质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睾酮水平及糖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淇冰 李三潭 +2 位作者 陈晨 贾国良 刘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目的:评估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睾酮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二者联用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查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辛伐他汀4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 目的:评估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男性冠心病患者睾酮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二者联用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查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予辛伐他汀4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治疗,对照组单用辛伐他汀40 mg/d治疗,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睾酮(testosterone,T)、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各指标在基线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12周的治疗,2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较基线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的睾酮水平有轻微下降(P=0.08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2组之间比较无差异。2组患者的FBG及Hb A1c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方面,2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不良反应大都发生在治疗初期且较轻微,无需停药都能缓解。结论:辛伐他汀40 mg/d联合依折麦布10 mg/d能够更好的降低冠心病男性患者的LDL-C水平,且对患者的睾酮水平无明显影响,短期内未见二者联用对患者糖代谢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酮 辛伐他汀 依折麦布 血糖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脑钠尿肽、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新文 李三潭 +3 位作者 蔡淇冰 雷婷 陈晨 李忠信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7-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m peptide,BNP)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10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m peptide,BNP)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62例。选取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BNP含量和D-二聚体含量。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AMI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 脑钠尿肽 D-二聚体
下载PDF
完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入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傅宴 马墩亮 +3 位作者 赵榆华 李三潭 贾国良 揭英纯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经桡动脉途径(fully transradial approach,fTR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 目的探讨完全经桡动脉途径(fully transradial approach,fTR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东莞康华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分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CTO并行逆向PCI治疗的患者。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血管及介入治疗的资料,同时对比fTRA及经股动脉途径(transfemoral approach,TFA)在J-CTO评分及逆向CTO评分下介入治疗成功率、效率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82例行逆向PCI治疗的CTO患者,其中fTRA组173例,TFA组509例。fTRA和TFA组不同J-CTO评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TRA和TFA组逆向CTO评分0分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99%vs.99%,P=0.998)。而fTRA和TFA组逆向CTO评分1分(87%vs.92%,P=0.022)及2~3分(63%vs.72%,P<0.001)患者中,TFA组手术成功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逆向CTO评分能协助逆向CTO介入治疗入路的选择:对于低分组,fTRA安全有效;而对于复杂逆向CTO介入治疗,应酌情考虑T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 桡动脉 逆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造影剂肾病患者的远期肾功能变化与长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6
6
作者 蔡淇冰 贾国良 +2 位作者 李三潭 揭英纯 蒋溢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5期625-627,704,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术后6个月的肾功能变化情况和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间在东莞康华医院行PCI治...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术后6个月的肾功能变化情况和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间在东莞康华医院行PCI治疗的119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2、3天每天检测血清肌酐浓度,术后(6±1)个月复查肌酐,1年后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临床不良事件。比较术后6个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 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与术前e GFR、术后3 d e GFR谷值。结果CIN组术后6个月e GFR比术前下降,非CIN组术后6个月e GFR比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1年均未发生肾脏替代治疗、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急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死亡等临床不良事件。结论PCI治疗后发生CIN的患者,其术后6个月的e GFR较术前是下降的,很可能存在肾功能持续的损害,但这种肾功能的变化对术后1年的预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肾功能 预后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冠状动脉
下载PDF
血管内皮在心血管生理和病理中的作用
7
作者 李三潭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513-519,共7页
