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纵向关联:悲伤与愤怒反刍的中介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倩楠 黄垣成 +1 位作者 马婧 李彩娜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9,共10页
对861名初中生进行三年追踪研究,考察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心理控制与内外化问题(抑郁与关系攻击)间的纵向关联及悲伤/愤怒两种反刍中介机制的异同。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能正向预测两年后的青少年抑郁与关系攻击;(2)两种反刍在父母心... 对861名初中生进行三年追踪研究,考察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心理控制与内外化问题(抑郁与关系攻击)间的纵向关联及悲伤/愤怒两种反刍中介机制的异同。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能正向预测两年后的青少年抑郁与关系攻击;(2)两种反刍在父母心理控制与抑郁/关系攻击间的独立中介仅在男生群体成立,即父母心理控制-悲伤反刍-抑郁、父母心理控制-愤怒反刍-关系攻击;在女生群体中则不成立。研究结果对青少年内外化问题的预防及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心理控制 抑郁 关系攻击 悲伤反刍 愤怒反刍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学业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尊和流动性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垣成 袁湫嵋 +1 位作者 辛婷 李彩娜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4-392,共9页
为考察学业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流动性的作用,采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问卷对西安市两所中学的847名初中生(流动298人)进行三年的纵向追踪,同时收集青少年在初中三年的学业成绩(语数外)。结果表明:(1)青少年初一时的学业... 为考察学业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流动性的作用,采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问卷对西安市两所中学的847名初中生(流动298人)进行三年的纵向追踪,同时收集青少年在初中三年的学业成绩(语数外)。结果表明:(1)青少年初一时的学业成就可直接预测初三时的主观幸福感;(2)初二的自尊在初一的学业成就与初三的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业成就、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间的纵向中介模型在流动与普通青少年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1)(2)仅适用于普通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初三时的主观幸福感仅受初二时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揭示了青少年早期学业成就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提升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就 主观幸福感 自尊 青少年早期 流动性
下载PDF
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贺韦东 戎志全 +7 位作者 肖晨 黄均磊 呼娜 梁雪峰 蒋丽玥 李彩娜 魏炜 刘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5-461,共7页
目的 血站管理者可以实时对血站全流程关键业务运行态势进行全流程掌握,实现对血站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提升业务工作效率和保障血液质量。方法 从编制依据、血站业务范围、岗位监督管理内容、总体框架设计、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界面设... 目的 血站管理者可以实时对血站全流程关键业务运行态势进行全流程掌握,实现对血站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提升业务工作效率和保障血液质量。方法 从编制依据、血站业务范围、岗位监督管理内容、总体框架设计、管理系统和监督管理界面设计、物理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和上线调试等多个方面,建立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并将其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及时、全面地记录从采血到供血全过程的业务流程关键指标信息,通过手机APP的方式进行展示和管理,于2023年投入血站使用后对2023年和2022年总采集量、总制备量、总供应量,以及检验不合格报废率和非检验不合格报废率(不含乳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建立了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的手机APP,实现了“移动办公”式监督管理,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后,2023年总采集量、总制备量和总供应量均高于2022年,分别增长5.88%(13 247/225 454 U)、4.73%(24 156/510 698 U)、6.70%(34 814/519 914 U),检验报废率(0.54%,2 868/534 854 U)显著低于2022年(0.60%,3 047/510 698 U)(P<0.01),非检验报废率(不含乳糜)(0.12%,649/534 854 U)显著低于2022年(0.19%,991/510 698 U)(P<0.01)。结论 基于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满足血站不同管理者不限时间和地点的标准化管理服务需求,实现对业务全流程的监督管理,还可以持续提升血站业务工作和血站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保障血液资源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站管理信息系统 业务流程 监督管理
下载PDF
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中教师的角色建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彩娜 郑海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教师是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的中坚力量,帮助教师建构适当角色是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政策与干预项目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特纳的过程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提出教师在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中应承担关怀者... 教师是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的中坚力量,帮助教师建构适当角色是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政策与干预项目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特纳的过程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本文提出教师在校园欺凌防治工作中应承担关怀者、学习者、参与管理者、预防干预者、互动者等角色。同时,分析了我国在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中影响教师角色建构的障碍性因素,包括政策期待与现实期望冲突、“校园欺凌”概念存在混淆与泛化、治理目标与方案可操作性不强等社会因素,以及教师认知不足、动机不强等个体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和教师个体两个层面提出了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中教师角色建构的针对性策略,包括厘清校园欺凌的概念,构建有效治理机制,细化各参与主体职责,帮助教师形成正确认知、提升动力、提高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校园欺凌 过程角色理论 教师角色
下载PDF
羞怯与孤独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应 被引量:49
5
作者 李彩娜 党健宁 +1 位作者 何姗姗 李红梅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1-1260,共10页
