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功对2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共7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目的:观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功对2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共7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84例(12%)为CTO患者。按照CTO病变成功开通组(开通组)或未成功开通组(未开通组)分层观察患者2年生存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MACE包括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卒中或死亡。结果:未开通组先前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大于开通组(PCI分别为36%vs.21%,P<0.01),两组的其他基线特征相似。术中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夹层)在未开通组患者中更常见(分别为30.8%vs.10.3%;P<0.05),但没有影响院内M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和2%,P>0.05)。开通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开通组(96%vs.8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成功为死亡概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0.32,95%CI:0.18-0.58,P<0.01)。结论:CTO病变PCI术后开通组的2年生存率较未开通组显著提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两...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45,P<0.01),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成功对2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共7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84例(12%)为CTO患者。按照CTO病变成功开通组(开通组)或未成功开通组(未开通组)分层观察患者2年生存率。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MACE包括心肌梗死、紧急血运重建、卒中或死亡。结果:未开通组先前进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比例显著大于开通组(PCI分别为36%vs.21%,P<0.01),两组的其他基线特征相似。术中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夹层)在未开通组患者中更常见(分别为30.8%vs.10.3%;P<0.05),但没有影响院内M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和2%,P>0.05)。开通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未开通组(96%vs.83%,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成功为死亡概率的独立预测因子(HR:0.32,95%CI:0.18-0.58,P<0.01)。结论:CTO病变PCI术后开通组的2年生存率较未开通组显著提高。
文摘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0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等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2500 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45,P<0.01),且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