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冬小麦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
1
作者 张黛静 刘毅昕 +3 位作者 陈慧平 方凌 李春喜 王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为探寻最适宜小麦种植的秸秆还田模式,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采用根箱培养,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化肥共6个处理,即秸秆还田(SF)、秸秆生物炭还田(BF)、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SDF)、秸秆配施纳米载体腐熟剂还... 为探寻最适宜小麦种植的秸秆还田模式,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采用根箱培养,以不施肥(CK)为对照,设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配施化肥共6个处理,即秸秆还田(SF)、秸秆生物炭还田(BF)、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SDF)、秸秆配施纳米载体腐熟剂还田(SNDF)以及单施化肥(F).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在不同时期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组分质量分数基本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SNDF处理在小麦成熟期的表层土壤总有机碳(SOC)、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微生物量碳(MBC)质量分数分别为36.40 g/kg、491.56 mg/kg、273.10 mg/kg,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为225.7%,SDF在小麦成熟期的土壤活性有机碳(LOC)质量分数为7.79 g/kg,SOC、土壤DOC、土壤MBC、土壤LOC和碳库管理指数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发现SNDF处理对冬小麦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改善效果最好,该结果为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活性有机碳库 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生物统计学》(第6版)教材内容改革及数字化建设
2
作者 姜丽娜 张黛静 +2 位作者 马建辉 邵云 李春喜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12期72-76,共5页
为适应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生命科学经典教材《生物统计学》(第6版)于202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版教材在前5版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以下修订:调整了部分章节的结构和内容,增加了非参数检验、交叉设计与均匀设计及其统计分析,完善了列联分... 为适应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生命科学经典教材《生物统计学》(第6版)于202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版教材在前5版的基础上主要作了以下修订:调整了部分章节的结构和内容,增加了非参数检验、交叉设计与均匀设计及其统计分析,完善了列联分析;扩充了描述统计的相关内容,强化了统计学的图形描述理念;引入二维码,链接了知识拓展、视频讲解、习题解答、教学参考课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修订后的教材为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教材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 教材内容 数字化资源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下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3
作者 郝永会 靳海洋 +8 位作者 闫雅倩 李向东 郑飞 岳俊芹 张德奇 方保停 杨程 程红建 李春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共11页
在长期秸秆还田且基施足量氮肥(150 kg/hm^(2))条件下研究拔节期不同追氮量[0 kg/hm^(2)(N150)、37.5 kg/hm^(2)(N150+37.5)、75 kg/hm^(2)(N150+75)、112.5 kg/hm^(2)(N150+112.5)和150 kg/hm^(2)(N150+150)]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地上部... 在长期秸秆还田且基施足量氮肥(150 kg/hm^(2))条件下研究拔节期不同追氮量[0 kg/hm^(2)(N150)、37.5 kg/hm^(2)(N150+37.5)、75 kg/hm^(2)(N150+75)、112.5 kg/hm^(2)(N150+112.5)和150 kg/hm^(2)(N150+150)]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协同实现较高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追氮量,以期为秸秆还田下冬小麦氮肥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冬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0+75和N150+112.5处理下较高。花前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花后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规律。不追氮(N150)和低追氮量(N150+37.5、N150+75)处理的花前干物质转运量与转运率总体上均显著高于高追氮量(N150+112.5、N150+150)和不施氮(N0)处理;花前氮素转运量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N150+150处理达到最大值,但其花前氮素转运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与仅基施氮150 kg/hm^(2)处理相比,拔节期追氮37.5~150 kg/hm^(2)增加籽粒产量10.45%~33.64%。随着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0+112.5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N150、N150+37.5、N150+75、N150+150处理提高30.85%~33.64%、15.04%~20.99%、6.62%~11.07%、7.35%~7.81%;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直线下降,N150+75与N150+112.5处理间差异总体上不显著。综上,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冬小麦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但过量追氮导致花前干物质和氮素转运率大幅降低,产量增加效应减小,氮肥利用效率大幅降低;在长期秸秆还田基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拔节期追氮112.5 kg/hm^(2)有利于协调冬小麦花前、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转运,同时拟合分析发现,拔节期追氮107.81~139.5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追氮量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下载PDF
