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晓辉、范晓丽、杨浩、许娴作品
1
作者 张晓辉 范晓丽 +1 位作者 杨浩 许娴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I0003-I0003,共1页
下载PDF
杨浩画作选
2
作者 杨浩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杨浩,男,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全国解剖造型高级研修班"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从事设计基础。
关键词 画作 中央美术学院 设计基础 高级研修班 艺术学院 河南大学 硕士学位 管理学院
下载PDF
杨浩美术作品
3
作者 杨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下载PDF
杨浩雕塑
4
作者 杨浩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187,共1页
原文传递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组织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浩 付艳芳 杨慧玲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针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组织逻辑的内在要求,通过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概念、情境性学习理论、图式理论、技能学习相关理论、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培育相关理论的分析探讨,... 针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组织逻辑的内在要求,通过对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概念、情境性学习理论、图式理论、技能学习相关理论、职业道德及职业精神培育相关理论的分析探讨,形成了指导新形态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组织的创新性依据。据此,设计了新形态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模型,并从纸质教材的理论知识设计与组织、技能知识设计与组织、思政育人设计与组织、教材开发系统和数字资源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态教材 类型教育 职业教育 教材内容 设计与组织
下载PDF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浩 付艳芳 +1 位作者 高波 李小霞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75,共10页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然而,在职业教育新形态建设过程中,在教材物理形态、内容设计与组织、配套数字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融入、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然而,在职业教育新形态建设过程中,在教材物理形态、内容设计与组织、配套数字教材建设、课程思政融入、数字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从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开发建设的时代背景及使命意义、政策依据、知识学习理论、技能学习理论、品德形成理论等方面论述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的理论、政策依据,据此构建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架构,以期对开展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评价工作、推进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形态教材 高职院校 质量评价
下载PDF
计及短路比提升与暂态过电压抑制的含高比例风电送端电网两阶段式调相机优化配置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浩 刘虎 +4 位作者 丁肇豪 孙正龙 刘铖 蔡国伟 张戈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51,共12页
随着送端电网中大规模风电机组的接入及常规同步机组的置换淘汰,电网短路比水平下降,电压支撑能力削弱,故障时易导致新能源机组暂态过电压而发生脱网事故。面向含高比例风电的送端电网,研究综合计及短路比提升和暂态过电压抑制的调相机... 随着送端电网中大规模风电机组的接入及常规同步机组的置换淘汰,电网短路比水平下降,电压支撑能力削弱,故障时易导致新能源机组暂态过电压而发生脱网事故。面向含高比例风电的送端电网,研究综合计及短路比提升和暂态过电压抑制的调相机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利用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multiple renewable energy stations’short-circuit ratio,MRSCR)分析了调相机接入对风电场短路比的提升作用,并基于调相机暂态快速无功响应特性揭示了其对风电机组暂态过电压的抑制机理;然后,提出一种同时计及短路比提升和暂态过电压抑制的两阶段式调相机优化配置策略,第一阶段以风电场短路比提升为核心约束优化配置调相机位置与基础容量,第二阶段以暂态过电压安全为关键约束进行调相机配置容量修正,并引入量子遗传算法(quantum genetic algorithm,QGA)进行优化求解。最终,基于PSD-BPA在含高比例风电的送端电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调相机优化配置方法能够显著提升风电机组多场站短路比水平并有效抑制风电机端暂态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比 暂态过电压 高比例风电 送端电网 调相机 优化配置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浩 武乐乐 +1 位作者 曹阿丹 胡舸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的图像,完成最大密度投影和血管三维重建,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的诊断特点,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更高,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982条血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6.97%(854/982),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颅内侧支动脉1422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7.54%(1387/1422)。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以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分辨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脑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诊断
