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0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永峰教授“九六补泻法”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向丽 李永峰 《中医药导报》 2014年第10期85-87,共3页
"九六补泻法"是依据《周易》理论,选九六两数为基数,应用捻转、提插的九六数或九六的倍数作为补或泻的刺激量,同时还可与针刺深浅(天部、地部、人部)相结合所构成的补泻法。导师李永峰教授运用此法治疗失眠、耳鸣、多汗等病... "九六补泻法"是依据《周易》理论,选九六两数为基数,应用捻转、提插的九六数或九六的倍数作为补或泻的刺激量,同时还可与针刺深浅(天部、地部、人部)相结合所构成的补泻法。导师李永峰教授运用此法治疗失眠、耳鸣、多汗等病症效果显著,故做报道以期为针灸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六补泻法 失眠 耳鸣 多汗 针灸临床
下载PDF
李永峰教授运用合谷刺针法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经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文轩 李文彬 +2 位作者 韩琪 李婷婷 李永峰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16-18,共3页
李永峰教授认为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病机总属筋节不利、气血不畅,经络辨证与手足阳明经、手足少阳经、手太阳小肠相关,治疗以经筋结聚点为主,运用合谷刺开结散聚、通经散结,临床中每获良效。
关键词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合谷刺 经筋结聚点 李永峰
下载PDF
李永峰教授治疗寻常性痤疮45例经验
3
作者 廖小艳 任成华 李永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6-37,共2页
介绍李永峰教授治疗寻常性痤疮经验。李永峰教授根据寻常性痤疮的不同证型采用局部围刺配合辨证取穴的方法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痤疮 局部围刺 辨证取穴
下载PDF
李永峰教授临床运用合谷穴配伍经验举隅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向丽 李永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81-82,共2页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临床应用广泛,为历代医家所青睐。本文就李永峰教授临床运用合谷穴配伍的经验进行简单总结,以期帮助大家在针灸临床工作中更好的运用合谷穴。
关键词 合谷 临床运用 配伍
下载PDF
李永峰应用皮三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经验 被引量:2
5
作者 苟娟平 李永峰 《湖北中医杂志》 2015年第5期28-28,共1页
“皮三针”是以经络为依据,在“以痛为输”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而采用的新型针刺方法[1],属无痛或微痛针刺法,对疼痛病变部位有着松解止痛的作用。其操作是先在疼痛局部找出压痛点,在该处平刺一针(针刺方向不限,以利于操... “皮三针”是以经络为依据,在“以痛为输”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而采用的新型针刺方法[1],属无痛或微痛针刺法,对疼痛病变部位有着松解止痛的作用。其操作是先在疼痛局部找出压痛点,在该处平刺一针(针刺方向不限,以利于操作为准),再根据损伤部位的大小在压痛点两旁等距离、同方向各平刺一针,一般以旁开2—3厘米为宜,因其操作简便,安全无痛,在治疗各类软组织损伤(尤以在急性期治疗)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皮三针 专家经验 李永峰
原文传递
研究生“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课程建设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李永峰 余林 +1 位作者 何军 阳香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2期94-97,共4页
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范围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灵活应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基于项目的综... 依托广东工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通过构建多层次、广范围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灵活应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基于项目的综合性仪器分析设计教学环节,建立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与完整的课程教学资源,构建完备的课程网络教学环境等课程建设改革方法与举措,探索在研究生课程中实现课程基础性与创新性双结合和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一体化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以“催化作用基本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
7
作者 李永峰 余林 +1 位作者 何军 阳香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36期57-60,共4页
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催化作用基本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确定了从教学内容中选取思政素材的原则,以及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方式,并重点介绍了“催化作用基本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提出以增强... 依托广东工业大学“催化作用基本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确定了从教学内容中选取思政素材的原则,以及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方式,并重点介绍了“催化作用基本原理与技术”课程思政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提出以增强学生民族自信与科研使命感、爱国主义精神与工匠精神、专业自信与社会担当精神、职业操守与人民至上理念、对广东工业大学和专业的认同与自豪感以及创新精神与科学态度为导向的多视角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框架,探索工科类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催化原理 工科类课程 案例教学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
8