以777名青少年为被试,运用《羞怯问卷》、《孤独感问卷》、《社交效能量表》和《情绪调节效能感问卷》进行测量研究,考察了青少年羞怯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社交自我效能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在羞怯与孤独感间的作用机制。相关分析表明:青少... 以777名青少年为被试,运用《羞怯问卷》、《孤独感问卷》、《社交效能量表》和《情绪调节效能感问卷》进行测量研究,考察了青少年羞怯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社交自我效能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在羞怯与孤独感间的作用机制。相关分析表明:青少年羞怯、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社交自我效能与孤独感间相关显著;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羞怯不但能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孤独感体验,还会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和社交效能间接预测个体的孤独感;自我效能在羞怯与孤独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怯 孤独 自我效能感 多重中介
下载PDF
安全依恋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依恋焦虑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彩娜 孙颖 +1 位作者 拓瑞 刘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89-1001,共13页
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安全依恋启动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考察了特质依恋风格的调节效应。实验1采用回忆书写任务启动安全依恋,采用3(启动分组:安全依恋启动,积极情绪启动,中性启动)×3(目标词类型:信任相关词,信任无关词,非词)混合实... 采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安全依恋启动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考察了特质依恋风格的调节效应。实验1采用回忆书写任务启动安全依恋,采用3(启动分组:安全依恋启动,积极情绪启动,中性启动)×3(目标词类型:信任相关词,信任无关词,非词)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不同启动分组对信任词汇反应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积极情绪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相比,安全依恋启动能显著提高信任的词汇决策反应时,特质依恋焦虑起调节效应。实验2采用被试间设计,考察安全依恋启动对信任博弈任务中信任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安全依恋启动组被试在信任决策中分配的金额显著高于中性组被试,特质依恋焦虑起调节效应。研究结果验证了安全依恋对人际信任的"拓延–建构环"效应,对于促进社会信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依恋的拓延-建构环 特质依恋风格 安全依恋启动 人际信任
下载PDF
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特点及其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彩娜 邹泓 段冬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考察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特点及其与婚姻质量间的关系,为改善婚姻质量,提高养育成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育儿压力问卷和婚姻质量问卷,对在北京市4所普通幼儿园中随机抽取的535名幼儿的母亲进行调查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2岁儿童的... 目的:考察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特点及其与婚姻质量间的关系,为改善婚姻质量,提高养育成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育儿压力问卷和婚姻质量问卷,对在北京市4所普通幼儿园中随机抽取的535名幼儿的母亲进行调查并做出统计分析。结果:2岁儿童的母亲由于儿童适应问题所引起的压力感明显高于5岁儿童的母亲;不同教育水平的母亲育儿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婚姻质量对母亲育儿压力的不同侧面影响不同,对母亲侧面影响更明显。结论:孩子年龄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的母亲育儿压力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婚姻质量组母亲育儿压力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育儿压力 横断面调查 幼儿 母亲 婚姻质量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社会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6
8
作者 李彩娜 张曼 冯建新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7,共7页
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调控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调查了643名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个人自主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在校园生活适应上得分高于女生;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自我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四,... 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自我调控问卷和家庭功能问卷调查了643名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个人自主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在校园生活适应上得分高于女生;大三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自我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四,大一学生在学习适应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二、在满意度维度上得分高于大三;(2)除投射调控维度外,个人自主的其余维度与家庭功能及社会适应各维度及总均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3)分层回归结果表明,除投射调控维度外,个人自主其余各维度和家庭功能的亲密性能显著预测社会适应,且个人自主在家庭功能的亲密性和社会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家庭功能 个人自主 大学生
下载PDF
安全依恋的概念、机制与功能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彩娜 石鑫欣 +1 位作者 黄凤 马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7,共8页
依恋不仅对个体早期的适应和生存具有重要的进化论意义,成人阶段的安全依恋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缓解威胁、促进安全体验的积极特质(或状态)。从激活和动态变化的角度观察,成人的依恋系统存在循环反馈的三个功能模块,有着不同的应对... 依恋不仅对个体早期的适应和生存具有重要的进化论意义,成人阶段的安全依恋也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缓解威胁、促进安全体验的积极特质(或状态)。从激活和动态变化的角度观察,成人的依恋系统存在循环反馈的三个功能模块,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和评估监控方式。独特的社会经历逐渐将个体的依恋系统塑造成为稳定的特质性依恋风格,但一般性的安全依恋启动在特定条件下仍然存在。在心理表征层次,安全依恋的内在机制被认为是以安全基地图式为构成要素的内部工作模型。在对个体的情绪调节、自我-他人认知、亲社会行为和人际信任、与群体关系等方面,安全依恋均能显著促进个体的积极适应,产生了拓延建构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理论 安全依恋 安全依恋启动 安全基地图式 安全依恋的拓延建构环
下载PDF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的关系 被引量:35
10
