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南部地区中华松针蚧的发生规律及其天敌种类
1
作者 李丹春 付作霖 +2 位作者 刘锦乾 张文宇 杨静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87,共8页
【目的】研究中华松针蚧M.sinensis各虫态在甘肃南部的发生时间、生活习性、各龄期形态变化及天敌昆虫种类,为有效监测中华松针蚧种群动态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中华松针蚧在甘肃南部的分布现状,选择甘肃南部小陇山林区、康县... 【目的】研究中华松针蚧M.sinensis各虫态在甘肃南部的发生时间、生活习性、各龄期形态变化及天敌昆虫种类,为有效监测中华松针蚧种群动态变化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中华松针蚧在甘肃南部的分布现状,选择甘肃南部小陇山林区、康县林区、白龙江林区3个油松生长监测样地,采用野外连续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及镜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该虫初孵若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和足,1龄若虫后期开始形成黑色介壳,2龄若虫在介壳内越冬后为3龄若虫。3龄雄若虫从蚧壳爬出后爬向树干基部的树皮层内,经过化蛹,羽化为雄成虫,3龄雌若虫在蚧壳内羽化为雌成虫。中华松针蚧在甘肃南部均为1年发生1代,其初孵若虫在以上3个林区出现的时期分别为5月中旬、下旬及6月上旬;且均以2龄若虫进行越冬。甘肃南部林区中华松针蚧的天敌昆虫有松蚧益蛉Sympherobiusmatsucocciphagus、卫松褐蛉Sympherobius.weisong、牯蛉草蛉Chrysopakulingensis、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uwanae、双七瓢虫Coccinulaquatuordecimpustulata、红环瓢虫Rodolialimbata、十二斑和瓢虫Synharmonia bissexnotata及大黑蚂蚁Polyrhachis vicina 8种天敌。【结论】通过系统描述中华松针蚧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变化及发育过程,持续拍摄获得特别是初孵若虫及雌成虫显露、交尾和产卵等形态特征图,为该蚧虫的野外快速准确识别、虫口调查、预测预报及检验检疫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松针蚧 形态特征 生物学习性 天敌 发生规律
下载PDF
杭州市临安区搭建多方位生态文明教育平台
2
作者 李丹春 杨姝 梅成效 《环境教育》 2024年第2期30-31,共2页
将临安特色农业产业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利用高校科技资源打造生态文明教育,联合社区基地各方平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形成了一批具有临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做法。杭州市临安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西部,一直以来临安区认真践... 将临安特色农业产业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充分利用高校科技资源打造生态文明教育,联合社区基地各方平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形成了一批具有临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做法。杭州市临安区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杭州市西部,一直以来临安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浙江省唯一同时荣膺第一批国家生态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的县(市、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60多项省级以上生态环保荣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产业 生态文明教育 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环保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临安 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高校科技资源
下载PDF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扣甲总科昆虫调查初报
3
作者 张成都 丁娅萍 +2 位作者 白兆林 何顺文 李丹春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98-99,116,共3页
近年来,阿夏保护区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并开展针对性的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主要对林地和苗圃地调查过程中采集的扣甲总科的叩甲科、红萤科和花萤科部分昆虫种类进行整理分析,共发现扣甲总科昆虫共6... 近年来,阿夏保护区不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并开展针对性的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主要对林地和苗圃地调查过程中采集的扣甲总科的叩甲科、红萤科和花萤科部分昆虫种类进行整理分析,共发现扣甲总科昆虫共6属12种,其中甘肃省新纪录种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夏自然保护区 扣甲总科 新纪录
下载PDF
油橄榄两种叶斑病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红霞 李丹春 +1 位作者 张睿珂 曹秀文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7-63,共7页
孔雀斑病和灰斑叶霉病是世界油橄榄栽培区普遍发生的两种叶部病害,严重发生时,致使叶片大量脱落,产量降低。因为这两种病害发生条件相似,为了鉴别和研究这两种病害,在查阅、整理国内外两种叶斑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两种叶斑病的症... 孔雀斑病和灰斑叶霉病是世界油橄榄栽培区普遍发生的两种叶部病害,严重发生时,致使叶片大量脱落,产量降低。因为这两种病害发生条件相似,为了鉴别和研究这两种病害,在查阅、整理国内外两种叶斑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两种叶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等方面综述了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孔雀斑病 灰斑叶霉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间伐强度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秦燕燕 蒋斌 +7 位作者 曹秀文 冯宜明 李丹春 杨萌萌 向梅 陈蓉 李波 车宗全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9-606,共8页