作者 李永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调查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调查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结果合并其他疾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是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69895+1.616×合并其他疾病+2.610×入住ICU时间+1.846×机械通气+2.831×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75.2%,95%CI为[0.612,0.854],最佳截断值为13.412。结论合并其他疾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是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便于感染风险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铜绿假单胞菌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沥青基碳负极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希 孙博 +5 位作者 刘银东 齐传磊 陈凯毅 王路海 许崇 李永峰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0-1283,共14页
当前钠离子电池作为新型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被寄予厚望,其中碳负极作为钠离子电池关键组成之一,其材料制备、储钠机制研究和综合性能提升颇具挑战。沥青基前体具有低成本、高碳含量、高碳收率等优势,被认为是合成碳负极的潜在碳源。... 当前钠离子电池作为新型储能技术在新能源领域被寄予厚望,其中碳负极作为钠离子电池关键组成之一,其材料制备、储钠机制研究和综合性能提升颇具挑战。沥青基前体具有低成本、高碳含量、高碳收率等优势,被认为是合成碳负极的潜在碳源。然而沥青基碳源直接高温热解碳化将产生高石墨化的碳,碳层间距小,致使其储钠容量相对较低。近年来,陆续提出了沥青改性、结构设计、表面修饰、碳复合等策略来解决碳化过程中易石墨化和重排的难题,所得碳负极储钠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本综述详细归纳总结了当前以沥青为碳源制备碳负极材料的相关技术研究进展,讨论了沥青衍生钠电碳负极未来面临的问题和研究重点,期望为高性能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碳负极 热解 制备 电化学 钠离子电池
下载PDF
基于可插拔式区块链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海燕 李永峰 +2 位作者 于婉宁 刘逸凡 毕胜 《水利信息化》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针对生态流量监管公开、透明、多方参与、数据溯源等需求,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生态流量监测应用中的优势,在水情监测系统常用框架基础上,考虑可插拔式区块链支撑组件,设计一种有利于多方协同参与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在系统数据资源层采用... 针对生态流量监管公开、透明、多方参与、数据溯源等需求,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生态流量监测应用中的优势,在水情监测系统常用框架基础上,考虑可插拔式区块链支撑组件,设计一种有利于多方协同参与的生态流量监测系统,在系统数据资源层采用区块结构进行数据链式存储,在网络层运用点对点传输和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进行数据通信,将生态流量监管所需的各类算法写入智能合约中,并根据计算结果在业务层进行可信应用或数据溯源。传统监测系统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可使监测数据具有真实透明、难以篡改、可追溯等特性,适合多主体、跨部门的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研究成果可为生态流量泄放监管提供一种可靠的技术支撑,亦可为区块链技术在水利行业尤其是水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落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监测系统 区块链 可插拔
下载PDF
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的区块链框架设计及管理模块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海燕 李永峰 +3 位作者 李效宁 李晓洋 毕胜 李松萍 《长江技术经济》 202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确保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在多部门流转过程中的可信与安全共享尤其重要。针对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应用和共享的多样化、差异化、动态化需求,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优...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工作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确保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在多部门流转过程中的可信与安全共享尤其重要。针对生态流量监测数据应用和共享的多样化、差异化、动态化需求,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优点,在生态流量监测系统中引入Hyperledger Fabric平台的可插拔式区块链组件,构建了包含基础系统层、区块链中枢层、区块链服务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的四层联盟链系统架构,围绕链上数据的可信安全共享及溯源需求,设计实现了区块链系统用户管理、数据及文件操作、区块链浏览三个功能模块,开发了区块链信息查看功能页面并集成至水库水情测报系统中。可插拔式区块链支撑组件的引入,便于对已建信息化平台进行区块链技术改造,能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及运维成本。该研究是区块链技术在水资源监管领域的初步探索,可为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提供新的技术思路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监测系统 区块链 可插拔式 Hyperledger Fabric
下载PDF
降雨汇流单位线智能优化计算方法研究
12
作者 刘天山 郭俊 +2 位作者 刘懿 吴海燕 李永峰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0-53,共4页
为克服分析法、试错法等单位线计算方法的时段长度依赖经验取值且计算的单位线还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波动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降雨汇流单位线智能优化计算方法。该方法以降水和径流数据为基础,将单位线的长度作为待优化的超参数,将... 为克服分析法、试错法等单位线计算方法的时段长度依赖经验取值且计算的单位线还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波动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降雨汇流单位线智能优化计算方法。该方法以降水和径流数据为基础,将单位线的长度作为待优化的超参数,将单位线过程数据作为待优化变量,并利用智能进化算法自动优化得到单位线过程数据,最后以东北地区浑江流域为对象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推求的单位线,模拟径流与实际径流的RMSE为0.18 m^(3)/s、相关系数达到0.99,无需经历传统计算方法中的复杂过程,计算精度高、鲁棒性好。研究成果可为单位线过程推导以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线 降雨 径流 智能进化算法 优化变量 超参数 浑江流域