花生季减氮对花生-小麦两熟制农田碳足迹和碳汇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4
作者 耿润莲 张志勇 +3 位作者 晁晓燕 郝永会 贺云霞 李春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9,F0002,共11页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地,最小化碳足迹、最大化碳固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该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于2021-2022年探究了花生季的3个氮肥水平(90 kg·hm^(-2)、126 kg·hm^(-2)和180 kg·hm^(-2))对花生-小麦两... 华北平原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地,最小化碳足迹、最大化碳固存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该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于2021-2022年探究了花生季的3个氮肥水平(90 kg·hm^(-2)、126 kg·hm^(-2)和180 kg·hm^(-2))对花生-小麦两熟制农田碳足迹和碳汇服务价值的影响,旨在确定低碳足迹、高碳汇服务价值、高产量和经济价值的最佳花生季氮肥投入量.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机碳储量和农资温室气体排放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化肥是引起花生-小麦两熟制模式碳排放的主要因素.90 kg·hm^(-2)和126 kg·hm^(-2)施氮量处理下花生的产量显著高于180 kg·hm^(-2)处理25.17%和18.35%.花生农田碳足迹范围为-0.22~0.13 kg·kg^(-1),小麦农田碳足迹范围为0.20~0.49 kg·kg^(-1).由于有机碳储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两熟制农田碳足迹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花生季施氮量对花生-小麦两熟制农田的碳汇服务价值无显著影响.因此,在本系统边界内,90 kg·hm^(-2)的花生季施氮量为实现花生-小麦两熟制高产、减少碳排放、提高经济效益和碳汇价值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小麦两熟制 减施氮肥 温室气体 碳足迹 碳汇服务价值
下载PDF
小麦分蘖变化动态与内源激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8
5
作者 李春喜 赵广才 +2 位作者 代西梅 姜丽娜 尚玉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963-968,共6页
用 EL ISA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分蘖特性的 6个品种和 6个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分蘖动态与内源吲哚乙酸 ( IAA)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 ( ZR)和玉米素 ( Z)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密度间小麦分蘖节 IAA、 (... 用 EL ISA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分蘖特性的 6个品种和 6个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分蘖动态与内源吲哚乙酸 ( IAA)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 ( ZR)和玉米素 ( Z)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密度间小麦分蘖节 IAA、 ( ZR+Z)含量有显著差异 ,且内源 IAA、 ( ZR+Z)的含量 ,尤其是二者间的比值与分蘖数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分蘖力强的品种冬前 IAA/ ( ZR+Z)比值显著低于分蘖力弱的品种。种植密度越小 ,其 IAA/ ( ZR+Z)值越低 ,单株分蘖数越高 ;反之 ,种植密度越大 ,其 IAA/ ( ZR+Z)值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 吲哚乙酸 玉米素核苷 玉米素 产量
下载PDF
高寒牧区不同燕麦品种饲草产量及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62
6
作者 李春喜 叶润荣 +4 位作者 周玉碧 林丽 孙菁 张法伟 彭立新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2-888,共7页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祁连县开展8个燕麦(Avena satiua)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中以白燕7号、丹麦燕麦、加燕2号表现突出,鲜草产量分别为46189,39314和39908 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祁连县开展8个燕麦(Avena satiua)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结果表明:8个参试品种中以白燕7号、丹麦燕麦、加燕2号表现突出,鲜草产量分别为46189,39314和39908 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6283,13032和121 58 kg·hm;乳熟期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4.33%,15.30%和17.63%0.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29%,2.45%和2.82%,钙含量分别为0.472%.0.565%和0.499%·磷含量分别为0.1 23%,0.193%和0.1 67%,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52.16%,50.69%和52.6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34.32%.32.28%和32.64%。这3个品种均可作为该地区推广的主要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燕麦 品种 饲草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小麦氮素营养与后期衰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8
7