调查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林下植物和幼苗种类、数量、盖度及高度,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探讨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 调查了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人工林间伐后和未间伐的林分生长、林下植物和幼苗种类、数量、盖度及高度,采用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探讨间伐强度对云杉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保留木的生长显著优于对照区(P<0.05),林下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不同间伐强度的林下植物多样性、丰富度、生物量和盖度等都显著高于对照区,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大;幼苗密度、多样性、丰富度及其高度也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且幼苗在各个径级都有分布。幼苗与生境条件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光照和枯枝落叶层厚度是影响间伐林地幼苗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云杉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幼苗 更新
下载PDF
DRP温室透光覆盖材料性能表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宇欣 李丹春 +2 位作者 黄斌 谢鑫 冯荣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0-327,共8页
以聚酯(PET)有光切片和含有机助剂的母料为主要原料,经过结晶干燥、熔融挤出铸片、纵横向拉伸等工艺,研发了具有高保温、高透光、高强度、耐老化的可降解并循环再生聚酯(Degradable recyclable polyester,DRP)农用薄膜,简称DRP薄膜。使... 以聚酯(PET)有光切片和含有机助剂的母料为主要原料,经过结晶干燥、熔融挤出铸片、纵横向拉伸等工艺,研发了具有高保温、高透光、高强度、耐老化的可降解并循环再生聚酯(Degradable recyclable polyester,DRP)农用薄膜,简称DRP薄膜。使用分光光度计、万能试验机和热重分析仪等仪器,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该DRP薄膜的透射性、保温性、抗拉性能、抗撕裂性能、热稳定性以及耐老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显示,DRP薄膜在光合有效辐射波段透过率为90.73%;在中波紫外、中红外波段透过率分别为0.74%、14.56%,表明DRP薄膜有很强的阻隔中波紫外线能力以及优异的夜间保温能力。将覆盖于温室上自然老化约1年的DRP薄膜与初始DRP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然老化的DRP薄膜在光合有效辐射波段透过率降低3个百分点,5~25μm波段红外阻隔能力降低4.34个百分点,说明自然老化的DRP薄膜仍然具有较好的透光率和很强的红外阻隔能力。DRP薄膜纵向拉伸强度可达103.21 MPa,可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DRP薄膜纵向裤形撕裂强度为244.17 k N/m,是PET膜的19.49倍。在升温到600℃的过程中,DRP薄膜发生了3次较为明显的失重现象,首次失重温度为250℃±5℃,可见其热稳定性较好。研究表明,DRP温室透光覆盖材料在透光、保温、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P 覆盖材料 温室 性能表征
下载PDF
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不同抚育措施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丹春 刘长仲 +1 位作者 曹秀文 付作霖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9,77,共6页
【目的】对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抚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林区内选择修枝、割灌、间伐及对照4个不同抚育措施的人工云杉林地,采用巴氏罐诱法进行诱集地表甲虫,对其物种组... 【目的】对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抚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林区内选择修枝、割灌、间伐及对照4个不同抚育措施的人工云杉林地,采用巴氏罐诱法进行诱集地表甲虫,对其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采集甲虫标本543号,隶属17科.其中步甲科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3.89%,是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次之,占32.23%,球蕈甲科的个体数量占10.31%.大多数科的物种数在不同抚育措施没有显著差异,而步甲科、隐翅虫科等在不同抚育措施下分布有显著差异.间伐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多,与修枝区、割灌区及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未经过抚育措施的对照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少,多样性最低,种类贫乏,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在修枝区最高,与间伐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在间伐区最高,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但与修枝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结论】保护区内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不同抚育措施密切相关,在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间伐抚育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多样性 人工云杉林 抚育措施 沙滩公益林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危害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丹春 付作霖 +2 位作者 徐红霞 曹秀文 刘锦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0-186,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 [目的]通过研究油松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发生不同危害程度之间的影响,为白龙江林区中华松针蚧的防控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白龙江林区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25年)的油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样地内草本盖度、林分密度、郁闭度、枝下高、树高、冠幅及胸径7个林分因子及中华松针蚧的虫情指数,依据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分组,分析不同林分因子与样地内虫情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草本盖度、林分密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及冠幅6个林分因子对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有显著影响,郁闭度无显著影响。