下载PDF
钾离子电池用超分散少层MoSe_(2)负极材料的实验设计
13
作者 崔永朋 冯文婷 +3 位作者 陈帅奇 李欣悦 王雅君 李永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60,共7页
该文设计了钾离子电池用超分散MoSe_(2)负极材料合成的研究型综合实验。该实验以层间作用力较弱的MoSe_(2)为研究对象,提出用有机小分子在MoSe_(2)层间“扩层-剥离”及MoSe_(2)在碳质骨架中诱导组装这两种策略来优化MoSe_(2)负极材料的... 该文设计了钾离子电池用超分散MoSe_(2)负极材料合成的研究型综合实验。该实验以层间作用力较弱的MoSe_(2)为研究对象,提出用有机小分子在MoSe_(2)层间“扩层-剥离”及MoSe_(2)在碳质骨架中诱导组装这两种策略来优化MoSe_(2)负极材料的设计原则。超分散的MoSe_(2)材料协同碳质骨架的空间-化学双重限域机制,可有效解决电极材料体积膨胀、易粉化、活性组分脱落等关键问题,进而获得高容量、高倍率、长循环的储钾负极材料。该综合实验将为高性能储钾负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材料优化 钾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陶瓷蜂窝净化材料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14
作者 付琳 姬文晋 +3 位作者 何家俊 黄超强 李永峰 窦永深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目的】为了去除三甲胺异味污染物,分析不同改性方法对陶瓷蜂窝吸附净化三甲胺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涂覆工艺,在陶瓷蜂窝基底上负载金属离子活性涂层制备整体式净化材料,以三甲胺的吸附容量作为净化评价指标,研究涂覆工艺参数优化... 【目的】为了去除三甲胺异味污染物,分析不同改性方法对陶瓷蜂窝吸附净化三甲胺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涂覆工艺,在陶瓷蜂窝基底上负载金属离子活性涂层制备整体式净化材料,以三甲胺的吸附容量作为净化评价指标,研究涂覆工艺参数优化和金属离子改性规律。【结果】陶瓷蜂窝净化材料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胶黏剂类型为铝溶胶,添加的尿素浓度为0.9 mol/L,热处理温度为120~150℃,添加的金属离子为Ca^(2+)和Fe^(3+)、浓度为0.3 mol/L。用Ca^(2+)离子改性的陶瓷蜂窝净化材料三甲胺饱和吸附容量可达到368 mg/g,且在多次热再生后重复使用时净化性能保持不变;制备规模放大10倍后,所制得的陶瓷蜂窝材料也能保持三甲胺吸附净化性能。【结论】金属离子改性陶瓷蜂窝净化材料可有效去除三甲胺等异味污染物,具有饱和吸附量高、可多次重复使用等特点;净化材料制备规模放大后的净化性能保持重现性,具备规模化生产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材料 三甲胺 陶瓷蜂窝 涂覆工艺
下载PDF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68
15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2 位作者 胡华斌 郭保健 白凤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304,共13页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东秦岭钼矿 时空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综述
下载PDF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9
16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6 位作者 刘敦一 王彦斌 王志良 王义天 李晓峰 张作衡 郭保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2.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36.2±1.5Ma;另外9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84±20~2629±7Ma;前者指示了雷门沟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后者则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太华群错石的年龄。首次采用ICPMS法测定雷门沟斑岩型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31.6±2.0~133.1±1.9Ma,加权平均值为132.4±1.9Ma,指示了雷门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精测方法获得的年龄相吻合,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测试结果表明雷门沟斑岩钼矿与金堆城等东秦岭钼矿带其他钼矿床基本同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锆石U—Pb年龄 RE-OS同位素 东秦岭 雷门沟钼矿
下载PDF
发酵产氢细菌分离培养的厌氧实验操作技术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永峰 任南琪 +3 位作者 陈瑛 李建政 胡立杰 郑国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589-1592,1694,共5页
厌氧产氢细菌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是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的基础课题之一,现有厌氧细菌的分离制备技术和培养基分别存在着操作繁琐和成份复杂问题.通过厌氧培养技术比较和细菌生长试验,确定了"煮沸吹氮去氧,固液交替分离"的厌氧产... 厌氧产氢细菌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是发酵法生物制氢技术的基础课题之一,现有厌氧细菌的分离制备技术和培养基分别存在着操作繁琐和成份复杂问题.通过厌氧培养技术比较和细菌生长试验,确定了"煮沸吹氮去氧,固液交替分离"的厌氧产氢细菌分离纯化培养程序,改进了Hungate技术和建立了新的宽体窄颈培养瓶平板技术.通过培养基组成成份的增减和细菌增长、种类和数量的研究确立了厌氧发酵产氢细菌的分离和富集培养基.利用这些厌氧培养技术,已成功分离培养了550余厌氧菌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产氢发酵细菌 分离纯化 厌氧操作 培养基
下载PDF
豫西公峪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其He、Ar、S、H、O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来源的示踪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5 位作者 胡华斌 白凤军 李厚民 李蒙文 郭保健 叶会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47-1358,共12页