血管内皮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器官。正常血管内皮介于循环血液和组织之间,对其物理、化学及激素环境变化能产生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用以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保持血管壁光滑,介导血液自稳、细胞增殖及血管壁的炎症、免疫反应和血液的流... 血管内皮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器官。正常血管内皮介于循环血液和组织之间,对其物理、化学及激素环境变化能产生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用以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保持血管壁光滑,介导血液自稳、细胞增殖及血管壁的炎症、免疫反应和血液的流动性。损伤或激活内皮,会削弱正常的内皮调节功能,引起相应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即内皮功能紊乱,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尽管还没有直接治疗内皮功能紊乱的药物,但现有的基于内皮功能紊乱的病机知识而采取的治疗手段仍取得了较好疗效。新的关于内皮功能紊乱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知识,革新的诊断手段,有助于治疗内皮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 心血管疾病 内皮功能紊乱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淇冰 贾国良 +2 位作者 李三潭 朱永宏 陈晨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东莞康...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东莞康华医院拟行PCI治疗的3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PCI治疗前及术后48~72 h的血清肌酐浓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临床因素与CIN的相关性.结果 398例患者中,52(13.1%)例发生CIN,其中高血压209例(52.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75岁、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 1.73 m.、左心室射血分数<40%、围术期低血压、贫血、糖尿病、对比剂剂量>300 m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钙离子拮抗剂及急诊PCI治疗后,高血压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39,95%CI:2.04~9.46,P<0.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与PCI治疗后CIN显著相关,术前识别患者的高血压可能有助于识别CIN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对比剂肾病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下载PDF
超声测量封堵器伸展径和厚度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谢微 林水华 +3 位作者 雷婷 李三潭 贾国良 张源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545-15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封堵器伸展径和厚度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先心病行封堵器治疗病人,根据《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分为标准组(67例,选择的封堵器型号遵循专家共识)和非标准...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封堵器伸展径和厚度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先心病行封堵器治疗病人,根据《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分为标准组(67例,选择的封堵器型号遵循专家共识)和非标准组(23例,选择的封堵器型号不遵循专家共识),2组均采用超声测量封堵器伸展径和厚度,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时间、超声检查时间、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封堵器伸展径、厚度及位置变化等情况。结果:2组病人超声检查时间、肺循环血量/体循环血量和肺动脉平均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组的手术时间低于非标准组(P<0.05)。标准组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的封堵器伸展径、缺损最大径均明显降低(P<0.01),非标准组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P<0.01);标准组术后第2天和术后3个月的封堵器伸展径、缺损最大径低于非标准组(P<0.05~P<0.01)。先心病中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型号16~30 mm者的封堵器厚度大于≤15 mm型号者(P<0.01)。2组病人放置封堵器3个月后,非标准组封堵器出现向左心房移位和总的位置变化的比例均高于标准组(P<0.05和P<0.01)。结论:超声能够比较准确、简便地测量先心病病人封堵器伸展径及厚度,同时还能有效监测封堵器形变过程,评估封堵器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下载PDF
药物综合治疗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舒张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新文 李三潭 +2 位作者 姚志勇 林无生 李忠信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左心房舒张期功能变化及药物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3例PAF患者(PAF组)于确诊后予营养心肌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综合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系统测定左心房舒...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F)患者左心房舒张期功能变化及药物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3例PAF患者(PAF组)于确诊后予营养心肌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综合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系统测定左心房舒张功能指标,并随访判定疗效。设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F组治疗前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V)降低、二尖瓣血流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AV)增大、EV/AV减小、左心房等容舒张时间(LVRT)延长、左心房内径(LAD)增加(P均<0.05),而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无显著差异;PAF组治疗后上述左心房功能指标显著改善,且总有效率达89.39%。结论 PAF患者存在明显左心房舒张期功能障碍,药物综合治疗近期效果确切,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阵发性 左心房舒张期 综合治疗
下载PDF
640CT冠状动脉成像在基础心率高及快速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淇冰 贾国良 +4 位作者 许开元 李三潭 朱永宏 王彬 陈晨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71-277,共7页
目的:640CT在无心率(律)控制下对基础心率(HR)高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频发早搏)患者行冠脉CTA的图像质量分析,并与冠脉造影诊断符合率的研究,进一步扩大冠脉CTA的适应症。方法:前瞻性入选2011年8月30日至2014年1月30... 目的:640CT在无心率(律)控制下对基础心率(HR)高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频发早搏)患者行冠脉CTA的图像质量分析,并与冠脉造影诊断符合率的研究,进一步扩大冠脉CTA的适应症。方法:前瞻性入选2011年8月30日至2014年1月30日期间,不控制心率行冠脉CTA的212例患者,将患者按心室率分成3组(≤65次/min,65~80次/min,≥80次/min);比较3组患者图像质量;同时对212例患者行冠脉造影,对比3组患者冠脉CTA与冠脉造影的诊断符合率;并评价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率快的房颤、频发早搏)患者图像质量与冠脉造影诊断符合率。结果:3组患者共212 例,3组图像质量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212例患者冠脉CTA与冠脉造影检查对比,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中心率在≥80次/min以上的基础心率高及心律失常(心房纤颤、频发早搏)组中,灵敏度96%,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8%,阴性预测值99%,诊断符合率99%;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频发早搏)亚组中,图像质量与前3组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敏感度96%,特异度99%,阳性预测值96%,阴性预测值99%,诊断符合率99%。结论:640 CT成为冠心病中危以上人群的一种更为精准的初筛手段;尤其成为基础心率高(≥80次/min)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纤颤、频发早搏)患者一种无创、经济、可靠、准确的冠心病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0 层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心律失常 冠心病
下载PDF