通过多重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程度的关键林分因子为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草本盖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影响极显著(P <0.01),相关性分析得出二者变化具有相反的趋势,随着草本盖度的增加,虫情指数降低。林分密度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其低密度林分(381~763株·hm^(-2))受中华松针蚧的危害加重,林分密度(> 763株·hm^(-2))的油松林受其危害程度较轻。不同枝下高对中华松针蚧虫情指数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 <0.01),枝下高较高(3.5~4.4 m)的油松受中华松针蚧危害严重,枝下高较低(1.1~3.5 m)的油松林受危害程度低。[结论]油松纯林的林分因子与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关系密切,其中草本盖度、林分密度及枝下高3个林分因子影响中华松针蚧发生危害最为显著。建议在中华松针蚧的防治工作中,可通过调整林分因子进行合理的修枝、间伐等营林措施以达到控制危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松针蚧 油松 虫情指数 林分因子 草本盖度 林分密度 枝下高
下载PDF
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付作霖 曹秀文 +4 位作者 朱学泰 李丹春 赖宏杰 汪宏波 高智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3-188,275,共7页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为了揭示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物种种群结构,在收集已有文献资料和补点调查的基础上,对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天然分布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和区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本区分布大型真菌共计486种,隶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55科,119属;2)优势科有红菇科、口蘑科等14科(占总科数的25.45%)364种(占总种数的75.78%);3)优势属有红菇属、丝膜菌属等27属(占总属数的22.69%)330种(占总种数的67.90%);4)大型真菌区系由多种地理分布类群组成,世界广布类群占71.43%,北温带类群占18.94%,泛热带地理分布中能够向北延伸分布的类群占7.56%,其余类群占比均不足2%。表明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大型真菌分布为北温带区系性质,具备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度的区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物种多样性 真菌区系 地理特征
下载PDF
甘肃陇南大粒横沟象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丹春 屠彩芸 +2 位作者 苏瑾 赵梦炯 赵栋 《甘肃林业科技》 2015年第3期36-38 48,共4页
大粒横沟象为甘肃陇南油橄榄的主要蛀干害虫。采取室外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对该地区大粒横沟象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横沟象在陇南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翌年2月化蛹,4月上旬羽化,4月中... 大粒横沟象为甘肃陇南油橄榄的主要蛀干害虫。采取室外观察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对该地区大粒横沟象生物学特性和危害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粒横沟象在陇南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翌年2月化蛹,4月上旬羽化,4月中旬为成虫活动盛期,交尾产卵。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始化蛹,经14~16 d蛹期后开始羽化,8月中旬为成虫第2次活动高峰期。大粒横沟象在本地区危害程度随不同油橄榄品种而异,随油橄榄发育期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粒横沟象 生物学特性 油橄榄
下载PDF
拟茎点霉一新种——油橄榄拟茎点霉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丹春 曹秀文 +3 位作者 苏瑾 付作霖 赵栋 丁全定 《甘肃林业科技》 2014年第4期11-14,84,共5页
在甘肃陇南油橄榄种植区发生一种叶部新病害,叶片感病后,产生褐色斑点,病斑不断扩大,后期渐变为纶纹状,叶部有单个病斑,也有多个病斑相连,叶背症状不明显。叶片受害部位周围渐失绿,后期变黄,大面积干枯,继而引起早期落叶。通过组织分离... 在甘肃陇南油橄榄种植区发生一种叶部新病害,叶片感病后,产生褐色斑点,病斑不断扩大,后期渐变为纶纹状,叶部有单个病斑,也有多个病斑相连,叶背症状不明显。叶片受害部位周围渐失绿,后期变黄,大面积干枯,继而引起早期落叶。通过组织分离、菌株纯化,显微观察,记录了病原的载孢体为椭圆形,大小为286~504μm×132~375μm,产生2种分生孢子,甲型孢子多为椭圆形,具2个油球,大小为4.3~7.6×1.6~3.4μm,乙型分生孢子线状或端部成钩状,大小为13~24×0.4~1.2μm。对病原物r 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出,菌株A1(a3、a4、a5、a7)与Diaporthe eres菌株遗传距离最近,与Phomopsis属的多个种及该属的有性型Diaporthe sp.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与同源率最高的Phomopsis amygdali遗传距离相对较远。通过对病原物分子生物学分析及形态学观察,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一新种,初步定为拟茎点霉,经查文献,此病原菌在油橄榄上没有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拟茎点霉 病原菌 新种 分类
下载PDF
浅谈变压器的在线监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丹春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第1期69-70,共2页
文章论述了国内外变压器在线监测的基础研究领域近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变压器在线监测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两种基本的检测方法、局部放电法和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法,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机理及性质,同时论述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过程、所采... 文章论述了国内外变压器在线监测的基础研究领域近期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变压器在线监测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两种基本的检测方法、局部放电法和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法,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机理及性质,同时论述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的过程、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变压器油色谱分析法的现状及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局部放电 变压器油色谱 在线监测