作者 李彩娜 周伟 张曼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4,共6页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一般依恋问卷调查了725名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及其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困扰的总体水平较低;(2)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与大学生人际困扰各维度及总均分间相关显...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一般依恋问卷调查了725名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现状及其与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人际困扰的总体水平较低;(2)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与大学生人际困扰各维度及总均分间相关显著,自我工作模型与人际困扰的相关显著高于他人工作模型与人际困扰的相关;(3)依恋的自我工作模型能显著预测人际困扰的各维度及总均分,他人工作模型则仅能预测交谈交流困扰。结论:依恋的自我-他人工作模型与大学生人际困扰间存在显著相关,依恋的自我工作模型可显著预测大学生人际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关系困扰 依恋 自我一他人工作模型
下载PDF
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李彩娜 邹泓 杨晓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4期440-442,451,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格类型、师生关系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五因素问卷、师生关系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安市2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的931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目的:探讨青少年人格类型、师生关系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五因素问卷、师生关系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对西安市2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的931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①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不同年级、性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②不同师生关系类型、不同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③人格五因素中的情绪性、外向性、开放性、谨慎性和师生关系中的冲突性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预测效应。结论:冲突型师生关系、情绪型人格类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人格 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大学生依恋与心理弹性——情绪调节与元情绪的多重中介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彩娜 董竹 +1 位作者 焦思 邹泓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9,共7页
对982名大学生的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元情绪及心理弹性进行测查,考察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依恋、情绪调节与元情绪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2)依恋焦虑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 对982名大学生的依恋、情绪调节策略、元情绪及心理弹性进行测查,考察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依恋、情绪调节与元情绪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弹性;(2)依恋焦虑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3)依恋回避不但直接负向预测心理弹性,还会通过认知重评和元情绪间接预测心理弹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情绪调节策略和元情绪能够解释依恋与心理弹性间关系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 情绪调节策略 元情绪 心理弹性
下载PDF
依恋与大学生人际适应——个人自主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彩娜 刘佳 黄凤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66-1370,共5页
采用问卷法对638名大学生的依恋、个人自主及人际适应状况进行测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依恋与个人自主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2)依恋焦虑通过个人自主间接预测大学生人际适应,个人自主在依恋焦... 采用问卷法对638名大学生的依恋、个人自主及人际适应状况进行测查,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依恋与个人自主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2)依恋焦虑通过个人自主间接预测大学生人际适应,个人自主在依恋焦虑与人际适应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依恋回避直接预测人际适应。该结果对进一步制定提高与改善大学生人际适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适应 依恋 个人自主 大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情绪适应及其与依恋、情绪调节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彩娜 党健宁 王彩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8-712,共5页
目的:测查大学生的情绪适应状况及其与依恋、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情绪适应提供实证支持。方法:在三所高校选取大一至大四年级大学生642名。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考察情绪适应,关系测查问卷(RSQ)考察依恋(选取其中的... 目的:测查大学生的情绪适应状况及其与依恋、情绪调节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情绪适应提供实证支持。方法:在三所高校选取大一至大四年级大学生642名。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考察情绪适应,关系测查问卷(RSQ)考察依恋(选取其中的依恋安全、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3个维度),情绪调节习惯问卷(ERQ)考察情绪调节(包含积极情绪增强与减弱、消极情绪增强与减弱4个维度)。结果:大学生情绪适应存在问题者(T≤50分)占51.6%。大二、大三男生在情绪适应得分高于大一、大四男生[(3.5±0.5),(3.5±0.6)vs.(3.3±0.7),(3.3±0.6);P<0.01];女生情绪适应得分的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RSQ的依恋安全维度(β=32)、ERQ的积极情绪增强和消极情绪减弱调节策略两个维度得分(β=0.14、0.11)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得分;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维度(β=-0.35、-0.14)和消极情绪增强调节维度得分(β=-0.17)能负向预测大学生情绪适应得分,均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大学生的情绪适应状况有待提高;大一和大四男生出现情绪适应问题更多。不同依恋风格个体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其情绪适应状况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情绪适应 依恋 情绪调节 现况调查
下载PDF
初中生应对方式、压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纵向中介模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彩娜 孙翠翠 +2 位作者 徐恩镇 顾娇娇 张庆垚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82,共11页
青春期的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对369名初中生从初一到初三的应对方式、压力、社会适应进行了四次调查,通过纵向中介模型考察应对方式、压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一时期的积极应对方式能够直接... 青春期的适应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对369名初中生从初一到初三的应对方式、压力、社会适应进行了四次调查,通过纵向中介模型考察应对方式、压力对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一时期的积极应对方式能够直接提高初三时期的积极适应水平,直接降低消极适应水平;初一时期的消极应对方式会通过提高后期的压力间接提高初三时期的消极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应对方式 压力 纵向中介模型