临时起搏器在AI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国燕 傅宴 +4 位作者 王茹 赵榆华 李三潭 贾国良 揭英纯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研究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行急诊PCI术的90例AI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起搏组(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和非起搏组(未植入临时起搏器)。观察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 目的:研究临时起搏器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行急诊PCI术的90例AIMI患者被随机均分为起搏组(术前植入临时起搏器)和非起搏组(未植入临时起搏器)。观察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术前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术后LVEF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舒张压均显著升高(P均=0.001)。与非起搏组比较,术后,起搏组心率[(85.20±9.06)次/min比(79.53±11.01)次/min]、收缩压[(123.51±27.79)mmHg比(113.04±15.42)mmHg]、LVEF[(59.53±8.55)%比(55.11±7.66)%]均显著减低,住院时间[(7.98±2.59)d比(9.89±5.45)d]显著延长(P<0.05或<0.01)。结论:临时起搏器在治疗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并无理想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心脏起搏器 人工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下载PDF
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13
作者 张新文 李三潭 +2 位作者 陈晨 张源祥 李忠信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5期9-1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105例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105例,分别进行抗凝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105例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105例,分别进行抗凝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至2014年1月,华法林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为1.90%,显著低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的16.19%,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2%与95.24%,与阿司匹林+波立维组患者的4.76%、92.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均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但抗凝治疗法更能降低患者脑栓塞发生率,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耐受程度,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整体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抗凝 抗血小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活化改善心肌顿抑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三潭 王瑞英 +2 位作者 王虹 任江华 宋长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60-463,共4页
为了解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活性对心肌顿抑进程的影响。本实验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10分钟后,再灌注2小时造成短暂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模型,观察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细胞K+、Na+... 为了解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活性对心肌顿抑进程的影响。本实验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10分钟后,再灌注2小时造成短暂缺血-再灌注心肌顿抑模型,观察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细胞K+、Na+、Ca2+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活化KATP通道能显著降低心脏后负荷(80±7vs.102±10,P<0.05)和心肌耗氧量(2.2±0.05vs.2.75±0.09,P<0.01),逆转缺血心肌细胞内钙超载(2.49±0.28vs.0.99±0.08,P<0.01),提高再灌注期LVdp/dtmax(41.5%vs.89%,P<0.01),降低MDA浓度及MDA/SOD值(3.6±0.4vs.7.6±0.5,P<0.01;0.092±0.008vs.0.270±0.034,P<0.01)。表明活化KATP通道能产生直接的心肌保护作用,逆转心肌顿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 钾通道 心肌顿抑
原文传递
餐后高血脂及其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15
作者 李三潭 戴闺柱 冯宗忱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82-284,共3页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多项血脂蛋白如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降低是冠心病(CHD)独立的危险因子。这些研究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脂参数都是在空腹状态下测定的。然...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确立了多项血脂蛋白如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降低是冠心病(CHD)独立的危险因子。这些研究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脂参数都是在空腹状态下测定的。然而,人类大部分时间是处于餐后(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餐后高血脂 LDL 脂蛋白Α HDL
原文传递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瑞英 李三潭 +2 位作者 宋长杰 曹萍 王虹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96-399,共4页
采用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复制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研究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KATP)通道在IP中的作用。结果表明:IP能缩小梗塞面积和恢复再灌注期心脏功能;活化KATP通道显著加强IP的作用,尤以恢复心功能... 采用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左室支复制心肌缺血预适应(IP)模型,研究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KATP)通道在IP中的作用。结果表明:IP能缩小梗塞面积和恢复再灌注期心脏功能;活化KATP通道显著加强IP的作用,尤以恢复心功能为著;阻滞KATP通道则抑制IP的作用。提示KATP通道活化与IP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钾通道 心肌缺血 预适应
原文传递
抗凝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新文 李三潭 +7 位作者 张源祥 贾国良 雷婷 陈晨 夏天 黄武光 李欣蔚 李忠信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研究抗凝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住院部、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40例,每一类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各8... 目的研究抗凝治疗对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住院部、门诊)的心力衰竭患者240例,每一类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各8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华法林治疗组患者口服华法林,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于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时比较3组患者的脑钠素(BNP)水平、6分钟步行试验(6MWT)、心功能〔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脑栓塞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治疗组患者的BNP水平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6MWT高于阿司匹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治疗组患者的LVEF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华法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的脑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治疗组患者的脑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阿司匹林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的寿命、减轻社会压力、降低社会卫生资源消耗;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优于阿司匹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抗凝药 预后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oglobin A1c and contrast-induced acute ren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ndergo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淇冰 李三潭 +2 位作者 唐杏彤 蒋益为 揭英纯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2期116-121,共6页