下载PDF
甘肃省异翅亚目(半翅目)昆虫区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红霞 包新康 +2 位作者 王洪建 李丹春 曹秀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9-796,共8页
2001-2013年在甘肃省的主要生境,定期或不定期用扫网法采集昆虫标本,鉴定并统计其中的蝽类昆虫标本,补充分类学文献中记载的种类,首次系统整理出分布于甘肃省的异翅亚目昆虫共28科、182属、375种,其中蝽科种数最多,有85种(占22.67%).区... 2001-2013年在甘肃省的主要生境,定期或不定期用扫网法采集昆虫标本,鉴定并统计其中的蝽类昆虫标本,补充分类学文献中记载的种类,首次系统整理出分布于甘肃省的异翅亚目昆虫共28科、182属、375种,其中蝽科种数最多,有85种(占22.67%).区系分析表明,甘肃省蝽类的属、种区系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均以东洋、古北双界分布型为主,体现了甘肃省蝽类昆虫区系处在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与华北区和华中区关系密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翅亚目 区系 分布格局 甘肃省
下载PDF
封育年限对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栋 屠彩芸 李丹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2期39-44,4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封育年限对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该地区的天然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封育后灌木层的盖度、密度、平均冠幅、高度明显升高,而草本层... [目的]探讨不同封育年限对干旱河谷灌丛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该地区的天然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封育后灌木层的盖度、密度、平均冠幅、高度明显升高,而草本层则相反。(2)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呈V形变化,封育13a达到最小值,而群落植被特征、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土壤养分,呈倒V形变化,封育13a达到最大值。0—40cm,封育13a的土壤平均速效N,P,K较未封育草地分别增加26.42%,107.35%,33.92%;全量N,P,K含量分别增加了168.42%,47.62%和31.12%。(3)封育后,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固碳能力有所提高,土壤有机碳密度表现为:F_(13)>F_(22)>F_(30)>F_5>CK;土壤有机碳储量表现为:F_5>F_(13)>F_(22)>F_(30)>CK,说明在狼牙刺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4)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狼牙刺灌丛覆盖度增加,从而增加地上生物量,使生产力得到提升,生物量与封育年限存在线型关系。[结论]采取封育措施后,干旱河谷地带的狼牙刺群落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均优于未封育,植被自然恢复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河谷 封育年限 土壤理化性质 狼牙刺 植被特征
下载PDF
沙滩林场人工粗枝云杉林群落结构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栋 付作霖 +3 位作者 徐德才 李丹春 齐瑞 齐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6-350,共5页
以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采伐后进行人工造林恢复植被的典型模式——人工粗枝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研究区域内分布于低、中和高海拔的粗枝云杉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沙滩林场人工粗枝云杉林... 以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采伐后进行人工造林恢复植被的典型模式——人工粗枝云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取样法,对研究区域内分布于低、中和高海拔的粗枝云杉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沙滩林场人工粗枝云杉林成分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灌木层、草本层的结构参数均与乔木层的结构参数呈负相关关系;(2)区域内粗枝云杉林个体植株集中分布于低高度级与小径级范围内,多属幼龄林。且受立地条件的影响,低、中、高海拔粗枝云杉林树高、胸径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海拔的粗枝云杉林长势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的云杉林;(3)人工粗枝云杉林初植密度偏大,且大多为纯林,森林结构不稳定,这制约了区域林分的结构优化,为沙滩林场生态公益林的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粗枝云杉林 群落结构 植被恢复 沙滩林场
下载PDF
甘南亚高山典型森林生境地表步甲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付作霖 杨静 +3 位作者 李丹春 丁全定 齐昊 张文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5,共9页
【目的】研究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地表步甲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多样性,探究地表步甲对森林生境的选择倾向,为甘南亚高山区生态环境监测及地表步甲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巴氏罐法在人工云... 【目的】研究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地表步甲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多样性,探究地表步甲对森林生境的选择倾向,为甘南亚高山区生态环境监测及地表步甲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巴氏罐法在人工云杉林(RPA)、人工油松林(RPT)、次生阔叶林(CPB)、次生针叶林(CPT)和原始云杉林(YPA)中采集地表步甲,室内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类群优势度、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共采集地表步甲2418头,经鉴定隶属16属33个种,其中分属于青步甲属、通缘步甲属、斯步甲属、蜗步甲属和步甲属的步甲数量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3.16%,16.33%,13.19%,12.00%和10.42%,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地表步甲个体数在RPA中最多,在YPA中最少,且RPA生境中地表步甲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森林生境;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地表步甲类群数均以YPA中最多,RPT中最少。