豫西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位于熊耳山东南缘祁雨沟金矿田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内。为探讨成矿流体的来源,尤其是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程度,选择13件主成矿期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系统的... 豫西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位于熊耳山东南缘祁雨沟金矿田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内。为探讨成矿流体的来源,尤其是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程度,选择13件主成矿期的矿石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系统的温度及其 S、H、O 同位素和惰性气体 He、Ar 同位素组成。对保存于石英中的原生包裹体进行的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中含有丰富的包裹体,其类型复杂多样,有气体包裹体、气液包裹体、液体包裹体、含 CO_2包裹体四种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20℃~440℃之间均有分布,可进一步分为150℃~190℃、210℃~250℃和290~350℃三个区间,但主要集中于150℃~250℃的范围内。结合显微镜下观测载金矿物特点,推测金矿的形成温度区间主要在150℃~250℃之间。冰点变化范围较大,在-0.2℃~-9.6℃之间,对应的盐度在0.53wt%~13.51wt%之间。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硫化物的δ^(34)S 值变化于-1.7‰~2.2‰之间,与陨石硫的δ^(34)S 值接近,反映为深源;成矿Ⅰ阶段流体的δD 值为-68‰~-86‰,δ^(18)O_(H_2O)为+3.5‰~+4.5‰,Ⅱ阶段流体的δD 值为-67‰~-84‰,δ^(18)O_(H_2O)为-3.7‰~+2.6‰,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有两个来源,Ⅰ阶段以深源水为主,Ⅱ阶段有大量大气降水混入。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公峪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 比值为1.05~3.17R/Ra,高于地壳的~3He/~4He 比值100余倍,但明显低于地幔流体的~3He/~4He 比值;^(40)Ar/^(36)Ar=298~391,略高于大气氩的同位素组成;^(40)Ar/~45He 比值0.08~0.35,平均为0.20,与地壳^(40)Ar/~4He 比值一致。He、Ar 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了公峪金矿床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但同时有地幔流体成分,推断金矿床成矿作用与地幔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与祁雨沟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对比研究,认为虽然祁雨沟金矿和公峪金矿赋存于不同的构造环境中,但是流体包裹体及其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了二者的成矿作用具有一致性,他们应属于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均与燕山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可能为同源、同期、不同构造空间的演化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S、H、O、He、Ar同位素 金矿床 公峪
下载PDF
16S rDNA测序快速鉴定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目标细菌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永峰 任南琪 +3 位作者 杨传平 陈瑛 郑国香 胡立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6-810,共5页
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建立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鉴定有关微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发酵法生物制氢系统的活性污泥分离培养的厌氧发酵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碱基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NCBI将DNA序列输入、比对... 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建立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鉴定有关微生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发酵法生物制氢系统的活性污泥分离培养的厌氧发酵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碱基测序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NCBI将DNA序列输入、比对,可以直接鉴定从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分离培养的细菌进行种属科的系统发育学地位的判定,从而简化了细菌鉴定程序.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了分离产氢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生物制氢厌氧活性污泥中所分离的细菌可能存在的菌属有:Lactobacillus,Clostridium,Klebsiella,Propionibacter-ium和可能新发现的1个新属Biohydrogenbacterium等5个菌属的菌种,其中新属Biohydrogenbacterium的菌种都以利用碳水化合物生产氢气为其主要特征.16S rDNA测序技术为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细菌学研究提供了方便、准确和经济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生物处理 16S rDNA测序 目标细菌 生物信息学技术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一株高效产氢产酸细菌的鉴定与产氢特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永峰 任南琪 +2 位作者 杨传平 胡立杰 郑国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采用各种厌氧培养技术分离出90余株产氢细菌,并对其中的Rennanqilyf3进行了研究.通过16S rDNA碱基测序和比对证实,该菌株是目前尚未报道过的1个新菌种,并初步确定其细菌学上的分类地位.在培养基中分别配置不同的葡萄糖浓度和不同pH值,... 采用各种厌氧培养技术分离出90余株产氢细菌,并对其中的Rennanqilyf3进行了研究.通过16S rDNA碱基测序和比对证实,该菌株是目前尚未报道过的1个新菌种,并初步确定其细菌学上的分类地位.在培养基中分别配置不同的葡萄糖浓度和不同pH值,于间歇试验条件下测定其产气量和细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菌株Rennanqilyf3在葡萄糖浓度为,15.0g/L时具有最大的细胞生长量0.46g/L,12.0g/L时具有最大产氢量58.6mmol/L;其最佳生长和产氢的pH值为5.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氢 高效菌种 分离鉴定 16S rDNA测序 产氢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