下载PDF
面向精细化频率恢复要求的受端电网响应驱动自适应减载控制策略
9
作者 杨浩 金博 +5 位作者 孙正龙 李宁 刘铖 蔡国伟 王晓辉 张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715-8729,I0003,共16页
随着电网中频率敏感性装备的大量接入,近年来电网安全导则中规定了更加精细化的频率恢复标准(frequency recovery criterion,FRC),旨在使频率敏感性装备能够在受扰后频率动态过程中安全穿越,保障系统频率安全运行。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 随着电网中频率敏感性装备的大量接入,近年来电网安全导则中规定了更加精细化的频率恢复标准(frequency recovery criterion,FRC),旨在使频率敏感性装备能够在受扰后频率动态过程中安全穿越,保障系统频率安全运行。为此,该文提出一种面向精细化FRC要求的受端电网响应驱动自适应减载控制策略。以FRC为控制导向设计基于模糊控制的智能自适应减载控制器,并引入防止减载控制过切和欠切的推理机制,控制器可根据频率轨迹演变状态进行“判定-决策-控制”的实时自适应减载动作;为提升减载控制性能,进一步提出以频率恢复满足FRC要求为约束、减载代价最小为目标的控制器参数整定模型及其优化求解方法;综合各负荷站点优化减载模糊控制器构成响应FRC要求的分散式减载控制策略,可完全实时自适应决策减载要素,使频率恢复满足FRC要求基础上有效减小减载控制代价。通过对单直流馈入的简单受端系统算例和多直流馈入的省级受端电网仿真分析,验证该文所提减载策略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恢复要求 响应驱动 自适应减载 模糊控制 参数优化整定
下载PDF
重复频率微波脉冲大气击穿延时与电离率
10
作者 杨浩 郑强林 +3 位作者 黄诺慈 刘星辰 鲍向阳 闫二艳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在大气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击穿现象,研究了脉冲序列中首次脉冲击穿延时和后续脉冲击穿延时,研究结果发现首次脉冲击穿延时在脉宽范围内大致均匀分布,后续脉冲击穿延时波动性较小。根据击穿延时数据对电离率进行了分析,指出... 针对高功率微波在大气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击穿现象,研究了脉冲序列中首次脉冲击穿延时和后续脉冲击穿延时,研究结果发现首次脉冲击穿延时在脉宽范围内大致均匀分布,后续脉冲击穿延时波动性较小。根据击穿延时数据对电离率进行了分析,指出在重复频率条件下,初始电子密度较高,电子密度分布不适用指数分布,无法用延时数据标准差对电离率进行估计。提出了一种用重复频率脉冲击穿延时数据计算电离率的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二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频率 微波击穿 电离率 脉冲延时 估计
下载PDF
微波脉冲大气击穿临界场强估计
11
作者 杨浩 黄诺慈 +3 位作者 刘星辰 郑强林 鲍向阳 闫二艳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26,共5页
针对高功率微波在大气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击穿现象,研究了脉冲序列中首次击穿时的延迟脉冲数,发现其与种子电子、脉冲击穿概率以及微波场强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微波场强可通过作用于种子电子间接影响脉冲击穿概率和延迟脉冲数,由此提出利... 针对高功率微波在大气传输中可能出现的击穿现象,研究了脉冲序列中首次击穿时的延迟脉冲数,发现其与种子电子、脉冲击穿概率以及微波场强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微波场强可通过作用于种子电子间接影响脉冲击穿概率和延迟脉冲数,由此提出利用延迟脉冲数估计微波击穿临界场强的方法,并定义在脉冲击穿概率大于一定值时的微波临界场强作为击穿阈值。推导了脉冲击穿概率的估计公式,并对估计量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随后利用S波段微波大气击穿模拟装置开展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重复频率微波脉冲击穿延迟脉冲数仅与种子电子产生率和脉宽成反比,能用于估计脉冲击穿概率,进而给出击穿临界场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击穿 临界场强 击穿概率 估计 延迟脉冲
下载PDF
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12
作者 杨浩 熊雄 +1 位作者 刘长江 金小越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1期66-75,共10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24 h曲线下面积(AUC_(0~24h))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分析AUC_(0~24h)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骨科手术并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24 h曲线下面积(AUC_(0~24h))的影响因素,并预测分析AUC_(0~24h)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方法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骨科手术并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用药情况、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分析影响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的因素。采用一级药代动力学公式、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和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计算AUC_(0~24h)。结果最终纳入91例患者,结果发现胱抑素C(OR=189.168,P=0.005)和单次剂量(OR=19.160,P<0.001)是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的独立保护因素,视黄醇结合蛋白是万古霉素AUC_(0~24h)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0,P<0.05)。