作者 李春喜 姜丽娜 +2 位作者 代西梅 尚玉磊 洪志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39-41,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与超高产小麦后期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不同处理中 ,中后期适量追肥可明显抑制叶绿素的降解 ,并使植株体内保持高水平的保护酶活性 ,降低后期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功能叶片的衰... 本文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与超高产小麦后期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不同处理中 ,中后期适量追肥可明显抑制叶绿素的降解 ,并使植株体内保持高水平的保护酶活性 ,降低后期细胞膜脂过氧化水平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 ,有利于籽粒灌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衰老 小麦产量 氮素营养 SOD MDA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衰老及产量构成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44
8
作者 李春喜 尚玉磊 +3 位作者 姜丽娜 刘萍 邱宗波 张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931-936,共6页
研究了叶面喷施 GA3、NBT、6- BA、TIBA、PP333对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分析了它们对成产要素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 :不同生长调节剂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调节小麦旗叶的衰老 ,影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水平。其中 6- BA和 PP... 研究了叶面喷施 GA3、NBT、6- BA、TIBA、PP333对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 ,分析了它们对成产要素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 :不同生长调节剂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调节小麦旗叶的衰老 ,影响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水平。其中 6- BA和 PP333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穗数 ,明显延缓叶片衰老 ,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 ,使成产 3因素间比例协调合理 ,产量较高 ;TIBA可以明显提高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千粒重。 GA3和 NBT对延缓旗叶衰老有一定作用 ,但增产效果不显著。研究指出 ,根据小麦生育状况有选择性地使用生长调节剂 ,协调成产因素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片衰老 产量构成
下载PDF
As Zn复合污染对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春喜 鲁旭阳 +3 位作者 邵云 姜丽娜 冯淑利 李向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As、Zn复合污染对小麦籽粒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Zn(≤100mg·L-1)对小麦生长起促进作用,但随处理浓度增大(300~500mg·L-1)对小麦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势、发芽... 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As、Zn复合污染对小麦籽粒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Zn(≤100mg·L-1)对小麦生长起促进作用,但随处理浓度增大(300~500mg·L-1)对小麦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重、根长、根重均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α-淀粉酶活力降低,MDA含量增大;低浓度A(s10mg·L-1)对小麦生长起抑制作用,As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两者复合处理,As浓度≤20mg·L-1时,As、Zn表现一定的拮抗作用,Zn的加入能够缓解As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及叶绿素含量和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使小麦幼苗根和芽中As含量下降;当As浓度>20mg·L-1时,二者表现一定的协同作用,加剧了单一污染对小麦幼苗造成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ZN 小麦 复合污染 幼苗
下载PDF
有机培肥和减施氮肥对小麦光合特性和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春喜 张令令 +5 位作者 马守臣 邵云 韩蕊 王温澎 李昊烊 崔景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3-951,共9页
以常规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270kg·hm-2),设置秸秆还田(J)、秸秆还田+牛粪(JF)、秸秆还田+沼渣(JZ)3种有机培肥措施,耦合N1(较CK减量10%)、N2(较CK减量20%)和N3(较CK减量30%)3个施氮水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究有机培肥和减施氮... 以常规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270kg·hm-2),设置秸秆还田(J)、秸秆还田+牛粪(JF)、秸秆还田+沼渣(JZ)3种有机培肥措施,耦合N1(较CK减量10%)、N2(较CK减量20%)和N3(较CK减量30%)3个施氮水平,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究有机培肥和减施氮肥对小麦光合特性、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有机肥配施氮肥明显促进了小麦生育期分蘖的发生和有效群体数的形成,提高叶绿素含量并维持旗叶较高光合速率水平,促进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植株氮素吸收,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并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产量增幅为4.21%~17.80%,并以JFN2(JF+N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6 853.43kg·hm-2)。(2)同一有机肥培肥处理中,N2(减施氮肥20%)处理效果最好,能显著促进小麦群体形成,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产量;JFN2小麦群体数在成熟期分别比JFN1、JFN3增加5.16%、4.31%,JFN2叶绿素含量在花期分别较JFN1、JFN3增加2.29%、2.31%;JFN2处理产量分别比JFN1和JFN3显著增加11.41%和7.56%。(3)同一施氮水平下,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JZN1处理显著大于JFN1和JN1处理,分别增加8.93%和12.01%;花期JF处理氮素积累量在3种施氮水平下均分别显著高于其它2种有机培肥处理;JFN2处理籽粒产量显著高于JZN2和JN2处理,增幅分别为12.17%和6.09%。研究认为,有机肥耦合施氮量可促进小麦分蘖和有效群体数的形成,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从而增加小麦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培肥 氮肥施用 小麦 光合特性 氮素吸收 产量
下载PDF