Background There were few stud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oglobin Alc (HbAlc)and contrast-induced acute renal injury (CI-AKI)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Methods Two hundred s... Background There were few stud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oglobin Alc (HbAlc)and contrast-induced acute renal injury (CI-AKI)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Methods Two hundred seventy-nine patients with T2DM undergonging electiv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from Dongguan Kanghua Hospital were recruite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quartiles based on HbAlc ( 〈 6.30%, 6.30- 6.70%, 6.71-7.70, and 〉 7.70%). Baseline data, CI-AKI incidence and in-hospit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bAlc and CI-AKI. Results CI-AKI occurred in 26 (9.3%)patients. CI-AKI incidences of HbAlc quartiles were 4.6 %(3/65), 2.8%(2/71), 12.3%(9/73) and 17.1%(12/70) (P = 0.003),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hospital death or require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mong the four groups. Un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HbAlc was related with CI-AKI (OR = 1.319, 95%CI: 1.078-1.615, P = 0.007).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und that after adjusting eGFR 〈 60 ml/min/1.73 m2, age 〉 70 years and anemia, I-IbAlc 〉17% was still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I-AKI in patients with T2DM. Conclusions HbAlc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I-AKI. HbAlc ≥ 7%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CI-AKI in patients with T2DM undergoing electiv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globin Alc contrast-induced acute renal injury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原文传递
噪声暴露耳蜗的炎症与永久性阈值移位有关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斯特 李三潭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2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噪声暴露导致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噪声暴露后,耳蜗内巨噬细胞浸润、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多。噪声引起耳蜗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是:噪声损伤引起耳蜗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后者与耳蜗内的模式识别受...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噪声暴露导致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噪声暴露后,耳蜗内巨噬细胞浸润、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多。噪声引起耳蜗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是:噪声损伤引起耳蜗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后者与耳蜗内的模式识别受体结合,进而通过下游信号通路激活耳蜗天然免疫系统,同时噪声暴露破坏血迷路屏障,使得循环系统中的免疫细胞易于向耳蜗内浸润,进而引发耳蜗炎症反应。而抗炎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噪声性耳聋的程度,为治疗噪声性耳聋提供了新的思路噪声暴露可引起两种阈值模式:临时阈值移位(TTS)或永久阈值移位(P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永久性阈值移位 炎症 耳蜗
原文传递
Impact of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on clinical outcome i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high thrombus burden
20
作者 FU Yan MA dun-liang +3 位作者 ZHAO Yu-hua LI San-tan JIA Guo-liang JIE Ying-chu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1年第2期69-74,95,共7页
Background It was controversial that deferred stenting strategy could reduce no-reflow phenomena or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i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or patients with STsegme... Background It was controversial that deferred stenting strategy could reduce no-reflow phenomena or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i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for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Methods A total of 513 STEMI patients with high thrombus burden were retrospectively enroll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20.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xperimental(with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strategy,n=118)and control group(with immediate stenting strategy,n=395).The primary endpoint of this study was the incidence of no-reflow events.The secondly endpoints the in-hospital MACEs and one-year follow-up.Results The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occurrence of no-reflow phenomen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16.9%vs.23.8%,P=0.035),which was mainly driven by the slow-flow(13.5%in experiment group vs.17.2%in control group,P=0.04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in terms of in-hospital adverse events.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MAC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8.5%vs.15.7%,P=0.013)at one-year follow-up.Conclusions Deferred stenting had potential effect to reduce the risk no-reflow phenomenon in STEMI patients with high thrombus burden.This method was relatively safe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clinic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ferred stent implantation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