通过对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模型预测分析,JPKD软件和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的绝对权重偏差均低于30%,JPKD软件和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的AUC_(0~24h)与一级药代动力学公式的AUC_(0~24h)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81和0.524。结论胱抑素C是影响骨科术后患者万古霉素AUC_(0~24h)的重要因素,JPKD软件较万古霉素日剂量消除率公式方法更适用于预测骨科术后万古霉素AUC_(0~24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术后 万古霉素 24 h曲线下面积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菌根真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浩 史加勉 郑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34-2744,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C)储量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菌根真菌广泛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阐述了不同菌根类型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过程中的功能,对比了温带/北方森林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C)储量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菌根真菌广泛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阐述了不同菌根类型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过程中的功能,对比了温带/北方森林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菌根真菌介导的C循环研究方面新近取得的研究结果。发现温带和北方森林的外生菌根(EcM)植物对地上生物量C的贡献相对较小,然而是地下C储量的主要贡献者;以丛枝菌根(AM)共生为主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地表生物量占比较高,表明AM植被对热带/亚热带森林地上生物量C的贡献相对较大。我们还就全球变化背景下,菌根真菌及其介导的森林生态系统C汇功能,以及不同菌根类型树种影响C循环的机制等进行了总结。菌根真菌通过影响凋落物分解、土壤有机质形成及地下根系生物量,进而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C循环功能。菌根介导的森林C循环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势)树木的菌根类型和森林土壤中菌根真菌的群落结构。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展望。本文旨在明确菌根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生态功能,有助于准确地评估森林生态系统C汇现状,为应对全球变化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真菌 森林生态系统 碳循环 全球变化 树种
下载PDF
复方风湿宁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14
作者 杨浩 潘晓梅 陈军辉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复方风湿宁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复方风湿宁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复方风湿宁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Library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复方风湿宁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Meta分析最终纳入4个临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计1136人,得出复方风湿宁片在治疗总有效率、缓解关节压痛数上较其他药物效果好;复方风湿宁片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总体疗效上较风湿灵片和雷公藤多苷片好(RR=1.09,95%CI[1.02,1.17],P=0.01),并在改善关节压痛数上较对照组疗效较好(MD=-0.88,95%CI[-1.51,-0.25],P=0.006),而在血沉、关节肿胀数和双手平均握力无明显差异(MD=-9.98,95%CI[-30.08,10.12],P=0.33;MD=-0.79,95%CI[-1.77,0.19],P=0.11;MD=12.97,95%CI[-8.42,34.37],P=0.23)。结论单用复方风湿宁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较其他中成药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风湿宁片 类风湿关节炎 META分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大间距均匀阵列抗模糊DOA估计实验研究
15
作者 杨浩 杨鹏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2期21-25,共5页
在波达方向(DOA)估计中,当接收天线阵列的单元间距大于入射信号载波的半波长时,会出现阵列流形模糊,这对分辨真实的信号DOA带来了挑战。该文基于子阵级大间距均匀双线极化阵列,提出通过随机改变每个子阵中某个单元的极化状态,使不同子... 在波达方向(DOA)估计中,当接收天线阵列的单元间距大于入射信号载波的半波长时,会出现阵列流形模糊,这对分辨真实的信号DOA带来了挑战。该文基于子阵级大间距均匀双线极化阵列,提出通过随机改变每个子阵中某个单元的极化状态,使不同子阵对应的导向矢量相互独立,从而打破大间距均匀阵列下导向矢量间的线性关系,并抑制阵列流形模糊。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去除多重信号分类(MUSIC)算法空间谱中的伪峰,实现高精度DOA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A估计 阵列流形模糊 均匀阵列 极化 MUSIC算法 伪峰
下载PDF
基于暂态关键特征逻辑推理的复杂电网响应驱动暂态稳定性判别
16
作者 杨浩 伍柏臻 +3 位作者 刘铖 孙正龙 蔡国伟 刘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943-3955,共13页