河南若干小麦品种籽粒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春喜 邱宗波 +2 位作者 姜丽娜 张霞 郭君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85-1190,共6页
1 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 8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 1 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 8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均成负相关关系( r=- 0 .83,r=- 0 .31 ) ,而与蛋白质的含量却呈正相关关系 ( r=0 .35 )。说明戊聚糖含量与生态因素有很大关系。采用 Eberhart- Russell模型对小麦戊聚糖含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发现豫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含量 千粒重 降落值 河南 小麦品种 籽粒戊聚糖含量
下载PDF
超声波在化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2
作者 李春喜 宋红艳 王子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6-94,共9页
对近年来超声波技术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着重介绍了超声波技术在强化传递过程 (包括萃取过程、吸附过程、结晶过程、乳化与破乳、膜过程、电化学过程以及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 )中的应用。另外还介绍了超声... 对近年来超声波技术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着重介绍了超声波技术在强化传递过程 (包括萃取过程、吸附过程、结晶过程、乳化与破乳、膜过程、电化学过程以及非均相化学反应过程 )中的应用。另外还介绍了超声阻垢技术以及超声波在废水处理和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声化学 超声空化 废水处理 纳料材料 过程强化
下载PDF
高寒牧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春喜 叶润蓉 +3 位作者 周玉碧 孙菁 杜岩功 郭小伟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0-45,共6页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对不同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按不同比例进行了混播,评价了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品种与箭筈豌豆不同比例混播生育时期均表现相同,同一燕麦品种株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株高差异... 在祁连山高寒牧区对不同燕麦(Avena sativa)品种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按不同比例进行了混播,评价了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结果表明:燕麦品种与箭筈豌豆不同比例混播生育时期均表现相同,同一燕麦品种株高差异不显著,箭筈豌豆株高差异显著;白燕7号和加燕2号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最适宜比例为1∶0.56,总鲜草产量分别为45 315和48 840kg/hm^2,比燕麦单播分别增产8.59%和5.26%;丹麦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最适宜比例为1∶0.22,总鲜草产量38 145kg/hm^2,与单播基本相同。混播粗蛋白含量增加4.79%~85.79%,混播纤维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无氮浸出物显著的降低1.82%~30.73%,灰分含量增加0%~3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燕麦与箭筈豌豆 混播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下载PDF
甜高粱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春喜 冯海生 +3 位作者 赵延贵 姚雪红 白生贵 李永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为探索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在青海高原丰产、高产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生态区开展了播期、密度、追肥、刈割、地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海拔2100m生态区甜高粱适宜播种期是4月26日-5月7日;海拔1850m适宜密度为8.25万株.hm-2;生长中期... 为探索甜高粱(Sorghum bicolor)在青海高原丰产、高产栽培技术,在不同海拔生态区开展了播期、密度、追肥、刈割、地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海拔2100m生态区甜高粱适宜播种期是4月26日-5月7日;海拔1850m适宜密度为8.25万株.hm-2;生长中期追施1次N肥(尿素)112.5~225.0kg.hm-2,鲜重产量提高13.39%~26.94%,茎秆糖锤度提高3.16%~26.14%;刈割1次比刈割2次总鲜重产量略低,差异不显著,茎秆糖锤度提高17.02%~255.65%;铺地膜比不铺地膜增产5.56%~15.85%,茎秆糖锤度提高5.76%~54.03%,且籽粒能成熟,不铺地膜籽粒不能成熟。海拔2300m适宜密度为16.50~21.00万株.hm-2;生长中期追施1次N肥增产1.81%~27.39%,茎秆糖锤度提高2.33%~40.40%;刈割1次比刈割2次的总鲜重产量极显著增加(P<0.01),增产64.46%~155.88%,茎秆糖锤度提高199.52%~288.89%,因此不易刈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播种期 密度 追肥 试验
下载PDF
小麦籽粒中戊聚糖含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春喜 邱宗波 +1 位作者 姜丽娜 张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1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八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 1999~ 2 0 0 0年对河南省八个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戊聚糖进行了测定。不同品种戊聚糖的平均含量变化范围为 6 %~ 9%。不同品种和不同生态条件下小麦籽粒戊聚糖含量均有很大差异。 5个试点小麦籽粒戊聚糖的平均含量与千粒重、降落值均成负相关关系 (r =- 0 .83 ,r =- 0 .31) ,而与蛋白质的含量却呈正相关关系 (r =0 .35 )。所以说 ,戊聚糖含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和生态因素。采用Eberhart Russell模型对小麦戊聚糖含量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发现豫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戊聚糖 戊聚糖含量 蛋白质含量 千粒重 降落值 稳定性 籽粒
下载PDF
耕作培肥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春喜 胡国贤 +4 位作者 姜丽娜 邵云 李冬芬 郑冬云 王言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85-891,共7页
