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兰州市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沙尘天气高发期(3~5月)兰州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逐日资料和同期气象环境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目的探讨兰州市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沙尘天气高发期(3~5月)兰州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逐日资料和同期气象环境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沙尘天气PM10和PM2.5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年龄层建立模型。结果 2015-2016年3~5月,与非沙尘天气比较,沙尘天气日均相对湿度明显下降,PM10、PM2.5日均浓度显著上升(P<0.05);SO_2和NO_2的日均浓度,日均气温,日均风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尘天气PM10和PM2.5浓度上升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增加相关,呈滞后效应,滞后期2周,且PM2.5效应大于PM10效应。沙尘天气PM10累计效应在儿童全体、0~5岁、6~14岁儿童均以滞后0-14d最大,RR(95CI%)值分别是1.0055(1.001~1.0102)、1.0061(1.0012~1.0109)、1.0055(0.9967~1.0143)。PM2.5效应在儿童全体和0~5岁儿童均以滞后0-14d最大,RR(95CI%)值分别是1.0182(1.0037~1.033)、1.0210(1.0059~1.0364),6~14岁儿童滞后当天效应最大,RR(95CI%)值是1.0113(1.0007~1.0221)。结论兰州市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可增加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呈滞后效应,0~5岁儿童是敏感人群。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联性。结果: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最低发病温度为17℃,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温效应影响均大于中间效应。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男、女性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高温效应对女性影响更大。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0~3岁组人群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均最大;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0~3岁、19~64岁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而≥65岁者当天发病,之后下降,再缓慢波动上升。相对于最低发病温度17℃,高温(32℃)和中间温度(26℃)均能增加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风险,以滞后14 d累计效应最大,在男性、女性、0~3岁、4~11岁、12~18岁、19~64岁、≥65岁人群中,中间温度对细菌性痢疾发病RR(95%CI)值分别为2.30(1.53~3.13)、2.45(1.65~3.30)、2.41(1.59~3.28)、2.54(1.40~3.79)、1.82(0.41~3.43)、1.98(1.11~2.93)、1.73(0.68~2.88),高温时RR(95%CI)值分别2.93(1.38~4.69)、3.08(1.48~4.9)、3.26(1.60~5.16)、3.12(1.06~5.56)、1.94(0.73~5.39)、2.31(0.54~4.36)、2.06(0.02~4.51)。结论:高温可显著增加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风险,女性和3岁以下人群是敏感人群。气象因素在兰州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性痢疾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各个环节(居民生活习惯、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自身体质),间接影响细菌性痢疾在人群中的分布。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兰州市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6年沙尘天气高发期(3~5月)兰州市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逐日资料和同期气象环境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沙尘天气PM10和PM2.5浓度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次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年龄层建立模型。结果 2015-2016年3~5月,与非沙尘天气比较,沙尘天气日均相对湿度明显下降,PM10、PM2.5日均浓度显著上升(P<0.05);SO_2和NO_2的日均浓度,日均气温,日均风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尘天气PM10和PM2.5浓度上升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的增加相关,呈滞后效应,滞后期2周,且PM2.5效应大于PM10效应。沙尘天气PM10累计效应在儿童全体、0~5岁、6~14岁儿童均以滞后0-14d最大,RR(95CI%)值分别是1.0055(1.001~1.0102)、1.0061(1.0012~1.0109)、1.0055(0.9967~1.0143)。PM2.5效应在儿童全体和0~5岁儿童均以滞后0-14d最大,RR(95CI%)值分别是1.0182(1.0037~1.033)、1.0210(1.0059~1.0364),6~14岁儿童滞后当天效应最大,RR(95CI%)值是1.0113(1.0007~1.0221)。结论兰州市沙尘天气颗粒物污染可增加儿童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次,呈滞后效应,0~5岁儿童是敏感人群。
文摘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联性。结果: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最低发病温度为17℃,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温效应影响均大于中间效应。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男、女性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高温效应对女性影响更大。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0~3岁组人群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均最大;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0~3岁、19~64岁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而≥65岁者当天发病,之后下降,再缓慢波动上升。相对于最低发病温度17℃,高温(32℃)和中间温度(26℃)均能增加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风险,以滞后14 d累计效应最大,在男性、女性、0~3岁、4~11岁、12~18岁、19~64岁、≥65岁人群中,中间温度对细菌性痢疾发病RR(95%CI)值分别为2.30(1.53~3.13)、2.45(1.65~3.30)、2.41(1.59~3.28)、2.54(1.40~3.79)、1.82(0.41~3.43)、1.98(1.11~2.93)、1.73(0.68~2.88),高温时RR(95%CI)值分别2.93(1.38~4.69)、3.08(1.48~4.9)、3.26(1.60~5.16)、3.12(1.06~5.56)、1.94(0.73~5.39)、2.31(0.54~4.36)、2.06(0.02~4.51)。结论:高温可显著增加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风险,女性和3岁以下人群是敏感人群。气象因素在兰州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性痢疾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各个环节(居民生活习惯、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自身体质),间接影响细菌性痢疾在人群中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