暂态稳定实时性判别是响应式稳定控制的核心,新能源和直流输电并网下电网的结构、运行和响应特征复杂程度骤增,现有实时性判别方法的准确性和泛化性面临挑战。该文针对含新能源和直流输电的复杂电网暂态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量测暂... 暂态稳定实时性判别是响应式稳定控制的核心,新能源和直流输电并网下电网的结构、运行和响应特征复杂程度骤增,现有实时性判别方法的准确性和泛化性面临挑战。该文针对含新能源和直流输电的复杂电网暂态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可量测暂态能量特征的自适应逻辑推理判稳方法,实现无电网模型依赖且具有可解释性的实时性稳定性判别。首先,基于发电机转子运动的能量关系,结合特勒根定理构建了面向复杂电网响应信息的能量函数并论证了其守恒性;然后,根据系统动能-势能能量转换特征定义了稳定预判因数,并结合最大功角差构成了判稳关键特征量,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推理神经网络(ANFIS)的关键特征量与稳定状态之间的映射模型,实现了暂态稳定性实时推理评估;最后,在简单系统中量化分析了关键特征量与系统稳定性间的关系,并在修改后含新能源与直流输电的IEEE10机39节点系统中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性 响应驱动 特勒根定理 能量函数 复杂电网 自适应逻辑推理
下载PDF
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17
作者 杨浩 毛旭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543-554,共12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综合相关文献报道获得芪胶升白胶囊功能靶标,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白...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综合相关文献报道获得芪胶升白胶囊功能靶标,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靶点,并对两者取交集靶点后,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收集我院住院期间使用芪胶升白胶囊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比较使用前、后白细胞水平变化.采用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芪胶升白胶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核心靶点.芪胶升白胶囊与白细胞减少症交集靶点有124个,GO富集分析主要在基因表达调控、凋亡过程、细胞增殖等方面,KEGG富集分析主要在PI3K-Akt信号、细胞衰老、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IL-17信号通路、NF-kappa B信号通路等方面.通过“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分析发现,槲皮素、木犀草素、金雀异黄素、山柰酚、β-谷甾醇、非瑟酮、甘草素、8-异戊烯-山奈酚、花萼素、β-胡萝卜素作为芪胶升白胶囊的核心活性成分,可作用于PTGS2、RXRA、PIK3CG、CDK2、TNF、IL6、AKT1、CASP3、MAPK1、BCL2关键靶点,发挥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芪胶升白胶囊可明显升高住院期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有效率达60.00%.动物实验发现,芪胶升白胶囊可明显升高小鼠白细胞水平(P<0.05),降低外周血TNF-α、IL-6水平(P<0.05).结果表明,芪胶升白胶囊中活性成分可作用于TNF-α、IL-6等关键靶点,参与免疫炎症等通路发挥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芪胶升白胶囊 白细胞减少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机翼结构梁模型修正及不确定性传递精度研究
18
作者 杨浩 郭勤涛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10期62-66,共5页
机翼梁模型对于颤振预测和飞行载荷识别十分重要。采用MATLAB+Hypermesh联合建模方法建立细节模型,基于闭室原理建立梁单元机翼模型(简称梁模型),对梁模型进行了模态试验,并采用秃鹫算法对梁模型进行修正。比较了细节模型与修正后梁模... 机翼梁模型对于颤振预测和飞行载荷识别十分重要。采用MATLAB+Hypermesh联合建模方法建立细节模型,基于闭室原理建立梁单元机翼模型(简称梁模型),对梁模型进行了模态试验,并采用秃鹫算法对梁模型进行修正。比较了细节模型与修正后梁模型的频率误差与MAC值,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梁模型能够达到和细节模型相当的精度,梁模型的频率误差在5%以内,MAC值对角元素大于0.75。基于正态分布的不确定性反向传递研究结果表明,细节模型保留的局部信息较多,用于不确定性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未经修正的梁模型精度过低,不能用于不确定性研究,而修正后的梁模型也能满足不确定性研究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室原理 梁模型 不确定性
下载PDF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国画作品选登
19
作者 杨浩 邢春生 +1 位作者 许娴 李帅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4-I0004,共1页
下载PDF
CT影像征象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杨浩 曹阿丹 +1 位作者 武乐乐 胡舸帆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988-990,共3页
目的:基于CT影像征象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脏层胸膜浸润者(n=40)为浸润组,未发生脏层胸膜浸润者(n=38)为无浸润组。采用多因素L... 目的:基于CT影像征象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脏层胸膜浸润者(n=40)为浸润组,未发生脏层胸膜浸润者(n=38)为无浸润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胸膜浸润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直径、N分期、M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T影像空泡/空洞征、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腔积液等征象均无明显差异(P>0.05),胸膜凹陷征、病灶紧贴胸壁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N分期、M分期、胸膜凹陷征及病灶紧贴胸壁是NSCLC胸膜浸润的特征指标(P<0.05)。结论:部分CT征象与NSCLC胸膜转移具有相关性,肿瘤直径、N分期、M分期、胸膜凹陷征、病灶紧贴胸壁均为NSCLC患者胸膜浸润的特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征象 非小细胞肺癌 胸膜浸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