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和Peilou均匀度指数(J)在各生境类型中的大小顺序为:YPA>CPB>RPA>CPT>RPT;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各生境类型中的排序为:YPA>CPB>CPT>RPA>RPT;Simpson优势度指数(H)以RPT最高,CPT次之,YPA最低。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PT与RPA间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为极相似;YPA与RPT中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相似性最低,为极不相似。【结论】地表步甲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受生境类型的影响,人工林和次生林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尚未恢复到天然林的水平。因此在提倡森林恢复的同时,保护天然林免受破坏是保护地表步甲群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步甲 森林生境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甘南亚高山
下载PDF
红豆杉幼苗更新及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栋 李丹春 +3 位作者 齐昊 张文宇 付作霖 齐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0,88,共6页
【目的】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濒临灭绝.通过调查白龙江林区不同群落红豆杉的更新状况,为红豆杉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区红豆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分析红豆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更新... 【目的】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濒临灭绝.通过调查白龙江林区不同群落红豆杉的更新状况,为红豆杉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区红豆杉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分析红豆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更新特征、更新的环境因子及红豆杉濒危的机制.【结果】红豆杉更新以萌生为主,更新状况良好,随着群落郁闭度的增加红豆杉萌生苗增多,不同的样地红豆杉平均苗高、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无显著差异.分枝数与温度、光照呈显著的负相关,胸径、高度增长量与光照强度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不同草本层厚盖度、枯枝落物厚盖度、腐殖质厚度和土壤含水率水平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影响种群萌生更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群落的光照及温湿度,因此,调节林分郁闭度或人工开林窗、增加林内光照和温度,促进红豆杉幼苗的更新,对于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和缓解其濒危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幼苗生长动态 更新特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云杉病虫害调查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栋 付作霖 +1 位作者 李丹春 连娥 《南方林业科学》 2015年第3期33-35,46,共4页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示范林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每hm2云杉人工示范林样地内有3种常见的有害生物危害,即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和杉针黄叶甲,感病指数分布为3级、1级和3级。通过化学和烟剂防治手段,病虫害蔓延得到有效控制,... 对白龙江林区云杉人工示范林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结果表明:每hm2云杉人工示范林样地内有3种常见的有害生物危害,即云杉落针病、云杉叶锈病和杉针黄叶甲,感病指数分布为3级、1级和3级。通过化学和烟剂防治手段,病虫害蔓延得到有效控制,为白龙江林区森林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龙江林区 云杉 病虫害 防治
下载PDF
白龙江林区油松林主要害虫中华松针蚧危害情况调查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屠彩芸 李丹春 +4 位作者 付作霖 赵栋 丁全定 齐昊 张文宇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第2期37-40,共4页
中华松针蚧严重危害白龙江林区油松林,为此利用三年时间对中华松针蚧危害情况及其成因进行系统性的调查研究,以期为该虫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油松林 中华松针蚧 成因 防治
下载PDF
甘肃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松针蚧发生与危害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成都 李丹春 +3 位作者 杨静 张成安 丁娅萍 丁全定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了给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采取在不同海拔、坡向设置代表性固定样点、定期观察和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中华松针蚧发生与危害的空间分布、... 为了给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松针蚧(Matsucoccus sinensis)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采取在不同海拔、坡向设置代表性固定样点、定期观察和样地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油松林中华松针蚧发生与危害的空间分布、危害程度及其与降水、海拔、林地郁闭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油松林中华松针蚧发生范围及危害程度与海拔、坡向、温度、湿度和连续降雨等密切相关,随生长季(4-9月)降水次数、降水量的增加,发生面积和重度受害面积减少;与阴坡相比阳坡受灾面积大、受害程度重;海拔1900~2700 m均有分布,海拔1900~2450 m之间虫口密度大、危害重;建议加强对海拔1900~2600 m区间阳坡油松林中华松针蚧的监控与防治,以及对月平均气温、湿度及连续雨天次数的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松针蚧 油松 海拔 气象因子 阿夏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