为了明确豫中麦区合理的耕作培肥模式,研究了该麦区不同耕作深度(耕深30 cm、20 cm)、施无机肥(小麦专用肥,以下称"专用肥")、无机肥混有机肥(鸡粪和饼肥)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单位面积穗数... 为了明确豫中麦区合理的耕作培肥模式,研究了该麦区不同耕作深度(耕深30 cm、20 cm)、施无机肥(小麦专用肥,以下称"专用肥")、无机肥混有机肥(鸡粪和饼肥)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单位面积穗数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差异显著。千粒重浅耕下专用肥配施鸡粪最高,深耕下专用肥配施鸡粪最低,差异极显著;理论产量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深耕下专用肥配施饼肥最高,浅耕下施专用肥最低,耕作施肥对理论产量有显著影响(F=2.946*),施肥对理论产量影响显著(F=5.146*)。灌浆中期不同耕作施肥处理对总叶绿素含量影响极显著(F=5.474**)、对NR活性影响极显著(F=7.46**)、对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F=6.168*),总叶绿素含量与NR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成负相关,与成熟期千粒重成正相关;NR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相关,与成熟期千粒重成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成熟期千粒重成正相关。本研究表明,深耕下专用肥配施饼肥是豫中麦区最好的耕作培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耕作 施肥 产量构成 生理特性
下载PDF
高寒牧区饲草作物生产性能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春喜 叶润蓉 +3 位作者 周玉碧 孙菁 张法伟 彭立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130,137,共7页
针对高寒牧区饲草供应不足的现状,在青海省祁连县开展了玉米(Zea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燕麦(Aven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sativa)4种饲草作物种植,围绕其生产性能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作物中以玉米覆盖地膜条件... 针对高寒牧区饲草供应不足的现状,在青海省祁连县开展了玉米(Zeamays)、高粱(Sorghum bicolor)、燕麦(Aven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sativa)4种饲草作物种植,围绕其生产性能和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作物中以玉米覆盖地膜条件下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分别达86 001和22 360kg/hm2,其中又以‘中玉9号’和‘金穗3号’表现突出.试验区内生产性能表现较差的为箭筈豌豆,其余两种作物生产性能居中.效益分析表明,玉米纯收入可达34 890元/hm2,其次为高粱、燕麦和箭筈豌豆.品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品质最好,关联度系数为0.813 9.研究结果可为本地区饲草作物种植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饲草作物 生产性能 品质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氮肥对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李春喜 张根发 +1 位作者 石惠恩 石有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76-281,共6页
于1991—1993年进行了两年份不同氮肥用量处理试验,研究了氮肥对小麦各生育期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的影响,阐述了NRA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发育中叶片NRA在开花前后为最... 于1991—1993年进行了两年份不同氮肥用量处理试验,研究了氮肥对小麦各生育期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蛋白质含量变化动态的影响,阐述了NRA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发育中叶片NRA在开花前后为最大,而籽粒NRA和颖片NRA以开花后15—21天为最大;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各生育期的NRA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并且有随施氮量增加NRA和蛋白质含量也随之增加的趋势;灌浆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叶片NRA为高度正相关,与籽粒NRA为中度负相关,与颖片NRA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硝酸还原酶 蛋白 籽粒
下载PDF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李春喜 蒿宝珍 +2 位作者 姜丽娜 邵云 侯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811-3814,共4页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元素。研究综述了硒的形态及植物对硒的吸收及代谢、小麦体内硒的生理功能、小麦对硒的吸收和积累、硒对小麦的毒害及其拮抗重金属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展望了富硒小麦... 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乏的元素。研究综述了硒的形态及植物对硒的吸收及代谢、小麦体内硒的生理功能、小麦对硒的吸收和积累、硒对小麦的毒害及其拮抗重金属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展望了富硒小麦生产的发展广阔应用前景和重点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理功能 生长发育 吸收 积累
下载PDF
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李春喜 石惠恩 姜丽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对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粒重和结实数均以中下部小穗为最大,随植株密度的增大,穗粒重和穗粒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数也呈下... 对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粒重和结实数均以中下部小穗为最大,随植株密度的增大,穗粒重和穗粒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数也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粒位间的粒重,在结实数大于0.95的情况下,表现为第2>1>3>4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粒重 分布 结实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