下载PDF
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彩娜 邹泓 张春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92-1495,共4页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4所普通中学的1317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似性,青少年与父亲和青少年与母亲间知觉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2)亲子间家...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Rosenberg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4所普通中学的1317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中等程度的相似性,青少年与父亲和青少年与母亲间知觉的相似性无显著差异;(2)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相似性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孩与父母间知觉的相似性高于男孩,高一年级与父母知觉的相似性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家庭功能不同维度知觉相似性的表现不同;(3)不同性别和不同知觉相似性水平的青少年自尊得分差异显著;低相似性组个体的自尊分数显著低于高相似性组和一般组;亲子间在整体家庭功能和父母关注维度的相似性可显著预测青少年自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功能 知觉的相似性 自尊
下载PDF
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1
17
作者 李彩娜 邹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西安1317名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人格五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孤独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高一年级高于其他年级;孤独感的年级差异主要由人格上的差异来解释;聚类分析表明,人...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西安1317名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人格五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孤独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高一年级高于其他年级;孤独感的年级差异主要由人格上的差异来解释;聚类分析表明,人格五因素和家庭功能均可分为三种类型,且不同人格类型和家庭功能类型的个体在孤独感各维度的得分差异显著;在家庭功能、人格、孤独感三者的关系中,人格与孤独感的关系更为密切,人格在家庭功能与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孤独感 家庭功能 人格
下载PDF
亲子间家庭功能的知觉差异及其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彩娜 邹泓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0-813,819,共5页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对北京和西安的1325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家庭功能问卷的所有维度,亲子间知觉差异显著,青少年的知觉更消极;(2)在家庭功能的所有维度,男孩与父母的知觉差异均大于女... 采用家庭功能评价量表(FAI),青少年孤独感问卷,对北京和西安的1325名初高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家庭功能问卷的所有维度,亲子间知觉差异显著,青少年的知觉更消极;(2)在家庭功能的所有维度,男孩与父母的知觉差异均大于女孩与父母的差异;沟通维度父子间的差异大于母子差异,冲突与和谐维度母女间的差异大于父女间的差异;(3)不同知觉差异组青少年的孤独感差异显著,知觉差异水平与孤独感间呈线性关系;亲子间在冲突与和谐及父母关注维度的知觉差异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的孤独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知觉差异 孤独感 青少年
下载PDF
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彩娜 石鑫欣 拓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西安4所大学选取782名大学生,运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特质元情绪量表(TMMS)和心理复原力量表(ER)分别测量成人依恋风格、元情绪和心理复原力的水平。结果:大学生EC... 目的: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元情绪及心理复原力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西安4所大学选取782名大学生,运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特质元情绪量表(TMMS)和心理复原力量表(ER)分别测量成人依恋风格、元情绪和心理复原力的水平。结果:大学生ECR的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两个维度得分与TMMS各维度得分、ER得分均呈负相关(r=-0.32^-0.11,均P<0.01),ER得分与TMMS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0.10~0.35,均P<0.01)。路径分析表明,依恋焦虑对心理复原力的直接效应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10),对元情绪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42,P<0.001),元情绪对心理复原力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50,P<0.001);依恋回避对心理复原力及元情绪的直接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07,-0.43;P<0.05或0.001),元情绪对心理复原力的直接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路径系数为0.43,P<0.001)。结论:元情绪在依恋焦虑与心理复原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依恋回避与心理复原力间则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依恋 元情绪 心理复原力 结构方程模型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家庭功能知觉的亲子差异及其与青少年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彩娜 马春蓉 邹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617-619,592,共4页
目的:探讨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差异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整体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FAI),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2所城市4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的1317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亲子间家庭功能知觉差异的特点及其与青少年整体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问卷(FAI),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对北京和西安2所城市4所普通中学随机抽取的1317名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青少年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在家庭功能问卷的所有维度,青少年与父母间知觉差异显著,青少年的知觉比父母更消极;②在家庭功能的不同维度,不同的知觉差异组青少年的人数分布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③在家庭功能的相互关系、沟通、冲突与和谐以及父母关注维度,不同知觉差异组青少年的自尊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亲子间的家庭功能知觉存在差异,不同知觉差异组青少年的自尊分数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家庭功能 知觉差异 自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